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30
- 86
- 4
- 149
- 76
- 66
- 19
- 9
- 151
- 86
- 39
- 32
- 3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瑞兵 邹杰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9期 4294-43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亚干旱区(Arid Zone of Central Asia,ACA)作为全球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其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极为敏感.因此,挖掘气候、土壤、地形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对植被的独立影响和耦合作用,确定植被生长的关键因子对区域生态保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文利 姜亮亮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4期 1456-14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生态系统对植被碳汇至关重要,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选择1981-2019年全球逐日NEP模拟数据产品,对1981-2019年中国植被碳源/汇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确定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碳源/汇的影响区域,并量化生态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文雯 贾夏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5期 6708-67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人类活动强度(Human Activity Intensity,HAI)是表征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作用程度的客观指标,植被作为生态环境变化的综合指示器,对人类活动变化十分敏感,深入探究HAI与NDVI(Normalized Differen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佀海翔 王瑞燕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3期 5695-57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光合作用是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的关键过程之一,对了解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SIF数据,对2001-2021年黄河流域植被光合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植被光合总体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顺富 赵宇鸾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22期 10336-103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南半岛的植被碳汇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关于该地区植被碳汇变化状况的研究相当有限,尤其在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采用改进的CASA模型和土壤呼吸经验方程,结合多种遥感数据对中南半岛喀斯特山区的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进行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凡茜玉 朱长明 等 《生态科学》 2024年43卷4期 91-99页ISTICPKUCSCD
【摘要】 大别山区作为生态过渡地带是淮河流域生态系统及其敏感区之一,研究区域尺度异常降水及植被活动的时空变化趋势,定量辨识区域植被活动对异常降水的响应,对于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密集时序MODIS 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小玉 白蓉 等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54卷4期 1-6页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气候的多变,柴达木盆地植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研究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柴达木盆地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本文基于2000-2017年的数据,利用Miami模型模拟了气候影响净初级生产力(NPP),然后通过下载Mo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安乐 张小平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5期 1784-17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祁连山国家公园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研究其植被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祁连山国家公园的MOD17A3遥感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祁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易浪 孙颖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2期 798-8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长江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科学认识长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有效开展长江流域生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应用价值.基于2000—2019年间MODIS-NDVI与相关气象等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丽 高光耀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7期 7274-72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的生态恢复使中国北方旱区植被发生了显著变化,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的相对贡献,对于旱区生态系统管理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北方旱区植被变化影响因素的时间动态(2000年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前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海红 殷淑燕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21期 8780-87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山东省作为我国华东典型的沿海地区,气候多变,人口密集,开展极端气候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对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BRT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和残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在极端气候和人类活动干扰下的生长状况.结果显示:(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燕丹妮 武心悦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23期 9794-98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黄土高原植被对于黄河中下游泥沙量减少以及区域生态安全维持发挥着重要作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驱动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两大因素,然而先前研究多基于统计方法建立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变化的线性关系,忽略了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变化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彦宏 张芸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3期 1156-11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自然综合体,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区分布的湿地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更为显著.基于新疆哈巴河地区桦木林湿地人工开挖130 cm深的地层剖面,结合较高时间分辨率的14C测年数据和孢粉组合,揭示出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晶 刘乾龙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期 220-2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呼伦贝尔市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状况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一直备受关注.基于1998-2018年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结合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法,并根据数据特点,综合多种统计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珊珊 温兆飞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5期 6439-64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动态变化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力的驱动.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定量剖析人类活动在植被动态变化中的作用力,对增加植被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就植被生态系统而言,生态工程作为一项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晨渝 肖作林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7期 7177-71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覆盖变化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定量解析其中的人类活动作用一直是生态领域研究的热点.以重庆市为例,基于遥感、气象以及统计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残差法,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土地利用/覆盖(LUCC)整合分析视角,探究西南山地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皓月 占车生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1期 8818-88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监测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评估大尺度区域地质背景,尤其是活动构造在植被变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植被时空格局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多依赖于地下水;且该地区活动构造较发育,是认识植被非地带性特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储君 马春梅 等 《生态科学》 2022年41卷3期 1-15页ISTICPKUCSCD
【摘要】 巢湖地区的孢粉研究多集中于化石孢粉,相对缺少现代孢粉研究的支持.选取巢湖地区苔藓表土样品及湖泊表层底泥样品共49个进行孢粉分析,探讨现代花粉与植被分布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粉组合与当地植被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可以反映出当地的植被状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换欢 王智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8期 7321-73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东北大兴安岭林草交错区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高度敏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研究表征生态环境变化的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是制定政策、改善生态环境的理论基础.基于此,利用遥感区域分析和地面实证分析对大兴安岭林草交错区的植被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庆玲 陈晓青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9期 3557-35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不同植被类型对外界干扰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不同.为厘清中国不同类型植被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综合利用趋势分析、残差分析和情景模拟方法,在明确2000-2015年间我国不同植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基础上,对气...
【关键词】 植被变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气候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明威 熊江 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3年50卷3期 182-192页
【摘要】 强烈的山区地震往往会引发大量同震滑坡,对当地植被覆盖和生长造成直接破坏.作为表现滑坡活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同震滑坡体表面的植被恢复情况对评估震后地质灾害的活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观测资料所限,当前对于震区植被恢复进程的研究多为小尺度范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岩 刘世梁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2期 565-5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典型热带雨林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区域植被格局与动态产生强烈影响.利用NDVI变化趋势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基于MODIS数据的干扰指数(MGD1)3种方法,分析了 2000-2010年人类活动干扰下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啟容 蒋勇军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9期 3634-36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精确AMS14C测年的基础上,对采自重庆中梁山岩溶洼地的剖面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并结合详细的历史文献资料,获取了该地区近700年以来的植被变迁与石漠化演化记录.结果 显示:(1) 1274-1553 cal a AD研究区周围主要分布以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江 袁旻舒 等 《生态学报》 2020年40卷18期 6269-62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气候、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平均海拔超过4000 m,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对气候变化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丽纯 周广胜 《生态学报》 2020年40卷20期 7267-727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科学地规划游客的数量与时段已经成为当前国家公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2000-2018年MODIS 250 m NDVI数据、土地覆盖/利用数据、90 m高程(DEM)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和气象资料等,分析研究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不同景区活动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皮贵宁 贺中华 等 《水土保持学报》 2022年36卷4期 160-167页
【摘要】 以MODIS-EVI及同期气候因子及气象干旱指标SPEI作为表征植被和气候时空变化特征的指标,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Hurst指数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探究贵州省2001-2020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林富 谢世友 等 《西部林业科学》 2022年51卷6期 8-16页
【摘要】 为了从宏观上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借助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MODIS-EVI和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定量评价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杰 杜自强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1期 3909-39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1982-2015年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近34年季节性昼夜增温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并结合GIMMS-NDVI 3g遥感数据和植被区划数据,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植被分区植被对季节性不对称性增温的响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维悦 李淑红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6期 5659-56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营养和能量有效的积累对候鸟能否顺利完成迁徙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8月至10月在内蒙古图牧吉湿地,利用卫星跟踪技术对灰雁的活动特征、生境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阐明灰雁在秋季如何有效积累能量以满足迁徙前的生理需求.我们采用增强型植被指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金停 韩风林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19期 6552-65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多年冻土和植被是寒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多年冻土逐渐退化,导致土壤水分以及有机质含量降低,进而对地上植被产生影响.对大兴安岭北坡多年冻土区植物生态特征及其对冻土退化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的30个多年冻土区共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世雄 刘冠楚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15期 5023-50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地表植被变化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的结果.然而,以往的研究要么集中在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气象因素,要么集中在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人为因素,鲜有基于长期数据监测下对自然与社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定量评估.因此,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对地表植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慧 崔洋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5年36卷8期 2429-244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定量化区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贡献,基于2000-2022年宁夏27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结合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和改进型Carnegie-Ames-Stan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丽雯 王兴涛 等 《生态学杂志》 2025年44卷8期 2726-273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河西地区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基于流域尺度开展河西内陆河流植被生态质量时空变化动态监测,量化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可以为未来内陆河流域地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基于植被生态质量指数(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瑜琦 赵鹏云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5年36卷1期 219-22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2年以来山西省全面开展了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动态评估山西省植被时空变化,对及时调整生态建设措施、保障工程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2-2022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气温、降水量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变化趋势分析和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煦庭 张维敏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5年36卷2期 341-35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陕西省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本研究基于表征植被生长的卫星遥感数据,结合气象栅格数据、数字高程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变异系数、残差分析及相对作用分析方法,探讨了 2001-2020年黄河流域陕西段植被生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加强 舒俭民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1期 6738-67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最新发布的1981-2012年的AVHRR GIMMS NDVI3g数据为了解区域植被的近期变化状况提供了数据基础.深入理解该版本与老版本GIMMS NDVIg(1981-2006年)之间的关系,对于使用新数据时充分利用已有老版本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GIMMS NDVI3g;GIMMS NDVIg;植被活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凯健 曾宏达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1期 6960-69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福建省长汀县是中国南方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初和2000年两次集中治理的推动下,当地生态环境已得到显著改善.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提取长汀县1975-2013年共6期植被覆盖度分布图,分析该区在不同时期植被覆盖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静 杜加强 等 《生态环境学报》 2021年30卷5期 929-937页
【摘要】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刻画植被动态、定量分析气候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对于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IMMS-NDVI3g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残差趋势等方法,多尺度、多时段、多类型研究198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国伟 山琳昕 等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1年38卷3期 51-58,76页
【摘要】 为了评价"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实施以来陕西省不同地貌类型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基于2000—2017年MODIS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陕西省植被覆盖度,研究了不同地貌分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8 a来,陕西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辉霞 刘国华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9期 5495-55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Spot 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1:100万植被类型图和气象站资料,在掌握近10a三江源地区植被变化趋势基础上,分不同植被类型探讨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并通过分离气候要素与人类活动对NDVI的贡献,定量评估生态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金豹 王丽梅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10期 2715-27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样方法与踏查法对兴凯湖当壁镇旅游区植被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旅游相关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游客的旅游活动强度与植被破坏程度呈正相关,而游客的集中程度和频度是造成这种影响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旅游环境管理措施:对游客密集区采取分流措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操操 谢高地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3期 925-9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退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植被状况是环境评估的重要指标.利用8km分辨率的NOAA-AVHRR/NDVI时间序列数据,对位于黄土高原的泾河流域1982~2003年植被特征及变化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评估降雨与流域植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一静 曾辉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19卷5期 1064-107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深圳市1988和2003年的TM遥感数据及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分级方法对深圳市植被覆盖变化及与其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8-2003年间,快速城市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德鹏 刘永兵 等 《生态学报》 2006年26卷9期 2948-29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河流冲积沉积沙地--永定河沙地演变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耕地、荒草地、流动沙地、防护林带、片林、果园等永定河沙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定位实验观测与数学定量分析,进行沙地地表风沙活动与植被阻滞风沙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近地层风速随高度分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卫国 江小蕾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4年24卷10期 1882-188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表明,高原鼢鼠的造丘活动在停止放牧扰动的条件下,对于过牧型退化草地而言,非但不会对草地生产力造成破坏,相反,在植被高度、植被组成和产草量等生产力构件上均表现出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相同的休牧条件下,鼢鼠分布地植被性状的各项指标除植物多样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兴奎 林朝晖 等 《生态学报》 2003年23卷2期 221-2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降水和气温是影响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两个重要的气象要素,地表植被的生长对它们的响应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利用我国334个气象台站和1982~1994年NOAA-AVHRR卫星数据,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我国4~7月份各气候区域降水和活动积温对地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宝平 李保国 等 《兽类学报》 2000年20卷1期 79-8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以树栖为主的灵长类动物.近年来,人类在秦岭地区的森林砍伐对金丝猴的行为生态产生一定影响,我们就此问题对行进中的金丝猴下地行为和森林植被类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以探讨森林砍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胜金 刘永和 等 《水土保持研究》 2020年27卷3期 190-196,202页
【摘要】 为了研究植被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利用北京市1998-2015年的SPOT-NDVI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偏相关和复相关分析法,并结合北京市的气象数据,在年、季尺度上,分别对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艳 赵银兵 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年19卷16期 64-74页
【摘要】 为分析研究受汶川地震影响下茂县、汶川以及都江堰三县的植被动态恢复状况,通过对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植被指数(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计算2007~2017年各年的植被覆盖度,进一步计算2009~2012年以及2013~2017年植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菊 熊康宁 等 《人民长江》 2018年49卷18期 38-44页
【摘要】 为掌握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丹霞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选取1988,2003,2009,2011,2014年8~9月5个时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以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提取植被覆盖度,结合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和人类活动影响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