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4
- 2
- 1
- 5
- 2
- 12
- 4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裴树文 陈福友 等 《人类学学报》 2004年23卷3期 200-212页ISTICPKUCSCD
【摘要】 枣子坪旧石器遗址埋藏于三峡地区长江右岸的第Ⅱ级基座阶地内.2000和2002年经历了两次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000m2,出土石制品101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石锤和断块等.古人类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器以中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福友 高星 等 《人类学学报》 2004年23卷4期 292-306页ISTICPKUCSCD
【摘要】 冉家路口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境内,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干流的第Ⅲ级基座阶地底部,石制品经过了短距离的搬运和扰动.2001年进行的第2次发掘揭露面积500m2,出土石制品680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裴树文 高星 等 《人类学学报》 2003年22卷4期 261-278页ISTICPKUCSCD
【摘要】 井水湾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右岸的第Ⅱ级基座阶地内,在1998-2002年间经历了5次系统发掘,揭露面积2121m2,出土石制品910件,动物化石58件.古人类因地制宜地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培源 阮齐军 等 《人类学学报》 2024年43卷3期 448-457页ISTICPKUCSCD
【摘要】 2022年9-10月,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遗址33处,采集石制品417件.遗址主要分布于桑园河和炼洞河三级和四级阶地前缘.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等,原料以石英正长斑岩为主.更新刃缘石片是石片中的一种特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浩 肖培源 等 《人类学学报》 2024年43卷6期 979-992页ISTICPKUCSCD
【摘要】 西南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南亚大陆、南亚及中亚南部等区域的重要纽带,为理解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迁徙扩散与文化交流提供了独特的跨区域视角.本文首先根据历史文献、现代交通网络和遥感影像等资料,重建了历史时期西南丝绸之路的复杂路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浩 《人类学学报》 2022年41卷4期 630-648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从扩散时间、扩散路径、主要争论以及考古学证据等方面,对早期现代人南方扩散路线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使用旧石器中期石器技术的早期现代人在晚更新世早期(MIS 5阶段)已经开始沿南方路线扩散,但学术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慕占雄 陈国科 等 《人类学学报》 2022年41卷1期 121-134页ISTICPKUCSCD
【摘要】 楼房子遗址系陇东地区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旷野遗址.2018年对楼房子遗址下文化层下部(第14、15层)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为16 m2,出土大量石制品、动物化石.石制品原料以石英砂岩和硅质灰岩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或断片、备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文明 夏宏茹 等 《人类学学报》 2021年40卷6期 1072-1085页ISTICPKUCSCD
【摘要】 洞门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新城镇沙女沟村东1km处,西距丁村遗址5.1kin.2015年10月~2016年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发掘,发掘面积27 m2.遗址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表土层、马兰黄土层(L1)、棕红色古土壤层(S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阮齐军 刘建辉 等 《人类学学报》 2019年38卷2期 166-181页ISTICPKUCSCD
【摘要】 天华洞旧石器遗址是金沙江中游地区财丰河流域旧石器地点群的代表性遗址之一.本文研究的材料来源于该遗址2010、2013和2016三年度的野外调查和试掘.天华洞遗址试掘位置为洞前缓坡区域,地层堆积可划分为5层,其中2-5层为遗址文化层,属红色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浩 《人类学学报》 2018年37卷4期 602-612页ISTICPKUCSCD
【摘要】 关于中国石器技术发展轨迹和特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在更新世大部分时间内,中国石器技术以第1模式为主.本文结合近年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对中更新世早期至距今约4万年的中国石器技术面貌进行了简要总结.这段时间内的中国石器技术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仙竹 王照魁 《人类学学报》 2018年37卷3期 452-46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瓦啄嘴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官田沟村2组,地貌特征为长江右岸二级阶地.地理坐标30°01′56.7″N,107°51′51.7''E,海拔167 m,为距今约70-80 ka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遗址与附近发现的井水湾遗址等紧密相连,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占扬 张双权 等 《人类学学报》 2011年30卷1期 45-54页ISTICPKUCSCD
【摘要】 普通马(Equus caballus)是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群中的一个优势属种.本文基于这一动物属种牙齿材料的测量与分析,初步完成了普通马个体死亡年龄的计算及其化石居群的生命表构建,并与世界范围内多个动物群的相关材料进行了对比研究.该动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富良 杜水生 《人类学学报》 2011年30卷1期 13-21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报道了洛阳北窑黄土旧石器遗址1998年发掘出土的771件石制品.石制品出自黄土地层S2到L1底部,相当于200ka BP to 70-80ka BP,属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以S2和S1中最为丰富,而L1底部和L2中较少;石制品类型包括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平婉菁 薛家旸 等 《遗传》 2025年47卷1期 18-3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过去10余年里,古基因组学技术和研究不断发展,极大提高了学界和公众对人类演化历史的理解和认识.2017年起,东亚,特别是中国地区早期人类古基因组研究大规模开展,使得东亚不同时间和地点人类古基因组数据得以大量涌现,为东亚数万年来人群演化历史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依梦 刘扬 等 《人类学学报》 2025年44卷1期 42-5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动物骨骼是旧石器时代遗址中的常见遗物和重要研究对象,但目前对破碎的动物骨骼特别是大量难以开展种属鉴定等研究的碎骨仍关注不足.乌兰木伦遗址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在2010-2014年的发掘中出土了近6万件非完整动物骨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潇玉 高星 《人类学学报》 2025年44卷1期 1-13页ISTICPKUCSCD
【摘要】 勒瓦娄哇技术是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性技术之一,其特点是通过预制石核来生产特定的石片产品.早年中国发现的勒瓦娄哇技术产品较少,所以对于此类技术的研究有限.本文重点介绍勒瓦娄哇技术的概念、产品及其剥片模式的具体特点,回顾目前在中国发现的勒瓦娄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支媛 杜水生 等 《人类学学报》 2025年44卷2期 352-3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南非地区是早期现代人的重要活动区域,自然环境多样,地理环境优越,三面环海的地形更是孕育出了特别的生计适应策略.如对动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为个体发育提供了必须的营养和能量,而且在获取和加工动物资源的过程中还能促使人类行为的复杂化.本文旨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立民 导师:董为 张双权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地球生物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本文以2010年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内蒙古乌兰木伦遗址中的动物骨骼化石为研究材料,以初步认识乌兰木伦遗址的埋藏学及动物考古学信息为研究目的。1)、通过对骨骼表面改造痕迹的研究,确定了古人类活动与遗址中大量骨骼聚集的密切关系;2)、通过切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双权 导师:高星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博士) 2009年
【摘要】 本文以最近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MP)的河南许昌灵井动物群为研究目标,以系统而全面的埋藏学分析手段为依托,1)、详细记录了灵井动物群的埋藏学和动物考古学方面的相关信息;2)、初步恢复了灵井遗址的埋藏历史并对这一时期古人类的经济活动做出了初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范雪春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脊椎动物学分会第十届年会暨第四纪古人类一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 2006年
【摘要】 作者对福建漳州市北郊莲花池山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为期4个月的发掘,从红土和网纹红土堆积物中揭露出3个文化层,其地质年代分别为中更新世晚期和中期,这在福建省乃至我国南方土状堆积物中尚属少见.3个文化层出土的石制品共计168件,器型为中到大型;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祚文 王春雪 等 《人类学学报》 2024年43卷5期 853-8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2021年,在南召县发现8处旧石器地点,石制品400余件.通过地层比对,小余坪西山、余坪、瓦房庄西山、杏花山猿人、沈家庄东山和南坡根6处地点暂归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50~60万年;钟店西南山和白果树西南山2处地点暂归为中更新世晚期.对各地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华 李占扬 等 《人类学学报》 2024年43卷2期 214-23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相似性在人类体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的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涉及到的两个遗址,位于德国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西宁根13地点Ⅱ-4层和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灵井遗址10-11层,出土的考古遗存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两个遗址保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Hiroyuki SATO Kazuki MORISAKI 《人类学学报》 2024年43卷3期 470-487页ISTICPKUCSCD
【摘要】 对日本旧石器时代晚期开端的探讨主要通过两种模式展开,即列岛内旧石器时代中期演化模式和大陆旧石器时代晚期扩散或迁徙模式,然而,最近来自日本和周边国家的考古学证据正对这种简单的模式提出挑战.本文批判性地回顾了包括可能存在的早中期在内的日本旧石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梅惠杰 张贝 等 《人类学学报》 2023年42卷2期 225-237页ISTICPKUCSCD
【摘要】 大角鹿是我国北方中-晚更新世遗址中最常见动物化石之一,也是更新世期间我国北方动物群的代表性动物之一.除周口店地区之外,其他遗址出土的大角鹿化石都十分零碎,极少有完整的大角鹿鹿角发现.再加上对大角鹿不同年龄阶段鹿角的发育情况更是知之甚少,因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三灵 《人类学学报》 2023年42卷2期 288-302页ISTICPKUCSCD
【摘要】 刻划遗存是史前人类有意刻划并保留下来的重要考古资料,对于探索和揭示史前时期古人类认知能力和思维表现形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刻划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欧洲、非洲南部和西亚地区,中国发现的刻划遗存较少.本文重点介绍当前国内外刻划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苇 仪明洁 等 《人类学学报》 2021年40卷6期 955-969页ISTICPKUCSCD
【摘要】 龙垭旧石器遗址位于四川省简阳市沱江二级支流康家河左岸,2010年7~9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面积87 m2,出土石制品559件,动物骨骼化石数千件.石制品原料多选用砾石,岩性以石英岩为主,其次有硅化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凌 高星 《人类学学报》 2011年30卷4期 368-370页ISTICPKUCSCD
【摘要】 2011年7月4日-10日,由亚洲旧石器联合会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欧亚大陆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过渡阶段的特征——文化发展与人类演化(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