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43
- 13
- 8
- 5
- 253
- 89
- 30
- 30
- 18
- 128
- 56
- 44
- 40
- 3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崔乃元 王泽峰 等 《中国医药》 2025年20卷3期 448-452页ISTIC
【摘要】 Bachmann束是心房间电冲动传导的优势通路,其结构和功能受损会导致房间传导阻滞(IAB),IAB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Bachmann束起搏相较于传统右心耳起搏可纠正房间传导延迟,提高心房电机械同步,是目前生理性起搏领域...
【关键词】 心房颤动;Bachmann束;Bachmann束起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元杰 王岳松 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2年20卷6期 531-53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比较低位房间隔起搏与右心耳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85例,根据术前心电图P波时限分为无房间传导阻滞(NIAB)组与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松 蔡飞 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9卷3期 224-22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观察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运用的原理,适应证以及起搏模式的选择.方法患者6例,男性4例,女性2例,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间传导阻滞.置入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器.左心房起搏通过冠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媛 刘连元 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7卷3期 206-20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和房间传导阻滞(IACB)对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2组: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发组(30例)和合并冠心病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量取P波的最大宽度(Pmax)...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阳跃忠 黄文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7卷1期 4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研究应用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治疗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5例病人应用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其中3例行三腔起搏(双心房+右心室),2例行双心房起搏(AAT).冠状动脉窦电极均经锁骨下静脉放置,起搏器及电极导线均顺利植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洁玲 黄少华 等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44卷4期 231-235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经心内膜导管射频消融损伤心房间通路系统建立心房间传导阻滞(interatrial block, IAB)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8只实验猪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引下,沿右心耳前壁与心房连接处的心房侧(右心房前壁)进行射频消融,再沿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洁玲 顾慧慧 等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44卷2期 65-68页ISTIC
【摘要】 心房间传导阻滞为右房至左房间的传导障碍,主要发生于Bachmann束.根据心电图P波的形态和宽度,可分为Ⅰ、Ⅱ、Ⅲ度3种,也可分为部分性和进展性两类.心房间传导阻滞的实际发生率高于既往研究,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心房间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在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元生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7年26卷4期 314页ISTIC
【摘要】 早在1979年,法国著名的心电学大师Bayes' de Luna率先描述了心房之间的传导阻滞(interatrial block,IAB),并称其为房间或房内传导阻滞.而Bachmann's束的损伤是发生房间传导阻滞的病理生理学基础.Ba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法荣 黄抒伟 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4年4卷2期 6-9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有适应症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行永久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先行心内电生理标测,寻找使双心房同步激动的房间隔最佳起搏点,采用主动固定起搏导线固定于该部位.结果 4例患者窦性心律时房间传导为106.0±4.3ms,标测后房间隔起搏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国平 翁伟进 等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3年12卷3期 153-154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双房同步起搏技术对伴有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58~78岁.其中4例行双房起搏(AAT),3例行双房右室三腔起搏(D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淑敏 郭涛 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1年22卷1期 69-72页ISTICCA
【摘要】 为了探讨双心房起搏治疗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5例均行冠状窦内起搏左房.其中4例选择冠状窦专用电极;1例选择普通心室电极,双心房导线通过一个Y接头连接DDD起搏器的心房部分,行AAT双房起搏.4 例冠状窦电极置于其中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振东 郭涛 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1年9卷2期 110-113页ISTIC
【摘要】 双房起搏是心脏起搏技术的一项最新进展,可用于治疗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房间折返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常规右房、右室双腔起搏的基础上,植入冠状窦电极起搏左房,建立双房右室三心腔起搏系统,实现双房电活动的同步化,消除房间传导阻滞和房间折返,防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振东 郭涛 等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0年21卷4期 220-223页ISTICCA
【摘要】 双房起搏是心脏起搏技术的一项最新进展,可用于治疗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房间折返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常规右房、右室双腔起搏的基础上,植入冠状窦电极起搏左房,建立双房右室三心腔起搏系统,实现双房电活动的同步化,消除房间传导阻滞和房间折返,防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学军 张金荣 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0年8卷4期 208-209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观察三腔双心房起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三腔起搏的原理,适应症以及起搏模式的选择。方法患者2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0岁,诊断:房间传导阻滞合并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并植入三腔双心房同步起搏器。左心房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华文 秦锡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32期 4905-4906页
【摘要】 目的:观察采用华法林对房间传导阻滞患者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96例房间传导阻滞患者依随机数据表分为三组,每组32例,华法林组采用华法林预防性抗凝治疗;阿司匹林组采用拜阿司匹林预防性抗凝治疗;对照组不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所有患者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卢铭 毛鑫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19期 75-75,76页
【摘要】 目的:探析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中S-P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心脏电生理室进行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患者分别测量食管导联、V1导联中P2波脱漏前S1S2间期最短时的S2~P2波间期以及食管导联中的P2波传至V1导联中的P2波的间期。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康玉 严激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23卷1期 33-38页ISTIC
【摘要】 目的 旨在评价低位房间隔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心房电学、机械同步性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入选自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人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具有永久起搏适应证的SSS患者100例,根据P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法荣 郑良荣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8卷2期 121-124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有适应证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永久性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先行心内电生理标测,寻找使双心房同步激动的房间隔最佳起搏点,采用主动固定方法将导线固定于该部位.结果18例伴有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4例患者完成房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学军 张金荣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17卷5期 361-363页ISTIC
【摘要】 为观察三腔双房起搏联合预防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起搏治疗模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研究3例房间传导阻滞合并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并置入三腔双房同步起搏器的患者.起搏器具有房颤预防治疗功能.左房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置入2188电极导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炜华 马锋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17卷4期 303-305页ISTIC
【摘要】 房间传导阻滞是指心房的房间束传导的延迟或阻滞.笔者阐明房间传导的解剖、生理机制, 房间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明确其发病率较高,危害性是导致房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左房扩大、血栓和血管栓塞.并探讨其治疗.双房起搏是目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冠英 顾晓葵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15卷6期 371-374页ISTIC
【摘要】 双房同步起搏治疗病窦综合征伴房间传导阻滞导致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已应用于临床.通过对6例安置双房同步起搏器病人术前及术后1~2年的随访来探讨实际应用中若干需要重视的问题.结果:①术前P波时限和离散度分别在110~150ms和10~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文君 张琦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23卷2期 264-269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病人中高度房间传导阻滞(aIAB)和院内新发心房颤动(NOAF)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9月—2022年11月就诊于睢宁县人民医院并诊断为NSTEMI,在24 h内行冠状动脉血运重...
【关键词】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心电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纪志娴 泮思林 等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1年30卷6期 548-55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总结儿童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后早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AVB)临床资料,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和处理策略.方法 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312例ASD患儿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接受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其中2例分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一婷 《养生保健指南》 2021年37期 285-286页
【摘要】 房间束传导阻滞除了是心房纤颤的重要诱发因素外,还能侧面反映心肌病变的严重程度,也表明房间束传导阻滞伴左房逆传现象与房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死亡风险存在密切相关;其发病率会随着年龄而增长.基于此点本综述主要对房间束传导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雪琪 郑良荣 等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0年41卷2期 148-151页ISTICCA
【摘要】 房间传导阻滞不仅是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临床病症,目前认为其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尽管有证据表明早期治疗房间传导阻滞可能有益,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现系统性回顾Bayés综合征的临床基本情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杨 徐敏 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12卷11期 1328-1331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度心房间传导阻滞(a-IAB)与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至2018年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206例房颤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62)和未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启华 向道康 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13年29卷7期 1140-114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总结40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40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二尖瓣前瓣分裂的处理,36例缝合二尖瓣裂隙,4例行机械二尖瓣置换;原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修补均采用心包片,15例患者采用Mc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洪如 秦永文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14卷6期 656-65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分析1个汉族人的家族性房间隔缺损并房室传导阻滞家系的表型和遗传模式.方法 对家系成员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制作家系图谱,采用系谱法分析疾病遗传模式.结果 家系成员5代78例,血缘关系成员55例,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建军 李忠东 等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0年23卷11期 1145-1147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部分房室管畸形是一种较少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文中分析110例部分房室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 ,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借鉴. 方法 对110例部分房室管畸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二尖瓣大瓣裂的处理,108例采用单纯瓣裂缝合,其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建军 李忠东 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10年26卷11期 1984-198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手术治疗方法.以缝合瓣裂、瓣环、瓣叶、乳头肌及腱索成形矫治二尖瓣关闭不全.56例采用Kirklin法、52例采用McGoon法修补原发孔房间隔缺损.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家豪 薛松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9年16卷2期 102-10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总结部分性房室管畸形手术治疗的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4年1月~2007年12月经外科治疗部分性房室管畸形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对二尖瓣大瓣裂的处理:单纯裂缺缝合52例,缝合加交界折叠缝缩8例,加小瓣成形1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毅刚 路雯 等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7年16卷12期 8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患儿,女,5岁,体重19 kg.体检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于2007年4月9日入院.病程中无紫绀、呼吸困难,无蹲踞现象,无发育迟缓,近1个月来无发热咳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启华 杨一峰 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30卷3期 328-33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总结60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60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二尖瓣前瓣分裂的处理,58例缝合二尖瓣裂隙,2例行机械二尖瓣置换;原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修补,53例采用心包片,7例采用绦纶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秀平 曾莉钧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33卷3期 219-22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究在左房扩大的心房颤动(AF)患者中,左房前壁基质改变对窦性心律下12导联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和心房激动时间(AAT)的影响.方法 入选行经导管心内膜消融术且心房扩大的AF患者98例[73.5% 为阵发性A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依娆 杨东辉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年40卷6期 877-880页ISTICCA
【摘要】 房间传导阻滞是指电活动在右心房至左心房的传导发生延迟或阻滞.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房间传导阻滞可提高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且有学者于2014年提出Bayes综合征的概念,即房间传导阻滞与相关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心房颤动)共同出现的现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裕佳 刘晓桥 等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42卷12期 1486-1488页ISTIC
【摘要】 房间隔膨胀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房间隔发育异常性疾病,多由于先天性房间隔发育薄弱、在心脏负荷因素的作用下向低压侧膨隆而形成的瘤样膨出,临床常伴房性和不明原因的脑卒中[1-3].房间隔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庄敏彦 王盛宇 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3年11卷12期 971-97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总结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治疗经过,以缝合瓣裂、Reed法环缩、运用成形环等方法矫正房室瓣关闭不全,分别采用Kirklin法和McGoon法修复原发房间隔缺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香玲 李永辉 等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2卷6期 80-82页
【摘要】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颤动可导致多种危害,最主要的为血栓栓塞,其致残致死率较高,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作者努力的方向.尤其是现在的消融时代,机制明确了才能更有效的治疗房颤.关于其机制的研究有多种说法,其中Bachmann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虎乐乐 赵加祥 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09年13卷1期 18-2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应用现代信号处理的方法定量计算心音分裂的时间间隔,为某些心脏早期器质性病变的诊断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在频率分辨率较高的情况下,利用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声谱图和香农能量.提取出第1心音(S1)的主要成分二尖瓣关闭音(M1)、三尖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承鸾 邹洪 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年17卷1期 40页ISTIC
【摘要】 <篇首> 1 病例简介患者,男,32岁,因反复胸闷、晕厥4年余,加重3d入院.查体:血压105/48mmHg(1mmHg=0.133kPa),心率56次/min(静滴异丙肾上腺素),节律不齐,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喻研 王琳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8年29卷6期 871-874页ISTICCA
【摘要】 心房颤动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选择不同的起搏部位来治疗心房颤动,现就Bachmann′s bundle起搏在治疗心房颤动中的地位进行综述.
【关键词】 Bachmann'sbundle;心房颤动;房间传导阻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寰 张玉顺 等 《心脏杂志》 2005年17卷3期 268-269,27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情况.方法:521(男189,女332)例,年龄1.0~65(27±19)岁住进我科行ASD封堵术的患者,对封堵术后发生AVB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3(男5,女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菊元 《医学信息》 2015年25期 268-268页
【摘要】 目的研究和分析心电图对心房梗死合并房间束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心房梗死合并房间束传导阻滞患者30例,单纯心房梗死患者30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房梗死患者的P-R段表现出0.1mV以上的抬高或下移,P波双峰、切迹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金秀 《北方药学》 2014年7期 137-138,196页
【摘要】 2003~2013年,我院共体检出2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儿童心电图。经进一步诊断证实8例为健康儿童,15例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儿。跟踪体检15例患儿手术后心电图,9例恢复正常,6例持续存在。9例术后恢复者,为室上嵴及圆锥部肥厚产生V1...
【关键词】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小儿体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廉婕 王鹏飞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19卷2期 26-27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对房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66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观察组)及70例其他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的心...
【关键词】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房间隔缺损;诊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晓美 孙国哲 《心脏杂志》 2022年34卷5期 521-52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饮酒对于不同血压的人群产生心房间传导阻滞(intra-atrial block,IAB)风险的影响,为不同血压的人群饮酒导致IAB提供有力防治依据.方法 为了评估酒精摄入与不同血压人群产生IAB风险,将11 271名35岁以上的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金涛 赵丹清 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35卷7期 696-699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旁路射频消融术后再发AF情况,探讨AF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67例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AF患者,均行旁路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3~36(31.6±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丽 张俊蒙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36卷7期 622-62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高度房间传导阻滞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按是否合并房间传导阻滞分3组:1组28例,无房间传导阻滞(no interatrial block,non-IAB);2组56例,不全性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鹏军 李奋 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31卷9期 1343-13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CAVB)合并房间隔缺损(ASD)的治疗方法 及永久起搏器安装注意事项.方法 3例符合永久起搏器安装指征的CCAVB合并ASD患儿依据年龄、体质量等指标,1例行ASD修补手术后安装心外膜起搏器,2例内科...
【关键词】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间隔缺损;永久起搏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洁玲 陆婷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23卷1期 68-7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心房间传导延迟对小型猪的左心房血流动力学及机械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只巴马猪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引下,在右心房内膜面尝试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Bachmann传导束,建立心房间传导延迟模型(消融建模不成功设立为对照组).通过超声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