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8
- 2
- 2
- 2
- 14
- 13
- 12
- 8
- 2
- 14
- 12
- 10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董帅 王石 等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5年36卷7期 411-415,437页ISTICCA
【摘要】 穿支皮瓣自报道以来已40余年历史,因其优点众多,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然而由于供区血管解剖结构复杂,穿支血管变异性较大,给手术切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目前有多种仪器和技术在临床中应用于皮瓣穿支定位,各有优缺点,现将各类技术用于皮瓣穿支定位的优缺点...
【关键词】 穿支皮瓣;穿支定位;便携式手持多普勒超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超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36卷6期 157-160页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周围动脉疾病(PA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研究表明到2020年我国PAD总人数将达到4131万.严重的PAD会导致患者缺血部位的疼痛、麻木、坏疽甚至截肢,而早期PAD多数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较轻.PAD的早期诊断及正确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天昊 崔世民 等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4年20卷5期 404-40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分析非典型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17例均经病理证实,男7例,女10例,年龄34~69岁.17例均行CT检查,其中10例强化.12例行MR检查,其中8例强化.5例行DSA检查.结果非典型性脑膜瘤主要影像特点:边缘多不规则; CT与MR...
【关键词】 脑膜瘤;核磁共振;断层摄影,X线计算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贵祥 方虹 等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0年25卷1期 70-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正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回顾性总结我院1993年10月~1998年3月1组自发性SAH的CT、MRI和DSA表现,目的是提高SAH病因诊断,阐述其并发症,评价SAH的发展...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计算机断层摄影术,X线;核磁共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晓峰 明星(综述) 等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5年4期 476-480页ISTICCA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正逐年升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治中,准确适宜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为临床应用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现对于常用的几种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基...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核磁共振成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廉亭 杨铭 等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4年2期 30-37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DSA、Dyna-CT及MRI影像融合技术的开发与在脑脊髓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我院2011年引进的Siemens Artis Zee所带Dyna-CT与2006年引进的GE-3100所带的Innova-CT及其后处理软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伟 杨文利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3年1期 1-4页ISTIC
【摘要】 眼部肿瘤是致盲重要的疾病之一,严重者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在眼部肿瘤的诊疗过程中,除眼科常规检查,如裂隙灯显微镜及直接或间接检眼镜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屈光间质混浊无法窥清眼底的病例,影像学检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井元虎 陈兆雷 等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6卷5期 296-300页
【摘要】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重要发病因素,对严重的髂静脉狭窄进行纠正和治疗,可减少DVT及其并发症的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智 刘璋 等 《中国医药》 2011年06卷4期 426-427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过程.所有患者均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核磁共振成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阳欣 唐云波 等 《临床医药实践》 2015年2期 94-97页
【摘要】 目的:研究脑发育性静脉畸形(CDVA)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4年3月确诊的9例 CDVA 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俞顺 《福建医药杂志》 2014年36卷3期 136-138页CA
【摘要】 脑神经痛的常见病因是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动眼神经麻痹、滑车神经麻痹、展神经麻痹等脑神经疾病.临床上脑神经痛根据发病原因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神经痛.大多数脑神经痛属于原发性,尽管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是神经血管压迫...
【关键词】 脑神经;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断层血管造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斌 陆健 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25卷5期 380,382页
【摘要】 目的:结合脑海绵状血管瘤病理改变,分析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及核磁共振(MRI)表现特点并比较3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3例全部作MRI检查,8例同时作CT检查,4例同时作DSA检查.结果:脑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良 朱晓江 等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5年2卷3期 153-155,162页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细颈巨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例颅内细颈巨大动脉瘤的诊治情况.结果手术顺利切除动脉瘤,不留后遗症.结论颅内细颈巨大动脉瘤少见,临床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必须应用CT、MR或MRA以及DSA等一系列检查手段进行综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金梅 刘东明 等 《江苏医药》 2014年40卷1期 75-7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MRI及CT检查确认36例患者的病变椎体,术前在CT图像上模拟穿刺路径及选择PVP穿刺方式,在DSA引导下行PVP、MRI及CT评价PV...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云波 郑林丰 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年14卷34期 6667-667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脑发育性静脉畸形(Cerebral 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CDVA)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及复习CDVA文献.方法:回顾性收集了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3月我科确诊的9例CDVA的病人,对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姚灵生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 2015年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CT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9月在神经内科收治的5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DSA检查,其中25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32例患者同时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 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铭 第六届全国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学术研讨会 2004年
【摘要】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CT.MRI及DSA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差异。方法:对57例不同类型硬脑膜动静脉瘘CT.MRI及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T及MRA检查能较好地显示因DAVF所致的颅内继发性病变,DSA检查则能准确地显示瘘口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于 导师:陈伟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影像学手段术前评估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指导意义,分析综合影像学方法对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可靠性,为确定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所选取的移植物(内支架)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数据,进而减少腔内隔绝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提高主动脉夹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锦平 导师:赵继宗 首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神经外科(硕士) 1999年
【摘要】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amorrhage SAH)占脑血管疾病总发病率的12%~22%,引起SAH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烟雾等等.SAH患者多数能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病因,但是仍有4%~27%的患者全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毅 马健 等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24卷12期 1851-1862页ISTICCA
【摘要】 本专家共识旨在深入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视功能和影像学检查的规范操作流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前检查能有效帮助医生明确手术适应证、评估患者病情,为设计手术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有力支持.为了制定本专家共识,在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孙晓东等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明 陈克敏 等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23卷1期 83-89页ISTIC
【摘要】 脑梗死是全球排名第二大致死原因,在中国已成为第一大致残及死亡原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则是最常见的脑梗死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80%.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涛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4年35卷21期 3257-3258,3261页CA
【摘要】 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33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利伟 单婷婷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4年31卷4期 14-16,20页
【摘要】 目的 探析头颈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angiography,CTA)、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脑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思 刘玥 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52卷3期 382-3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DUS)、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3种诊断方法在评估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方面的效能.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於建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32卷2期 277-279,283页
【摘要】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方法:在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间从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疑似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择取66例.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莲 王珅 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8卷10期 1259-126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评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学山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26卷10期 94-96页
【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潜江市中心医院进行TACE治疗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健健 杨文晖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8年37卷3期 344-3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10年来,磁纳米颗粒已由最初的核磁共振造影剂发展成为集疾病诊断、靶向药物输送及磁热疗等一体化诊断平台的功能性材料.磁纳米颗粒成像(MPI)是一种通过检测注射到血管中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来构建三维图像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除血管造影和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俊丹 程敬亮 等 《中国卫生资源》 2017年20卷3期 218-22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二级以上医院放射医疗设备资源配置现况,为合理配置我国二级以上医院的放射医疗设备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全国二级以上放射医疗设备资源的相关数据,采用地方汇总上报的普查方式进行搜集.收集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风叶 李红 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16卷3期 76-78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介入术后病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风叶 李红 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16卷7期 97-99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乃忠 董从松 等 《肝脏》 2016年21卷11期 951-95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肿瘤残余或复发病灶显示效果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PHC患者60例,均应用TACE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倩南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6年37卷2期 192-197页ISTICCA
【摘要】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指的是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为30%~69%,在临床上临界病变的发生率远高于显著病变,大约为其20倍;另外,部分临界病变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罪犯血管,故判断和评估其功能对决策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冠状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洋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6年37卷2期 204-208页ISTICCA
【摘要】 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冠心病已成为中国有较高的病死率、复发率及致残率的疾病之一.冠心病诊断及评估对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有重要作用.心脏磁共振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近年来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明显提高,具备多参数、多序列和任意方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逄淑兰 李海云 等 《临床荟萃》 2012年27卷11期 980-981页ISTICCA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发病率约为0.5~1.0/10万人口,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多数在急性期死亡,1周内病死率6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洁 胡英嗣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2年12卷1期 21-22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椎动脉优势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从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收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79例,在72小时内完成相关的头颅核磁共振成像、心颈动脉超声、心电图、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成前循环梗死组和后循环梗死组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阳 郑银元 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56卷7期 111-114,封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检查手段探查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肿瘤残留及新发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我院肿瘤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查云飞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1年11卷7期 292-294页ISTIC
【摘要】 <篇首> 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这种被引入的物质称为对比剂(contrast medium),也称之为造影剂.泌尿系统放射影像检查方法包括普通X线检查、尿路造影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计算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晓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7年7卷4期 629-630,637页ISTICCA
【摘要】 近些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在国内外发病率均明显上升.其诊断方法很多,包括动脉造影、彩色超声多普勒、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和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等.动脉造影做为诊断动脉病变的金标准,因其价格相对昂贵,技术复杂,在临床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保玲 《临床医学》 2017年37卷3期 99-100页CA
【摘要】 目的 比较非典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与鉴别优点.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36例非典型性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CT及MR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 的影像学表现及与其他肿瘤的鉴别.结果 36例患者中,14例病灶在大脑凸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玉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7年17卷13期 169页
【摘要】 放射科是医院治疗中的重要检查科室,是现代化集诊断、检查和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很多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检查等都需要在放射科中进行.放射检查的原理是通过医学影像来对病灶进行透视检查,放射科的设备通常包括普通X线拍片机、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莺 马依彤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3年24卷5期 393-39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日益完善,仅心血管影像技术就有超声心动图,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1年22卷5期 240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经颅多谱勒(TCD)评价脑血管的优势在于费用低,可床边检查.然而,在急性卒中的情况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TCA)更为常用.这些方法价格昂贵,费时,且不能提供持续的血流监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春强 高爱琼 《中国急救医学》 2000年20卷8期 472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仍不清楚,其诊断主要靠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核磁共振(MR)、同位素断层扫描,但心电图仍有其参考价值.现将20例DCM患者的心电图作一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春强 《海南医学》 2000年11卷6期 3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仍不清楚,其诊断主要靠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核磁共振(MR)、同位素断层扫描,但心电图仍有其参考价值。现将20例DCM患者的心电图作一分析。1.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DCM20例均为1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飘 《饮食保健》 2016年3卷20期 200-201页
【摘要】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放射技术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临床诊断上,深入研究放射技术与临床的关系,对提高医疗水平及治愈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大型医院的各种检验技术、管理技术也日益数字化、信息化,数字化放射科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3年3期 185-185页
【摘要】 医院占地面积145亩(东院131亩、西院14.1亩);建筑面积:185744m2(东院147443.9m2、西院38299.8m2);核定床位1300张(东院1000张、西院300张);实际开放床位1600余张。目前全院在编人员2651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贲素琴 倪松石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25卷2期 154-156页
【摘要】 肺栓塞是肺动脉或其分支被各种栓子堵塞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总结近年来肺栓塞临床特征、血生化检查、X 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通气/灌注显像、螺旋CT、核磁共振、肺血管造影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肺栓塞早期诊断中存在的问题,介绍肺栓塞早期诊断的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骏 《影像技术》 2004年3期 6-11页
【摘要】 本文综述了我国近十年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概况,主要阐述了一些新的医学成像技术系统和设备在我国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如:数字成像,包括计算机放射照相CR,直接数字放射照相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计算机断层放射照相CT,包括多种照相技术,如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一民 任志刚 等 《医学信息杂志》 2003年16卷5期 212,216页
【摘要】 <篇首>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医学成像方法和设备,如传统的X线透视和摄影、X线计算机断层术(X-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核医学(NM)、核磁共振成像(NMR)、超声成像(US)等.这些成像设备产生的医学影像成为医生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