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99
- 19
- 105
- 51
- 45
- 45
- 6
- 106
- 27
- 20
- 19
- 1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唐莉杰 王岩 等 《心理月刊》 2018年6期 112-113页
【摘要】 目的 关于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对采取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2017年10月间,收治30例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彪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4卷6期 118-119页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机械通气模式治疗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SIMV+ PEEP对照组和SIMV+ PSV+ PEEP观察组,观察各组患者上机后的血气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SIMV+ PSV+ PEEP观察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柳知含 邸兴伟 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32卷1期 20-2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验证自适应分钟通气+智能触发(AMV+IntelliCycle)的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在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轻中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祁琴 金国荣 等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1年28卷2期 213-215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在机械通气患者高压氧治疗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浙江明州康复医院需行高压氧治疗的20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才 余涛 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7年29卷9期 853-85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机械通气是心肺复苏(CPR)过程中替代人工通气的有效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心搏骤停(CA)患者的救治中.然而,目前对于复苏过程中机械通气有效性的评估,通气过程中的最佳吸入氧浓度(FiO2)、潮气量(VT)、通气频率以及通气模式等参数的设置仍存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永铭 谷凌雁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5年32卷1期 32-37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在临床机械通气过程中选择合适通气模式是一个难点.本文采用非线性多室肺模型并优化呼吸气流模式得到呼吸气周期的最小呼吸功、最小辅助吸入量、最小呼吸周期弹性势能和气流速率变化.使用sigmoidal函数对建立的非线性呼吸功能方程进行平滑处理后转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智伯 高心晶 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9年21卷10期 593-59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比较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两种模式对患者心排血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影响.方法 选择24例因各种原因需行有创机械通气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学琴 张彦博 等 《中国临床研究》 2017年30卷8期 1107-110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比较老年腹腔镜气腹全麻手术应用小潮气量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与常规通气模式肺部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拟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志兰 肖慧玲 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36卷7期 1005-1008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普通科室住院机械通气患者接受与机械通气专科同等、同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 医院成立机械通气专科护理小组,以同质服务为理念,按专科要求培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普通科室护士,内容包括机械通气专科理论知识、气道管理、正确卧位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清云 马佩芬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32卷30期 2360-2363页ISTIC
【摘要】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患者在早期功能锻炼中运用和顺精准医疗模式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将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ICU收治的152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6例,对照组遵循研究前ICU常规流程进行患者管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月娥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18卷10期 1747-1750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ICU牧治的84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3年5月)40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仪福霞 纪凡层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年36卷1期 51-56页ISTICCA
【摘要】 背景 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实施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低氧血症,也是麻醉医师遇到的最严重的挑战. 目的 近来研究表明OLV本身能够引起低氧血症和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
【关键词】 单肺通气;机械通气模式;One lung ventilatio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晔 章淬 等 《国际呼吸杂志》 2015年9期 698-701页ISTIC
【摘要】 机械通气作为重症医学重要的呼吸支持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通气支持和循环辅助。生理需求量在疾病各个阶段不断变化,在传统的呼吸机模式中并未动态调整相应的呼吸机参数。随着呼吸力学与工程学的多学科交叉发展,智能全闭环通气模式(Intelliven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坤 周青云 等 《中国妇幼保健》 2014年29卷27期 4500-450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于治疗孕产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呼吸支持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 2013年12月78例因ARDS入院治疗的孕妇共78例,实验组予以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进行干预治疗,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16卷1期 61-62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对SIMV和PSV二种撤机方式的比较,探讨更好的撤机方式.方法 64例达到撤机指标的患者随机被分成SIMV、PSV二组,每组34例,比较二种不同撤机方式的撤机时间、3d内撤机成功率、总的撤机成功率.结果 PSV组患者撤机时间和3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秀英 郑丽珍 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8卷11期 181-182页
【摘要】 目的:探析“全程强化护理模式”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支气管镜下吸痰及灌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和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英 杨如美 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17卷22期 2683-2684页ISTIC
【摘要】 目的 报道3例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不能脱机的患者离开ICU后,顺利建立家庭病床的护理管理。方法 完善的出院前准备,包括环境物品准备,患者心理准备,家庭护理人员培训;定期随访团队、应急处理保障,落实居家机械通气管理及护理,心理护理指导等。结果...
【关键词】 护理管理研究;家庭有创机械通气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少华 杨军 等 《小儿急救医学》 2004年11卷5期 299-30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从呼吸力学的角度评价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不同脱机模式的优劣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Bicore CP-100呼吸监测仪测定21例早产儿在IMV、SIMV、CPAP模式、脱机拔管前及拔管后20 min等条件下的呼吸力学的变化.结果 CPAP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立峰 王清峰 等 《医师进修杂志》 2003年26卷12期 26-27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呼吸末正压通气(SIMV+PEEP)模式救治危重哮喘.方法将23例危重哮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通气模式SIMV+PEEP.对照组11例,通气模式为SIMV,同时监测两组上机前与上机后2 h、12 h、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方玲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6卷24期 170-171页
【摘要】 目的:对品质管理循环(PDCA)管理模式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梁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PDC...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模式;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龙英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25卷24期 180-181页
【摘要】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鹏飞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24卷1期 71-72页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呼吸模式在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2月来我院就治的126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取自主呼吸+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70例,B组采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雪梅 叶向红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0年01卷9期 23-24页
【摘要】 目的:探讨 Roy适应模式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 (> 72 h)患者的临床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病房长期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 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28例和对照组 24例,观察组采用 Roy适应模式中的生理、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小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年14卷17期 134-136,35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较适合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模式.方法 将罗伊适应模式(Roy Adaptation Model,RAM)中的生理功能适应、自我概念适应、角色功能适应和相互依赖适应方式应用于3 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中.结果 本组患者病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济滔 2016年
【摘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9月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3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的...
【关键词】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 ; 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疗效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博 2013年河南省外科现代护理理论与循证实践新进展学习班-创伤急救护理学组分会场 2013年
【摘要】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使用过程中呼吸机钟通气量低限报警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计数方法归纳分析145例有创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分钟通气量低限报警情况.结果 323例次分钟通气量低限报警主要原因依次:连接回路16(50.46%)、导管气囊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正 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及《围产医学热点追踪》学习班 2012年
【摘要】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NAVA)作为一种新型的通气模式,膈肌电活动(electrical activityof the diaphragm,Edi)来控制通气,使神经中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畅 张雨婷 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7年29卷3期 281-28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对重症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重大威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雾化吸入抗菌药物能够明显提高肺部抗菌药物浓度,且不增加全身毒副作用,提示雾化吸入抗菌药物疗法在VAP的治疗中可能具有较好的前景.通过回顾近年来有关雾化吸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郴州 刘东 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年28卷2期 124-1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比较比例辅助通气(PAV)、高频振荡通气(HFO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使用过PAV、HFOV、SIMV 3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冰 赵洪文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2年35卷5期 390-393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机械通气正被各级医院广泛应用.为取得良好的通气效果,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需要正确选择和调整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和通气参数.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呼吸机至少有49款,独立命名的通气模式有54种,由此衍生出来的通气参数更是无从统计[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明 沈洪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2年24卷7期 385-38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缺氧是呼吸衰竭最典型的表现,改善氧合也就成为治疗的重要目标.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呼吸支持的治疗措施,但同时机械通气也如同一把双刃剑,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呼吸机可能导致的肺损伤也便影形相随.非生理性的机械刺激不但可通过炎性细胞和炎症介质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健华 陈志远 等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1年31卷12期 1498-14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非开胸手术全麻时常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但于COPD是一类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1],在机械通气时,必然会导致高通气压力,使肺容积过大和肺组织过度扩张,诱发气压伤发生;同时过高的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晓方 陈良安 《中华医学杂志》 2010年90卷38期 2732-273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急危重症.虽然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和机械通气模式的改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东晓 王雁娟 等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0年30卷7期 811-8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单肺通气时胸外科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 食道癌手术患者40例,年龄45~80岁,体重48~83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传统模式单肺通气组(Ⅰ组)机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翠青 马莉 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年25卷4期 275-27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归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RDS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8年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68例RDS患儿临床资料,平均胎龄为(32.3±3...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峰 王红梅 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9年21卷11期 700-70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机械通气模式的改进及大量生物制剂的使用,ALI/ARDS患者的治愈率有所改善,但病死率仍高达35%~40%~([1]).现今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蕾 刘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年31卷7期 556-558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随着危重医学的发展和对呼吸生理研究的深入,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的临床应用显著增多,不仅用于心脏呼吸骤停和各种呼吸衰竭的治疗,也用于手术前的预防以及慢性神经-肌肉疾病和心肺疾病的康复.不同疾病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柏振江 徐仑 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年23卷23期 1848-18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俯卧位通气对小儿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17例ALI患儿,在持续镇静下俯卧位通气4 h,机械通气模式为压力控制模式(PC mode),以监测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勤 刘宁 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7年19卷9期 525-52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辅助通气对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尝试撤机阶段的12例危重病患者,机械通气模式均为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仅调整通气频率,保持吸气压力及呼气末正压(PEEP)不变,按随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鸿元 于长青 等 《中华创伤杂志》 2007年23卷6期 4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多发伤病情危重,常伴有颅脑外伤、胸部外伤、休克等,若并发ARDS,死亡率可达40%~50%[1].机械通气在多发伤合并ARDS救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1-2005年我科救治多发伤合并ARDS 患者88例,获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小坚 周贻荣 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年16卷7期 703-7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容量保证通气(SIMV+VG)对早产儿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把30例体重≤1500 g、孕周≤32 周需要机械通气的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辉 俞森洋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年29卷11期 772-774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是一种由患者触发、呼吸机按设定的压力提供通气支持的一种模式,它有同步性好、保留了患者自主呼吸的优点,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但在临床应用中,有些患者表现出不能很好地耐受,出现人机对抗、呼吸做功增加等现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海林 宋斌 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年15卷6期 546-5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成批特重烧冲复合伤早期救治和转运分流的组织实施经验.方法总结和分析抢救一批16例特重烧冲复合伤伤员临床资料和转运分流的组织管理做法.结果本组伤员中1例伤后5 d死于重度肺爆震伤,1例伤后20 d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14例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沙莉 邱玉芳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5年8卷4期 276-27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在过去的20年中,尽管死于原发性呼吸衰竭的早产儿明显减少,但是与机械通气相关的疾病仍时有发生,目前关于早产儿呼吸支持的最佳策略仍未达成一致.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容量保证(SIMV+VG)是一种新型的、同步的时间转换和压力限制的通气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云鹏 王跃平 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4年16卷5期 303-30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目前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治疗,机械通气仍然是最重要的手段,并不断有新的机械通气模式出现,双重控制通气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容量保障压力支持通气模式(v...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容量保障压力支持通气;压力控制通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德新 王育珊 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年29卷3期 339-3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CPAP-PSV模式与SIMV-PSV-PEEP模式抢救急性呼吸衰竭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依据自主呼吸能力和上机时机分为CPAP-PSV方式机械通气组和SIMV-PSV-PEEP方式机械通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鲁渤 宋振国 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年15卷7期 438-44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全麻患者在肌松恢复期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双水平压力正压通气(BiPAP)对自主呼吸恢复的影响.方法:30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3组.术中初始通气方式均为IPPV,给最后一次肌松剂后将后两组的通气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磊 秦英智 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2年14卷3期 176-17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我们对达到低辅助条件下的机械通气应持续多长时间才能撤机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近年来我院综合ICU收治的因各种原因行经口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成功撤机患者158例,其中男94例,女64例;年龄44~78岁,平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班东杰 田凤石 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1年13卷6期 34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报告20例老年术后患者短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体会。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1998年7月~2001年3月,我院外科因急腹症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20例经口插管行机械通气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拔贤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0年20卷7期 445-4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但任何机械通气模式都有治疗的一面,也存在潜在的合并症.正确认识机械通气对生理的影响,对于提高疗效和减少合并症,都具有重要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