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39
- 214
- 6
- 86
- 65
- 45
- 38
- 13
- 152
- 80
- 33
- 32
- 2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翟百强 程楠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23年23卷2期 383-397页
【摘要】 近年来,快速检测技术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序列(CRISPR)及CRISPR相关蛋白(Cas)组成的CRISPR/Cas系统因优越的靶向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核酸检测中.基于CRISPR/Cas系统的核酸传感器具有...
【关键词】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序列(CRISPR);核酸传感器;食品安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雄平 许丹科 等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1年17卷5期 262-265页ISTICCA
【摘要】 本文综述了金表面自组装技术固定生物分子的方法及其在核酸传感器和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包括金表面自组装技术的原理:金硫键的形成;金电极及金膜的沉积制作技术:热蒸发沉积、电子束蒸发沉积、飞溅沉积等;金表面Piranha溶液的清洁与处理;自组装常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彦莉 高志贤 等 《分析测试学报》 2003年22卷1期 99-101页
【摘要】 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双层类脂膜(BLM)核酸传感器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详细论述了该传感器的特性、工作原理以及在核酸杂交、序列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并与其它核酸传感器的研究作了对比;展望了其发展方向,引文31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清娟 许丹科 等 《分析化学》 2002年30卷1期 56-58页
【摘要】 报道了用戊二醛将氨基修饰的寡核苷酸探针固定于氨基磁珠表面制成核酸传感器.传感器与生物素标记的DNA杂交,再利用亲和素-生物素偶合系统,偶联上亲和素标记的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催化底物α-萘酚磷酸酯(α-NATP)水解形成具有电化学活性的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文佳 孙铁强 等 《军事医学》 2025年49卷7期 535-541页ISTICCSCDCA
【摘要】 随着抗生素滥用问题的日益严重,发展快速、准确、灵敏的抗生素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核酸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传感器,因其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及实时监测能力,在抗生素检测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该文综述了基于核酸传感器的抗生素检测研究进展,包括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欢 汪恩婷 等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6期 173-176页
【摘要】 本文论述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技术等的原理和特点,并分析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技术在食品中塑化剂等污染物、赭曲霉毒素A等真菌毒素、卡那霉素和氯霉素等抗生素检测中的应用.通过探讨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技术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快速检测等优点,提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师瑶 王发展 等 《微纳电子技术》 2025年62卷5期 15-22页
【摘要】 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妇女健康的第三大常见癌症,大多数情况下由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引起,HR-HPV感染的复发性较高,准确的筛查对其控制至关重要.常用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受到专业设备和人员的限制,无法满足基层临床检测的...
【关键词】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核酸扩增;生物传感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玥 韩尧 等 《生物技术进展》 2025年15卷4期 597-605页
【摘要】 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场效应晶体管原理检测生物分子或生物标志物的传感器,由于其电场效应的信号放大特性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进一步实现生物分子识别,在核酸检测领域具有无需核酸扩增的独特优势,核酸检测时间更短.此外,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玉娇 张昕 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4年41卷5期 643-652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为了准确定量检测易残留的小分子药物,利用核酸适配体强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特点,已开发出多种小分子药物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本文对现有的几类小分子药物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进行综述,从而促进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在小分子药物检测的开发与应用.方法 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淑雪 王艳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年15卷12期 102-112页
【摘要】 棒曲霉素是广泛分布于各种水果、谷物及农产品中的一种真菌毒素,在较低浓度下产生持久性的毒性作用,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增加,棒曲霉素在水果及其制品中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引发广泛关注.适配体传感器因灵敏度高、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殿夫 丁宁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年15卷2期 160-167页
【摘要】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及致病性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致病性弧菌对水产养殖业及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基于此,致病性弧菌检测新技术的开发变得尤为迫切.本文介绍了包括免疫学方法、核酸检测方法、基于生物芯片的检测方法、基于核酸适配体的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文倩 杨宁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年15卷19期 181-187页
【摘要】 目的 开发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与DNA长距自组装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快速、灵敏检测.方法 在磁珠表面修饰核酸适配体,特异性识别OTA,并释放引物链.通过磁性分离将引物链分离出来,并利用电极界面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伟 张蕴哲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24年24卷1期 232-241页
【摘要】 为构建一种基于链置换扩增技术(SDA)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技术检测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方法,根据OTA特异性适配体设计发卡结构,并在发卡结构的茎部设置SDA反应识别位点,进行SDA扩增.将扩增产物与修饰二茂铁(Fc)的电化学探针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秋平 沈静怡 等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26卷6期 107-110,114页
【摘要】 空肠弯曲杆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快速精准检测是有效控制其传播和感染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发表的快速检测空肠弯曲杆菌的相关方法,包括免疫学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层析技术)、核酸检测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其衍生技术、多种等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莹杰 王佳琦 等 《中国兽医杂志》 2024年60卷11期 85-97页
【摘要】 作为新型生物识别材料,广谱识别性核酸适配体在食品和环境中小分子化学污染物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同时检测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有关腺苷受体拮抗剂、被非法滥用活性物质、抗炎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工业化学品、农药、类固醇雌激素和毒素等小分子化学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飞 张毓秀 等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13期 153-156页
【摘要】 粮食谷物类食品是我国的主要食物,却极易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在众多真菌毒素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是毒性最高的真菌毒素之一.因此,快速、准确并且能够现场及时地对粮食中的AFB1进行检测,对我国食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粮食中A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佳璘 吴源益 等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47卷5期 384-388页
【摘要】 目的 基于磁性层状双氢氧化物(magnetic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MLDH)对修饰在单链和双链DNA上的羧基荧光素(6-car-boxyfluorescein,FAM)的高效淬灭,以及核酸外切酶Ⅰ(exon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荟钧 王树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3年44卷2期 231-235页ISTICCA
【摘要】 微小RNA(miRNA)作为肿瘤等多种疾病相关的一类核酸标志物,在疾病早期或预后阶段水平极低,需要提高miRNA检测灵敏度.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特异性水解DNA-RNA杂交链中DNA、而对单链RNA不产生作用的核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凡 韩尧 等 《军事医学》 2023年47卷5期 371-377,394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基于CRISPR-Cas13a系统的均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检测.方法 通过逆转录-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技术(RT-RAA)对目标核酸进行扩增,经过体外转录后,激活Cas13a蛋白高效切割单链RNA的活性并对...
【关键词】 CRISPR/Cas13a系统;均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核酸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游昕 贺荣荣 等 《分析测试学报》 2023年42卷11期 1495-1502页
【摘要】 d(GGA)重复序列形成的H(G-A七分体):T(G-四分体)型"非常规"G-四链体(G4)及其二聚体是其调控c-myb原癌基因表达的关键.该类序列也在很多其他基因中存在,被认为可能具有与其折叠相关的功能,因此判别其折叠结构是其功能研究的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文卓 李成勋 等 《生物技术进展》 2023年13卷1期 30-38页
【摘要】 由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虽然一些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在诊断和预防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开发快速、高效、低成本的检测方法仍然是一项挑战.功能核酸(functional nucleic ac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史宇辰 汤思淇 等 《中国畜牧兽医》 2023年50卷11期 4536-4544页
【摘要】 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和传播,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在病毒性疾病暴发时,及时、准确地检测病毒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病毒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鉴定、PCR和ELISA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操作繁琐、检测时间长、灵敏度低等问题.近年来,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惠文 王馨悦 等 《现代食品科技》 2023年39卷6期 306-312页
【摘要】 该文利用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材料和荧光标记的核酸适配体构建一种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检测.MOF材料为氨基功能化的奥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妍妍 彭宇思 等 《无机材料学报》 2023年38卷1期 3-31页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大流行引起全球对此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度关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经过多次突变,出现传染速度加快、免疫逃逸、隐匿性传播等特性,令...
【关键词】 SARS-CoV-2;检测方法;核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帅帅 王瑞安 等 《生物技术进展》 2023年13卷3期 339-344页
【摘要】 磁珠(magnetic beads,MBs)是具有磁性的微小球形颗粒,在将分析物从复杂基质中分离出来以及固定配体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了获得不同的识别及信号输出性能,MBs可以与各种反应基团进行功能化并发挥相应作用.对磁珠的性质、制备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倩 范炳元 等 《广东化工》 2023年50卷13期 205-206,204页
【摘要】 电化学传感器因其实验成本低、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实时在线化监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安全、临床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且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化学检测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电化学传感器在核酸、蛋白质以及重金属离子检测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伟伟 周玲佳 等 《合成生物学》 2023年4卷1期 185-203页
【摘要】 阵列传感器是组合多个传感元件,通过交叉反应机理来区分一类目标分析物的策略,不同于传统探针类传感器"锁-钥"结合模式,阵列传感器为非特异性结合,可实现一对多的识别.然而,传感元件的制备仍然存在设计困难、合成复杂、信号转换效率低等诸多挑战.核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洪丽 王婷 等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3年42卷8期 1-5,10页
【摘要】 核酸适配子是从人工合成的随机单链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出的生物分子特异性配体,其与靶分子的结合性能类似于抗体,但具有热稳定性、制备方便、易于进行结构修饰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分子检测.核酸适配子的结构直接影响其与靶分子的结合性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欣 叶满萍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年14卷11期 190-196页
【摘要】 食品作为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对人们的健康有重大影响,开发简单、快捷的检测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拥有独特的发光性能,核酸适配体作为新型生物识别分子,具有亲和力高、稳定性强及特异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心珠 谷春梅 等 《现代食品科技》 2023年39卷12期 279-285页
【摘要】 Kunitz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Kunitz 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KTI)是一种很关键的抗营养因子,不仅对动物消化系统和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还制约各个行业对大豆的利用率,因此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路念 马骥 等 《食品科学》 2023年44卷4期 313-320页
【摘要】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原理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检测小麦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通过掺入Fe3+...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铁掺杂聚多巴胺纳米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书娟 徐燕 等 《分析化学》 2023年51卷9期 1423-1433页
【摘要】 四面体框架核酸是由四条单链DNA基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组装形成的拓扑结构,具有细胞毒性低、无需转染试剂辅助进入细胞等优点,常被用于活细胞内mRNA的检测.四面体框架核酸进入细胞并遇到靶标mRNA,将发生靶标识别作用,难以控制反应起点,使得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帅争 孙红琰 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2年29卷2期 202-205页SCI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纳米通道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直接解读核酸分子编码信息的新方法,它通过将单链核酸上的核苷酸序列直接转化为电信号,能以每秒超过1 000胆个碱基的速度对其进行超快速序列分析,较现有测序方法更简便快速和省钱。该技术除可用于核酸超快速外,还在病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建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1年28卷1期 125-128页SCI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生物催化和免疫原理的生物传感器在环境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发了以核酸探针为识别元件,基于核酸相互作用原理的DNA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可用于受感染微生物的核酸序列分析、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检测以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炳熙 赵浩东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22年20卷6期 583-596页ISTICCABP
【摘要】 当前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一种高传染性肺炎,其通过呼吸道飞沫、气溶胶、直接或间接接触、粪口传播或者冷链运输等途径在人群中进行传播,处在潜伏期或尚无明显症状的患者也具备传...
【关键词】 COVID-19;SARS-CoV-2;快速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倩雯 陶晴 等 《食品科学》 2022年43卷18期 292-298页
【摘要】 以鼠伤寒沙门氏菌作为研究模式菌,开发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的可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可视化生物传感器.当待测分析物中有鼠伤寒沙门氏菌时,适配体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发生特异性结合,释放出的捕获探针吸附在纳米金表面避免其在后续盐诱导作用下发生聚集;当待测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艳 王悦 等 《食品科学》 2022年43卷12期 179-186页
【摘要】 以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为主体,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为配体构建FAD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利用...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葡萄糖氧化酶模拟酶;甲烷氧化菌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紫璇 孙洁芳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年13卷18期 5939-5945页
【摘要】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一种外源性化学物质,食物是人体摄入这些化学物的主要来源,当人体摄入受到环境或食物接触材料污染的食物,其中的EDCs很容易进入人体并蓄积,能在不同程度上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小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年13卷13期 4265-4272页
【摘要】 目的 构建新型的免标记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并应用于海鲜产品中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残留的检测分析.方法 以NiCl2、2,3,6,7,10,11-六羟基三亚苯(2,3,6,7,10,11-hexahydrox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欣 王琪 等 《农业机械学报》 2022年53卷4期 412-422页
【摘要】 孕酮是由黄体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食品中存在的孕酮对人体内分泌等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探索简单、快速、灵敏的孕酮检测技术及方法很有必要.基于孕酮的特异性适配体(Apt)功能化的Au@Fe3O4纳米粒子构建磁弛豫传感器,在优化各种实验条件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雨菲 闫永存 等 《分析测试学报》 2022年41卷4期 601-609页
【摘要】 DNA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领域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现已构建多种二维和三维DNA功能纳米结构.滚环扩增(RCA)作为一种等温扩增技术,为DNA纳米材料的设计和自组装提供了新途径.该文通过RCA一锅法合成封装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DN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陈 刘金权 等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36卷3期 69-76页
【摘要】 通过将一种有效的级联信号放大策略引入铜离子荧光生物传感器中,构建了一种用于超灵敏检测铜离子的荧光检测体系.这种级联型荧光检测体系结合了λ核酸外切酶辅助的靶标回收和催化发夹自组装的循环信号扩增.在铜离子的存在下,用于识别铜离子的功能核酸的底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煜 劳敏军 等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1卷2期 136-142页
【摘要】 基于磁分离富集核酸适配体技术,构建了一种新型比色型适配体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大田软海绵酸.巯基修饰的固定链自组装到磁珠上,与适配体链杂交反应后,再加入带有HRP-纳米金标记的探针链与适配体链的3端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带有HRP-纳米金标记的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鳗亭 韦颖怡 等 《分析测试学报》 2022年41卷11期 1584-1590页
【摘要】 该研究报道了一种靶标介导的DNA自组装及催化信号放大免标记电化学传感器定量检测microR?NA-21的分析方法.根据靶标序列,设计一条末端标记巯基且具有茎环结构的捕获探针以及两条与捕获探针和靶标部分互补的DNA单链,通过金-硫键作用将捕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小艳 陈丽丽 等 《食品与机械》 2021年37卷4期 200-206,232页
【摘要】 文章介绍了诺如病毒的富集纯化技术,并就目前国内外可用于食品中诺如病毒检测的技术:核酸检测、免疫学检测,以及生物传感器展开了综述,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诺如病毒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佳婕 黄迪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年12卷12期 4775-4785页
【摘要】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针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举措.随着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于新型基因组编辑技术和先进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技术不断涌现,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展现出多样...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核酸检测技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彩溢 杨川宇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年12卷2期 439-446页
【摘要】 四环素类抗生素作为一类广谱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控制细菌感染,由于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超量使用和不当处理均会导致其在土壤、水体、食品中的残留严重,给人类公共健康带来重大威胁.检测四环素类抗生素所采用的方法通常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分析法等,这些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铭灿 田雪晴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年12卷13期 5237-5243页
【摘要】 食品供应的全球化导致食源性疾病传播快、分布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病原检测需要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的方法.核酸适配体是可以识别并与多种类型靶标分子的单链DNA或RNA结合.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生物传感器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易储存,为食源性致病菌快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亚宁 胡超琼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21年21卷8期 409-419页
【摘要】 氟喹诺酮类药物(FQs)通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畜产养殖、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动物疾病,然而过量或不规范使用等会产生耐药菌株,而含FQs残留的动物性食品进入食物链会导致人体生物蓄积毒性.探索FQs有效的检测方法逐渐成为众多学者的关注点.目前国内外建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玲 张顺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年12卷16期 6439-6447页
【摘要】 弧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海水以及海洋类食品之中.近几十年来,弧菌对人体健康、食品卫生以及海产品养殖业造成的危害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10年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拟态弧菌和溶藻弧菌等常见致病性弧菌的相关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