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4
- 1
- 60
- 10
- 4
- 4
- 3
- 29
- 12
- 9
- 7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军弼 姚春海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8卷26期 129-132,156页ISTICCA
【摘要】 姚春海教授认为局限性硬皮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中"脉络瘀阻"贯穿本病的始终;治疗上分急性进展期、硬化期及萎缩期三期论治;同时将皮损辨证与全身辨证结合,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结合,采用膏方辨证内服并引入火针外治,将整体和局部治疗有机结合,重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艳华 周高峰 等 《中医药学刊》 2004年22卷3期 396-397,4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曲老认为,祖国医学十分精辟其来源于医疗实践,而又通过实践去深化和丰富理论,二者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在熟读经典的同时,曲老又博采众长,反复阅读<脾胃论>、<景岳全书>、<丹溪心法>、<临证指南医案>等医林名著,从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鹏 荣春书 等 《环球中医药》 2016年9卷3期 318-319页ISTICCA
【摘要】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其形成原因颇为复杂,病情缠绵难愈,属于难治病。中医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大多宗“独取阳明”。王健教授通过对痿病病因病机的深刻剖析,以禀赋与虚损立论,探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燕 宋银花 等 《中医药通报》 2016年15卷6期 34-35,38页ISTIC
【摘要】 介绍郑志洁教授应用祖传经验方参芪桑螵龙牡汤治疗气淋、带下病及金铃四香汤治疗妇人腹痛、慢性盆腔炎的独到经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如雪 张建伟 《健康之友》 2019年20期 57-58页
【摘要】 慢性肾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其中蛋白尿是肾脏损伤的显著标志,其本身又会引起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反过来促进蛋白尿的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1],病程长,容易反复,持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怀晴 《四川中医》 2008年26卷11期 4-5页ISTIC
【摘要】 介绍张明月主任医师应用自拟黄芪丹参饮治疗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及芷七芎虫汤治疗顽固性头痛的独到经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加权 《中医儿科杂志》 2013年9卷1期 15-17页
【摘要】 史正刚教授认为小儿唇炎大多是由于胃经风火、脾胃湿热、阴虚血燥所致,临床治疗中善审病因寻病机、辨证型施药治,疏风清热、除湿润燥、滋阴消风为其治疗大法,同时注重饮食和情志调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并附医案2则以资验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幸宇坚 梁念祖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8年17卷4期 7-8页
【摘要】 <篇首> 梁端侪主任,男,汉族,广东省南海县人,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他对水肿病、肾炎、肝硬化、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儿科的麻、痘、惊、疳等疾病有颇深的造诣.对多种疑难病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治疗经验,使用人参为主药对多例慢性肾炎能收到根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敬华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3年9卷2期 17-17页
【摘要】 <篇首> 鄂湘川黔四省边界的土家族苗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本民族的医疗保健、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发掘祖国医学遗产,使土家族苗族医药中的宝贵经验传之于世,推广应用,笔者不揣浅陋,试将早年在基层工作时,学习到的一些在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廷飞 颜勤 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24年24卷29期 287-289页
【摘要】 徐学义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当前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省中医医院)国医堂坐诊,有近60年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经历,主攻中医经方对脾胃系统疾病的治疗,提出"新病论治加专药"的学术思想,在临证中运用广泛,笔者有幸拜入徐学义教授门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悦 任琳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23年50卷16期 3043-304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建立水中十氯酮等10种有机氯农药的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 将400μl萃取剂二硫化碳(含内标,浓度均为100 μg/L)加入10ml水样中,加入400μl分散剂丙酮并涡旋促进乳化分散;加入2g氯化钠,涡旋溶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向军 陆思洁 等 《药学学报》 2009年44卷11期 1262-126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十取代芦丁硫酸钠(RDS)作为一种补体免疫抑制剂对恒温动物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很高活性.本文采用离子对固相萃取技术(IP-SPE)从大鼠血浆、尿液、胆汁和蛋白溶液中分离提取十取代芦丁硫酸钠,并考察了十取代芦丁硫酸钠静脉注射后的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蒂斯 李宛静 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40卷2期 88-90页ISTIC
【摘要】 “引火归元法”是张景岳所创针对“火不归原”之证所设立的治法,该法始于《黄帝内经》,初成于《伤寒论》,由张景岳所精,流行于后世,现世医家更是在其基础上灵活运用.月经病为妇科最常见疾病类型,临床表现纷繁复杂,笔者导师徐晓娟教授临床发现诸多月经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维娜 刘桂芳 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53卷2期 246-249页ISTIC
【摘要】 躯体化怕冷症是一种以机体内寒热调节失衡、产热不足,且对外界寒冷刺激耐受性差为特征的病症[1-2].患者常以严重怕冷怕风为主诉,表现为不合时宜地过度穿衣,即便在夏季也怕冷怕风,还可能伴有自汗、疲乏无力、表情淡漠、性欲低下等症状[3].怕冷症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婕妤 王晓岩 《内蒙古中医药》 2025年44卷3期 67-68页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累及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疑难病.该病易反复发作,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带来了生活和精神上的极大压力.王晓岩教授,长期从事肝脾胃病方向的临床研究,认为本病多属本虚标实,病机关键在于虚、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学勤 程智方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23卷5期 81-84页
【摘要】 目的 整理、归纳14位国医大师治疗抑郁症的经验,为抑郁症理论与临床治疗的完善奠定坚实基础.方法 搭建14位国医大师治疗抑郁症的医案与经验用方数据库,运用Excel 2013软件协助运算分析.结果 获取证型、治法与方剂的构成百分比以及使用频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思遥 张伶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10卷7期 21-24页
【摘要】 痛经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疾病之一,根据有无盆腔器质性疾病将其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其中原发性痛经病因不明确,且不伴盆腔器质性疾病.张伶俐教授临证 30 余载,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谨守"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向羽 王文文 《中国乡村医药》 2025年32卷2期 19-21页
【摘要】 中医腹诊是医者综合应用中医四诊,并以切诊为主的胸腹部诊察法,也是司外揣内理论的重要体现,其在方证确定与鉴别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文文主任中医师深究仲景治方之道,遵循仲景腹诊之法,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将腹诊应用于临床,灵活应用经方思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霞芳 胡亮 等 《光明中医》 2025年40卷8期 1506-1509页
【摘要】 近年,随着多普勒彩超广泛运用于健康普查中,乳腺良性结节的检出率及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中医药治疗良性结节具有独特优势.周美珍主任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形成了治疗此病的独特学术思想.其认为良性乳腺结节的产生离不开"热、毒、痰、瘀、郁"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慧 龙华君 等 《江西中医药》 2025年56卷1期 23-25,29页CA
【摘要】 龙华君认为中风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治疗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为主,重视多脏同治,防治并重,身心同调.并附医案 1 则以佐证其临证思路和用药特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梦如 孙鑫 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 2025年9卷2期 142-144页
【摘要】 口腔溃疡是干燥综合征(SS)较常见的黏膜病变,周学平教授临床从"阴火"理论辨治SS并发口腔溃疡."阴火"理论由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学派的代表医家李东垣提出,并指出脾胃虚弱乃"阴火"形成之本,脾胃不足则津液生化乏源、输布失常且损耗过甚,阴津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梦瑶 胡卓婷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21卷4期 80-83页
【摘要】 原发性痛经作为妇科常见疾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三晋王氏中医妇科王金权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本虚标实,以脾虚为本、寒湿凝滞等为标,并基于该病机理论"从脾论治"原发性痛经,辨证论治结合月经四期调制,独具匠心,临床疗效显著.介绍王金权教授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芬芬 周成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23卷7期 77-79,87页
【摘要】 不寐的根本病机为营卫失和,阳不入阴,阴阳失交.具体而言,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或产生痰、瘀、湿等实邪,阻碍卫气运行道路,影响阴阳互交,引发不寐.付细芳老中医为国家第三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晓双 陆为民 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44卷2期 178-181页ISTIC
【摘要】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主治太阳蓄水证,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陆为民教授师承国医大师徐景藩,博采众长,对经方颇有研究,概括出适用五苓散的"蓄水体质",临证时谨守病机,不拘病证,将其加减化裁治疗腹泻、水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家乐 李文诗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9期 1785-1788页ISTICCA
【摘要】 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陈以平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不局限于肾,而应五脏三焦同治,创造性地提出了"斡旋三焦"辨治慢性肾脏病的原则.其中"斡旋"有治理、调节之意,通过调节三焦、调治脾胃、和解少阳、理气活血等,达到拨乱反正、阴平阳秘的目的.慢性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金玉 张慧 等 《中医药通报》 2024年23卷8期 20-23页ISTIC
【摘要】 原晓风教授以"三因辨证为纲",认为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病因可分为先天病因、后天病因、外感病因,并将该病分为发作期、迁延期、稳定期三期进行辨治.发作期以风邪侵袭为主要病机,治疗以疏风解表为主;迁延期以痰瘀阻滞为关键病机,治疗以化痰祛瘀为主;稳定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祥 储全根 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3卷1期 13-15页ISTICCA
【摘要】 新安医家杨以阶是杨氏儿科第14代传人,从事儿科临床50余年,经验丰富.其重视脾胃为本,反对用药过于寒凉;认为小儿并非肾常不足,不宜轻施补益;小儿实证居多,邪气为致病的重要因素,邪去方能正安;临证把握疾病发展进程,分清主次,有序施治.其辨治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季舒杨 程淼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11期 2281-2285页ISTICCA
【摘要】 感染后慢性咳嗽属于中医"久咳"的范畴,中医在其治疗上具有显著的优势.王成祥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本病大多患者属特禀质这一特殊体质,当外邪引动便可出现咳嗽症状,迁延不愈,从而形成慢性咳嗽.王成祥教授认为特禀质的致病基础为阴火流窜,根本为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毕赢 南宁 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44卷4期 414-417页ISTIC
【摘要】 上腹痛综合征是由脾虚气滞、胃失和降所致的功能性胃肠病.谢晶日从舌脉辨证,从肝脾论治将上腹痛综合征.分为饮食积滞、肝胃不和、脾胃湿热、瘀血停滞、脾胃虚弱5种证型,取保和丸、柴胡疏肝散、连朴饮、失笑散合丹参饮、黄芪建中汤或芍药甘草汤等方剂单独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昆 颜勤 等 《中医药通报》 2024年23卷10期 17-19,36页ISTIC
【摘要】 颜勤教授结合多年辨治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以"脾胃"为致病之本,"六郁"为其发病之机,治疗强调"脾胃为本,分辨六郁",通过运用中药联合中医外治法,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鹤影 方向明 等 《四川中医》 2024年42卷5期 29-33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叶天士辨治湿邪的学术特色,以期能有效指导临床.方法:本文通过研读《临证指南医案》湿病篇,并结合《临证指南医案》其它篇章中叶天士对湿邪的相关论述,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叶氏认为湿之来源分为外受和内生,并认为湿邪致病范围广泛,具有弥漫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夏静 黄晋琰 等 《四川中医》 2024年42卷6期 20-22页ISTIC
【摘要】 介绍岭南黄氏妇科黄健玲教授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黄健玲教授认为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以肾虚为本,痰湿为标,主要治法为健脾补肾、导痰活血、调经种子.临床上需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辨证论治,针药并用,中西结合,加上预防调护,使效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芸 孙星宇 等 《海峡药学》 2024年36卷1期 48-52页
【摘要】 目的 建立液液萃取法测定注射用雷替曲塞中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6)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Agilent CP-Sil 8 CB for Amines毛细管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佳旭 刘世林 等 《江西中医药》 2024年55卷5期 45-47页CA
【摘要】 南征在临床上巧用姜制西洋参颇有经验,其依据"洋参甘苦,补阴热退,姜制益元,扶正药配"之理论,以生姜炮制西洋参,获得姜制西洋参,改善了西洋参寒凉的偏性,增其扶正益气之功,用以益气养阴、固本培元.临床治疗真元虚损类疾病时,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常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大伟 程晓昱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36卷2期 232-236页
【摘要】 心悸作为心血管临床的常见疾病,拥有庞大的患病人群,症状轻者多表现为心慌、胸闷,严重者心慌持续不能自止,可合并多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对人的身体及心理健康产生难以评估的消极作用.程晓昱教授通过分析心悸患者的病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蜀徽 黄传兵 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36卷10期 1896-1899页
【摘要】 白塞病是一种复发性以血管炎为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系统的疾病,影响全身的多个系统和器官,病情复杂多变,病势缠绵反复.黄传兵教授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湿热蕴毒为标,正虚为本,瘀血为重要病理因素.治疗早期常见肝脾湿热证和脾胃积热证,治宜清热利湿、泻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焱 张晓阳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16卷30期 53-57页
【摘要】 耳鸣具有高发病率和低治愈率,已经成为耳鼻喉科常见的三大难题之一.耳鸣病因复杂,西医常采用改善耳内微循环和营养神经、扩充血管等药物治疗或配合高压氧治疗.中医药治疗耳鸣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显著.高建忠主任从事临床工作近30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瑞雪 张伶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9卷36期 5-8页
【摘要】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病机复杂,病情多变.若月经周期紊乱,经血淋漓不尽,可引起患者贫血、不孕症等;若出血如注、暴崩不止,可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张伶俐教授临证30余载,在治疗崩漏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张教授认为崩漏多是由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悦 刘杨 等 《基层中医药》 2024年3卷5期 24-28页
【摘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反复,对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产生重大影响,且临床治疗上暂未发现特异性药物.孙盛教授认为本病多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健脾固本为治疗的根本大法,再结合虚实寒热辨证施治,巧用风药,适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欣 徐升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36卷12期 2266-2270页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以胸闷气喘、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病情迁延难愈,严重时可并发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身心健康.徐升主任认为此病乃久病不愈导致肺络亏虚,肺宣发肃降功能受损,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潇东 钟琴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16卷9期 125-128页
【摘要】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迁延难愈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口眼干燥为主症.本病发病隐匿,常受累于腺外系统,如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导致机体多系统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尚未明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病的病因病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威 刘晓岚 《光明中医》 2024年39卷9期 1740-1743页
【摘要】 脊柱结核在中医上归属"骨痨、流痰"等范畴,袁长津教授认为该病多以先天不足、病后失调、情志不畅、外界环境等诱因,使人体正气虚弱、五脏虚损、气血失和而致痨邪入侵于腰脊.袁长津教授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着重虚损而辨,在西医予以抗痨护肝治疗的同时,根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雪梅 王秋燚 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36卷10期 1908-1912页
【摘要】 痹证是由风、寒、湿三种邪气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龙运光教授认为湿邪与痹证的发病具有密切的关系,贯穿痹证发生发展的始终.龙运光教授提出"痹证从湿论治"的观点,并善用药对、虫类药、藤类药、民族医药治疗痹证具有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晨茜 汪悦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16卷32期 132-135页
【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关节炎症、滑膜破坏、血管翳形成,以及骨骼和软骨破坏,通常与持续性的关节炎疼痛、肿胀、僵硬有关,在中医中属于"痹证""历节"等疾病范畴.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触发因素尚不清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小洁 汪悦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20卷3期 117-120页
【摘要】 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兼有皮损和关节症状的脊柱关节炎,可参考中医学"痹证"范畴.汪悦教授在诊治银屑病关节炎时,善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出湿热痹阻经络,瘀热相互胶结是PsA的核心病机.针对此病机要点,临床确立凉血解毒、蠲痹通络为治疗大法,选用犀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艳花 陈振东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20卷11期 117-120页
【摘要】 介绍田旭东教授临床运用自拟方疏秘汤诊治便秘经验,并附验案三则以佐证.田教授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宣,大肠之气不降,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因此可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便秘.田教授基于"提壶揭盖"理论,再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自拟疏秘汤治疗便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乐 严张仁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3卷4期 653-657页ISTICCA
【摘要】 王万春教授深耕临床多年,针对男性病积累了大量经验,认为男科病现多由脾、肾不调为诱因,提出"青年多因脾虚,老年多见肾虚""脾肾互根,补脾则肾精得充,益肾则脾气盈满".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男科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失于濡养,故治疗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维娜 付莹坤 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51卷12期 1510-1512页ISTIC
【摘要】 咳嗽是肺部疾病的常见症状,是中医独立的病证之一 [1],可以清除咽部和整个呼吸道的黏性分泌物、吸入性有害物、异物,对气道的清除作用是有益的 [2-3].另一方面,频繁且剧烈的咳嗽则会对患者的呼吸、心脏功能造成不利影响,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