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6
- 13
- 8
- 8
- 3
- 1
- 8
- 6
- 5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邢艳琳 于宪一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7年24卷9期 657-662页ISTICCA
【摘要】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泵功能障碍导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代谢紊乱,起病急骤,表现多样,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是儿科临床危重症之一.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应用在小儿心源性休克的救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蓝胜峰 高燕 《中医学报》 2013年28卷1期 112-11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非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其意义.方法:通过观察非药物手段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与药物治疗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对比.结果:非药物在治疗慢性心衰尤其是顽固性心衰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结论:非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各种方法层出不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杂志》 2018年98卷12期 886-89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作为一种可经皮置入的机械循环辅助技术,具有置入方便、不受地点限制、可同时提供双心室联合呼吸辅助和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近年来开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啸 徐岩 等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0年35卷6期 739-7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盐酸氨溴索对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患者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9年9-10月北京安贞医院院心脏外科监护病房收治的OPCABG术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治疗组给...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氨溴索;呼吸功能试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新锦 胡盛寿 等 《中华外科杂志》 2008年46卷14期 1073-107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机械辅助循环(MCS)急诊过渡治疗在心脏移植前的患者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2月至2007年8月间接受心脏移植前MCS急诊过渡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0.0±16.2)岁,平均体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慧敏 卢蓉 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年16卷3期 302-3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机械辅助循环用于临床药物治疗无效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 方法 1999年1月至2005年8月,本院共有26例患者应用机械辅助循环.在26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11~72(48.5±9.8)岁.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小明 杨作成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年22卷1期 64-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机械循环支持装置包括体外膜氧合(ECMO)与心室辅助装置(VAD),可部分或全部代替心脏的泵功能,适用于心脏泵功能发生障碍时的支持治疗或替代疗法,是治疗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并难治性心力衰竭和(或)顽固性休克等的重要手段,可使患者心功能完全康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军强 陈如坤 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年15卷8期 759-7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主动脉内囊反搏(intraaotic balloon counter pulsation,IABP)是治疗围术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机械辅助方法之一.作者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5年5月45例使用IA即治疗的重症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传玉 张健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33卷6期 521-523页ISTIC
【摘要】 血管活性药物对循环支持具有一定局限性.随着复杂、高危并有血运重建指征的冠心病患者(complex higher-risk indicated patients,CHIP)增多,经皮机械循环支持(mechanical circulatory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传玉 Rafiq Ahmed BHAT 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33卷9期 833-837页ISTIC
【摘要】 心源性休克的常见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包疾病、心肌炎、开胸手术,其主要表现为心输出量下降、平均动脉压下降、终末靶器官灌注不足,休克进入死亡瀑布.尽管介入、溶栓技术取得很大进步,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病死率仍高...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机械循环支持;Impella心脏轴流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庄士心 黄国英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9年26卷10期 777-781页ISTICCA
【摘要】 暴发性心肌炎以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为主要特征,病程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本文就目前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诊断技术进展及当前免疫、抗病毒及机械循环辅助治疗技术的开展进行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景浩 张蔚 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35卷3期 140-144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婴幼儿重症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结果和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3年1月至2018年1月的ALCAPA病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前期手术组(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及后期手...
【关键词】 左冠状动脉起源肺动脉;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梦春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8年45卷2期 80-83页ISTIC
【摘要】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常有短暂的病毒感染前驱症状,起病急,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迅速进展为严重的心脏泵功能障碍及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体克甚至心源性猝死.部分患儿即使给予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糖皮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萌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8年25卷6期 424-428页ISTICCA
【摘要】 全人工心脏(total artificial heart,TAH)是目前对于双心室衰竭的患者,所有其他治疗手段没有明显效果且无法及时获得供体器官或不适合接受器官移植时的最后选择.经过50年的研究,目前已经投入临床应用的TAH有SynCar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齐晶晶 李建国 等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2019年3卷1期 33-34页
【摘要】 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1例因外物击打导致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在给予该患者镇定、抗感染、抗休克、有创机械辅助通气、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心肌等治疗的同时实施ECMO,选择V-A模式,病程中因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又联合连续肾脏替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珍 石欢 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23期 2837-2838页ISTIC
【摘要】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IABP)是一种以左心辅助功能为主的机械性循环装置,它是由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送至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进行与心脏周期相应的充盈与排空,使血液在主动脉内发生时相变化,从而起到机械辅助作用的一种心导管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佩军 于广东 等 《江苏医药》 2012年38卷2期 228-229页ISTICCA
【摘要】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G)对患者生理干扰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医疗费用大大降低,已成为目前冠心病手术治疗的重要选择.由于手术是在搏动的心脏上,无机械辅助循环下进行,因此麻醉处理的困难大,风险高.本文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玉珍 《江苏医药》 2012年38卷1期 122-123页ISTICCA
【摘要】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指将患者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氧合器后再输回动脉或静脉的中短期心肺辅助治疗,使心肺得到充分休息,为心肺功能恢复赢得时间[1].当重症心脏病患者,应用传统机械通气技术,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出现难以控制的心肺功能障碍时,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柳治 王瑞红 《江苏医药》 2011年37卷10期 1233-123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 aorticballoon-pump,IABP)是创伤性左心机械辅助循环的治疗技术,近年来IABP技术已广泛应用.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尤其是焦虑情绪障碍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静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年27卷13期 29-30页ISTIC
【摘要】 <篇首>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心脏血管疾病临床应用比较广泛而有效的临时性机械辅助循环装置[1].通过动脉系统植入1根带气囊的导管至降主动脉内左锁骨动脉开口远端,进行与心动周期相应的充盈扩张和排气在主动脉内发生时相性变化,从而起到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志敏 刘平兰 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16卷6期 664-666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机械辅助呼吸的最佳时间.方法 对382例患者术后机械辅助呼吸的监护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本组382例患者6 h内停用呼吸机者占63.8%,辅助呼吸超过12 h者占5.5%,均无应用呼吸机的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爱红 程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16卷1期 52-5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干预.方法 回顾17例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CABG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干预:包括保持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足够的气道湿化,有效的吸痰,预防呼吸道感染,有计划有准备的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春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15卷7期 648-649页ISTIC
【摘要】 <篇首> 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counterpulsation,IABP)是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许多学者认为要提高IABP救治成功率,必须在患者心肌功能发生不可逆缺血性损害之前进行IABP,文献报道其救治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翁卫群 严丽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年9卷17期 4218-421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是机械性心脏辅助循环方法之一.常用于心脏手术后合并有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和顽固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我科从2007-01/2008-10共为16例患者实施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关艳霞 金雁 等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年24卷24期 25-26页ISTIC
【摘要】 <篇首>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目前针对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比较广泛而有效的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用于支持和稳定心脏功能.它能有效增加心输出量,提供更多的动脉血到冠状动脉,而且同时减少心脏后负荷和心肌的氧需求[1].现在IABP在国内外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盛寿 张瑛 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7年23卷1期 59-60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因供体缺乏,很多病人在等待心脏供体的过程中,因心功能突然急剧恶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紧急行机械辅助循环,包括左心室辅助(LVAD)和体外循环膜肺(ECMO),以提供有效的循环支持,挽救病人生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强 孙晓宁 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7年23卷4期 276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房间隔缺损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经典的治疗方法为经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手术风险很小,但胸骨切口和体外循环带来的创伤较大.2004年11月至2006年4月,我们采用AESOP 3000机械臂辅助下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盛寿 孙寒松 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6年22卷2期 139-140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当心脏泵功能出现衰竭时,心室机械辅助装置的应用可以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并降低心肌的耗氧;提高舒张期血压,增加冠脉血流,促进侧支循环和改善心肌收缩力;有利于心脏泵机能的强化及损伤心肌的恢复,促进受损心室再重构,从而成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理 严中亚 《中国综合临床》 2005年21卷10期 957-959页ISTIC
【摘要】 <篇首>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肌病惟一有效方法.但由于心脏供体的缺乏,使许多患者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人工心脏是用来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维持良好全身循环状态的机械装置.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及材料的更新,随着人工心脏性能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丹群 《小儿急救医学》 2004年11卷5期 302-30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总结10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术后呼吸管理的经验,探讨防止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对策.方法收集2001年12月一2003年12月我院行10 kg以下先心病伴肺高压46例,体重2.6~10kg,年龄2~30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帼英 孙淑芳 《现代护理》 2003年9卷3期 193-193页ISTIC
【摘要】 <篇首>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是目前治疗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常用的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可使冠状动脉灌注增加,改善外周循环,减少主动脉舒张末期容量及心脏收缩时的左心室后负荷,从而增加心排血量,减少心肌氧耗,可明显改善心肌氧供及心功能情况[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冰一 蔺嫦燕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1998年17卷2期 113-116,125页ISTIC
【摘要】 <篇首> 辅助循环是用机械或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泵功能,以维持良好的全身循环状态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包括全人工心脏(TAH)和心室辅助(VAD),它的最终目的是让病人离开医院,恢复正常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辅助装置逐渐向小型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宫洁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6年10卷7期 215-215,216页
【摘要】
各班护士应熟知各种理论及数据,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反搏压力,球囊压力及曲线波形,对电源、触发方式、球囊漏气、导管的位置及各种报警系统都应熟知。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一种心室辅助循环功能为主的机械性装置,是通过穿刺股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容 王永刚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4年5期 242-242页
【摘要】 主动脉球囊反搏,简称 IABP ,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而有效的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由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至胸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远端至膈肌水平以上(当患者过于短小时不低于肾动脉水平以上),进行与心动周期相应的充盈扩张和排空,使血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丹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年23卷4期 1883-188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合并ARDS的护理.方法 根据我科收治的43例严重外伤合并ARDS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针对此组患者进行密切的临床观察,建立人工气道,做好呼吸机管理,支持循环功能,预防并发症,加强基础护理等措施.结果 此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连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年23卷4期 1950-1951页
【摘要】 <篇首>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是常见的一种机械循环辅助的方法,是指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原端和肾动脉开口上方的降主动脉内,在心脏舒张期,气囊充气,在心脏收缩期,气囊放弃,形成机械反搏,增加冠脉灌注,降低心脏后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春艳 朱龙凤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年10卷9期 331页
【摘要】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目前针对急性或终末性心血管疾病心脏泵功能衰竭的机械辅助循环治疗方法,为患者实施此项治疗时,需相应配合正确的护理措施,以促进其康复.本研究主要提出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实施抗凝护理、气囊导管护理和卧床护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国栋 张静 等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 2012年03卷4期 103-103页
【摘要】 目的:探讨和研究急性呼吸困难的临床急诊处理方法和处理要点.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4例体外循环后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患者做出及时诊断并给予正确治疗措施,包括呼吸机辅助呼吸,降低肺毛压、肺水含量以及维护心功能等.结果:1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延丽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24卷9期 4487-4488页
【摘要】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技术的提升,及人体生理因素、环境污染,社会因素的影响,更多的低体重、低龄化的患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机率增多,都必须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由于婴儿先天生理机构不完善,呼吸道功能弱,以及体外循环、手术创伤、原发心脏病对呼吸功能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雅丽 来利红 等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1年02卷11期 130-131页
【摘要】 (IABP)是目前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且有效的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1958年Harken首次提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概念,1962年,Mouloupulos报道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1967年Kantrowitz首次用于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丹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1年05卷6期 44-45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技术化护理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100例建立人工气道并使用机械辅助通气的患者,对其进行回顾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10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得到控制95例(95%),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翠琴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13卷3期 200-201页
【摘要】 <篇首>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针对急性或终末性心血管疾病心脏泵功能衰竭的机械辅助循环的治疗方法之一.现将我院收治并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3例患者的护理及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学习过程中护理患者3例,入院诊断均为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岩 胡盛寿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2008年6卷1期 32-35页
【摘要】 心室机械辅助装置作为心脏恢复前及心脏移植前的过渡,甚至作为永久支持治疗的临床治疗手段,在成人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成功.但由于儿童生理及病理的特点与成人不同,在儿科,机械辅助装置还处于早期的研发阶段,本文就目前儿科临床常用的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及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福颂 王玉 等 《中原医刊》 2006年33卷21期 67-68页
【摘要】 <篇首>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国际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抢救泵衰竭的创伤性左心机械辅助循环的治疗技术,这项技术目前在我国尚未全面展开.笔者在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导管室进修期间,观察了24例在IABP的辅助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素贞 彭剑芳 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12卷1期 46-47页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的监测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至2005年6月,67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早期为了保证组织供氧,常规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维持呼吸功能的稳定.通过采用严密观察病情、保持气道通畅、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