-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
 
- 11
 - 1
 - 1
 
- 6
 - 6
 - 5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冯雷雨 路昊 等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5年44卷6期 1020-1024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探索既往研究所采纳的四种不同CT值范围定义的心外膜脂肪(EAT)体积与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在本院行左心房CTA检查的70 例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20 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锐 凌盈盈 等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45卷23期 2503-2507,251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究左心功能参数对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LSP-AF)患者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菊根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26卷1期 73-75页CA
【摘要】 目的 研究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环肺静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浩坤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27卷4期 1440-1441页
【摘要】 目的:探究心功能不全与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6年7月我院行RFCA心房颤动患者4287例,根据行RFCA心房颤动患者是否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两组,分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冰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6卷20期 98-99页
【摘要】 目的:对比使用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与冷冻球囊导管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徐州医科大学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射频消融组和冷...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冷冻球囊导管肺静脉电隔离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业松 孙爱娇 《新医学》 2009年40卷1期 50-52页ISTICCA
【摘要】 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消融术)是在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基础上,对引起心律失常的关键部位进行精细标测,然后通过导管输入一定能量的射频电流,使靶点及邻近的心肌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消除心律失常.该文件对消融术进行了简介,并介绍了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鹏 毕齐 《中国全科医学》 2016年19卷20期 2399-240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住院期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出院诊断中包括“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并实施 RFCA 的住院患者457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丽芸 宋旭东 等 《山东医药》 2017年57卷30期 60-6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术式即环肺静脉隔离(CPVI)与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CPVI+LAR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因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而接受RFC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国璋 沈向前 等 《疑难病杂志》 2015年4期 343-34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复合畸形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CHD复合畸形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5~36(15.2±10.7)岁,体质量25.6~55.8(32.2±26.1)kg;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动脉导管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齐颖 张萍 等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 2010年39卷4期 18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经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术,分别在冠状静脉窦、右心房、右心室、希氏束处放置电极导管,行电生理检查并标测定位后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靶点,用射频消融导管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使局部心肌组织坏死,以达到根治的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卫生 马立青 等 《陕西医学杂志》 2008年37卷12期 1683-168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近年来,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laeter ablation, RFCA)已成为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的一种首选方...
【关键词】 心动过速,室上性/治疗;导管消融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滔 沈向前 等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15卷8期 675-67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介入治疗合并其他先天畸形、瓣膜疾病、冠脉病变等复合先天性心脏病的策略和近期疗效评价.方法 13例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复合先天性心脏病,其中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25.2±20.3)岁.复合类型为: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群 张政祥 等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6年15卷2期 146-14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动过速(PT)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心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对680例行RFCA的PT患者进行随访,根据心悸的临床特点,选择相应的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随访2月~4年(平均0.6±1.1年),R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俊岭 沐贤友 等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6年15卷4期 387-38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对20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左心室IVT 16例,右心室IVT4例),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清奎 易卫军 等 《医疗设备信息》 2002年17卷8期 49页ISTIC
【摘要】 <篇首> 我院在开展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中使用了一台中科院英特公司生产的KYKY-2FJII型射频消融仪.本机针对心动过速的病人,如房室结双径道及预激综合症等病进行治疗.首先将几根导管由血管插入心脏,自导管末端电极取出心电信号,输出给八导生理记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东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3年25卷1期 118-119页
【摘要】 <篇首> 房颤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当前心律失常领域中倍受关注的热点.自Haissaguerre等[1]报道用点状消融(diacrete ablation)治疗局灶性房颤患者取得较满意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丰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23卷8期 1150-1152页
【摘要】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患者经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134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根据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将纳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彩霞 《中外健康文摘》 2014年19期 265-266页
【摘要】 射频消融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医生将频率在500千赫兹至700千赫兹的射频电流经过一个静脉或动脉心脏导管,在X线监视导向下送到心脏的病变部位(主动电极),该射频电流由主动电极流入消融部位的心脏组织,然后回到位于患者背部的被动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丽美 《中外健康文摘》 2011年08卷36期 161-162页
【摘要】 <篇首> 心脏介入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在数字减影的连续投照下,送入心脏导管,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诊治方法,它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心脏病诊疗方法,进展也非常迅速,它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