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3
- 17
- 2
- 72
- 61
- 11
- 6
- 5
- 70
- 29
- 16
- 14
- 1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美 涂宏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年39卷2期 245-248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通常需将血样进行56℃病毒灭活处理后再行病原体检测.为了解56℃灭活对血样中疟原虫抗原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收集2017-2019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疟疾患者血样71份,其中恶性疟血样38份、三日疟血样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 2017年18卷11期 977-985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目的:为疟疾治疗制定基于聚合物的青蒿琥酯纳米粒.创新点:以聚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制备青蒿琥酯纳米颗粒.并以小鼠为模型,评估其抗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从单一的水包油乳剂中进行溶剂蒸发的方法制备青蒿琥酯纳米...
【关键词】 青蒿琥酯-PLGA缓释系统;抗疟原虫;毒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升玉 成依依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年38卷5期 631-636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疟疾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非洲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自2017年以来,已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但如何做好境外恶性疟输入病例救治及抗疟药物监测,防止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病例发生或暴发尤为重要.抗疟药物作为疟疾防治的主要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苍林 聂仁华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年38卷5期 580-588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了解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物的敏感性及其抗性相关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为当地制定合理的疟疾药物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09年在缅甸拉咱市农日班诊所设立调查点,选取镜检为单一感染恶性疟原虫,2周内未用过抗疟药、磺胺和四环素类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斌 申晓君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20年42卷20期 2012-20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了解长沙市近4年来输入性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P.f)的血浆蛋白酶基因2 (plasmodium falciparum plasmepsin2,pfpm2)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
【关键词】 疟疾;恶性疟原虫;plasmepsin2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升玉 成依依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年38卷4期 490-495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疟疾是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流行的重要热带病,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随着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物抗性的产生与蔓延,全球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恶性疟原虫抗药性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体内药效试验法、体外药敏检测法和抗性分子标记检测法,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凯 吴金辉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20年20卷1期 81-8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疟原虫感染型别及治疗方法对患者体内恶性疟原虫LDH抗原清除时间的影响.方法 依据临床资料,在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维和二级医院及一级医院确诊的疟疾患者中按照其疟原虫感染型别及治疗过程的差异选取患者,组成4组,每组纳入10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文琪 王俊瑞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年37卷5期 520-524,531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外阻断实验与蚊虫直接喂养实验对截短的重组伯氏疟原虫推测分泌动合子蛋白7(rPbPSOP7)31~210氨基酸(aa)片段的传播阻断能力进行研究.方法 体外阻断实验,雌性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5×106伯氏疟原虫感染红细胞(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静 刘耀宝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年37卷2期 167-172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分析卵形疟原虫柯氏亚种(Plasmodium ovale curtisi)和沃氏亚种(P.ovale wallikeri)非洲分离株K13蛋白编码基因的多态性,为卵形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江苏省2012-20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缜 邹洋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19年19卷5期 411-415,42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通过pET-41 Ek/LIC载体在大肠杆菌工程菌中重组表达恶性疟原虫自噬相关蛋白8(PfAtg8)基因的重组蛋白GST-PfAtg8-6× His,并用蛋白免疫法制备小鼠抗自噬相关蛋白8(PfAtg8)的多克隆抗体,并验证其效价.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爽 陈华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19年19卷7期 615-61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观察实验组恶性疟原虫经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与对照组恶性疟原虫经萘酚喹单独用药在药物作用下体外敏感性的变化,评价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对延缓恶性疟原虫抗性的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药物剂量递增间隔作用法对实验室驯化的恶性疟原虫FccSM/Y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青锋 潘卫庆 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003年35卷4期 345-349页SCISCIE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由两个疟疾疫苗候选抗原AMA-1(Ⅲ)和MSP1-19融合而成的恶性疟原虫融合抗原2(PfCP-2),是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疟疾疫苗候选抗原.但PfCP-2表达产物为双带型,这影响到该疫苗候选抗原作为产品进入临床试验.为此分析了表达产物N末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瑞斌 魏晓莉 等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2003年24卷9期 918-922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目的:分析胍丁胺对伯氏疟原虫K173株及伯氏疟原虫抗氯喹株的杀虫作用.方法:用Peters四天抑制实验分析了胍丁胺对伯氏疟原虫K173株及其抗氯喹株的杀虫作用.结果:每日口服胍丁胺(12.5-200 mg/kg)能显著抑制伯氏疟原虫K17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尚晓敏 张青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8年39卷11期 1249-12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恶性疟原虫是全球范围内危害重大的寄生虫类传染病病原体之一.青蒿素是抗疟药的首选药物,目前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及其与哌喹联合用药耐受性.研究已经发现与青蒿素耐药性有关的基因突变,但哌喹耐药性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文琪 苏秀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年36卷6期 643-647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小分子多肽,是生物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对真菌、病毒、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研究证实,抗菌肽可通过基于细胞膜的膜攻击以及胞内杀伤两种机制抑制不同阶段疟原虫的生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莹 邓艳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年36卷2期 103-111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分析云南省不同感染来源间日疟原虫抗叶酸类药物抗性相关基因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Pvdhfr)和二氢叶酸合成酶基因(Pvdhps)的突变特点.方法 收集2012年8月-2016年12月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登记报告的云南省间日疟病例血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莹 邓艳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年36卷3期 210-217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分析云南省不同感染来源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3(PfMSP-3)基因和抗原表位多态性. 方法 收集2012年8月-2016年12月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登记报告的云南省本地和输入恶性疟病例的血样和流行病学史等信息.提取血样的疟原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桂 陈雅棠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8年37卷10期 853-855页ISTICPKUCA
【摘要】 间日疟原虫(Pv)引起的间日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采用疫苗防治该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Pv裂殖子表面蛋白1(PvMSP-1)、Pv环子孢子蛋白(PvCSP)、Pv顶端膜抗原1(PvAMA1)和Pvs25等抗原是几种有效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爽 杨丽敏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18年18卷4期 351-35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黄连低温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恶性疟原虫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方法 采用低温冷冻离心法提取黄连有效成分,获得3个提取物.根据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在药物作用下其生长发育会受到抑制,甚至被杀灭的原理,将3个黄连提取物分别用M PI 1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恬 李沧海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8年43卷18期 3771-378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血红素是生物体内一类关键代谢因子,疟原虫具有自身合成血红素途径,但红内期疟原虫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外源性血红素代谢——食物泡对血红蛋白的摄入消化.食物泡内血红素代谢主要包括血红蛋白转运摄入、血红蛋白酶解产生血红素、血红素聚合为疟色素及食物泡对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成运 李素华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年36卷2期 97-102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对河南省2013-2015年输入性恶性疟原虫多药抗性基因1(Pfmdr1)和K13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采集河南省2013-2015年自非洲返乡的被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患者的血样,并收集病例的相关信息.提取患者血样中疟...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多药抗性基因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桂 陈雅棠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8年30卷10期 1226-1230,12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恶性疟原虫引起的恶性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采用疫苗防治该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PfMSP-1抗原是一种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鼠伤寒沙门菌、卡介苗、酵母菌、根癌农杆菌、嗜热四膜菌、腺病毒、牛痘病毒和杆状病毒等微生物经过改造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恒林 《中国热带医学》 2017年17卷6期 537-541页ISTICPKUCA
【摘要】 抗疟药可以起到治疗病人、保护人群、消灭传染源和阻断传播的作用,是疟疾防治的重要武器.疟原虫为生存繁殖与抗疟药开展殊死斗争,主要表现是产生抗性.本文就疟原虫对当前治疗恶性疟的一线青蒿素类药物抗性研究现状加以评述,提出延缓抗性建议.研究发现恶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一妮 叶润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年35卷5期 495-498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几乎对所有的抗疟药物都产生了抗性,近年来青蒿素类药物抗性的出现与扩散使全球疟疾控制与消除面临巨大挑战.筛选鉴定恶性疟原虫药物抗性相关基因对阐明抗疟药物作用机制、监测抗性的出现和扩散以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瑞敏 李素华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年35卷1期 13-17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15年输入性卵形疟原虫富色氨酸抗原(Plasmodium ovale tryptophan-rich antigen,PoTRA)基因序列. 方法 采集河南省2015年22例输入性卵形疟患者的血样,收集患者相关信息.提取...
【关键词】 输入性卵形疟;卵形疟原虫curtisi亚种;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垚吉 陈梦妮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年34卷3期 227-232,234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分析云南省恶性疟病例中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Plasmodium falciparum chloroquine resistant transporter,Pfcrt)基因exon2区72~76编码(简称72~76编码)序列的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瑞敏 王轶楠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年34卷5期 399-404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对河南省2015年输人性恶性疟患者血样的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Plasmodium falciparum chloroquine resistant transporter,Pfcrt)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多态性. 方法 采...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剑 林祖锐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16年16卷12期 1174-117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监测云南省一类疟区人群的间日疟原虫抗体(IgG)水平,为云南省消除疟疾行动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4年在云南6个一类疟区县(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采集居民滤纸血膜,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间日疟原虫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宪希 周利民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16年16卷3期 197-20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观察伯氏疟原虫(Pb)ANKA株哌喹抗性系(PQR)感染小鼠组织病理学变化特征,比较与哌喹敏感系(PQS)的差异,探讨其抗性机制.方法 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PQS)、B(PQR)及C(正常对照,NC)三组,取肝、脾、脑及肾组织,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逸龙 潘卫庆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5年33卷6期 418-424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我国发明的强效抗疟药,WHO已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ACTs)为治疗恶性疟的一线药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已使全球疟疾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但近年来,在东南亚多个地区陆续报道恶性疟原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晓艳 姜宁 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5年10卷7期 615-618,63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用大肠埃希菌表达PF3D7_1361800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 方法 根据PF3D7_1361800蛋白的水溶性分析,设计目的基因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长度为897 bp.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正确后将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莉 马晓疆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5年33卷1期 7-13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以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例,分析半固体培养技术和筛选鉴定策略在单克隆抗体制备中的关键作用. 方法 用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重组抗原(rePf-HRP)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晓平 刘德全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4年9卷7期 664-66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研制成功涂药板和便于现场使用的培养基后,1980-2003年,采用体内四周法和体外微量法开展了我国抗氯喹恶性疟的抗性程度及地理分布;停用或减少使用氯喹防治恶性疟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消长及我国恶性疟原虫对常用抗疟药敏感性等调查.结果显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琼 刘永华 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4年9卷12期 1142-114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由于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并且与其他抗疟药无交叉抗药等特点而成为抗恶性疟的首选药,但随着其广泛的使用,已经有研究显示出现了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为了有效减缓青蒿素类药物抗药性的产生及传播,青蒿素类药物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仰梦佳 王素蓉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4年32卷5期 357-360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克隆、表达恶性疟原虫(Plasmnodium falciparum)疫苗候选分子-裂殖子表膜蛋白MSPDBL2(PF10_0355)的DBL2结构域,并分析其抗原性.方法 PCR扩增实验室培养的恶性疟原虫标准株3D7的基因组DNA,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银发 张山鹰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4年32卷5期 344-347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地理分离株恶性疟原虫裂殖子顶端膜抗原1(PfAMA-1)基因的多态性.方法 采集2006-2012年福建省23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的血样,以血样中的疟原虫DNA为模板,巢式PCR扩增AMA-1基因片段,利用生物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晓东 王剑 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4年9卷6期 561-56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了解中缅边境缅甸拉咱市恶性疟药物抗性现状,为中国第六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在缅甸拉咱市城区建立研究站,镜检发热病人和/或疑似疟疾病例,筛查疟疾患者.选择城区及郊区4村的单纯恶性疟现症患者,用WH推荐的体外微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咏梅 《职业与健康》 2020年36卷14期 2001-2003,2007页ISTICCA
【摘要】 目前恶性疟原虫几乎对所有抗疟药物都产生了抗药性,研究与恶性疟原虫抗药性相关的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转运蛋白基因(Pfcrt)和恶性疟原虫多药抗药性基因(Pfmdr1)以及恶性疟原虫Kelch螺旋体蛋白基因(K13)突变有助于建立快速有效的疟原虫...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抗药性;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转运蛋白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区德锦 韦海艳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13年13卷2期 131-13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了解退烧药、抗生素及激素对感染鼠疟原虫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是否具有恢复的效果.方法 健康昆明小鼠腹腔接种感染伯氏鼠疟原虫,当感染鼠血小板明显低于正常值后,分别采用临床常用的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退烧药及激素类药物按照人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鑫 潘卫庆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12年12卷8期 913-91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多表位融合抗原基因(PfCP2E9),并在毕氏酵母中进行高效分泌表达.方法 选取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融合蛋白PfCP-2.9与疟原虫红内期疫苗候选抗原EBA175IIF2,按一定的次序拼接成该融合基因,并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宪希 周利民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2年30卷1期 12-16,19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Pb)ANKA抗哌喹(PQR)系小鼠模型的免疫学特征.方法 6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和C组各16只,B组32只(其中16只用于观察存活天数).A组和B组小鼠分别经腹腔感染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乾宇 何光志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12年39卷11期 2803-2805,281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人源抗恶性疟原虫单链抗体库(ScFv),从中筛选出高亲和力的抗体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单链抗体表达打下基础.方法 收集患者新鲜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分离和总RNA的提取,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出入源抗体重链和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若冰 吴兰鸥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11年11卷10期 1289-1291页ISTICPKUCA
【摘要】 氯喹作为最早发现和使用的最为有效的抗疟药物,在大规模用于疟疾治疗后,恶性疟原虫陆续对它产生抗药性,并且抗性虫株在全球范围迅速播散.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氯喹可用于疟疾的周期性预防疗法.本文综述了氯喹抗药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抗药性产生的机制及周期性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虹 周利民 等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年17卷7期 865-869,87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伯氏疟原虫(P.b.)抗哌喹(PQR)系鼠疟模型;比较其抗性表型基本特征.方法:采用鼠-鼠间血传、药物剂量递增法对P.b.ANKA哌喹敏感株(PQS)进行抗性培育,通过测定PQS ED50和PQR ED50计算抗性指数及抗性稳定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莉 王真瑜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0年28卷2期 103-107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对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DH)基因的序列及重组抗原的表位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 根据GenBank中已知的pLDH基因序列(登录号为DQ198262和DQ060151)设计特异性引物,体外扩增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LDH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媛 潘卫庆 《中国热带医学》 2010年10卷8期 931-93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分析6株恶性疟原虫PfCP-2.9融合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识别相同或相关表位情况.方法 以PfCP-2.9重组蛋白为抗原进行ELISA板包被,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别标记6株PfCP-2.9单克隆抗体,并以此作为竞争检测抗体,与这6株未标记的...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PfCP-2.9融合抗原;单克隆抗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恒业 杨恒林 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0年5卷5期 358-36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索恶性疟原虫对复方新抗疟药双氢青蒿素/哌喹的敏感性现场体外监测方法,以指导药物敏感性监测. 方法 参照WHO推荐的Rieckmann体外微量测定法,在自制双氢青蒿素/哌喹涂药板中测定2种药物单方以及复方的敏感性. 结果 单一药物板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振 《中国热带医学》 2010年10卷9期 1155-1157页ISTICPKUCA
【摘要】 本文就疟原虫抗药性测定方法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测定中的影响因素加以综述.对抗药性测定方法,如传统的微量测试法和同位素测定法,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利用HRP Ⅱ和LDH酶联免疫法、利用SYBR Green Ⅰ等标记的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法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小楠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0年28卷2期 153-156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恶性疟原虫变异抗原基因(var基因)家族编码的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1(PfEMP1)是介导恶性疟原虫抗原变异和红细胞黏附微血管的媒介.本文从恶性疟原虫抗原变异和致病性、感染红细胞表面变异分子的表达、var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PfEMP1蛋...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变异抗原基因;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玉华 霍红杰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0年28卷6期 455-458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抗菌肽是经诱导合成的内源性多肽,具有高效、抗菌谱广和热稳定等特点.研究证实抗菌肽可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疟原虫,有重要的抗疟应用价值.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天然和人工合成抗菌肽在抗疟研究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