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92
- 25
- 13
- 449
- 82
- 22
- 20
- 10
- 213
- 83
- 77
- 66
- 5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蒋海涛 许阳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5年30卷2期 193-1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在治疗转移性CRC中显示出显著疗效,但耐药性的出现仍然是影响患者治疗成功率和生存期的关键障碍.本文综述了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CR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耐药机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瑶 陈梓琪 等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43卷2期 109-118页
【摘要】 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与正常血管相比,肿瘤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均表现出明显差异,如过度增殖、血流紊乱和渗透性增加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靶向肿瘤血管生成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和治疗策略.以血管内皮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茜 束永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24年31卷6期 621-6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血管生成拟态(VM)是一种独立于内皮细胞的血管样结构,通常存在于需要血管生长的实体肿瘤中.VM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VM的存在可能是胃癌患者抗血管生成药物耐药的原因之一,抗血管生成同时靶向VM治疗将有望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盖菁菁 孔晨晨 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24卷9期 706-711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儿童型低级别胶质瘤是儿童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大多数呈非侵袭性,预后较好.手术全切除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可达到长期生存.然而对于位于脑干、视觉传导通路等脑深部结构的肿瘤,无法手术全切除,药物化疗是临床症状恶化或影像学进展时的首选辅助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思远 孟祥瑞 等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4年37卷4期 348-357页ISTIC
【摘要】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已经成为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然而,整体人群有效率和获益率低等问题仍然存在.近年来,许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靶向药物纷纷问世,一些新的治疗模式的探索,包括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以及双重免疫检查点抑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靳可欣 魏孝礼 等 《现代肿瘤医学》 2024年32卷22期 4407-4412页ISTICCA
【摘要】 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分子分型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是目前转移性肠癌的治疗策略.血管生成在肿瘤细胞增殖、血管重塑、细胞侵袭和转移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淑娟 杨晓玲 等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4年31卷3期 143-151页ISTIC
【摘要】 转移性食管鳞癌预后差,免疫检测点抑制剂、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以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进展改善了疾病预后.免疫治疗或免疫化疗已成为新的治疗选择.靶向EGFR单抗可能在免疫耐药后具有重要作用,而EGFR单抗联合免疫化疗可望进一步提高一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峰 李栋 等 《甘肃医药》 2024年43卷1期 4-8页
【摘要】 以传统化疗为基石对消化道肿瘤特别是胃癌的治疗方式已陷入瓶颈,目前对胃癌治疗的突破性研究和药物主要集中在新的靶向及免疫治疗方案上.胃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HER2及抗血管的靶向治疗,且败多成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针对胃癌治疗有很多大的突破,特别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铁钢 崔志强 《重庆医学》 2023年52卷17期 2606-2609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三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收治的50例ES-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阿帕替尼组(试验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代江 万晓强 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3年25卷3期 208-212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早期定量评估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就诊的5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中25例行贝伐单抗联合FOLFOX/FOLFIRI方案化疗治疗(研究组),29例仅行FOLFOX/FOLFIRI方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克跃 魏国微 等 《器官移植》 2022年13卷5期 561-5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肝移植是治疗早期肝细胞癌(肝癌)的重要措施之一,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严重影响了受者的长期生存率.靶向及免疫治疗在降低肝癌分期、控制疾病进展、降低复发率、延长寿命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靶向及免疫治疗在肝癌肝移植受者中的使用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子宜 李峻岭 《中国肺癌杂志》 2021年24卷5期 357-36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针对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以及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疗效仍待进一步提高,而联合治疗是当前研究热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广泛,不仅能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天龄 李娜 等 《癌症进展》 2022年20卷14期 1428-1433页ISTIC
【摘要】 目前,卵巢癌的治疗方法以手术、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为主.虽然手术与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使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低敏、易耐药成为卵巢癌治疗中的瓶颈.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改变了卵巢癌的治疗策略,突破了传统治疗的...
【关键词】 卵巢癌;靶向治疗;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佳林 李龙 《山东医药》 2022年62卷7期 97-101页ISTICCA
【摘要】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能抑制肿瘤的进展.目前研发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包括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贝伐单抗生物相似制剂)、结合VEGF受体的单克隆抗体(雷莫芦单抗)、结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君昭 程岗 等 《肿瘤防治研究》 2022年49卷6期 522-527页ISTICCA
【摘要】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易发生脑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生存期.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化疗、全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对于不同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崇真 曲连悦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20年29卷23期 2677-26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卵巢癌的死亡率极高,经标准治疗后约有70%的患者复发,生存率较低.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药物,有望改善卵巢癌治疗现状,已有临床试验证明其在卵巢癌患者中的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靖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0年36卷1期 28-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子宫内膜癌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晚期、复发及特殊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预后不佳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PARP抑制剂主要是通过合成致死效应选择性杀伤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的肿瘤细胞,其在卵巢癌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在子宫内膜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峰 杨磊 等 《甘肃医药》 2022年41卷1期 1-3,12页
【摘要】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前的治疗模式有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但目前任何一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均不理想.虽然近年对靶向药物精准治疗的认识逐渐加深,各大指南将靶向药物纳入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但是靶向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昊川 介亚琼 等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31卷9期 1587-1591页CA
【摘要】 目的 分析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效果,以期为该方案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2例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口服抗血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沙 王? 等 《上海医药》 2022年43卷z2期 181-194页CA
【摘要】 新型抗肿瘤药物不断推陈出新,彻底改写晚期肺癌的治疗格局,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推进了肺癌慢病化进程.本文拟对肺癌治疗领域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汇总,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晓霞 宋鹏 等 《中国肺癌杂志》 2019年22卷6期 355-36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易复发的难治性癌症.在过去的30余年中,SCLC以化疗和放疗为主的传统治疗策略并未出现明显变化,临床需求的有效治疗方式迫在眉睫.精准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国雷 赵伟鹏 等 《中国肿瘤临床》 2019年46卷12期 649-6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侵袭性强,与其他分子分型乳腺癌相比复发率较高,生存率低.临床上内科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随着对TNBC分子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小鸿 姜洁 《中国医刊》 2021年56卷4期 352-356页ISTICCA
【摘要】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早期患者症状及体征不明显且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超过 70% 的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尽管有新的治疗方法的探索,其死亡率仍高居妇科肿瘤之首 [1].时机适宜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 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 /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敏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1年34卷1期 41-4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对紫杉醇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恩度组及安维汀组,每组8只.对照组、恩度组及安维汀组大鼠分别于第1 d、3 d、5 d、7 d腹腔注射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时佳琪 刘超 等 《中国肿瘤临床》 2018年45卷4期 191-1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抗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在转化、维持治疗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YN968D1)已批准用于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三线及三线以上的治疗,并在多个实体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萍 项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10卷7期 17-31页ISTICPKUCSCD
【摘要】 肿瘤血管生成通路是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NSCLC)在内的多种肿瘤治疗策略中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血管生成是原发性肿瘤发生、增殖及转移的关键进程和环节.目前发现的诱导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最重要的细胞...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必成 朱波 《医药导报》 2018年37卷5期 531-535页ISTICPKUCA
【摘要】 近年来,化学治疗(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基石地位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疗效已经遭遇瓶颈.通过化疗与分子靶向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或免疫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挖掘现有化疗药物的潜力并研发新型化疗药物,寻找预测化疗疗效的生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中泰 吴芳 等 《中国肿瘤临床》 2018年45卷19期 973-9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总数的85%,大部分肺癌患者初诊时即为进展期.目前,细胞毒化疗在进展期NSCLC治疗的进步较为有限,多项研究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新飞 林乐涛 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8年15卷8期 501-505页ISTICPKU
【摘要】 根治性治疗只适用于部分肝细胞癌(HCC)患者,多数中晚期患者常需要接受其他治疗,现有方法远不能满足肝癌患者的需求.除索拉菲尼外的抗血管生成药可作为二线药物治疗HCC.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已初步证实了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抗体、DC-细胞因子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梦梦 卢秀霞 等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1年7卷4期 13-18页
【摘要】 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STS)是一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罕见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且病理亚型分类繁多.目前STS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但这些传统治疗手段对于晚期和复发患者的疗效尚不理想.近年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妍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31卷25期 47页
【摘要】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对于局部不可切除以及远处转移肿瘤的患者采用内科药物进行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佳的治疗手段.近年来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次研究将对此进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振兴 杜秀平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40卷4期 905-91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三线治疗及以上的晚期NSCLC,应用盐酸安罗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符号 史颖晨 等 《西北药学杂志》 2020年35卷4期 613-61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针对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上皮性卵巢癌(EO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EOC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最新有关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EOC临床试验的期刊文献,并对其应用方案选择、临床疗效、毒性和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波 程志祥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17卷30期 53-55,63页ISTICCA
【摘要】 血管新生是肿瘤细胞增殖、生长、转移过程中重要组成环节,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肿瘤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小分子多靶点络氨酸激酶抑制剂,能高效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干细胞因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母亚丹 张文静 等 《海南医学》 2020年31卷6期 794-796页ISTICCA
【摘要】 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肺癌是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的热点,但是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患者,化疗联合血管生成药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德刚 王哲海 《中国肿瘤临床》 2007年34卷10期 594-5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5~10/10万.转移性肾细胞癌在以细胞因子为基础的治疗失败后,尚无明确的二线治疗措施.随着对乏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相关蛋白的研究,转移性肾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婧如 毕明宏 《现代肿瘤医学》 2019年27卷1期 165-171页ISTICCA
【摘要】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增殖、浸润、转移都需要新生血管的支持,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一种重要治疗手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巧珍 林炳棋 等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24卷8期 1474-1479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肺肉瘤样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分别对临床特征、影像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肺肉瘤样癌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相似,影像和病理特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焕英 陈海飞 等 《上海医药》 2020年41卷15期 4-7,17页CA
【摘要】 肿瘤的生长转移和新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许多调节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参与血管的生成,而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信号通路.阻断该通路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晓雪 《化工设计通讯》 2020年46卷7期 208-209页
【摘要】 抗肿瘤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抗肿瘤血管新生成为一种新型的靶向肿瘤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诸多优势,所以迅速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就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抗肿瘤血管新生的靶向药物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美钰 仲维兰 等 《安徽医药》 2018年22卷5期 798-802页ISTICCA
【摘要】 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是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通过降低血管活性因子的活性、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改变肿瘤生长微环境,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过程中的血管新生,切断肿瘤的供养,最终达到遏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是一种全新的靶向肿瘤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婧华 钟文昭 等 《循证医学》 2018年18卷1期 3-5页ISTIC
【摘要】 肺癌是全球癌症的"头号杀手".我国肺癌发病率已占全球肺癌发病率的40% ,且每年以26.9%的速度增长,截止至2017年,我国肺癌人数已上升至80 万例,而肺癌死亡人数达到70 万例,肺癌已成为我国当之无愧的"第一癌症".中国肺癌患者中有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利军 蒋晓东 《肿瘤防治研究》 2018年45卷11期 928-931页ISTICCA
【摘要】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NSCLC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众多新药的问世显著改善了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睿 《重庆医学》 2018年47卷15期 2064-2067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然而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目前治疗仍以化疗为主.尤其目前单纯含铂双药化疗治疗已经遇到瓶颈,严重影响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一线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新的治疗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柳 戴广海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年22卷1期 93-94页ISTICCA
【摘要】 面对我国胃癌发现迟,5年生存率低,二线治疗失败后缺乏公认标准治疗方案的局面,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的出现带来了改观,阿帕替尼已被证实用于国人晚期胃癌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现将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二科收治的1例晚期胃癌患者的诊治经过报告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海艳 肖辛瑶 等 《中国临床研究》 2025年38卷3期 329-334页ISTICCA
【摘要】 血管生成通过向肿瘤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在大多数实体瘤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肺癌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肿瘤.过去十多年,抑制血管生成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且极具前景的联合治疗选择,特别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疗法,是治疗癌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颜琦璐 李营歌 等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5年37卷6期 468-472页ISTICCA
【摘要】 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癌症的关键特征之一。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作为肿瘤微环境的核心组成部分,对肿瘤血管生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方面,CAF能够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尤(综述) 华海清(审校)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6年21卷5期 462-468页ISTICCA
【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隐袭,进展迅速,发现时多数已失去手术机会,因此预后极差。对于晚期肝癌,索拉非尼是唯一有生存获益的分子靶向药物,该药自2007年上市以来,引起了肝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热潮,但遗憾的是,此后未再有新的药物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丽华 王彬 《医学综述》 2016年22卷16期 3165-3169页ISTICCA
【摘要】 结直肠癌是一种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的肿瘤,约20%的患者就诊时已经出现转移,20%~25%的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也会出现转移.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5年存活率较低.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及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等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瑞莲 罗锋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2期 163-164,165页ISTIC
【摘要】 血管生成增加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抑制血管生成,是治疗卵巢癌的有效途径之一。四项贝伐单抗联合标准化疗治疗卵巢癌的随机、双盲、III期临床试验均显示疗效提高,贝伐单抗相关的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频率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