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6
- 19
- 1
- 1
- 88
- 40
- 27
- 26
- 2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占小登 肖培村 等 《杂交水稻》 2007年22卷5期 82-83页
【摘要】 中5优111是用中5A与抗病高配合力恢复系中恢111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在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优势强、丰产性好、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5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东海 严钦泉 等 《湖南农业科学》 2005年3期 21-22,32页
【摘要】 通过对38个杂交晚稻新组合F1代的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和株高整齐度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影响杂交晚稻产量最重要的因子是每穗实粒数;其次是单株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和株高整齐度;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东海 严钦泉 等 《广西农业科学》 2005年36卷3期 205-207页
【摘要】 对38个杂交晚稻新组合杂种一代主要性状的整齐度与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5个性状的整齐度与产量的简单相关均不显著,但株高整齐度与产量的简单相关接近显著水平.进一步通径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仁祥 宋武 等 《中国种业》 2021年11期 107-109页
【摘要】 两优88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用自选的强优恢复系R88与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选育的早熟型两用不育系HD9802S配组育成的两系中熟杂交晚籼稻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强等特点.对两优88亲本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智谋 方杰 等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10期 203-205页
【摘要】 D两优311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与湖南湘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选育的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是以强恢复系R311为父本,与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选育的优质两用不育系HD9802S为母本杂交配组育成的晚籼中熟组合.文章介绍了该组合亲本的选育过程,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金仁 邬小胜 《中国稻米》 2017年23卷1期 100-101,103页
【摘要】 五丰优105系江西省国穗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恢复系R105与三系不育系五丰A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等特点。2015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接楼 欧阳佰玲 等 《浙江农业学报》 2016年28卷12期 1970-1978页
【摘要】 研究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及其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力学性状的关系,为水稻抗倒伏高产栽培调控提供依据.以3种不同抗倒伏水平的籼型杂交晚稻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氮水平、3种栽插密度,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和栽插密度对水稻茎秆基部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长水 韩君 等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5卷6期 89-92页
【摘要】 两优黄占系江西翃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杨振玉先生选育的两用核不育系Y20S,与自主选育的恢复系黄占配组而成的籼型早熟两系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在江西省水稻区试中表现综合性状好、高产优质、熟期早等特点,2014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利兴 李清华 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35卷3期 225-231页
【摘要】 以6个籼型野败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晚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籼型杂交晚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碱消值和胶稠度等5个性状同时受到种子遗传效应和细胞质遗传效应的控制,但细胞质遗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左晓斌 廖家槐 等 《中国稻米》 2006年5期 15-16页
【摘要】 江四优992系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且抗性较强的一个优势杂交晚籼新组合.本文介绍了江四优992的特征特性、栽培要点和制种技术要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周磁 陈嘉勤 等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0年23卷3期 80-83页
【摘要】 检测湖南省不同地域82份大米中的Pb平均含量为 0.288-mg/kg,Cd平均含量为0.085-mg/kg,Cr平均含量为0.1-155-mg/kg.水稻补施低浓度的Se可降低大米中Pb,Cd,Cr等重金属的含量,早籼稻施Se效果大于杂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桂章 文承志 等 《昆虫知识》 2000年37卷6期 321-32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文根据湘北49年水稻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种群密度消长的历史资料,着重分析了1996~1998年连续3年三化螟在湘北猖獗为害的原因,即中稻、一季晚稻面积增加,杂交中、晚稻"双两大"的推广,晚稻的大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德林 《激光生物学报》 1999年8卷3期 201-204页ISTICCA
【摘要】 二系法杂交稻是在三系杂交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目前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稻增产15%以上的两系杂交组合已开始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其基础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应用放射性32P示踪法标记不同的杂交组合,以了解两系杂交稻对磷素营养的吸收运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金仁 林国卫 《种子》 2013年32卷8期 114-115页
【摘要】 "岳优华占(区试名岳4A/Q8)"是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三系不育系"岳4A",与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华占"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晚稻早熟组合,2012年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近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金仁 《广东农业科学》 2013年40卷1期 11-12页
【摘要】 荣优华占是以荣丰A为母本与华占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晚稻区试,2年平均产量7 560.15 kg/hm2,比对照天优998增产3.59%.2010~2011年生产试验,2年平均产量7 447.9 k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明 黄庆海 等 《中国农学通报》 2012年28卷33期 139-143页
【摘要】 为了解施肥对水稻生长和衰老进程的影响,通过肥料运筹田间试验,研究晚稻产量及根系和叶片衰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及缺N处理在整个生育进程中根系伤流量及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其他处理,且生育后期衰老速率快于其他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NP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长水 《农业科技通讯》 2004年8期 29页
【摘要】 <篇首> 一、选育经过1990年晚稻,在当地晚粳糯品种--"高梁糯"生产大田中发现一株籼粳亚种间自然杂交后代单株,该单株植株增高、分蘖力强、穗大颖花多,但结实率极低,表现为典型的籼粳亚种间杂交后代.1991年晚稻,单本种植该单株后代150株,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娜 熊强强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8期 2566-257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超级杂交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为材料,设置4种施氮水平,低氮(N1,90kg N·hm-2)、正常氮(N2,180 kg N·hm-2)、高氮(N3,250 kg N·hm-2)和超高氮(N4,330kg N·hm-2),研究了抽穗扬花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娜 陈小荣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12期 3935-394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超级杂交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为材料,设置日排夜灌,灌溉水深4~5 cm(H1);日排夜灌,灌溉水深8~10 cm(H2);深水灌溉,保持水深8~10cm(H3)等3个处理,以稻田湿润处理水层0~1 cm为对照,研究了抽穗扬花期遭遇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200460017 浙江 S511.33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1999年
【成果简介】 优1465(原名优1A/46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优1465于1995年进入江西省杂交晚稻区试,平均亩产450.64公斤,居13个参试组合的首位,在1996年南方稻区杂交稻区试中,优1465平均亩产469.23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501960179 广东 S511.33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2005年
【成果简介】 该新品种为弱感光型晚稻杂交稻组合,是根据农作物杂种优势原理,培育成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2001年、2003年先后通过广东省、海南省和国家品种审定。该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全生育期为117.6天,茎杆粗壮、耐肥抗倒、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86202736 浙江 S511.102 S511.330.3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①中籼“花繁四”表现株型好,结实率高,耐肥抗倒。该品种米质优,直链淀粉含量19.58%,糊化温度硷试值为7,胶稠度软,生育期比汕优6号短10天,产量略低于汕优6号。②籼型杂交晚稻“温优3号”为抗瘟优质新品种,比汕优6号早熟3天,产量相似而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931117 江西 S511.330.3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该品种是采用广秋15号与农垦8号进行亚种间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籼粳中间型晚稻迟熟品种。生育期135天左右,株型紧凑、茎秆坚细、分蘖力较强,穗型中等,结实率高,中感白叶枯病。1988—1989年参加江西省区试,平均亩产380.9公斤,比粳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950217 浙江 S511.103.51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汕优10号系由珍汕97A与密阳46测交配组育成的中籼型杂交晚稻组合。经复测、小面积制种、多点鉴定、生产性试验、南方稻区区试表明,该品种杂交优势明显,丰产性好,结实率高,抗稻瘟病和抗稻飞虱能力强,增产幅度大,米质较好。1988年区试平均亩产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101030003 浙江 S511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2000年
【成果简介】 “浙农大454”是浙江大学农学系采用复式杂交选育的中熟晚粳糯稻新品种,组合为丙889/中8029/台202,1996年晋升浙江省晚稻区域试验产量名列前茅,亩产457.3公斤,比对照秀水11增产4.62%,同年参加浙江杭州市、湖州市晚稻品种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600760112 湖南 S511.1-65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2002年
【成果简介】 该系列标准从湖南实际情况出发,规范了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杂交早稻高产栽培技术和杂交晚稻高产栽培技术,并经临澧县和醴陵县大面积示范验证,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该系列标准是在广泛总结现有三系杂交水稻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98003717 广西 S511.21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桂青野是广西水稻研究所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育成的晚籼感光性品种,经区试经对照桂晚辐增产2.34%,早熟11天,中试比对照七桂早亩增54.34公斤。高抗褐稻生物型Ⅱ,米质较优,耐肥,抗倒力强。1994年经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准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501890001 福建 S511.330.3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2004年
【成果简介】 由福建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协作,于1997年育成的T55A,T55A系对特A育性进行改良选育而成的,除了在农艺性状上与特A稍有差别外,在异交特性和杂种产量上都与特A相当。它既保留特A的优良特性,又克服了特A的育性不稳定、制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6000016367 浙江 S511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协优413"是我国成功地应用三系法育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其产量高,抗性好,适宜南方稻区种植推广。作单晚种植,亩产650公斤,比汕优63增产8-10%左右,最高亩产750公斤以上;作双季晚稻种植亩产550公斤左右,比汕优10号增产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881303 安徽 S511.223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该品种是1977年秋用加农15×南粳15选育而成,经五年七个世代用系谱法选育性状基本稳定。1982年起先后参加省预试和省及南方稻区双晚早熟组区试和省生产试验。表现特点是: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分蘖力强、秧龄弹性大、耐迟栽、后期抗寒、耐肥抗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99017702 浙江 S511.22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主要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中熟晚粳新品种秀水04系采用籼粳杂交后代单209同丰产晚粳辐农709杂交,再用优质、抗病晚粳测21回交选育而成。该品种耐肥抗倒、穗粒兼顾,对稻瘟病抗性好,品质较优,单双季通用,是中国南方晚粳稻区1987、1988、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91205099 湖南 S511.330.2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桂武糯是通过粳、糯杂交育成的晚粳糯新品种。该品种高产、早熟、糯性好、米质优、抗逆性强。经两年的该省区试表明,它比对照品种矮粳23增产6%左右,出糙率80.4%,精米率74.9%,整精米率74%,均高于对照品种。大面积种植,亩产420公斤左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88208003 广西 S511.33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30选品种恢复力强,甲糙制种全生育期130天,晚糙制种全生育期110天,抗白叶枯病、褐飞虱、中抗稻瘟病。与汕A、威A白A配组可得感光型杂交稻。与海青A等配组可以获得感温型杂交型。汕优30选全生育期120天,株高104厘米,株型集散适中,秧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89206669 江西 S511.210.02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红优63是一、二晚兼用的杂优新组合,适应性广,米质优,全生育期130天左右。大田栽培一晚550-650公斤/亩,二晚400-550公斤/亩,制种150-200公斤/亩。该组合根系发达,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耐肥抗倒,抗寒,抗病力强。每亩有效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872294 江西 S511.210.2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R4015选育是在针对水稻“品质差,病虫为害重”弱点,提出“以高产为主体,优质抗性为两翼”目标,采取“后代筛选与抗性鉴定”,“试验与示范”和“育种与推广”等相结合多种协作的情况下,选育而成的。其特点是:株型适中,分蘖力强,着粒密,千粒重2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800190090 广西 S511.33 S5-33 基础研究 农业服务业 技术推广服务 2007年
【成果简介】 该项目在推广过程中,采取品比、区试、试制、试种、示范推广同步进行,同时,层层举办技术培训(繁殖、制种、推广技术全面传授),将技术传授给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户,并层层搞示范样板,组织现场参观交流,根据生长季节,及时印发资料指导栽培管理。198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700071094 安徽 S511.0348 S634.3 S604.7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2005年
【成果简介】 该项目1996年9月实施,通过试验示范选择了适宜芜湖市种植的早杂、晚杂、油杂新组合,并进行高产高效配套种植,使之形成一年三季连作。两年共种植4320亩,早晚杂、油杂平均亩产450、175公斤以上,分别比常规品种增长10%、20%以上,亩增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87205383 上海 S511.02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该品种是由垦桂/科情三号∥黎明复交育成。能作单季晚稻和后季稻栽培。全生育期155天。株高90厘米左右,杆韧、弹性好、耐肥抗倒。叶片短、宽而挺、后期转色好。分蘖中等,成穗率高。耐寒性强,在17℃时仍能正常灌浆结实。对稻温病具有较强的田间抗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86201128 广东 S511.330.2 S511.210.2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青华矮6号”是一种高产高抗白叶枯病、品质较好的晚籼稻优良品种。1978年用(晚春×青兰)F 材料与“华竹矮”杂交,于1981年育成。该品种适应两广沿海地区种植,在水稻白叶枯病常发地区,可代替“包胎矮”等品种。该品种推广两年,累计面积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93210160 广东 S511.33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3550恢复系是用青四矮16做母本,IR<,54>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是广东省通过杂交方法育成的第一个晚型杂交稻的恢复系。该恢复系株型紧凑,恢复力强,配合力好,与多个细胞质源三系不育系和光敏两系核不育材料配组都显示出较强的杂种优势。目前用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89209568 广东 S511.330.2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广塘矮”是用“广二矮51”与“塘竹”杂交而成的早熟晚籼品种。1972年进行品比,名列第一,折亩产443.1公斤,比对照“秋二早1号”增产15.5%。1977年全省推广180多万亩(包括“广竹”、“平广2号”)。“秋白早三号”属晚籼早熟品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89208390 江西 S511.210.3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优质稻“6-38”系用秀江晚1号与油粘子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籼早中熟新品种。适应南方稻区作双季晚稻或一季晚稻栽培。大面积亩产350kg以上,单季稻最高可达618.5kg,比同熟期的品种每亩增产25-40kg。该品种具有熟期和株高适中,株型较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900090195 广西 S503.51 S511.33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2009年
【成果简介】 博Ⅱ优859是博白县农科所承担广西区科技厅“十五”攻关项目成果之一。该组合于2005年已通过广西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05027号。博Ⅱ优859的选育过程:1995年早造博白县农科所利用湖南的R64-7、该所的R08及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800530071 湖南 S511.33 S503.51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2006年
【成果简介】 该品种属三系中熟杂交晚稻籼组合,在湖南作连晚种植全育期110天左右,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适中,分蘖力强,苗期繁茂性好,茎秆较 。叶片青绿,剑叶较宽且直立,后期落色好,籽粒饱满,稃尖紫色,间有顶芒,米饭有香味。每亩有效穗20万左右,每穗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86201451 四川 S511.33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宜晚五号”系粳四号与欧洲稻种“罗马”杂交育成。它较当地晚稻品种增产10%左右,一般亩产在500斤以上。该品种综合性状良好,是作双晚的优良品种。目前,已在宜宾地区部分县、市推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401360229 贵州 S511.330.2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2003年
【成果简介】 该项目开发的两系法杂交稻新品种“两优363”是由香型两用核不育系(光温互作型)360S与明恢63组配选育而成的优质组合,在贵州低海拔地区(岑巩县)制种,亩产达265kg。该新品种米质特优,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试,7项理化指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99028777 湖北 S511.33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该成果适用于两系杂交晚粳稻大面积生产,经多年试验较常规栽培法每亩增产50-70公斤,增产10%以上。其增产原理主要是通过重视培育带蘖壮身、重施底肥和分蘖期不施肥,以耕品肥代替分蘖肥、够苗晒田,使之在分蘖期个体与群体稳健生长,提高了群体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200460011 浙江 S511.33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1999年
【成果简介】 杂交双季晚稻。亩产450-500kg,比汕优桂33增产5%-8%,全生育期125-130 天。株高95-100cm,分蘖力较强,每亩20-22万穗,千粒重27-28克。米质较优。抗稻瘟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1700290341 湖南 S511.33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2016年
【成果简介】 选育推广优质杂交晚稻中熟品种是发展双季稻的技术关键。然而,杂交晚稻中熟品种选育存在三大技术难题,一是“有优势不早熟、早熟没有优势”的技术难题;二是大多杂交晚稻中熟品种稻米品质欠优,尤其是因重金属积累超标造成卫生品质不安全的问题;三是多数品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401260028 广西 S511.210.351 S511.330.351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2003年
【成果简介】 博优212于96年用博A与玉212配组育成。97、98年参加玉林市区试,亩产407.5公斤和524.7公斤,比对照博优64、博优桂99增产4.25%和7.4%,评为入选组合。98、2000年参加广西区试平均亩产 451.7公斤和436.9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