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8
- 4
- 3
- 44
- 12
- 1
- 1
- 16
- 9
- 6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毛冬雪 祝美珍 等 《中草药》 2018年49卷13期 3162-31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药对的配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临床遣药组方及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科学内涵.近年来,许多脑缺血损伤的防治研究发现,通过中药药对的合理运用,实现中药复方的优化组合,可多靶点、多层面作用于缺血脑组织的神经血管单元,多途径调控相关信号通道,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帅 张娴勰 等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5年35卷10期 725-7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四物汤有效成分配伍组方对电离辐射所致人淋巴母细胞AHH-1细胞氧化损伤的辐射防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 Gy60Co γ射线单次照射AHH-1细胞,造成电离辐射损伤.观察不同浓度的四物汤有效成分配伍组方(果糖、阿...
【关键词】 四物汤有效成分配伍组方;电离辐射;AHH-1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惠芬 何昱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39卷22期 4399-440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研究丹红有效成分配伍对缺氧致原代培养的乳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原代培养乳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细胞进行缺氧4h损伤模型的同时,丹红有效成分(原儿茶醛、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丹参素)配伍作用于rBMECs,...
【关键词】 有效成分配伍;乳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凋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岚 胡蓉婉 等 《中药材》 2012年35卷7期 1156-1160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从有效成分及效应组分含量层面探讨芍药甘草复方相使配伍的药剂学环节变化,为体内药动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建立芍药甘草复方中有效成分及效应组分含量测定方法,包括采用HPLC法同步测定芍药甘草复方合煎液和单煎合并液中有效成分芍药苷、甘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福元 邓凯文 等 《中药材》 2009年32卷1期 1-7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群组方技术研究面临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以数理特征化方法解决.方法:根据中药复方药效物质与人体作用的本质,结合中医药学科的属性、特点及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分析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现状及中药有效成分群组方技术研究面临的若干基础瓶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利桦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4年5期 34-34页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中药方剂中有效成分的配伍问题,提高用药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靠现代技术进行有效成分配伍。通过举例说明中药有效成分的配伍应用,阐述方剂配伍的优点及意义。结果: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使得用药更加准确,更具针对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乃敏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年10卷7期 72页
【摘要】 中药的药味在方中地位上有君、臣、佐、使的差异,药物间存在相须、相使、相乘、相恶等关系.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组方配伍的方法可分为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传统模式分为全方研究和拆方研究,主要是在饮片层次对整体效果进行研究及拆方后药物的配伍组合对复方的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立华 导师:黄建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 药学 药物分析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加长会并发眼部、肾脏等病变.其中眼科病变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为典型代表,是造成失明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多元醇途径亢进与DR关系密切.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复方血栓通胶囊对DR有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小平 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 2013年
【摘要】 目的:研究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和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配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Janus激酶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JAK1/STA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组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小平 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 2013年
【摘要】 目的研究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和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配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Janus激酶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JAK1/STA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组后,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邱咏园 导师:唐映红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药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目的:研究黄芪总皂苷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和三七总皂苷的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bl、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及其配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的影响,并从Nrf2/HO-1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由前期工作得到黄芪甲苷40mg/kg.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小平 中南地区第八届生理学学术大会 2012年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及配伍抗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CoCl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Hocchst3325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晓丹 导师:邓常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 2012年
【摘要】 目的:研究黄芪总苷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和三七总皂苷的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及其配伍抗CoCl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有效配伍剂量,并主要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1: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花汝凤 导师:柯雪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药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所创益气健脾的代表方.由君药黄芪,臣药党参、白术、甘草,佐药当归、陈皮,使药升麻、柴胡组成.该方在临床运用广泛,疗效确切,药理药效研究有较好的基础,本研究以此经典方为研究对象,探讨配伍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惠毅 闫曙光 等 《中草药》 2019年50卷13期 3147-31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连、干姜有效成分小檗碱、6-姜烯酚单独和联合应用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50只昆明小鼠随机选取10只为对照组,其余40只采用2%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丹 杨筱倩 等 《中草药》 2019年50卷7期 1649-16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冰片是否具有促进黄芪甲苷(AST Ⅳ)和三七总皂苷(PNS)配伍时主要有效成分透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血脑屏障的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冰片组、ASTⅣ组、PNS组、AST Ⅳ+PNS组、冰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承平 轩翠平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年39卷7期 708-71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益母草主要有效成分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不同比例配伍后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协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大鼠MIRI模型.测定给药后大鼠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惠芬 万海同 等 《中草药》 2019年50卷6期 1372-13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观察丹参-川芎有效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川芎嗪、阿魏酸)配伍对体外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细胞缺糖缺氧(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优选较佳组合.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免疫组化法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鉴定,并建立海马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新荣 张玉萌 等 《中药材》 2019年42卷3期 604-606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考察生杜仲及炮制品盐杜仲与甘草、续断不同比例配伍后,杜仲中3种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制备生杜仲、盐杜仲、甘草、续断单煎液和生杜仲-甘草、盐杜仲-甘草、生杜仲-续断、盐杜仲-续断配伍的合煎液,采用HPLC法检测其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春 魏刚 等 《中药材》 2019年42卷1期 165-168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将龟板散中的有效成分制成压疮喷膜剂,为中药在临床压疮治疗的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对龟板散有效组分配伍及浓度进行筛选;采用单因素设计试验,筛选成膜材料HPMC、PVP-K30的浓度;采用正交试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裕琳 万海同 等 《中草药》 2018年49卷16期 3875-38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究丹参与红花有效成分的不同配伍组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通过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丹红注射液2 mL/kg)以及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伟 唐生安 等 《中草药》 2018年49卷5期 1123-11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酸枣仁黄酮部位不同配伍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其与解郁安神功效的谱效关系.方法 采用Spearman 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将HPLC指纹图谱中各组分特征峰的峰面积与小鼠行为学指标数据相关联.结果 酸枣仁黄酮部位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良飞 陶玲 等 《中草药》 2018年49卷12期 2817-28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制剂性能和体外透皮特性.方法 MTT法确定雷公藤甲素与阿魏酸的配伍比例.采用注入法制备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处方,并对其粒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丽梅 陈曦 等 《中草药》 2018年49卷11期 2489-24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组分”是组分中药研究中涉及到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与“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提取物”概念的异同等问题是开展组分中药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1999-2017年有关中药组分的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尝试对中药组分的概念涵义进行界定,认为中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新荣 张玉萌 等 《中药材》 2018年41卷4期 925-928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杜仲水煎液中3种有效成分(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药对“杜仲-甘草”、“杜仲-牡蛎”、“杜仲-续断”不同比例配伍过程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为杜仲临床配伍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制备不同配伍比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静娴 杨筱倩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42卷19期 3786-379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黄芪甲苷(AST Ⅳ)和三七总皂苷(PNS)配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从4种主要有效成分AST Ⅳ、人参皂苷Rg1(Rg1)、人参皂苷Rb1(Rb1)、三七皂苷R1(R1)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探讨二者协同增强抗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学浩 张昊 等 《中草药》 2017年48卷22期 4778-47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化学成分角度研究中药配伍理论是当前阐释方剂遣药组方原理的重要手段.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类别众多,包括生物碱类、苷类、有机酸类、鞣质类、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中药复方水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溶出后便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并生成自沉淀.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谷珊珊 卢晓英 等 《中医杂志》 2017年58卷17期 1520-1522页ISTICPKUCSCD
【摘要】 《伤寒论》中煎煮方法多样,先煎是其中较为特殊的煎法.药物先煎的原因包括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增强药效;降低药物的毒性;合理配伍增强药效.阐述先煎药物的分类、先煎方法以及中药煎煮的智能化,并为中药先煎的智能化提供一定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新荣 古今 等 《中药材》 2017年40卷11期 2569-2572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考察吴茱萸用甘草炮制前后,其有效成分含量以及水煎出率的差异,探索甘草与吴茱萸配伍比例与煎出率的关系.方法: 以吴茱萸有效成分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DAD 检测吴茱萸用甘草炮制前后有其效成分含量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博 李文静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年37卷15期 1444-144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狼毒大戟与大枣合煎前后提取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比较2种提取液中岩大戟内酯B和狼毒乙素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UPLC-DAD方法,对狼毒大戟配伍大枣合煎液与单煎液中的上述2个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Waters ACQU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洋 翟永松 等 《中草药》 2012年43卷3期 471-4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醒脑静中环烯醚萜苷类有效成分栀子苷和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大鼠鼻腔吸收特性及其相关性.方法 以体积校正法,采用改良的大鼠在体鼻循环模型研究栀子提取物单用、与酶脑静中冰片、麝香分别配伍及醒脑静全方配伍后栀子苷及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在大鼠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世祥 王晓雯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年31卷7期 529-53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方中使药降香不同成分对君药丹参的主要成分丹参素药动学的影响.方法:给家兔灌服丹参水提物,丹参-降香水提物和丹参-降香油,采用HPLC法检测不同采样点血浆中丹参素的血药浓度,用DAS2.0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伟 狄留庆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1年36卷13期 1733-173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 4种主要有效成分在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特征,了解双黄连口服液中药物配伍对其主要有效成分吸收的影响.方法:运用在体肠循环模型,研究比较双黄连口服液与其4种有效成分在体肠循环过程中的浓度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立 段金廒 等 《中草药》 2011年42卷5期 929-9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配比当归-红花药物组合的物质基础与效应的相关性,探索两味中药配伍应用的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中医方剂数据库归纳分析当归.红花配伍比例,并以此设计方案,采用HPLC法分析不同配比当归-红花共煎液与单味药材煎液中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伟伟 郑琴 等 《中草药》 2011年42卷1期 69-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优选微波法提取制川乌配伍白芍中有效成分乌头总生物碱和芍药苷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设计法,优选出65%乙醇为提取溶媒,进一步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及料液比4个因素,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乌头总生物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焕蓉 王虹 等 《中草药》 2011年42卷6期 1122-11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玉屏风黄芪-白术-防风1:1:1、2:2:1、3:1:1、4:4:1和防风-黄芪1:2、黄芪-白术1:1、防风-白术1:2配伍剂量变化对槲皮素、芒柄花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升麻苷4种黄酮成分的影响.方法 对玉屏风配伍剂量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守颖 张倩怡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0年35卷3期 297-30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考察醒脑静处方中艾片、麝香、郁金及合方后对栀子提取物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研究方中不同配伍条件下栀子提取物有效成分栀子苷的肠吸收情况.结果:栀子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8 g·L~(-1)(含栀子苷0.311 g·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果 李凯鹏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0年35卷5期 651-65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黄连配伍吴茱萸后对盐酸小檗碱(ber)大鼠肝脏代谢以及对大鼠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的机制.方法:HPLC测定大鼠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ber的含量,采用在体诱导-体外肝微粒体温孵的方法,考察ber在吴茱萸、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喜军 张伯礼 《中国中药杂志》 2010年35卷10期 1346-134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现代多维联用色谱技术,研究不同配伍情况下茵陈蒿汤口服后体内成分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阐明茵陈蒿汤有效成分的体内命运,阐释了该方药物代谢层面的配伍意义;同时利用代谢组学对整体代谢轮廓的描述,评价复杂性多元(方剂成分及代谢产物)输入的调整带来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建伟 李茵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年30卷22期 1949-195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考察丹参粉针在不同pH下7 h内的稳定性.方法:在20℃下,配制不同pH的0.9%氯化钠溶液,模拟临床用药方法,将丹参粉针与不同pH的0.9%氯化钠溶液配伍,测定配伍后7 h内配伍液的UV吸收值,根据UV吸收值计算200~400 n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亭 徐暾海 《中草药》 2009年40卷8期 1332-13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附子和甘草均为常用中药,临床上配伍应用非常广泛.将从"减毒"和"增效"2个方面综述近年来附子、甘草配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对近年研究成果的综合和分析提示,甘草所含的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对附子发挥"减毒增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附子配伍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草药》 2009年40卷12期 1922-19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玉屏风处方中黄芪、白术、防风配伍剂量变化与有效成分的相关性.方法 对玉屏风配伍剂量变化的4组整方和3组拆方分别先用水回流提取,然后将药渣再用80%乙醇同流提取,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水醇提取液中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及总氮基酸进行测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瑞 信彩琴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年27卷3期 388-38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介绍舒筋活血止痛酊的处方,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以酒精为溶媒,采用浸渍法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红花、骨碎补,分光光度法鉴别草乌,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处方配伍及制备方法合理,薄层鉴别斑点明显,重复性好,能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席先蓉 刘江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1年21卷10期 596-59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方药配伍对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君药大黄中有效成分蒽醌类衍生物溶出率的影响.方法:用薄层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大黄水煎液及3方的分煎液与合煎液中游离大黄酸,游离大黄素,游离总蒽醌,结合型大黄酸,结合型大黄素,结合型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永明 薛鸾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10期 2113-2118页ISTICCA
【摘要】 干燥综合征属中医“燥证”范畴,其中医核心病机为“阴虚津亏”,久病后会出现“虚、热、毒、瘀、郁、湿”等兼证.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以养阴生津法为主,根据中医辨证配伍养血益气、祛瘀通络、祛湿化痰、清热解毒等中药治疗兼证,疗效较好,且中医药治疗还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保松 白明 等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10期 2194-219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引经入目药菊花在眼类疾病中的应用特点,以期为引经入目药菊花在临床的使用及新处方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归纳整理药用食用文献记载、现代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以及挖掘主治疾病为眼病的中成药潜在药对组合,利用BATMAN-TCM系统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虹 韩怡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41卷11期 1231-1235页ISTIC
【摘要】 探讨荜茇-大黄的不同比例配伍使用对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溶出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分析荜茇-大黄不同配伍比例提取液中大黄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C18柱(250 mm×4.6 mm,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维 陈曦 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年17卷5期 830-83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川芎当归配伍对偏头痛大鼠体内内源性物质影响.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混悬液制作偏头痛大鼠模型,以偏头痛模型大鼠体内三种内源性物质5-HT、NO和NOS含量为考察指标,观察给予川芎-当归不同配比(1∶9,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冬妍 李东霞 等 《江苏医药》 2012年38卷6期 721-72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儿茶止泻液组方制剂配伍前后具有止泻药效的两种有效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儿茶单方和复方制剂有效成分儿茶素、表儿茶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与对比分析.结果 复方儿茶止泻液中儿茶素、表儿茶素的含量低于儿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金峰 李文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年12卷18期 4850页ISTICCA
【摘要】 甘利欣是中药甘草有效成分的第三代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丙种球蛋白含有健康人群血清中所见各种抗体,能增强机体对细菌病毒的抵抗力.此两种药均为临床常用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对此现象我们多次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