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
- 4
- 6
- 2
- 2
- 1
- 1
- 4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曹永长 李大旭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08年1期 56-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Cre-LoxP系统是源于P1噬菌体的一个DNA重组体系,由Cre酶和相应的LoxP位点组成,它能导致重组发生在特定的DNA序列处(LoxP位点),该系统可以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到染色体上或将特定DNA片段删除,这种定位重组系统在大容量噬菌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廖凯 导师:张新跃 扬州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硕士) 2024年
【摘要】 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由于抗原免疫原性及其它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我们常常会获得一些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却使用不便的IgM类抗体。为有效利用这类抗体,亟需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抗体类型转换方法,将IgM类抗体转换为便于使用的IgG类抗体。维生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定鹏 导师:孟飞龙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2020年
【摘要】 为了应对来自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入侵,哺乳动物体内适应性免疫系统可以产生抗体识别并清除这些病原体。为识别各种不同抗原分子,B细胞需要经历抗体多样化过程从而表达抗原特异性抗体。在成熟的激活态B细胞中,胞苷脱氨酶(Activation-induc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邵殿慧 导师:张晓明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博士) 2017年
【摘要】 体液免疫是机体应对外来入侵病原体的一道重要防线,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反应产生抗体高效的清除入侵的病原体。抗原活化的B细胞通过生发中心反应,经过体细胞高频突变和抗体类型转换,产生可以分泌抗原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的过程,是体液免疫的重要基础。同时生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田晓琳 导师:杨欢 中南大学 临床医学 神经内科(硕士) 2009年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清IL-27的浓度、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上和B细胞上IL-27受体WSX-1亚单位mRNA的表达、及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AchR-Ab)和其亚型IgG1、IgG2、IgG3水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建芳 王嘉玺 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6年14卷3期 631-63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B细胞激活因子(BAFF)是调节B淋巴细胞存活和成熟的细胞因子,属于TNF家族成员.BAFF有三个受体,分别为BCMA,TACI和BAFF-R.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BAFF及其受体在抗体类型转换、生发中心维持、T细胞共刺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敏 赵欣荣 等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5年21卷7期 513-5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提高hCGβ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效率,观察分子佐剂C3d3增强hCGβ基因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构建带有增强目的基因表达效率的狗胰岛素前原信号肽(DPPISS)的高效真核表达质粒pCMV4-hCGβ-C3d3、pCMV4-hCGβ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佐青 张冬青 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4年20卷3期 381-38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CD40L-CD40为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系统重要的一对共刺激分子, 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在B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分化、抗体产生及同种类型转换中起关键作用, 在T细胞活化以及效应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过程中也起重要调节作用.CD4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晓穗 汪保安 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24卷3期 307-3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对目前常用的致突菌株和PCR随机突变方法进行评价.方法:用单链抗体表达质粒转化致突菌株XL1-Red,转种传代7 d,选取克隆测定DNA序列.用错配PCR在相同基因中引入突变,比较不同Mg2+ 浓度、不同dNTP的浓度、不同dIT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继斌 邢东琦 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23卷1期 33-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比目鱼肌梭外肌纤维和梭内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比目鱼肌梭内肌纤维及梭外外肌纤维对单克隆抗体NOQ7.5.4.D和MY32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雪芳 张文军 等 《中国公共卫生》 2002年18卷9期 1040-10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Graves disease,GD)患者IgG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循环免疫复合物(IgG/C3-TCIC)的存在状况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采用捕捉法ELISA以羊IgG抗人C3为包被抗体,HRP-羊抗人IgG为检测抗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艳 蒙秉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25卷10期 758-760页ISTIC
【摘要】 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e,ICOS)是一种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它在T细胞增殖和活化中,在Th1、Th2效应细胞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以及在T/B细胞协同作用、抗体产生和类型转换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ICOS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国秀 梁再赋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22卷4期 274-276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外周血细胞表面CD43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双色荧光标记抗体、流式细胞仪对PM/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期MCs)和B细胞表面CD43分子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PM/DM患者PBMC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玉凤 梁红岩 等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5年5卷1期 48-4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过程中,病毒量在病程中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一直为人们关注.本研究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动态观察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拉米夫定(lamivudine)或α-2b干扰素治疗过程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俊峰 《淮海医药》 2015年3期 312-313页CA
【摘要】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ITD)存在不同的临床类型:典型的桥本甲状腺炎( HT)和格雷夫斯病( GD)。 GD和HT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发病机制,因此二者的存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通常认为,HT和GD有许多共同的致病因素。曾有报道,单卵双胞胎...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桥本甲状腺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晓琳 胡波 等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年43卷9期 645-6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重症肌无力(MG)是细胞免疫依赖、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nti-AChR-Ab)介导、补体参与的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3].IL-27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属于IL-12家族,研究证明其在促进或者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峰 姚开泰 《国际免疫学杂志》 2006年29卷3期 172-175页ISTICCA
【摘要】 生发中心是在T细胞依赖性抗体应答过程中于外周淋巴组织内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结构.在GC内,受抗原刺激而活化的B细胞进行克隆扩增、IgV 区基因的体细胞高度突变、亲和力成熟以及同类型转换,最终形成记忆性B细胞或是产生Ig的浆细胞.在GC内B细胞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雨舜 《上海预防医学》 2004年16卷8期 416-41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血清抗体定量检测的数据多数不属正态分布,在对随机抽样资料进行统计推断时需通过变量转换使其正态化.其中最常用的是对数转换,就是把血清抗体滴度的倒数(T)转换成x=log2T,使x值的频数分布呈正态.然后,按正态分布的原理和方法对转换后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华英 张学光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1年24卷6期 324-326页ISTICCA
【摘要】 大量研究证实CD40分子与其配体CD40L结合所产生的共刺激信号在B细胞的增殖、分化、抗体的分泌和类型转换以及T细胞活化、效应性细胞因子分泌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CD40、CD40L异常表达与一些疾病的免疫病理密切相关.本文仅就CD4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