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5
- 16
- 1
- 33
- 23
- 2
- 1
- 41
- 9
- 6
- 6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壮忠 孙玲玲 等 《基层中医药》 2022年1卷3期 1-6页
【摘要】 中医的基本治则之一三因制宜学说,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与现代医学中的个体化治疗是不谋而合的.林丽珠擅于运用三因制宜学说指导肿瘤的防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从"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三个方面阐述了林丽珠运用"三因制宜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剑焜 陈汉锐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21卷11期 192-195页ISTICCA
【摘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注重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有其独特的优势.林丽殊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30余年,提出了益气除痰法为肺癌的治疗大法,注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建立了中医肿瘤疗效评价体系,临证提倡辨病、辨证、辨症三者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敏 李菁 等 《中国药业》 2019年28卷21期 5-8页ISTICCA
【摘要】 林丽珠教授认为,中晚期肝癌常以肝肾阴虚为本,用"肝肾同源"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以"滋水涵木"为法,再结合临证变化,配合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等法,稳定瘤体,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临床获益颇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芝强 林丽珠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5卷5期 846-848页ISTIC
【摘要】 林丽珠教授认为,宫颈癌由脾虚、肝郁、肾虚,脏腑功能亏损,导致冲任失调,督带失约而成.其病机以正虚冲任失调为本,湿热瘀毒结聚为标.临证时应以辨证论治为核心,辨明虚实,分清脏腑.治以疏肝理气,或健脾祛湿,或清利湿热,在临床上治疗宫颈癌取得了较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壮忠 林丽珠 《江西中医药》 2020年51卷9期 26-29页CA
【摘要】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丽珠在这一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三'师'而行,远离肿瘤君",将医师(医药防治)、厨师(营养防治)、禅师(心理防治)和行者(文娱起居)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防治结合,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延长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芃 肖志伟 《环球中医药》 2018年11卷8期 1318-1320页ISTICCA
【摘要】 林丽珠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疾病30余年,在中医药治疗EGFR-TKI相关性皮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EGFR-TKI相关性皮疹属中医范畴"药毒疹"等,林丽珠教授运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来探讨其病因病机,其根本病机为阴虚血燥在内,毒邪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子菁 孙玲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35卷6期 1112-111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林丽珠教授治疗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辨治思路和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林丽珠教授辨证治疗软组织肉瘤的有效门诊处方,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病案中的药物和药对使用频次,并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探讨用药规律.[结果]共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榕键 林丽珠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19卷4期 87-9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索林丽珠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思维和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林丽珠教授辨证治疗肝癌的228张门诊处方,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病案中的药物和药对使用频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肝癌患者52例,共就诊228次,共用中药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玲 林洁涛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34卷6期 925-928页ISTICCA
【摘要】 林丽珠教授认为肿瘤相关性贫血属中医"虚劳"范畴,本病贯穿肿瘤患者发病及治疗始终,其病机主要责之于脾虚湿聚,肾精亏虚,与脾肾密切相关.根据岭南地域特点,林丽珠教授以健脾生髓类膏方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时重在健脾祛湿,多用熟党参、炙黄芪、薏苡仁、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焯平 林丽珠 《陕西中医》 2016年3期 342-34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总结林丽珠教授运用桂苓甘味汤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经验。方法:从林丽珠教授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病因病机的认识,桂苓甘味汤病机及方义理解,方证结合临床运用以及典型病案四方面加以归纳、分析、整理。结果:林丽珠教授运用桂苓甘味汤治疗肺癌恶性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各宁 钟丽霞 等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19年1卷2期 73-75页
【摘要】 中医学认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根",痰乃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停聚所生,其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随着中医肿瘤理论研究的深入,痰邪是癌瘤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这一观点逐渐被业界所认同,痰邪对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越来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弛 李菁 等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19年1卷4期 59-63页
【摘要】 林丽珠教授认为肾癌的病机不外乎肾亏、湿热、痰瘀、毒瘀,强调不同分期辨证原则不一,需将宏观辨证和微观辨病相结合,早期应扶助正气,清热利湿;中期祛瘀化痰,解毒散结;晚期补益肝肾,培元固本.林教授并指出在辨证的过程中,应分清主症兼症、标本缓急,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冠英 容景瑜 《吉林中医药》 2014年34卷3期 241-243页ISTIC
【摘要】 林丽珠教授认为,鼻咽癌属中医古籍“颃颡岩”范畴.根据经脉络属关系,认为其发病涉及肝、肺二脏,病机首责邪热犯肺,肝郁痰凝.治则上重视宣肺清热,疏肝理气,而论治上提倡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辨病辨证相结合.临证常以清气化痰丸清肺热,逍遥散加减疏肝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少聪 肖志伟 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37卷4期 8-9页
【摘要】 林丽珠教授为全国中医肿瘤名家,在治疗脑瘤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脑瘤的主要病机为风、痰、瘀、毒、热、虚,其发病以风痰阻窍、瘀毒互结为标,肝肾亏虚为本,提出治疗大法为:补肾健脾益气阴,熄风涤痰祛毒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志伟 张少聪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年25卷11期 16-17页
【摘要】 林丽珠教授业医二十余载,对诊治膀胱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膀胱癌发病的关键病机在于“膀胱气化不利”.治疗关键在于调节膀胱气化功能,温阳化气以复膀胱之功,通利三焦以纠阴阳之偏,临证喜用五苓散加减,阐述了林教授治疗膀胱癌的学术观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志伟 《湖南中医杂志》 2010年26卷3期 46-47页
【摘要】 <篇首>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组织和器官的恶性肿瘤.临床特征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组织增生,尤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特点,常伴有肝脾肿大,晚期有贫血、发热和恶病质等.按病理和临床特点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摘要】 林丽珠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副院长,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科研、教学、科普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2018年获得"广东省名中医"称号.林丽珠善师古法,机圆法活,临床实践中活用"三因制宜"的中医思想防治肿瘤疾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剑焜 中华中医药学会2020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 2020年
【摘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注重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有其独特的优势.林丽珠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30余年,提出了益气除痰法为肺癌的治疗大法,注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建立了中医肿瘤疗效评价体系,临证提倡辨病、辨证、辨症三者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壮忠 中华中医药学会2020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 2020年
【摘要】 中医的基本治则之一三因制宜学说,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与现代医学中的个体化治疗是不谋而合的.林丽珠擅于运用三因制宜学说指导肿瘤的防治,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从"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三个方面阐述了林丽珠运用"三因制宜学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汉锐 中华中医药学会2020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 2020年
【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癌症,大多数原发性肝癌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其治疗手段有限、生存质量欠佳、死亡率高、生存期短,中医药治疗可作为补充替代疗法.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其特色与优势,提倡早期介入、全程管理,林丽珠教授根据多年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余玲 中华中医药学会2018年中医肿瘤青年论坛 2018年
【摘要】 林丽珠教授认为肿瘤相关性贫血属中医"虚劳"范畴,本病贯穿肿瘤患者发病及治疗始终,其病机主责脾虚湿聚,肾精亏虚,与脾肾密切相关.林教授运用岭南健脾生髓膏方,以"阴阳平衡"思想为核心,治疗岭南地区肿瘤患者注重健脾益气,理气消导,填精益髓,取得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余榕键 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暨“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周 2018年
【摘要】 目的:探索林丽珠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思维和用药规律. 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林丽珠教授辨证治疗肝癌的228张门诊处方,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病案中的药物和药对使用频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结果:肝癌患者52例,共就诊2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子菁 中华中医药学会2018年中医肿瘤青年论坛 2018年
【摘要】 目的:探索和总结林丽珠教授治疗软组织肉瘤的临床思维和用药规律. 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林丽珠教授辨证治疗软组织肉瘤的176张门诊处方,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病案中的药物和药对使用频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软组织肉瘤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姚芃 中华中医药学会2018年中医肿瘤青年论坛 2018年
【摘要】 林丽珠教授是当代广东省名中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卵巢癌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林丽珠教授认为中晚期卵巢癌的主要病机特点是阳虚血瘀,温阳化瘀法为治疗大法,她自创温阳化瘀抗癌方治疗中晚期卵巢癌,效果甚佳.附典型病例1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孙玲玲 2017第五届岭南内科大会 2017年
【摘要】 林丽珠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肿瘤重点专科肝癌协作组组长单位负责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专家周岱翰教授学术继承人.林教授从事中医肿瘤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多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肝癌方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恩欣 第13届全国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大会、第二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2016年
【摘要】 林丽珠教授从事临床近30载,擅长运用经方治疗晚期癌症,本文以四逆散为例,介绍林丽珠教授运用四逆散治疗乳腺癌、原发性肝癌等常见肿瘤的临证经验.林教授肿瘤临床运用四逆散圆机活法,效如桴鼓,指出除乳腺癌、肝癌外,食管癌、胃癌等发病亦与情志因素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佳殷 第13届全国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大会、第二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2016年
【摘要】 林丽珠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疾病25余年,运用中医药治疗卵巢癌经验丰富.林教授认为,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是卵巢癌重要的病因病机,治疗应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并适当配伍抑瘤药物.附验案一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淑美 2016年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 2016年
【摘要】 林丽珠教授灵活地将中医学理论应用于指导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尤其是对善于抓住肿瘤标本虚实之矛盾,机圆法活,效验甚佳.常用中药有小柴胡汤合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合清金化痰汤、二至丸、下癖血汤合白头翁汤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少聪 第13届全国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大会、第二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2016年
【摘要】 林丽珠教授为全国中医肿瘤名家,在治疗食管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食管癌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而与肝脾肾紧密相关,本虚标实,虚有阳虚、阴虚、气血不足等,实则为气滞、瘀阻、饮停、气逆、气阻、闭结不通等,二者互为因果.治疗应标本兼顾,提出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焯平 第13届全国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大会、第二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总结林丽珠教授运用桂苓甘味汤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经验.方法:从林丽珠教授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病因病机的认识,桂苓甘味汤病机及方义理解,方证结合临床运用以及典型病案四方面加以归纳、分析、整理.结果:林丽珠教授运用桂苓甘味汤治疗肺癌恶性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苏颖珊 导师:林丽珠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目的:
收集林丽珠教授以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典型案例,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进一步总结出中医药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思路,并为中医药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上提供参考。
方法:
整理和归纳历代有关原发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壮忠 第五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 2014年
【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隐匿,病情较重,变证较多,目前尚缺乏特定的治疗方法.林丽珠教授擅于用中医药治疗肝癌,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通过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统一的方法,多种手段相结合,达到稳定瘤体、延长生存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梁志敏 第五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 2014年
【摘要】 通过实际案例,总结了林丽珠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疾病25余年,运用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丰富经验.指出:正确巧妙地使用中药对药要比单药疗效明确,而对药的使用不仅仅要考虑药物的组成,其用量搭配也极其重要,要根据患者的病理基础在不同时期灵活加减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肖志伟 第五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 2014年
【摘要】 本文阐述了林教授益气除痰法治疗肺癌的学术观点.林丽珠教授业医二十余载,对应用中医药治疗肺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肺癌的病机特点为“痰、瘀、毒、虚”,益气除痰、肺脾同治为治疗关键,临床应注重将二者有机结合。并总结了林丽珠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佳殷 第五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 2014年
【摘要】 通过实际案例,总结了林丽珠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疾病25余年,运用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的丰富经验.林教授认为,治疗鼻咽癌应补益肺肾、养阴生津、解毒祛瘀、化痰软坚,并适当配伍抗肿瘤药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余玲 第五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 2014年
【摘要】 介绍林丽珠教授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原发性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出现的皮疹、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经验.林丽珠教授对原发性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引起的皮疹的治疗,常根据其轻重程度、病邪深浅参考温病卫气营血理论中斑疹性病变进行辨治,总以肺胃热盛,血热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佳殷 第五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 2014年
【摘要】 通过实际案例,总结了林丽珠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疾病25余年,运用中医药治疗卵巢癌的丰富经验.林教授认为,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是卵巢癌重要的病因病机,治疗应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并适当配伍抑瘤药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佳殷 2013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 2013年
【摘要】 林丽珠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疾病20余年,运用中医药治疗卵巢癌经验丰富.林教授认为,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是卵巢癌重要的病因病机,治疗应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并适当配伍抑瘤药物.附验案一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肖志伟 2013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 2013年
【摘要】 氩氦刀冷冻治疗近年来逐渐用于肺癌患者的局部微创治疗,但术后可引起咳嗽、气喘、咯血等并发症,林丽珠教授根据老年肺癌及氩氦冷冻治疗的特点,从肺、肾着手,注重采用补肺平喘,温肾纳气法进行辨证治疗,予黄芪、蛤蚧、补骨脂、淫羊藿等药物酌情加减,扶正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焯平 2013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 2013年
【摘要】 目前,化疗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呕吐为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林丽珠教授根据《金匮要略》呕吐病篇中所述虚寒证、实热证、寒热错杂证及饮邪内阻证四大证型,针对不同的症型,采用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对缓解肝气上逆、脾胃失调等引起的呕吐具有良好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佳殷 2013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 2013年
【摘要】 本文结合实际病例,对林丽珠教授在鼻咽癌中医药治疗中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林教授认为,鼻咽癌以肺、胃、肾阴津亏虚为本,热毒、癖血、痰湿互结为标,治疗鼻咽癌应补益肺肾、养阴生津、解毒祛瘀、化痰软坚,并适当配伍抗肿瘤药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余国芳 2009年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 2009年
【摘要】 目的:总结林丽珠教授对EGFRIs皮疹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治疗效. 方法:28例患者中治疗组17例,予荆防四物汤+皮肤外洗方治疗EGFRIs所致皮疹.空白对照组11例.观察两组前后皮肤毒性分级变化,评估治疗组药疹治疗效果,并比较半年后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