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2
- 77
- 46
- 7
- 196
- 4
- 2
- 2
- 100
- 23
- 16
- 16
- 1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徐星 韩凤禄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0年48卷1期 11-18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根据可能发现于江西赣州晚白垩世南雄组地层中一件标本报道了窃蛋龙科一新属种--斑嵴龙.新标本具有以下不同于其他窃蛋龙属种的特征:由前颌骨和鼻骨形成的脊冠具有阶梯状的后端,表面有两个纵向的沟槽和许多倾斜的条痕;外鼻孔延长,其后侧与眶骨相近;翼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进尤 黄超林 等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08年46卷2期 147-156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记述了采自广西南宁市郊晚白垩世地层中一巨龙类恐龙新属种:右江清秀龙(Qingxiusaurus youjiangertsis gen.et sp.nov.).新属种正型标本包括以下不关联的头后骨骼:一段较完整的前部尾椎神经棘、左右胸骨板、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显球 李罡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8年25卷2期 132-165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依据24口钻井及4条地表剖面372个样品的采集和分析,三水盆地晚白垩世的介形类动物群含介形类化石28属81种,本文描述其中24属62种,包括1新种.此介形类动物群在数量上以女星介科和玻璃介科最繁盛,次为背足介科、湖花介科和类女星介科,依其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金华 王德有 等 《古生物学报》 2007年46卷3期 299-3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描述河南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地层的双壳类5属(亚属)9种,其中1新种.依据双壳类的地层分布特征,确认含恐龙蛋地层的时代属晚白垩世,很可能为晚白垩世中一晚期(Coniacian-Campanian期).描述的双壳类化石有:Pseudohyria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詹家祯 师天明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7年24卷1期 15-27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准噶尔盆地腹部芳3井紫泥泉子组所夹灰色泥岩中产丰富的盘星藻、葡萄藻等藻类、疑源类化石及一定数量的孢粉化石.孢粉化石计75属160种,并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了可靠的鹰粉型化石 Aquilapollenites以及在我国主要产于松辽盆地和广东三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华璋 王德有 等 《古生物学报》 2007年46卷3期 293-29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描述河南西峡盆地晚白垩世含恐龙蛋地层中的腹足类化石5属2种、3未定种.根据Bithynia cf.elongata Martinson和Mesolanistes efremovi (Martinson)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对比,含化石地层时代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显球 李罡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6年23卷2期 115-153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南雄群及其介形类化石在我国晚白垩世非海相地层划分对比中占重要地位,主田和杨梅坑剖面主田组和浈水组中有270个样品含介形类化石,计有23属(2亚属)99种(12新种).南雄群介形类动物群是以Talicypridea,Cypridea,Nanx...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德有 陈丕基 等 《古生物学报》 2006年45卷4期 494-4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河南省西南部西峡盆地以含有大量的恐龙蛋化石而著称.以往研究限于化石证据不足,使得对含恐龙蛋地层时代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本次研究在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地层中首次发现了无脊椎动物化石,如双壳类、叶肢介、腹足类和介形类.从而确定含化石层位的时代为晚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景林 王启飞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5年22卷3期 251-268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露头剖面经过数十年的生物地层研究,一直未发现可靠的晚白垩世和古新世轮藻植物群.1995年,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覆盖区的呼图壁背斜上钻探了呼2井,于井下3 085-3 588m井段发现了丰富的轮藻化石,其面貌迥异于地面所见的各轮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君昌 张宝堃 《古生物学报》 2005年44卷3期 412-4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中记述的窃蛋龙类一新属新种: 遗忘始兴龙Shixinggia oblita gen. et sp. nov.是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于1995年采自中国广东省南雄盆地的始兴县.它具有以下特征: 相对短的肠骨前突, 肠骨高度与长度之比率大, 并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罡 《古生物学报》 2005年44卷2期 322-3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黑龙江省嘉荫县东南永安村东的黑龙江南岸上白垩统嫩江阶太平林场组底部的黑灰色页岩中,产丰富的俞氏链叶肢介(Halysestheria yui)化石.通过对这批化石材料的扫描电镜研究,发现该种化石壳表在靠背部的生长带上的长线脊间布满小网格装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晓樵 李金和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5年22卷1期 10-18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札达地处西藏最西部的阿里地区.本文对波林剖面、龙吉剖面和加纳崩剖面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丰富的浮游有孔虫动物群,属于Globotruncanita elevata化石带、Globotruncana ventricosa化石带、Globotru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清华 陈世平 等 《古生物学报》 2005年44卷1期 66-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南部探井青元岗组红色碎屑岩中发现较丰富的介形类化石,即下段的Altanicypris obesa-Talicypridea triangulata组合和上段的Chinocypridea augusta-Talicypride...
【关键词】 介形类;Maastrichtian期;晚白垩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曼英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5年22卷1期 59-77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本文讨论的孢粉化石标本采自安徽宣州寒亭镇的宣南组中段和螺丝岗及宣州中学附近双塔群中部.孢粉组合的特征表明宣南组的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赛诺期,双塔群中部为古近纪始新世,并分别代表热带-亚热带干旱气候和亚热带较湿润气候的植被类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远 赵资奎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04年42卷2期 166-170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篇首> 山东莱阳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含有丰富的晚白垩世恐龙及恐龙蛋化石产地.上个世纪50~60年代,周明镇(1951,1954)及杨钟健(1954,1959,1965)对莱阳首次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进行了研究.1974年,赵资奎、蒋元凯在前人工作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古生物学报》 2002年41卷4期 601-6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作者在研究梅加拉亚盆地(Meghalava)晚白垩世,特别是白垩-第三纪界线附近孢粉时发现大量三突口器类以及其他类型的花粉,这些花粉主要包括:Aquilapollennites indicus,inicuS,A.nemuroensis,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启高 《生态学报》 2001年21卷4期 653-6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陆地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与全球气候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环境和植被均呈动态变化。被子植物在白垩纪开始出现,并发生强烈分化,成为植物界的主宰,这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化格局和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大量保存在地层中具有叶相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明笑 严允 等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2023年61卷4期 317-325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记述了江西省武宁县发现的一恐龙蛋不完整蛋窝.基于以下特征将这一新发现归入石嘴湾珊瑚蛋(Coralloidoolithus shizuiwanensis):恐龙蛋化石近球形,在蛋窝中紧密不规则分布,蛋壳厚度2.76-2.97 mm;水平生长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强 李雨光 等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8年56卷3期 264-272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记述了发现于莱阳上白垩统将军顶的半枚蛋化石,据其保存较尖的一端,蛋壳外表面光滑无纹饰,蛋壳较薄,紧密排列的棱柱状壳单元,壳单元边缘由致密的方解石组成,以及气孔较少,气孔呈圆形或椭圆形等特征,将其归入棱柱形蛋科,建立新蛋属新蛋种:梨乡莱阳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凤禄 邢海 等 《古生物学报》 2017年56卷2期 225-2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我国南方上白垩统产丰富的恐龙蛋化石,但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本文对湖南株洲天元区新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详细研究.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化石点恐龙种类丰富,可能包括至少两种蜥脚类、三种兽脚类和一种鸭嘴龙类.其中部分蜥脚类材料可能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嘉良 王强 等 《古生物学报》 2017年56卷2期 214-2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对位于莱阳棘鼻青岛龙发现地点(1号化石地点)以东新发现的2号化石地点进行大规模发掘,已发现5个化石富集层,赋存的化石均以鸭嘴龙科为主,一部分个体可能代表栉龙亚科的成员,而另一部分个体归于赖氏龙亚科的棘鼻青岛龙.这些鸭嘴龙化石从个体大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商华 杨景林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2年29卷2期 207-212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覆盖区的紫泥泉子组普遍见到丰富的晚白垩世介形类化石,自西向东面貌一致,分布稳定,计有10属(包括1亚属)17种4比较种2未定种,可归为一个Talicypridea组合,是覆盖区划分和对比紫泥泉子组的重要标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海 Albert PRIETO-M(A)RQUEZ 等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2年50卷2期 160-169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通过对黑龙江省乌拉嘎地区晚白垩世渔亮子组地层发现的董氏乌拉嘎龙(Wulagasaurus dongi)的原有材料和新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和重新评估,可以认定以前归入乌拉嘎龙的部分骨骼(包括不完整的脑颅骨、上颌骨和肩胛骨)实际上应该属于赖氏龙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美珍 王德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1年28卷1期 98-105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河南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地层高沟组、马家村组和寺沟组共发现介形类13属(亚属)20种,其中高沟组和寺沟组的介形类为首次报道.文章重点讨论了介形类Talicyridea动物群,其中Talicypridea,Altanicypris,Ruficy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显球 林小燕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1年28卷1期 106-118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本文报道合浦盆地晚白垩世乌家组和古新世上洋组的介形类化石14属23种(描述1新种),可划分两个化石组合:(1)Rhombicypridea quadrata-Heterocypris hepuensis-Limnocythere sinu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荆夏 李顺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1年28卷2期 193-203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沈家屯剖面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部吉林省农安地区,富含孢粉化石,岩性以泥岩为主,夹粉砂岩,属于嫩江组三、四段.本文通过对沈家屯剖面孢粉化石的分析,识别出Aquila pollenites-Dictyotriletes-Rugubivesicul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强 赵资奎 等 《古生物学报》 2010年49卷1期 73-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浙江天台盆地上白垩统赤城山组发现的巨型长形蛋类可鉴定为西峡巨型长形蛋(Macroelongatoolithus xixiaensis)和一新蛋属、新蛋种--桥下巨型纺锤蛋(Megafusoolithus qiaoxiaensis ooge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永峰 肖倩茹 等 《地球化学》 2023年52卷4期 458-474页
【摘要】 对纳木错地区过铝质花岗岩开展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精确限定其形成时代,探讨其成因机制及构造演化.纳木错地区过铝质花岗岩为二云母钾长花岗岩及(含红柱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与NW、NE向逆冲走滑断裂构造较为密切.岩石 A/CNK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续文 沈晓明 等 《地质学报》 2022年96卷10期 3332-3344页
【摘要】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研究构造、地貌演化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前人研究主要揭示了晚始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剥蚀事件,缺乏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地貌演化过程的研究.次林错花岗岩已有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覆盖了整个新生代时期,为探索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蜀康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0年48卷3期 203-219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重新系统描述了蜂窝蛋科蜂窝蛋属的模式蛋种宁夏蜂窝蛋(Faveoloolithus ningxiaensis)和杨氏蛋属的模式蛋种夏馆杨氏蛋(Youngoolithus xiaguanensis),并记述了产自浙江天台的蜂窝蛋科新材料,建立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文艳 贺振建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9年26卷2期 164-172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将东戈壁盆地万利特凹陷特1井划分为三个孢粉组合:1.Cicatricosisporites-Classopollis-Piceaepollenites-Piceites组合,2.Perinopollenites-Cycadopites-P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显球 李罡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8年25卷1期 44-77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作者依据坪岭、武台岗、罗佛寨、城南、枫门坳、修仁、黄茅坪、暖水塘等8条剖面725个样品的研究,系统描述了罗佛寨群的介形类化石21属78种,包括2个新种;建立了罗佛寨群介形类序列,自下而上划分出.Porpocypris globra,Por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罡 黄清华 等 《古生物学报》 2004年43卷1期 108-1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对松花江粗强壳叶肢介(Cratostracus songhuajiangensis)的正模标本进行扫描电镜研究,发现原来没有描述的生长线下缘锯齿状构造,进而重新厘定该种的特征描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枝明 周忠立 等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03年41卷4期 324-326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篇首> 2002年9月,来自七个国家的地层古生物学者,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举行了"黑龙江流域白垩纪生物群及K/T界线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之后学者们对黑龙江沿岸中新生界地层进行了实地踏勘,在踏勘的过程中在嘉荫县永安村之东南1.2km的黑...
【关键词】 中国黑龙江;晚白垩世,鸭嘴龙类,足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金松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2年19卷1期 1-14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一个白晚垩世的介形类化石组合首次被发现在Otway盆地的钻孔中.化石产于Eumeralla组的灰色砂泥岩中.Eumeralla组是依据孢粉材料而确定其时代为早白垩世,即相当于Barremain-Albian阶.介形类化石包括10属:Cyth...
【关键词】 介形类;Eumeralla组;晚白垩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枝明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02年40卷4期 276-285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记述了辽宁省北票地区的甲龙化石一新属新种:步氏克氏龙(Crichtonsaurus bohlini gen.etsp.nov.).其主要特征是:中等大小的甲龙,下颌骨较低,外侧无骨甲覆盖;牙齿小,齿冠上有垂直向的棱嵴和边缘小齿,齿环发育不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友崇 李镇宇 《动物分类学报》 2004年29卷2期 224-233页ISTICCSCDBP
【摘要】 报道毛翅目1新科宁夏石蛾科Ningxiapsychidae fan.nov,化石标本采自宁夏早白垩世六盘山群乃家河组灰黄色页岩.根据乃家河组的层位及其乃家河昆虫组合的面貌与特征,可与我国京西盆地夏庄组等对比,系夏庄昆虫群区系范围向西延伸的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开永 刘清华 等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22年60卷1期 69-79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记述了江西省上高县发现的一窝不完整蛋窝的恐龙蛋.根据恐龙蛋宏观形态和蛋壳显微结构特征将其归入石嘴湾珊瑚蛋(Coralloidoolithus shizuiwanensis).该窝恐龙蛋为近圆形球体,平均长径11.8 cm,平均赤道直径9.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强 邢浩 等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22年60卷4期 324-327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报道了新疆哈密南湖戈壁首次发现的恐龙蛋,包括长形长形蛋(Elongatoolithus elongatus)和椭圆形蛋未定种(Ovaloolithus oosp.).这些恐龙蛋的发现不仅扩展了长形蛋类和椭圆形蛋类的古地理分布,而且表明南湖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培岳 罗辉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20年37卷1期 48-58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通过对藏南江孜所金北剖面混杂堆积中灰岩块体的分析,在2块样品中发现了丰富的浮游有孔虫化石.样品SJ-28含5属12种或未定种,包括Contusotruncana fornicata,C.patelliformis,C.plummerae,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蜀康 谢俊芳 等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9年57卷4期 325-333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浙江省义乌市发现了一种新类型的恐龙蛋化石,外表面上具有大致相互平行的波状分枝裂隙.这种奇特的纹饰表明这种蛋不属于已知的任何蛋科.有趣的是,它们与曾经被归于树枝蛋科的南马东阳蛋(Dongyangoolithus nanmaensis)有一些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子川 赵祺 等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9年57卷3期 205-213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阿尔瓦雷斯龙类的一晚期演化支——张氏西峡爪龙(Xixianykus zhangi),是体型最小的非鸟兽脚类恐龙之一.与其他阿尔瓦雷斯龙类类似,其胫跗骨和足部相对较长,并具有善于奔跑的兽脚类恐龙中常见的窄足型足部,指示其可能非常善于奔跑.对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旭峰 方开永 等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9年57卷1期 77-83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描述了发现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北村水闸施工工地的三水组红层中的首个始丰石笋蛋(Stalicoolithus shifengensis)蛋窝.这一不完整蛋窝保存有3个近完整蛋化石和两个印痕.基于以下宏观形态和蛋壳显微特征,这些蛋可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琪 李国彪 《古生物学报》 2019年58卷3期 353-3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白垩纪是大洋缺氧及生物灭绝等重大地质事件频发的一个时期,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时期.因此,白垩纪研究对于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的系统演化,尤其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藏定日贡扎剖面保存着上白垩统较为完整的地层序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东淳 张军龙 等 《古生物学报》 2018年57卷4期 495-5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16年在吉林省延吉市南部龙山和西部太阳河白垩系龙井组地层中,发现大量恐龙类、鳄形类和龟鳖类骨骼化石.目前龙山剖面发现5个化石层,累计厚约10.6m,其中第3和第5化石层稳定、连续,其它三层呈透镜状断续分布,间隔分布于河流相沉积序列中.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续世朝 尤海鲁 等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6年54卷1期 67-78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记述了山西天镇晚白垩世灰泉堡组发现的一鸭嘴龙超科恐龙新属种:天镇大同龙Datonglong tianzhenensis gen.et sp.nov..标本为一保存较完好的右侧齿骨并带牙齿.与其他鸭嘴龙超科恐龙不同,大同龙每个齿槽有两个功能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源辉 席党鹏 等 《古生物学报》 2016年55卷4期 473-4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塔里木盆地西南斯木哈纳剖面上白垩统海相地层发育完整,产丰富的双壳类、腹足类、有孔虫、介形虫等化石.本文主要对该剖面中产自库克拜组的双壳类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其自下而上可划分出三个生物组合:Flaventia ovalis-Cardita 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星 Michael PITTMAN 等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5年53卷1期 29-62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驰龙类的精美临河盗龙(Linheraptor exquisitus)于2010年基于一件近完整骨架命名,化石采自内蒙古西部巴彦满达呼大门地点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然而,最近三项研究认为精美临河盗龙是蒙古乌哈托喀地点上白垩统捷达克赫塔组发现的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熙 王孝理 等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5年53卷4期 291-298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亚洲近颌龙属(Caenagnathasia)首次报道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晚白垩世Bissekty组,时代为土伦阶(Turonian).报道了发现于内蒙古二连盆地晚白垩世二连大巴苏组的一件下颌联合部分,根据以下特征将这件标本归为亚洲近颌龙属:齿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进尤 徐星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5年53卷1期 63-72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描述了江西晚白垩世南雄组产出的两颗大型兽脚类恐龙牙齿.这两颗牙齿的齿冠高度分别为91和76 mm左右.较小牙齿近似圆锥形,齿冠基部比率为0.72,与典型的暴龙类牙齿相似.较大牙齿横向侧扁,齿冠基部比率约为0.47,舌侧和唇侧表面近乎平坦,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