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9
- 7
- 6
- 3
- 6
- 4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贺洁 何亮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3年47卷3期 306-31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揭示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20年后黄土高原植被盖度的最新演变趋势及区域差异,定量分析气候和人类活动对该区植被盖度变化的贡献率及空间分布.该研究以光合植被(PV)盖度为植被生长状况指标,基于2001-2020年PV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采用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庆栋 陈超男 等 《生物多样性》 2023年31卷5期 98-10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科学准确地评估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对于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若对保护区内外的环境差异及溢出/泄漏效应考虑不足,将导致评估结果出现偏差.本文以河南伏牛山地区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伏牛山、宝天曼、南阳恐龙蛋化石群)为研究对象,使用倾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强 罗格平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0年44卷11期 1113-112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干旱区植被变化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定量评价植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监测干旱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复杂多样的人类活动难以量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而对人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娜娜 肖能文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9年43卷4期 331-34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定量评价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了解区域生态变化特征,促进区域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利用MODIS-NDV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探讨了锡林郭勒2000-2015年生长季植被NDV时空格局;然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泉洲 梁春玲 等 《生态科学》 2014年33卷6期 1169-1176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在分析近30年来长江口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基础上,利用107景Landsat系列卫星的TM和ETM+遥感数据,计算了1984-2013年间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以此为湿地植被活动的指标,研究植被年际及季节变化特征.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毅 刘志民 《植物生态学报》 2012年36卷8期 891-89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风蚀和沙埋赋予沙丘生态系统独特的自然物理和生物过程.沙丘生态系统种子库研究对于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至关重要.但是人们对沙丘生态系统种子库的时空格局、形成机制和生态功能的认识还很肤浅.近些年,沙丘生态系统种子库开始受到关注.该文对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俊卉 亢新刚 等 《生态学杂志》 2009年28卷4期 715-72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东北是中国雷击火发生最频繁的地区,因此有必要研究该地区的闪电活动规律.本文根据美国NASA提供的LIS/OTD v2.2格点资料,并结合雷击火的时空分布,用东北地区的气象资料、DEM数据和植被数据,分析了雷击火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从空间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彬方 冯妍 等 《生态学杂志》 2010年29卷10期 1912-191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2000-2009年的MODIS数据,研究安徽省近10年来植被指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结果表明:近10年来,安徽省年平均NDVI趋势总体增加,但空间分布上有差异,局部地区的植被指数趋于减少,其他大部分地区的植被活动在增强;植被指数的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怀亮 刘玉洁 等 《生态学杂志》 2010年29卷5期 991-99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1982-2003年GIMMS NDVI遥感数据,在进行合成、重采样和时间序列滤波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对中国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2年来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总体上呈略微增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宇萌 来全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4年48卷3期 306-31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研究其植被变化对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意义重大.该研究基于1982-2017年内蒙古地区的涡流协方差-光利用效率模型反演的植被总初级生产力(EC-LUE GPP)等多源遥感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伯新 姜超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3年47卷9期 1211-122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中国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生态系统和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其生态屏障作用不断被减弱,准确评估该地区的植被碳利用率(CUE)对揭示碳平衡机理和预测陆地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2001-2014年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建平 申云逸 等 《生物多样性》 2019年27卷1期 5-1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功能分区是统一协调国家公园不同保护管理目标的主要措施,对于国家公园的有效管理有重要意义.钱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被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4个部分,对应不同的保护管理措施.本研究分析了钱江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安榕 杨腾 等 《生物多样性》 2018年26卷9期 972-98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栖息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微型动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在对地上生物多样性的调控和在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维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对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动物已经开展了广泛的调查,但是整体上对于地下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驱动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冰 韩思雨 等 《生物多样性》 2018年26卷3期 283-28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45′-36°01′N,108°30′-108°41′E)位于陕西和甘肃两省交界的子午岭陕西境内,占地面积406.21 km2,海拔1,100-1,687m,地带性植被类型属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保护区内春季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春梅 陈林 等 《植物科学学报》 2012年30卷1期 40-4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长洲岛共有野生维管植物237种,隶属于73科184属.植被类型以次生常绿阔叶林为主,其次为灌丛群落.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植物地理成分占优势,热带性质明显.该岛的植物区系与邻近岛屿植物区系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在香港植物区系组成中占有一定地位.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杰 徐文轩 等 《生物多样性》 2012年20卷4期 411-41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加强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 hemionus)的生境保护及管理工作,作者以2005年以来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以距水源点距离、坡度、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为评价因子,...
【关键词】 Equus hemionus hemionus;生境评价;地理信息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建会 严平 等 《生态学杂志》 2012年31卷8期 2137-214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斑块状分布是植被在水分匮乏环境中长期适应的结果,其演替过程可以作为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产生突变的“指示器”.本文通过对斑块状植被的起源、生态水文过程及其对干旱区植被恢复的启示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了我国干旱区植被恢复中目前尚存在的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晓鹏 王天明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2年36卷6期 511-52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泾河流域土地开发历史悠久,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典型区域.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泾河流域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原因,对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景观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地覆盖分类数据和气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二辉 孙然好 等 《生态学杂志》 2011年30卷8期 1830-183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也是近年来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河岸带的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在生物多样性维持、非点源氮素污染防治等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Richard Pott 刘鸿雁 等 《生态学杂志》 2011年30卷3期 584-58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历史时期欧洲中部地区植被历史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不仅破坏了自然、导致植被的单一化,同时也对植被与景观的丰富度(多样性)产生影响.人类或家畜的干预使得一些半自然、高多样性的生境类型及相应的植被类型得以保持和发展;但过度的干扰势必造成植被的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春英 王兮之 等 《生态学杂志》 2011年30卷4期 636-64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1973、1988和2006年3期遥感数据,以归一化植被指数像元二分法为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计算连江流域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然后运用DEM地形高程数据及回归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海拔高度、坡向、坡度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维暐 杨帆 等 《植物科学学报》 2011年29卷3期 296-30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三峡水库干流和库湾消落区的植被物种分布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水库消落区维管植物共有61科169属231种,以草本植物居多,其中一年生草本105种,多年生草本75种.与2001年三峡工程建成前的自然消落区维管植物(83科240属4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莹 徐文轩 等 《兽类学报》 2010年30卷1期 11-2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卡拉麦里山保护区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样区约1447 km~2作为评价区,基于2005年以来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鹅喉羚野外调查和样方采集.利用模糊赋值法建立生境评价模型,结合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以植被类型、坡度、坡向和人类干...
【关键词】 鹅喉羚;生境适宜性;地理信息系统(GI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洁 马正学 等 《生态学杂志》 2010年29卷8期 1566-157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7年8月-2008年10月,对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中麻武山地区不同生境的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土壤纤毛虫69种,隶属3纲10目27科37属69种,其中包括1个未定名种,1个中国土壤纤毛虫新纪录种.在4种不同类型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健 陈瑜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0年34卷8期 1000-100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孢粉数据库是重建过去植被格局以及研究古气候变化和大气圈-生物圈-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基础,而孢粉取样信息的记录和整理是建立孢粉数据库的重要前提.该文在收集我国1960-2008年发表的孢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整理分析了第四纪晚期,尤其是2万年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乐 刘鹤 等 《生态学杂志》 2010年29卷12期 2408-241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9年11月-2010年3月对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冬季觅食地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同时调查了觅食地样方中的14个生态因子(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坡位、坡向等),运用痕迹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野猪的觅食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尧钦 谢芳毅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0年21卷5期 1105-111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ArcEngine组件二次开发,对1986-2007年密集时间序列的10期TM和ETM+遥感影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轨迹进行探测,分析了深圳大鹏半岛快速城市化影响下植被覆盖变化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986-2007年,大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登科 范建忠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0年21卷11期 2896-290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像元分解模型,利用2000-2009年MODIS NDVI数据(250 m分辨率)定量分析了陕西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在波动中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01),变化率为3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生态学杂志》 2009年28卷11期 2305-231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扎麻什营林区的林相图和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GIS手段,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祁连山南坡植被景观格局基本特征,并进行了破碎化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以草地和灌丛为主,景观基质已退化为裸地,各植被类型斑块密度远大于裸地,平均分维数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