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8
- 18
- 1
- 76
- 11
- 11
- 5
- 2
- 48
- 13
- 11
- 11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逸群 谷雪莲 等 《软件导刊》 2021年20卷7期 6-11页
【摘要】 阵发性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容易诱发心力衰竭、脑卒中等疾病.但因其发作时间短、信号难以捕捉致使检测困难,故阵发性房颤实时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出一种基于端到端一维神经网络的房颤识别方法.该方法将输入的原始数据通过卷积层自动提取心电...
【中文期刊】 钟高艳 陆宏伟 等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8年37卷5期 539-544,550页 ISTIC
【摘要】 首先介绍了房颤的症状、发病率及危害,然后重点阐述了基于体表心电图的房颤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分析自动识别技术,最后对文献报道的房颤识别算法辨别房颤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准确率进行统计,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经过对比发现,利用多...
【中文期刊】 Karl-Heinz Kuck 魏毅东(审校)王东芝(译)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5期 305-318页
【摘要】 为及时反映海外心脏病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努力缩短国内外心电学研究的差距,自本期起,本刊推出“海外论坛”栏目。本栏目主要刊发国内外心脏病学研究领域前沿成果的专题述评、综述和重要学术会议快报等,形式不拘。欢迎海内外学者惠赐大作!开栏之初,我们有幸...
【中文期刊】 木胡牙提 魏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48卷1期 23-28页 ISTICCA
【摘要】 心外膜脂肪组织(EAT)是紧邻心肌和冠状动脉的一种异位脂肪,在一定程度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可通过无创影像技术识别和评估,是预测各种心血管事件风险重要的标志物,同时EAT作为一个动态指标,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能够通过生活方式和医疗干预...
【中文期刊】 侯春晖 田慧 等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4年34卷1期 149-152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治疗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CH)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2021年1月—...
【中文期刊】 王露 欧阳微娜 等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4年33卷5期 369-372,377页 ISTIC
【摘要】 心房颤动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公共卫生系统构成了重大经济负担.早期发现房颤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如中风等并发症至关重要.尽管12导联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金标准,但其依赖于心脏病专家的临床经验,并可能受到观察者间差异的...
【中文期刊】 余莎莎 刘曼 等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33卷3期 243-249页
【摘要】 目的 评估智能穿戴设备识别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取行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患者 410 例,同期佩戴智能穿戴设备.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下房颤检出率的一致性,并评估智能穿戴设备识别房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
【中文期刊】 武佳磊 杨斌 《磁共振成像》 2023年14卷5期 181-18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肥厚型心肌病常继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致临床结局显著变差,早期识别其房颤易感性、量化风险尤为重要.心脏磁共振成像集心脏解剖成像、功能成像于一体,可从左心房、左心室的结构、功能进行评价,可以对房颤发生风险进行早期预测、分层.本文回顾了心脏...
【中文期刊】 卢莉蓉 牛晓东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23年42卷6期 668-67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针对阵发性房颤(PAF)发作持续时间较短难以捕捉,且现有识别算法抗噪性能较差易导致误检、漏检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积分均值模式分解(IMMD)和固有模态函数样本熵(IMFSE)的PAF识别方法.首先,对时长为20 min的心率变异性(H...
【中文期刊】 郭叶丹 刘璐 等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3年44卷10期 921-925页 ISTICCA
【摘要】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快速和异常的心房激活导致心房功能受损.因P波特征的任何偏转都意味着心房激活时间和传导途径的变化,因此,了解P波典型形态学改变以及异常P波参数与心房颤动间的联系可做到早期心房颤动的精准预测.现重点介绍P波形...
【学位论文】 作者: 谭慧欣 导师:阳维 南方医科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22年
【摘要】 可穿戴式心电记录仪可远程监测用户的心电信号,及时捕捉异常事件。用户使用记录仪采集心电信号后,需付费将信号上传至云平台,由医生进行诊断。可穿戴式心电信号的干扰和噪声可能会影响医生从中获取有效的诊断信息,浪费用户医疗费用。移动端的质量评估可过滤...
【学位论文】 作者: 焦文杰 导师:戴呼合 内蒙古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 2021年
【摘要】
心房颤动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及早地发现房颤,对于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房颤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而现有医疗资源又相对有限。移动医疗在房颤检测方面有诸多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学位论文】 作者: 崔怀杰 导师:魏守水 山东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21年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盛行,我国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与日俱增,现有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3.3亿,死亡率更是居高不下。房颤(AF)和一度房室传导阻滞(I-AVB)是两类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与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很大关系,...
【中文期刊】 孙鸣宇 王祖禄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19年34卷6期 597-601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总结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中并发心包填塞的识别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2月至2017年12月连续完成的12959例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患者并发心包填塞30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9.5±9.7)岁...
【中文期刊】 李延辉 Venkatakrishna Tholakanahalli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19年34卷2期 171-175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新一代插入式心电监测器(ICM)Reveal LINQ在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对心房颤动(房颤)的识别准确性及检出情况.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9月11日至2017年9月10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退役...
【学位论文】 作者: 陈瑞 导师:李燕 湖北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硕士) 2020年
【摘要】 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房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房颤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影响严重,其诊断与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由于心电图复杂多变,且P波识别难度较大,基于心房活动特征的房颤自动识别算法准确率普遍...
【关键词】 心电房颤自动识别算法; 差分阈值法;
【中文期刊】 刘仲仲 段康丽 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20卷11期 1169-1173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平台,收集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4所三级甲等医院连续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16例,并分别在患者发病1、3、6个月以及1年时进行随访,以1年随访...
【学位论文】 作者: 梅新明 导师:饶妮妮 电子科技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9年
【摘要】 无论是便于携带的单导联心电采集设备,还是多导联的心电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心电信号均可能包含呼吸、运动和导联脱落等导致的噪声。心电伪差的出现会导致心电特征参数(如RR间期、QT段等)失真,引起基于心电图疾病诊断的误诊或漏诊。严重的心电伪差可能掩...
【中文期刊】 王紫 苏立 《中国循环杂志》 2016年31卷12期 1198-1201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通过对336例住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住院房颤患者对卒中风险及早期症状的认知情况。
方法: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2014-04-01至2014-10-01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超过...
【学位论文】 作者: 罗成思 导师:饶妮妮 电子科技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8年
【摘要】
心律失常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隐患,通过心电图能够及早的发现心律失常疾病,心电自动诊断技术更是为降低临床医生的工作负担和提高诊断效率带来了福音。
房颤和早搏作为最常见的两种心律失常疾病,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对其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
【中文期刊】 施冰 冬兰 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16卷1期 12-14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及其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为心衰的早期诊断和评估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选取老年患者106例,根据美国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和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
【中文期刊】 郄靖媛 马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10期 546-550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心源性脑栓塞约占首发缺血性卒中的25%,其栓子来源最常见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房颤引发的卒中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且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高于其他类型的卒中。研究显示,对于卒中高危风险的患者,抗凝治疗较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够...
【中文期刊】 赵桂香 都雯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32卷20期 4493-4494页 ISTICPKUCA
【摘要】 近期研究表明心房纤颤(AF)的发生和炎症有一定关系[1-3],而C反应蛋白(CRP)是最敏感的炎症标志物之一.有研究显示,基线的CRP水平越高,房颤的患病率就越高,未来发生房颤的危险性也增加.同时尚有研究发现AF患者血液存在高凝态[4].因...
【中文期刊】 张国茹 胡喜田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31卷8期 1455-1456页 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常常复发,即使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仍有较高复发风险.预防房颤复发的药物有很多,胺碘酮无疑是最为常用而且效果较好的药物之一.但是应用胺碘酮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哪些因素会影响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的疗效目前国内外研究...
【中文期刊】 陈若菡 陈柯萍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05年20卷1期 44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有冠心病伴有陈旧性心肌梗死(高侧壁、前间壁)病史15年.2004年3月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在我院经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Gem 7227Cx,美国Medtronic公司).术中参数测试如下:起...
【中文期刊】 张树龙 高连君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年31卷z1期 171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目的探讨采用新颖的62导体表心电图标测系统对局灶心房颤动(房颤)采用解剖隔离肺静脉的方法进行局灶房颤的导管消融后的患者识别和定位非肺静脉触发点的位置.
【中文期刊】 刘启明 张勇 等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27卷2期 179-180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心脏性猝死的87%.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ribrillator, ICD)是目前治疗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e...
【关键词】 心房纤颤;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随访研究*;
【中文期刊】 向晋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33卷3期 197-201页 ISTIC
【摘要】 按照一定的数字规则将动态心电图中的RR间期表达为二维坐标系中的"点",所有"散点"的集合就会构成的图形,称之为心电散点图.心电散点图有3种类型:① 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反映心脏节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Lorenz-RR间期散点图...
【中文期刊】 张晓燕 曹中朝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年40卷1期 70-73页 ISTICCA
【摘要】 肌钙蛋白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测工具.虽然它在心房颤动中的作用还不太明确,但它可通过识别有发展为心房颤动及其并发症风险的患者来指导心房颤动的临床实践,综述将调查目前关于心房颤动患者使用肌钙蛋白的证据,以期为心房颤动的长期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肌钙蛋白; Atrial fibrillation;
【中文期刊】 王凯 杨枢 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9年36卷9期 1068-1073页 ISTICCSCD
【摘要】 目的:对心电图房颤异常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利用多层共轭对称Hadamard特征变换模型,构建房颤异常信号分类系统.方法:采用多层共轭对称Hadamard特征变换的房颤识别方法,检测房颤异常信号分类特征.采用基于误差梯度反向传播Levenbe...
【关键词】 房颤; 心电图; 多层共轭对称Hadamard特征变换;
【中文期刊】 张帆 马薇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33卷1期 48-50页 ISTIC
【摘要】 心房心肌病是一类累及心房基质且具有进展性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炎症浸润、心肌肥大、氧化应激等一系列事件最终出现心肌纤维化,导致心房丧失其正常功能,出现紊乱性房性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心房扩大、血栓栓塞等事件.正确识别出高危的心房颤动...
【中文期刊】 何浪 李支娣 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19卷5期 483-485页 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远程监测观察双腔起搏器术后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情况,并分析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植入具有远程监测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患者98例,所有患者术前未诊断为心房颤动,术后均门诊定期起搏器程控,远程监测系...
【学位论文】 作者: 张亚娟 导师:汪源源 复旦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4年
【摘要】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疾病。在中国房颤的发病率大约为1%,这表示将近有1000万人受到房颤的困扰。房颤发生时,心房中发生的混乱电活动引发不规则的心跳节律,导致心脏不能正常收缩。房颤严...
【会议论文】王景峰 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12年
【摘要】 隐匿房颤,顾名思义,是指不能被常规检查手段(如体表心电图等)发现,可能引起IS或TZA的反复发作的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常有症状且不能自行转复,故常可由常规检查手段查出。因此,这里的隐匿房颤主要是指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
【学位论文】 作者: 白宝丹 导师:汪源源 复旦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医学电子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2012年
【摘要】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房性心率失常,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会引起脑卒中、心力衰竭等恶性疾病。在通常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为0.4%到1%,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升至5%-1...
【学位论文】 作者: 王云鹤 导师:饶妮妮 电子科技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2年
【摘要】
心电信号是心脏活动的一个数字化表征,它的形态特征反映生命心脏活动的情况,研究人员和医生可以从心电信号携带的信息中准确的分析心脏的健康状况。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多形态的心电 T波检测以及基于盲源提取的房颤监护方法研究。
基于小波变换和...
【中文期刊】 吴晓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28卷35期 33-37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究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识别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介入治疗后与心房颤动(AF)有关的基因模块.方法 选取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收治的4例冠脉介入治疗后发生AF患者和4例冠脉介入治疗后未发生AF患者的左心房组织.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筛...
【中文期刊】 魏峥 邹德玲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8年21卷2期 224-227页 ISTICCA
【摘要】 血清半乳凝集素-3 (Gal-3) 作为一种新型循环标志物, 能选择性识别糖结构并与之非共价结合, 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诱导巨噬细胞将其释放入血.Gal-3 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参与调节成纤维细胞的激活和增殖, 促进心肌纤维化、心房结构重构, ...
【学位论文】 作者: 孙荣荣 导师:汪源源 复旦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2009年
【摘要】 心电信号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和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通过分析心电信号自动区分不同类别的心律失常,对自动除颤器等治疗心律失常的设备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的大多数方法只提取单个特征参数,识别的错误率较高。而基于多参数的方法虽然其识别准确率有所提高,...
【中文期刊】 庄文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7年15卷12期 1061-1065页 ISTICCA
【摘要】 房颤患者由于心房电活动不同步,导致心房收缩杂乱无章[1-3].左心耳(LAA)是心房的一个壁薄有盲端的袋状结构,很容易受心房异常收缩的影响形成血栓和导致动脉栓塞,其中缺血性卒中最为严重[1,2].LAA是房颤患者最常见心源性血栓的来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