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73
- 177
- 34
- 485
- 249
- 170
- 145
- 135
- 718
- 191
- 154
- 136
- 12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唐顺学 梁辉 等 《遗传学报》 2000年27卷6期 520-526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在鉴定遗4212中BYDV抗性携带染色体的染色体组起源以及被代换小麦染色体的基础上,研究了BYDV抗性携带染色体补偿小麦染色体的能力以及传递率等问题.结果表明,BYDV抗性携带染色体能较好补偿小麦第2、第5以及第7部分同源群的染色体;在二体...
【关键词】 BYDV抗性携带染色体;染色体行为;传递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凤岚 周晓飞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年13卷45期 8924-8928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被日渐关注的新型治疗手段.然而,间充质干细胞是通过穿越血脑屏障发挥细胞替代作用还是通过免疫抑制发挥治疗作用仍有待进一步验证.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Y染色体原位杂交方法,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在多发性硬化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梅 袁仕取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1年25卷2期 195-20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染色体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是基因物理定位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根据核酸分子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将标记的外源核酸探针与染色体上变性处理后的单链DNA互补配对,再经检测而将靶顺序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冠山 Oliver Bartsch 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21卷9期 853-8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 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G显带提示有染色体易位的病例进行分析 ,阐明易位本质.方法:以定位于待研究染色体区段的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rtific...
【关键词】 染色体结构异常;荧光原位杂交;兼并寡核苷酸引物PC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龙华 付元帅 等 《长江大学学报B(自然科学版)》 2006年3卷1期 179-184,208页
【摘要】 从染色体显微分离与显微克隆、染色体连锁图谱、染色体原位杂交、染色体涂染、染色体的基因定位以及染色体的片段转移等几个方面,分别综述了染色体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进展,并展示了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前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建兵 狄春红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27卷6期 901-903,907页ISTIC
【摘要】 目的 比较传统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直接荧光原位杂交(D-FISH)及CD138免疫磁珠分选荧光原位杂交(MACS-FISH)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中的效果.方法 对876例MM患者进行传统G+R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金 王高伟 等 《广东医学》 2025年46卷6期 882-88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2017-2023年河南省儿童医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流行病学特征,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
【关键词】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曼卿 王孟瑜 《实验室检测》 2025年3卷13期 179-182页
【摘要】 染色体疾病是因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导致的,严重者多有智力障碍、性发育异常以及先天性多发畸形,目前临床几乎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因此,利用染色体分析技术,进行孕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防止染色体疾病患儿出生,对出生缺陷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三种临床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洁 李媛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24年44卷8期 1273-128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赖草属植物是麦类作物遗传改良和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但作为异源多倍体植物,其基因组来源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比较赖草、大赖草及新麦草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分布,探索赖草属物种基因组来源以及种间基因组多样性的形成特性.[方法]通过构建赖草属物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雨晴 徐鸥 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4年40卷1期 40-4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FISH信号类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ETV6/RUNX1阳性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诊疗价值.方法 收集164例ETV6-RUNX1融合阳性B-ALL患者...
【关键词】 儿童B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莹 李媛 等 《植物研究》 2024年44卷4期 634-64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被认为是赖草属植物的一个重要祖先物种.对新麦草中高度重复序列Cot-1 DNA文库克隆测序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新麦草Cot-1 DNA文库中的序列可以分为6种类型:反转座子、转座子、卫星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付广 张晓静 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28卷3期 292-297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究联合改良骨髓染色体制备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其在恶性血液病特别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微微 姚立英 等 《检验医学》 2024年39卷2期 149-15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884例无创产前筛查(NIPS)提示性染色体异常的羊水样本进行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和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探讨不同方法在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娟 王勇 等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4年33卷3期 451-455,47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常规染色体检测(C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组合探针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和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0 例淋巴瘤患者,同时进行CC和FISH组合探针检测,对两种方法检测到的染色体异常结果进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元元 杨斌 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55卷4期 519-52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对特纳综合征(TS)患者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的鉴定与分析,并预测sSMC的染色体核型.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芳 任慧颖 等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60卷4期 611-61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产前诊断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结果,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染色体核型分析、微阵列芯片技术(CMA)等联合应用的优势.方法 收集2018-2022年于我中心行孕中期羊膜腔穿刺术的孕妇资料,对性染色体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涂超飞 周洁 等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4年42卷2期 139-141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江西地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染色体分布及其预后价值的评估.方法 采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CCA)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308例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测.结果 联合两种方法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患者1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华平 周洁 等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4年42卷3期 259-261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CCA)对骨髓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采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20例MDS初诊患者骨髓标本,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婉妮 刘一雄 等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4年45卷7期 813-819页
【摘要】 目的 探讨18号染色体多体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MPNS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0-2024年西京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7例MPNST,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检测,并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重阳 许培培 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58卷4期 577-58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性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 100 例因无创产前检测提示性染色体异常高风险的孕妇资料,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接受羊膜腔穿刺行FISH检测,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全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福慧 《海南医学》 2023年34卷13期 1956-1959页ISTICCA
【摘要】 染色体嵌合体是指个体中存在两个或多个染色体不同的细胞系,这些细胞系来源于单个受精卵.染色体嵌合体标本来源困难、临床结局多样导致临床结果解释和检测困难,是基因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将对嵌合体的形成机制、致病性以及基因检测技术等进行综述,为临床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建坤 严一 等 《临床检验杂志》 2023年41卷10期 745-74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男性无精子或少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遗传学病因诊断与分析,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Y染色体微缺失联合检测对无精子或少精子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四川泸州地区240例男性无精子或少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常规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媛媛 王连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3年44卷6期 766-768页ISTICCA
【摘要】 特纳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染色体疾病,又被称作女性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1].早孕期该疾病有99%染色体单体胚胎会自然流产,活产女婴中的发病率约为1/2500[2].特纳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身材矮小、颈蹼、乳头间距增宽、卵巢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敏 周玉侠 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60卷5期 109-11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前染色体嵌合的适宜诊断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例因超声显示胎儿心脏室间隔缺损伴单脐动脉而就诊的孕妇病例.该孕妇因中孕期血清学筛查提示21三体高危,孕17+2周于外院行无创DNA产前检测.孕25+5周因超声异常于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桂月 李思锐 等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年30卷3期 198-204页
【摘要】 目的 探究循环肿瘤细胞(CTC)与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检测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采用差相富集-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SE-iFISH)方法检测5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以及14例健康人(健康组)...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皮肤肿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爱红 邱萍 等 《巴楚医学》 2023年6卷1期 59-63页
【摘要】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细胞核型分析在胎儿羊水低比率嵌合体中的诊断差异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无创DNA产前筛查提示21、18、13为高风险(Z值<5),补充报告为性染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晶 张震 等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30卷10期 685-688页
【摘要】 目的 研究加入1 号染色体短臂和 19 号染色体长臂染色体(1p/19q)联合性缺失检测后的胶质瘤基因分型与传统形态学分型的差异.方法 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 2016-2018 年手术切除的胶质瘤 71例为研究对象,制作 4mm直径组织芯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怡清 周希亚 等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3年11卷5期 338-345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提示 8 号染色体异常病例的产前诊断、遗传学咨询和妊娠结局.方法 2016 年 4 月 1 日至 2022 年 10 月 31 日,在中国医学科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凯 张燕洁 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7年34卷11期 1216-1222页SCI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BAC-FISH)技术是植物染色体识别、物理作图等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但对于某些物种尤其是多倍体植物,由于大量重复序列的存在等问题,使得该技术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通过选择棉花分子遗传图中高重组区的微卫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秀丽 吴海瑛 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41卷11期 1417-14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分析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通过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海燕 龚志云 等 《遗传》 2021年43卷5期 397-42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世纪初"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提出和证明标志着细胞遗传学交叉学科建立,伴随相关学科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期细胞遗传学又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建立发展了分子细胞遗传学交叉学科.分子细胞遗传学以DNA分子原位杂交技术为核心,不断拓展应用领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睿 胡欣婷 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59卷11期 35-4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指导CLL患者的精准个体化诊疗.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97例CLL患者采用RB1(13q14.1)、D13S25(13q1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瑞 魏文辉 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0年27卷1期 20-23页SCI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细菌人工染色体与荧光原位杂交合成技术(BAC-FISH)是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定位技术.由于该技术较常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信号检出率高得多,近年来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运用该技术已将一些重要的功能基因...
【关键词】 细菌人工染色体与荧光原位杂交合成技术;植物基因组;原位杂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恒娟 杜成坎 等 《检验医学》 2022年37卷12期 1196-119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诊断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异常、染色体11q23异常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1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初发AL患儿404例,分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树法 李嘉琪 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41卷2期 249-25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快速诊断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静 胡建威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40卷10期 2179-218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应用价值,为MDS染色体异常检查提供指导.方法 78例MDS患者分别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及国际预后分期系统评分差异.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买地娜·艾尔肯 刘虹 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0年28卷2期 470-47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索CpG-寡核苷酸(CpG-oligodeoxynucleotide,CpG-ODN)免疫刺激法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细胞染色体培养中的价值,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差异...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pG一寡脱氧核苷酸;染色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海英 杨艳丽 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0年28卷5期 1474-147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RB1(13q14.1)、D13S25 (13q14.3)、p5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昱希 韩兰英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20年40卷5期 882-88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该研究利用黄瓜、甜瓜、西瓜和西印度黄瓜这几种葫芦科植物的幼嫩子房壁作为材料进行染色体制片,探索子房材料的样品大小、预处理时间和酶解时间对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及其优化,并用该制片方法对黄瓜候选单倍体植株的子房壁进行倍性鉴定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金 王鹏 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24卷6期 60-6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诊断儿童克氏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门诊和住院送检的临床患儿外周血为研究对象,运用FISH技术检测性染色体,检测后对发现的8例克氏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特点进行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青 潘浩研 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50卷2期 82-89页
【摘要】 单染色体识别为植物遗传学、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型基因组多倍体植物研究的难题之一.文章综述了单拷贝序列染色体涂染(single-copy sequence based chromosome painting)和寡核苷酸荧光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慧玲 李景环 《中国草地学报》 2022年44卷6期 46-51,76页
【摘要】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的染色体组组成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均为异源六倍体,染色体数为2n=6x=42,染色体组组成为StStYYHH,核型类型分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婷 《吉林医学》 2022年43卷3期 829-831页CA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于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分子检测技术飞速发展,首例由于染色体微缺失或微重复导致的病例被医学界发现,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重视.近年来,精准医学全面兴起,微缺失和微重复检测工作的临床意义越发受到医务工作者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倩谦 刘斌 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44卷4期 643-644,649页
【摘要】 目的:探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染色体异常来源成分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56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慧珍 刘艳秋 等 《江西医药》 2022年57卷11期 1973-1976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多种遗传学检测技术在脐血穿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576例脐血穿刺,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
【关键词】 脐血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玉琴 沈敏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48卷4期 397-40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对一例染色体复杂易位致多发畸形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和诊断.方法:对一例多发畸形胎儿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胎儿父母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结果:胎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方 刘海燕 等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008年41卷4期 335-339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利用八倍体小黑麦劲松49和八倍体小滨麦950059杂交合成了小麦-黑麦-滨麦草三属杂种,对不同基因组染色体在三属杂种F1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结果表明劲松49和小滨950059均包含44条小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妍 佴文惠 等 《动物学研究》 2008年29卷3期 225-235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近年来,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已基本证实了染色体的串联融合(端粒一着丝粒融合)是麂属动物核型演化的主要重排方式.尽管染色体串联融合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但通过染色体的非同源重组,着丝粒区域的卫星DNA被认为可能介导了染色体的融合.以前的研究发现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动物学报》 2007年53卷2期 285-293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本文报道纳特竖蟾(Eupemphix nattereri Steindachner,1863)巴西3个产地标本的核型,均为2n=22,由1对端部和10对中或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仅一对NORs位于No.11染色体对长臂端部,而其位置有别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滢 朱湘玉 等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40卷4期 435-44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17p13.3区域微缺失/微重复胎儿遗传学异常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方法检测5例胎儿样本的基因组拷贝数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技术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判断胎...
【关键词】 17p13.3微重复综合征;米勒·迪克综合征;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