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
- 3
- 1
- 16
- 4
- 1
- 8
- 4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云海 沈琰琦 等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0年37卷6期 652-65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利用缩野定位CT扫描研究在三维适形调强治疗中热塑成型面罩/体膜固定的摆位不确定程度,并探讨不同部位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外放间距.方法 对77例放疗患者进行前后丽次CT扫描,第二次CT扫描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蓉晖 杨镇洲 等 《现代肿瘤医学》 2008年16卷2期 269-27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盆腔源皮距照射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方法:选择首次放疗的宫颈癌患15例,仰卧体位,照射野两侧缘在股骨头内1/3附近,根据肿瘤的范围下缘在耻骨联合下缘,上缘在髂棘(腰椎4,5)水平.根据视野灯在盆腔皮肤上的投影用皮肤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承光 李国文 等 《癌症》 2008年27卷3期 327-330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背景与目的:在进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设计时,危及器官的计划体积(planning risk volumes,PRVs)的定义对计划优化设计的结果影响很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国文 林承光 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23卷6期 967-96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热塑面罩固定时,早期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IMRT)治疗过程的摆位不确定度,以及为补偿这种不确定度需要在靶体积和危及器官周围所加的安全边界的大小.方法:选取首次放疗的早期鼻咽癌病人19例,仰卧体位,个体化泡沫枕头,热塑面膜固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承光 李国文 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6年15卷6期 504-50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探讨使用热塑面罩固定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过程的摆位不确定度.方法 选择首次放疗的早期鼻咽癌患者19例,仰卧体位,个体化泡沫头枕,热塑面膜固定,将等中心点置于鼻咽腔附近,由三维激光灯在面罩上定出左、中、右3个原始十字标志点,并贴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 第二届泛珠江三角区放射肿瘤学术大会暨四川省第四届放射肿瘤专委会第三届年会 2007年
【摘要】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使用热塑面罩固定时,该治疗过程的摆位不确定度,以及为补偿这种不确定度需要在计划危险器官体积(PRVs)周围所加安全边界的大小。 方法:选取首次做适形调强放疗的早期鼻咽癌患者19例。每周进行一次CT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倪蓉晖 第二届泛珠江三角区放射肿瘤学术大会暨四川省第四届放射肿瘤专委会第三届年会 2007年
【摘要】 目的:本研究探讨盆腔源皮踞照射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 方法:选择首次放疗的宫颈癌患15例,仰卧体位,两侧缘在髂前上棘(股骨头内1/3)附近,根据肿瘤的范围下缘在耻骨联合下缘,上缘在髂棘(腰椎4,5)水平。根据视野灯在盆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国文 导师:王安宇 广西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肿瘤学(博士) 2006年
【摘要】 复发性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技术应用于局部晚期复发性鼻咽癌患者治疗的剂量学优缺点。 材料与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白霖 戴振晖 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9年36卷4期 389-393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评估瓦里安直线加速器EDGE上搭载的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对偏差探测的准确性(或纠错能力).方法:使用一个颅脑体模,评估OSMS治疗前摆位准确性、治疗中监测偏移精确度、特定条件下(非零床角和仅双摄像头工作)能否正常使用.结果: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广栋 洪莉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33卷5期 117-120,129页ISTIC
【摘要】 在宫颈癌放射治疗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着放射治疗的精度,而图像引导放疗可以保证宫颈癌患者放疗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保证放疗的质量.本文首先介绍了图像引导放疗的研究进展,包括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对放疗精度的保证性,以及图像引导内照射等.其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丽 武文娟 等 《实用癌症杂志》 2012年27卷4期 394-396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对不同部位肿瘤分次治疗间的摆位误差,为CTV外放PTV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头颈肩型热塑模固定)和胸部肿瘤患者(体部热塑模固定)的135次、211次CBCT结果进行分析,根据Stroom公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亚崇 周凌宏 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1年28卷2期 2505-2509,2549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放疗的基本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放疗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可以影响到靶区的几何形态,进而影响肿瘤实...
【关键词】 数字合成X线体层成像(DTS);锥形束CT(CBCT);放射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鹏 庞学利 等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9年14卷8期 743-745页ISTICCA
【摘要】 余各次摆位共进行CBCT扫描570次,平均误差为:前后(1.040±0.030)mm、左右(0.995±0.057)mm、上下(1.089±0.037)mm.结论:使用CBCT系统指导摆位误差的修正是非常有意义的.使用该系统可以提高摆位的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承光 李国文 等 《癌症》 2007年26卷2期 200-203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的适形调强放疗为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了契机.但是,高度适形的治疗技术使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剂量梯度变得非常陡峭,每日的摆位不确定度对理想化的治疗计划产生的影响也会因此而加大.本研究探讨使用热塑面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自力 《华夏医学》 2002年15卷6期 811-811页CA
【摘要】 <篇首> 在放射治疗之前通常要选择合适的体位,要考虑患者的一般健康条件和每次摆位时体位的可重复性,一旦确定,要求操作技术员应严格遵守该体位要求的摆位步骤,努力减少从定位到治疗的过程中对其位置的影响,但是误差仍然存在.笔者试图找出常见摆位误差的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宇 刘新国 等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22年39卷2期 252-257页
【摘要】 提出基于混合束模型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BE)加权剂量鲁棒优化方法,用于减少碳离子束射程和摆位偏差对生物剂量分布的影响.建立概率组合鲁棒优化模型,利用二次型目标函数表达式,分别制定针对物理吸收剂量和RBE加权剂量的碳离子束治疗计划,并基于共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遥 裴曦 等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9年36卷1期 96-103页
【摘要】 开发一种基于图形处理器(GPU)加速的质子调强放疗鲁棒优化器,用于减小质子束射程不确定性和靶区定位偏差对质子放疗的影响.建立的鲁棒优化模型使用的目标函数包括9种边界剂量目标,分别是:无偏差情况、2种射程偏差(偏长与偏短)、6种摆位不确定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兵 刘明 等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3年30卷5期 369-371页ISTICCA
【摘要】 三维适形放疗(3DCRT)能够提高治疗比,使非小细胞肺癌(NSCLC)局部控制率的提高成为可能.在三维适形放疗中靶区的确定是重要的一步.目前临床医师在CT图像上逐层勾画肿瘤体积(GTV),根据对肿瘤生物学的了解及临床经验在GTV外周加一定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林承光 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 2007年
【摘要】 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可以在保证或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然而,在进行 IMRT 计划设计时,危险器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