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1
- 1
- 15
- 6
- 6
- 4
- 4
- 13
- 7
- 5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亚飞 张丽华 等 《生态学杂志》 2021年40卷7期 1895-190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降水是半干旱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水分来源之一,生长季降雨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植物生长,改变物种间关系,进而影响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以黄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为对象,开展了 3年的生长季降雨控制试验(-40%,-20%,CK,+20%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鑫 江燕 《应用生态学报》 2020年31卷2期 674-68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具有较复杂的水文循环过程及非点源污染发生和迁移转化机制.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是定量化描述流域系统复杂水文循环及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有效手段,也是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从半干旱半湿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宁 肖菁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年19卷1期 177-1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若羌县、且末县地处塔克拉玛千沙漠南缘,是新疆干旱半干旱生态区的典型代表,境内生态类型多样,气候干旱少雨、土壤次生盐渍化重,至今仍存在有一定规模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保留着丰富多样的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本研究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基础上,分析了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亚飞 于静洁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7年41卷5期 519-52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研究黑河下游额济纳三角洲典型河岸带植物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的水分来源及其时空变化特征,于2015-2016年植物生长期在额济纳东、西河沿岸选取8处样点,分别采集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彦军 苟作旺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年18卷4期 794-8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全面普查和抢救性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11-2012年采用查阅文献、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在甘肃省干旱地区10个县/市的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普查,填写基础信息表格960余张.通过资源普查发现,近25年来出现了气温升高、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亚娟 张正茂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年17卷5期 951-9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收集、保存和了解陕西省旱区植物种质资源现状,对渭北旱塬和陕北地区的长武、蒲城、安塞、定边、靖边、府谷和神木等7县下辖的21个乡的63个村的农作物地方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收集,共收集到农作物地方种质资源1049份.其中,粮食作物及其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穆志新 郝晓鹏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年17卷4期 637-6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研究对山西省干旱地区右玉县、阳曲县、隰县、临县、石楼县、繁峙县、灵丘县、五台县、浑源县、武乡县、五寨县和兴县12个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普查和数据分析.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12个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表的编制,分析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彦军 苟作旺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年16卷6期 1252-12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调查、收集了甘肃省干旱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为甘肃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利用提供基础材料.2011-2013年采用查阅文献、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在甘肃干旱地区18个县(市、区)、48个乡(镇)、81个行政村的抗逆农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超 杨晓光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1年22卷3期 763-77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1961-2007年中国西北干旱区78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北干旱区全年、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西北干旱区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35℃·(10 a)-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文智 刘鸽 《应用生态学报》 2011年22卷1期 243-24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干旱、半干旱环境降水事件通常以脉动的形式发生,其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以及降水强度均具有较大变异性,降水事件的间断性和不可预知特征导致土壤水分与养分等关键资源的获得也呈不连续的脉动状态.资源脉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涉及个体、种群、甚至群落各个尺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忠升 《应用生态学报》 2010年21卷12期 3029-303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柠条为对象,采用中子水分仪对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撂荒地播种后,随着时间推移,植物群落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根系吸收利用水分的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下降.林地土壤出现干层,且干层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喻泓 吴波 《应用生态学报》 2010年21卷2期 523-53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干旱、半干旱区草场上,由于饮水的需求导致牲畜经常性地集中在水源点周围,从而使草地生态系统以水源点为中心呈梯度退化,形成水源圈.按照放牧影响程度的大小,以水源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可将水源圈划分为"牺牲带"、过渡带和自然带3部分,水源圈内的植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朱建佳 导师:陈辉 河北师范大学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干旱半干旱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干旱区植被对于缓解和改善其生态危机至关重要,而水分是限制干旱区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弄清干旱区典型植物水分来源和利用方式,可为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不同生活型的植物水分利用来源不同,当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超亮 吴玲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3期 877-88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区域生态变化进行评价,可以快速、高效、客观地获取研究区生态环境变化状况.本研究以两期Landsat数据为数据源,计算研究区绿度、湿度、热度、干度4个生态因子的遥感生态指数,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对古尔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瑛 杨婧 等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9年36卷10期 970-978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就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唐山、太原、西安、衡水、郑州和济南市这10个空气质量较差的城市,从大气颗粒物水平、影响因素和化学组分3个方面对2005-2017年大气颗粒物的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尽管这10个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情况总体比过去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仲东 余知和 等 《生物多样性》 2019年27卷8期 842-85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广泛分布的腐生真菌,是黄曲霉毒素B(aflatoxin B,AFB)和圆弧偶氮酸(cyclopiazonic acid,CPA)的主要产生菌,也是动植物的条件致病菌.全球的玉米、花生和棉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建忠 董春林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年20卷5期 1301-13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 box(SBP-box)基因编码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其功能涉及植物生长发育的诸多过程,包括植物叶片的形态建成、胚胎发生、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更替等,在作物遗传改良方面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琳 牛毅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19年46卷14期 2547-2550,255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对2014-2017年乌鲁木齐市周边2大动物鼠疫疫源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生态学、血清学、病原学等手段对2个鼠疫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1)戈壁荒漠大沙鼠疫源地共捕获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扎西 麻占军 等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年38卷10期 849-850页ISTICPKUCA
【摘要】 西藏自治区1966年发生人间鼠疫疫情,1967年被确认为鼠疫自然疫源地.目前,全区已判定鼠疫自然疫源县52个,疫源地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共发现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的鼠疫染疫动物8种,染疫昆虫3种.1992年,西藏自治区的山南市隆子县新巴乡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娟 王健铭 等 《生态学杂志》 2019年38卷5期 1267-127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放牧是干旱区主要的人类干扰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和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分析放牧对干旱区胡杨绿洲土壤真菌群落功能性质的影响对认识干旱区元素循环和生态系统维持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额济纳胡杨林绿洲,依据胡杨林放牧差异(牲畜的数量、放牧频率)选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功 刘廷玺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6期 1936-194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科尔沁半干旱地区典型的沙丘-草甸梯级生态系统中半流动沙丘和草甸湿地的温室气体(CO2、CH4、N2O)通量进行了观测,分析了生长季温室气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生长季半流动沙丘和草甸湿地C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永飞 陈世苹 《植物生态学报》 2018年42卷3期 261-26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中国草地面积约4亿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1.7%.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草地不仅每年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了3-4亿t优质饲草,而且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生态系统碳固持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白永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绪成 马一凡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10期 3293-330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探明深旋松耕作技术(VRT)对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阶段性耗水、个体和群体生长状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的影响,可为寻求抗旱增产、资源高效利用的耕作方法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6和2017年设置旋耕15 cm(...
【关键词】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深旋松耕;马铃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华 陈慧华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1期 93-10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运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了气候变暖前(1961-1996年)后(1997-2015年)广东冬种生产季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的一般变化特征;引入百分位法确定了冬种主产区发生极端寒害和干旱的阈值,重点分析了气候变暖以来的极端灾害特征.结果表明:与196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蕊 姚治君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9期 2879-288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认识区域水沙运移规律及其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能够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是水土资源综合开发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1963-2013年逐月实测气象、径流和泥沙资料为基础,结合20世纪80年代和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杰印 武婷婷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年19卷6期 1073-10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一年生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祖先种,具有遗传变异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我国东北北部地区野生大豆分布广泛,但对该地区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性状鉴定和育种利用相对滞后.本试验选用来自黑龙江中上游地区、生育期相近的30份野生大豆资源,在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红霄 陈志宏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年19卷4期 612-6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摸清西藏自治区雀麦属种质资源,初步开展了西藏自治区中南部雀麦属种质资源的考察和收集工作.共收集到无芒雀麦、雀麦、旱雀麦、华雀麦、细雀麦、大序雀麦、篦齿雀麦、总状雀麦、大麦状雀麦等9种73份资源.其中,发现《西藏植物志》未记载的新记录种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宇萌 梁莹 等 《疾病监测》 2018年33卷6期 457-4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鼠疫疫源地那曲和比如地区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确定具有该分型特征的鼠疫菌在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的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板块重排、差异区段分析、间区规律短回文重复、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雨露 张健 等 《卫生研究》 2018年47卷5期 836-83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了解石油工人职业紧张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 基于干旱沙漠地区石油工人职业紧张研究队列资源,2013年基线调查及2015年随访时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测定职业紧张评分,并用电子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基线调查时根据2004年《中国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丹丹 马红媛 等 《生态学杂志》 2017年36卷8期 2312-232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水资源短缺是干旱半干旱区草地牧草生长的核心限制因子.在有限的水资源基础上,研发提高牧草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提高牧草生产力的技术,是牧区草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途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进展,系统阐述了提高牧草水分利用效率的灌溉调控、地表覆盖、耕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成刚 李卫红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5期 1448-145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杨为对象,研究胡杨母株与其克隆幼株间的克隆水分整合特征及对克隆幼株生理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杨母株与其克隆幼株间存在明显的以顶向传输为特征的水分整合,母株对克隆幼株的日平均水分整合流量为同区域长势相近的实生幼株通过自身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袭杰 胡妍月 等 《昆虫学报》 2017年60卷4期 450-46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稻飞虱发生动态的影响,以阐明稻飞虱在极端气候常态化后的发生规律.[方法]结合东亚迁飞场上的天气变化过程和水稻种植区的稻飞虱监测,对厄尔尼诺次年(2016年)的稻飞虱在我国境内北迁过程进行分析.对近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长彦 买文选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2期 7064-70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现阶段新疆干旱区高强度水土资源开发,致使传统灌排水盐平衡模式难于维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改变农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需要创新调控理论与技术体系;传统盐碱地农业开发利用模式资源效率低、维持成本高,需要以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构建盐碱地高效率资源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涛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2期 7045-70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全球变暖导致的区域干旱使得干旱区水资源日益匮乏,而迅速增长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危机,使得有限的水资源成为全球沙漠化防治瓶颈,严重制约了沙化土地治理进程,影响了联合国“土地退化总面积零增长”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霞 张志强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0期 3115-31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SCIE论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采用美国汤森路透集团开发的专业数据分析工具TDA(Thomson Data Analyzer)和UCINET软件对1985-2014年(数据库更新时间为2014年11月30日)绿洲研究论文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红寿 汪万福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2期 7436-74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长期监测发现敦煌莫高窟窟顶戈壁存在稳定的蒸发水分.为了进一步厘清蒸发水分的来源,利用拱棚-凝结法定期收集蒸发水分,应用水同位素示踪原理监测凝结水分、莫高窟降水和潜水的δD和δ18O值,以揭示戈壁蒸发水分的来源.结果表明,蒸发水分的δD、δ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建会 严平 等 《生态学杂志》 2012年31卷8期 2137-214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斑块状分布是植被在水分匮乏环境中长期适应的结果,其演替过程可以作为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产生突变的“指示器”.本文通过对斑块状植被的起源、生态水文过程及其对干旱区植被恢复的启示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了我国干旱区植被恢复中目前尚存在的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祁美英 杨永海 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12年31卷4期 469页ISTICPKUCA
【摘要】 2011年青海省湟源县发生一起人间鼠疫,1例患者发病并死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被确诊为腺鼠疫继发败血性鼠疫.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情况1.1病情经过:患者,男,33岁,青海省湟源县申中乡俊家庄村农民.2011年9月5 - 10日,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雅聃 陈世苹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1年35卷8期 789-80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自然降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植物重要的水分来源.为了说明自然降水量的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的影响,研究了两种常见荒漠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在3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克梅 李超 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11年30卷1期 100-102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鼠疫是在一定的地理景观条件下,以啮齿动物为贮存宿主,以蚤类为传播媒介,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营 楚海家 等 《植物科学学报》 2011年29卷2期 218-22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经过3种水分处理的4个花苜蓿居群(内蒙古科右中旗、克什克腾旗、陕西南泥湾和甘肃兴隆山)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及它们的可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上下表皮细胞厚度外,土壤水分处理对花苜蓿的叶片解剖结构有着显著影响.随着水分减少,大部分花苜蓿居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杰 魏雅芬 等 《生态学杂志》 2011年30卷9期 1894-190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世纪50年代以来,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地广泛引种.近年来一些早期引种的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早衰现象.分析生境水分条件变化、判断樟子松采取何种水分利用策略对于认识其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震云 周伶 等 《生态学杂志》 2011年30卷9期 1868-187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根据58个样方的调查资料,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究了中国半干旱地区锦鸡儿群落优势种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在所有种对中,呈极显著和显著关联的种对数所占比率较低,且大部分种对呈现负关联趋势,表明锦鸡儿群落仍处于动态演替状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国琦 张磊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0年21卷11期 2806-281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宁夏构杞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为确定宁夏枸杞的适宜灌溉量,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月灌溉定额对宁夏枸杞叶片结构、光合生理以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月灌水定额<900 m3·hm-2时,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枸杞的叶面积、叶片厚度、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永华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9年28卷4期 364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同仁县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总面积为3275 km2,平均海拔3463.5 m,境内植被主要是高寒草甸草原,是喜玛拉雅旱獭的最适生活环境.1957年9月,由于在同仁县瓜什则乡加吾利吉滩发生一起人间鼠疫,被判定为鼠疫自然疫源县.根据青海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超 郑谊 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9年28卷5期 522-52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结构,为控制人间鼠疫发生和制订鼠疫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1954-2006年间三江源地区鼠疫疫源地调查和鼠疫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三江源地区存在有2种类型的鼠疫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春英 王文全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9年34卷8期 1034-103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是我国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调和诸药等功效[1],我国甘草资源野生分布区主要为内蒙古、宁夏、甘肃以及新疆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半荒漠地区[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国钧 李超 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8年27卷2期 207-20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分析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人间鼠疫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青海省人间鼠疫病例数据库为基础资料,整理、归纳、核实三江源地区1960-2006年人间鼠疫发生资料和部分个案调查资料及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克梅 李超 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8年27卷6期 647-65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分析三江源地区鼠疫流行动态,为鼠疫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三江源地区1954-2006年鼠疫疫源地调查,鼠疫监测和人间鼠疫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954-2006年三江源地区动物鼠疫流行主要分布布玉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 杨永海 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7年26卷5期 588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青海省地处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中心地带,动物鼠疫连年不断,染疫的动物种类多,疫源地内的人群因接触旱獭、狐狸、狗、绵羊等动物而感染鼠疫的病例时有发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