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84
- 4
- 2
- 1
- 1
- 137
- 93
- 88
- 52
- 19
- 127
- 104
- 71
- 36
- 2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德本 王涛 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1年27卷11期 1260-1261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自上世纪80年代免疫组化(IHC)技术在我国逐步开展以来,近20年有了快速发展,现已成为病理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IHC在部分疑难病例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癌基因、肿瘤增殖指数、肿瘤耐药基因、个性化治疗靶向基因的检测对肿瘤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7年23卷1期 93-93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Ⅳ型胶原(collagen Ⅳ)是构成人体各种组织基膜的胶原蛋白家族成员,参与基膜的构成并对维持其结构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要做好collagen Ⅳ免疫组化染色抗原修原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修复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影响collagen Ⅳ免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京平 张燕 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年35卷1期 87-9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固定液pH值和抗原修复液pH值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取正常皮肤、胃粘膜、子宫肌瘤、乳腺癌组织,分别用pH值3.0,5.0,7.0,8.0,10.0的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 选用EMA、SMA、ER、CK(AE1/AE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向荣 李萍 等 《中国药业》 2019年28卷24期 77-7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咪喹莫特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BCC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患...
【关键词】 皮肤基底细胞癌;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咪喹莫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会娟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9卷24期 4488-4489页CA
【摘要】 目的 对比不同抗原修复方法 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95例手术送检的食管癌组织标本.采用CD8、CD4、Ki67、IL-17作染色标记,抗原修复采用高压修复法、水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容 肖觉 等 《重庆医学》 2016年45卷4期 540-542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的影响,以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方法 分别采用3种不同抗原修复方法作预处理后,进行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10种常用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结果 石蜡组织切片,免疫组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特 王筠 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9年36卷5期 570-575页
【摘要】 为提高多重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在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上的染色效果,通过对同一样本进行多种抗体染色或同种抗体多次染色的方法,探索并优化IHC技术中的多个步骤,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韦翠容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年7卷1期 80-81页
【摘要】 目的 探析三种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方法的对比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胰酶修复法、高压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法,并根据方法的不同分为酶消化组、高压加热组与微波修复组,三组均实施maxvison试剂盒,检测CD45RO和CDla、Ki-67和CD8、CD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努力比艳·毛拉 古丽仙·麦麦提明 等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1期 35页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中不同抗原修复方式对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温高压修复法、微波修复法和酶消化法对病理科采用的四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p53、Ki67、C-erbB-2、cyclin D1)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对染色阳性率进行比较.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秀芳 《河北医药》 2010年32卷6期 674-67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反应中的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预处理方法对反应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60份经10%中性甲醛液固定过的乳腺癌组织,经脱水、石蜡包埋制成切片,分别采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和微波炉抗原修复法做预处理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石蜡组织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明聪 陈国勤 等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年1卷2期 100-10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的修复方法配搭不同修复液对肺癌组织TTF-1、P53、SPB等6种抗体表达的阳性数量及强度是否存在影响.方法 10例肺癌患者标本,分别用微波、高压配搭柠檬酸缓冲液(pH6.0)、EDTA缓冲液(pH8.0、pH9.0)处理,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宙 杨伟明 等 《贵州医药》 2009年33卷11期 970-97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采用微波加热、高温加热和酶消化进行组织抗原修复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比较三种抗原修复方法暴露抗原之间的区别,寻求最佳的免疫组化方法.方法 微波修复组、高压加热组和酶消化组,各组用Envision试剂盒.检测Ki-67、CDla、CD 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宇 官大威 等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7年22卷3期 157-159,封三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不同pH混合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的切创皮肤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方法 小鼠皮肤切创后3d取材,分别用pH为5.0、6.0、7.0、8.0、9.0的混合4%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经高压锅、微波、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微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蓁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20卷1期 96-9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反应结果的影响.方法对50例经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过的组织,经脱水、石蜡包埋,制成切片,分别采用3种不同方法作预处理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石蜡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反应预处理,采用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群姬 朱启建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34卷2期 149-15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繁多,正确选择染色方法对免疫组化技术的普及和开展至关重要.S-P方法是(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因其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价格较低而在我国逐渐普及.近年来,我科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智 杨娜 等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26卷3期 217-218,23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分子生物化学实验室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抗原修复的最佳方式.方法:采用高温高压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法对病理科采用的四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ER、PR、C-erbB-2及E-Cadherin)进行染色对比以获取最佳抗原修复方法,在显微镜下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冬梅 陈小玲 等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7卷21期 28-30页
【摘要】 目的 探讨EDTA抗原修复液是否可用做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促蓝液.方法 分别采用HE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脱钙后骨组织(10例)、冰冻脂肪组织(10例)、平滑肌组织(10例)、甲状腺组织(10例)及肠癌组织进行染色(10例).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秦渝 张盈华 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1年22卷1期 7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0 引言 乳腺癌术后选择何种治疗方法,主要依据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的检测决定的. ER阳性者选择内分泌治疗,其有效率为50%~75%;ER阴性者,治疗有效率只有8%~10%,一般采取其他治疗方法. 为了提高检测ER亲和酶标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学军 江昌新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7卷1期 108-109页ISTIC
【摘要】 <篇首>目前组织学与病理学切片由常规采用的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制成。此种切片的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提供了清晰的,可供诊断的组织、细胞图像。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出现和逐渐推广,发现这种切片的组织中许多抗原物质被掩盖,影响对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鞠学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4期 174-175页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免疫组化染色使用不同抗原修复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66例我院乳腺癌手术切除组织来进行分析,采取不处理、电炉煮沸、高压、胰酶法等抗原修复方式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探讨免疫组化染色在不同方式下的情况。结果抗原修复选择的方法不同,组织抗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鞠学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8期 48-49页
【摘要】 目的:对免疫组化染色的操作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对策。方法2010~2011年我院共有200例患者接受免疫组化染色,共有60例问题标本,我们对这些问题标本进行了研究分析,采取科学的处理方式应对。结果通过对这些问题样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成克伦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26卷3期 7-9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抗原修复间接法在不同修复时间内的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不同修复时间的间接法对同一组织进行抗原修复,检测15种常用抗体的染色效果并和直接法比较.结果 抗原修复间接法在不同修复时间修复效果存在差异.结论 选择合适的修复时间对抗原进行间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志生 李晓辉 等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5期 240-240页
【摘要】 目的:本院对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及仔细的分析。方法自从2010年6月~2011年7月期间,本院共收治免疫组化染色标本患者有200例,对其中存在问题的60例患者标本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且要提出科学的应对措施。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文 贾晓敏 《中外医疗》 2014年15期 190-191页
【摘要】 目的:探讨了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对肾活检标本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30例肾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冰冻切片方法,研究组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其中分成应用无抗原修复组、胰酶抗原修复组、高压加热抗原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萍 周琏 等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25卷1期 76-77页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蒸锅水浴法行组织抗原修复的改进.方法:常规切片,脱蜡至水,柠檬酸盐缓冲液高压锅加阀加热喷气后2分钟,立即流水冷却,开盖再加热10分钟,取出后PBS冲洗,余下按免疫组化步骤选择不同的抗体进行染色.结果:与以往的高压蒸锅法相比染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广玲 余光银 等 《华夏医学》 2005年18卷4期 501-502页CA
【摘要】 目的:研究抗原修复液pH值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选用CD3、CD5、CD10、CD20、CD43、CD45RO、CD79α、CyclinD1、κ、γ为一抗,Eli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染色时分别用pH5.0,6.0,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俊 陈宣世 等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27卷5期 440-441页
【摘要】 目的:采用高温加热和微波加热及酶消化进行组织抗原修复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比较三种抗原修复方法暴露抗原之间的区别,以及与用sABC三步法、Envision二步法等二种免疫方法搭配使用结果的区别,寻求最佳的免疫组化方法.方法:微波修复组,高压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海鹰 颜亚晖 等 《中国医师杂志》 2005年7卷8期 1134-1135页ISTICCA
【摘要】 抗原修复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影响甚大,本文使用胰蛋白酶和四氢硼化钠(NaBH4)同时修复抗原,所获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更优于单一胰蛋白酶消化,与微波修复抗原法相比差异不大,但组织结构保存更好,值得推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权莉 张锦波 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10卷16期 137-137页
【摘要】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LMPl的最佳修复方法.方法切片常规脱蜡至水,每例切5张切片分为5组,用微波加热、胰蛋白酶消化、高压锅加热、蒸馏水煮修复处理.结果应用蒸馏水煮的效果最好.结论对于比较难检测的鼻咽癌组织LMP1抗原,应用蒸馏水煮修复方法可以...
【关键词】 潜伏膜蛋白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抗原修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彬 李治 等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17卷2期 89-92页ISTIC
【摘要】 目的 寻找皮肤石蜡包埋组织Ⅳ型胶原免疫荧光(IF-PE)最佳抗原修复方法.方法 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X-连锁Alport综合征患儿和父(母)亲共14例皮肤组织,冰冻组织免疫荧光(IF-F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Adusumilli PS ; Chan MK ; 等 《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2007年14卷1期 258-269页SCISCIEMEDLINE
【关键词】 Animals;Antigens;Differentiatio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Skutek M ; Elsner HA ; 等 《Arthroscopy: 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ic & related surgery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rthroscopy Association of North America and the International Arthroscopy Association》 2004年20卷5期 469-473页SCISCIEMEDLINE
【关键词】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HLA Antigen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思雨 张昕 等 《生殖医学杂志》 2025年34卷5期 631-63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活性氧簇(ROS)在子宫内膜修复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作用.方法 构建小鼠月经样模型,采集孕酮撤退后24 h、36 h和48 h子宫内膜修复期的子宫组织.采用二氢乙锭(DHE)染色法检测ROS水平,使用羟自由基测定试剂盒评估小鼠子宫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丽君 罗执芬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47卷5期 1088-1091页
【摘要】 目的:研究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卡铂(NP,N:长春瑞滨;P:顺铂/卡铂)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 年3 月至 2023年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梁红 2011年全国西安病理技术学术会议暨全军第七届病理技术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分析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全色片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结合我科的实际,探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用的高压锅材质影响因素。总结分析免疫组化实验过程中对全色片的影响因素。主要因素有抗体浓度,抗体孵育时间,孵育温度;组织切片干片:PBS液冲洗时间长及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熊正文 2011年全国西安病理技术学术会议暨全军第七届病理技术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目的:观察光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及修复液对COX-2抗原表达的影响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光波,微波、高压锅结合枸椽酸缓冲液、EDTA作抗原修复处理,分别即用型和浓缩型COX-2单克隆抗体对70例乳腺癌石蜡切片进行微波SP免疫组...
【关键词】 乳腺癌 ; 光微-微波抗原修复方法 ; 免疫组化技术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丁伟 2008年浙江省病理学学术年会 2008年
【摘要】 <篇首>电磁炉,由于其高效节能无明火,安全、方便、干净、环保的有优点,被越来越多实验室作为免疫组化抗原修复的加热工具。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用电磁炉加热进行抗原修复,对核抗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不同的加热功率产生不同的结果,因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周导 2006全国病理学技术进展和应用研讨会 2006年
【摘要】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广泛地被病理界普遍采用,但每个实验室所得结论各不相同.其中应用抗原修复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成败的关键步骤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就抗原的修复及影响修复的因素进行了探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心刚 导师:刘声远 东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许多体内外实验证明了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用抗体或小肽封闭特异表达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受体和配体的结合,能够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破坏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而对这些受体特异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嘉雯 吴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4年40卷4期 410-413页ISTICPKUCA
【摘要】 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主要是DNA错配修复功能异常,其原因是微卫星在复制过程错误的持续积累,造成微卫星序列长度发生改变.前列腺癌中也发现与MSI具有关联.MSH2作为DNA错配修复机制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吉佳乐 姚馨悦 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31卷9期 879-881,912页ISTIC
【摘要】 目的 对胃癌HER-2检测的染色条件进行探索,从内外部质控、程序验证方面建立较为完善的HER-2检测流程.方法 从标本固定脱水时间、包埋方向、不同染色方式、烤片时间、一抗孵育时间、抗体差异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试验.结果 国产抗体染色强度弱于H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刚 张峰 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58卷8期 1267-127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研究关节腔注射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 舒泰50麻醉大鼠后,在大鼠股骨滑车沟采用电钻造成2 mm×2 mm的骨软骨缺损.术后一周将动物分为模型组和hUC-MSCs移植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红伟 倪小涵 等 《空军航空医学》 2023年40卷5期 420-425页ISTIC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阐明阿司匹林相关胃黏膜损伤后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预测阿司匹林作用的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参与胃黏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碧奇 韦康来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30卷4期 292-296页
【摘要】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相对最成熟的病理辅助诊断手段,对疾病诊断、预后判断、用药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精准医疗的推进,精准病理诊断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抗原修复作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关键的一步,近年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赖妙玲 郝卓芳 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29卷7期 666-668页ISTIC
【摘要】 肾脏活检的病理诊断在肾脏病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它的发展与病理学技术密切相关.肾脏活检的病理检查包括光学显微镜下HE、特殊染色、免疫组化,荧光显微镜下的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染色,电镜等多种检查[1-2].其中免...
【关键词】 个性化抗原修复;肾活检;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毓 陈晓兰 等 《中国畜牧兽医》 2022年49卷5期 2001-2009页
【摘要】 [目的]研究五味止痢合剂对大肠杆菌致小鼠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周龄清洁级ICR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BC)、模型对照组(MC)、五味止痢合剂高(W-H)、中(W-M)、低剂量组(W-L)和盐酸环丙沙星药物对照组(CPFX).每组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燕平 张昊 等 《中国肿瘤临床》 2019年46卷3期 154-1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mRNA疗法以mRNA为制剂治疗疾病,是一种新兴的基因疗法,既可通过功能性蛋白的表达治疗基因缺陷性疾病或组织修复,又可通过抗原或抗体或受体的表达应用于免疫治疗,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编码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抗原、抗体或受体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建平 吴雪晶 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8年34卷7期 806-807页ISTICPKUCA
【摘要】 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步骤,加热抗原修复技术的发明更是被誉为免疫组化的革命性突破.有研究认为[1],高温高压热修复法是对大多数抗原最为稳定和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高压加热抗原修复时间控制较为困难,修复时间过长是否会引起非特异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姣 罗启翅 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8年34卷8期 925-927页ISTICPKUCA
【摘要】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是一种通过利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特异性标记待测组织中蛋白的方法,是目前病理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翁密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8年34卷12期 1403页ISTICPKUCA
【摘要】 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是病理技术中最基本的染色方法,染色理想状态是在镜下见细胞核与细胞质蓝红相映,对比明显;核膜及核染色质颗粒清晰可见.实际工作中因组织干涸、固定脱水不足、脱钙等原因会造成切片染色困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