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
- 2
- 10
- 2
- 2
- 4
- 3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建华 李英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28卷7期 472-476页ISTIC
【摘要】 颌位关系丧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面容和咀嚼功能,而准确地恢复咬合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 of occlusion,OVD)是无牙颌患者咬合重建的关键.无牙颌患者OVD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通过对常用OVD记录法的工作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费雪芬 刘丽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0年11卷6期 361-364页ISTIC
【摘要】 确定咬合垂直距离是咬合重建的重要内容,目前尚无理想的测量方法.本文就息止<牙合>间隙法、吞咽法、发音法、患者主观感觉、咬合力测定、肌电图法、面部测量法、参照拔牙前记录、参照旧义齿和面部观察法加以综述,探讨了每种方法的研究现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坤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8期 116-117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牙合托在全口义齿修复中记录颌位关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53例无牙颌患者应用改良牙合托采集其颌位关系记录,二次法完成全口义齿修复,从修复前后医患双方对面形满意度以及医生对咬合关系、息止牙合间隙、颞颌关节等方面客观评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艳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18卷3期 182-183页
【摘要】 <篇首> 在全口义齿的修复中,正中(牙合)位记录正确是全口义齿修复成功的一个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到咀嚼功能恢复的好坏.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取颌位记录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正中(牙合)位[1].本文作者收集近3年来50例全口义齿修复成功的病例,发现确定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若萱 吕亚林 等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1年17卷6期 429-432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前牙反(牙合)和正常(牙合)在息止(牙合)位时舌的自然姿势特征,探讨前牙反(牙合)患者的舌位置是否有特征性变化.方法 征集正常(牙合)志愿者20名(男8名,女12名,正常(牙合)组),平均年龄23.8岁;反黯患者20名(男1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时淑红 《中外健康文摘》 2013年20期 183-184页
【摘要】 目的研究下颌息止位在总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无牙颌患者通过手法按摩主要松弛升颌肌群,同时配合语言诱导来取得无牙颌时下颌息止位,通过调整合堤高度来恢复失去的颌间距离。通过下颌处休息位时轻轻咬合取得正中颌位,放弃记录垂直距离。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葛晓菲 导师:汲平 山东大学 口腔医学 口腔修复(硕士) 2009年
【摘要】 目的:通过对伴有深覆(牙合)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用前牙咬合板进行治疗,用肌电图仪测量治疗前后患者颌面部肌肉的肌电情况,分析前牙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从而指导伴有深覆(牙合)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治疗。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俞凯 导师:李克莉 天津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硕士) 2000年
【摘要】 目的:该研究主要在于揭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牙合)垫治疗及其机理,指导临床治 疗.结论:依靠嚼肌和颞肌前束肌电值来确定治疗用(牙合)垫的厚度有其临床意义;依靠静息期的测定对可复性关节盘节盘前移位的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但是仅仅依靠测量嚼肌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波 姚月玲 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27卷6期 805-8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牙齿重度磨耗对息止(牙)间隙的影响.方法: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30例中老年重度牙齿磨耗患者的息止(牙)间隙,并以8例正常(牙)的息止(牙)间隙作为对照.结果:下颌由姿势位闭合至牙尖交错位,Ⅰ型磨耗患者下颌多向后移,Ⅱ、Ⅲ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明 徐军 《口腔医学研究》 2010年26卷4期 580-5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比较息止颌位法及发音法确定的无牙颌垂直距离与拔牙前记录的差异.方法:选择6例患者,先记录口内余留天然牙维持的正常垂直距离,在因治疗需要拔除余留牙后,由5位医师应用息止颌位法,5位医师应用发音法重新确定其垂直距离,将结果与拔牙前记录的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宗宪德 《山东医药》 2003年43卷18期 39-4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1986~2001年,我们对269例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4例,女105例;年龄14~19岁,平均41岁.其中单纯性慢性鼻窦炎77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136例,多发性鼻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迪生 周诺 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18卷1期 69-7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伤致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3年5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交通事故伤致颌骨骨折病人10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交通事故伤致颌骨骨折具有合并全身损伤、多发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陈旧性骨折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新初 吴玉珍 《中国耳鼻咽颅底外科杂志》 2000年6卷4期 234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我们自1994年2月~1996年12月对12例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采用鼻内窥镜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径路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26~65岁,平均46.5岁。病程8个月~5年。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玲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24卷1期 79页
【摘要】 <篇首> 口腔颌面部位于呼吸道上端,严重损伤时可因组织移位、肿胀、血凝块和分泌物阻塞而影响呼吸或发生窒息,气管切开术是排除呼吸道阻塞的有效方法.一次性气管套管带有气囊,可防止口咽血性分泌物进入气管,但由于无导管内壁不能取下清洗的缺点,其护理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建均 屠奕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11期 6496-6496页
【摘要】 总结31例上颌窦根治术后,应用天然橡胶双腔气囊导尿管(16F)在手术部位窦腔填塞压迫止血的护理。5例患者出现窒息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麻醉未完全清醒、气囊导尿管移位、引流不畅,并针对其原因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后窒息情况解除,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玉芬 《中外健康文摘》 2011年08卷3期 254-255页
【摘要】 总结53例口腔颌面部严重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认为口腔颌面部损伤病人,因其受伤的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极易发生窒息,颅脑损伤、休克等危象,强调护士必须树立整体观念,掌握口腔颌面外伤的特点和急救原则,保持呼吸道畅通、止血,及时发现颅脑损伤,出血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