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0
- 1
- 14
- 9
- 8
- 7
- 7
- 13
- 10
- 5
- 5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红 李超 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5年11卷5期 716-720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组人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rhTM)在脓毒症相关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大庆龙南医院住院的214例脓毒症相关D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
【关键词】 重组人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脓毒症相关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建林 马立宁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2期 3217-321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在老年冠心病( CAD)合并高血压( HP)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CAD患者11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6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8例(UAP 组),UAP 合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丽芳 朱琦 等 《血栓与止血学》 2013年19卷6期 257-260,26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动态观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缓解和进展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疾病进展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及4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丽芳 姚一芸 等 《血栓与止血学》 2011年17卷2期 69-7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动态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抗凝治疗前后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对56例恶性肿瘤高危血栓患者在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抗凝治疗前后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P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丽芳 姚一芸 等 《血栓与止血学》 2011年17卷5期 214-21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动态观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有无肿瘤复发转移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和4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永福 劳建新 等 《广东医学》 2008年29卷12期 2039-204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围术期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对3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正常孕妇分娩前后的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于术前、术后12 h、术后36 h三个时点抽取前臂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昌达 段荣 等 《中国小儿血液》 2004年9卷5期 193-19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了解三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在不同类型,不同出血程度的儿童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了56例初诊AL患儿血浆中的凝血酶调节蛋白(TM),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D-二聚体(D-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连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7年17卷49期 115,118页
【摘要】 目的 总结探讨高凝状态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高凝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原发疾病分为心绞痛组40例、糖尿病组40例、脑血栓组40例,另外选择40例组成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昭葵 薛梅 等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3年18卷3期 175-17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在产后出血中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根据产后出血量分组:出血量500~800ml为第1组(28例);产后出血量>800 ml为第2组(1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产后出血患者及同期正常分娩对照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成伟 孟静 等 《山东医药》 2001年41卷24期 7-8页ISTICCA
【摘要】 应用ELISA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30例脑出血患者和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TM、ET-1、P-selection、D-Dimer测定,PC活性以发色底物法测定.结果发现,脑梗死组TM、ET-1、P-selection含量显著高于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覃平 《医药前沿》 2016年6卷19期 76-78页
【摘要】 目的:探讨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在产后出血中的变化.方法:选取68例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产后出血患者,其中产后出血量为500-800ml为第一组,产后出血量>800ml为第二组,选取同期正常分娩的孕妇,产后出血量<5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鹏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15期 58-58页
【摘要】 目的:探析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0例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30例脑出血患者,分别为脑出血继发脑梗死组、脑出血组,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蛋白C(P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昌达 段荣 等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年31卷4期 322-325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原片段1 +2(F1+2)、D-二聚体(D-D)三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患儿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了经血栓与止血国际协会(ISTH)评分法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梅志忠 彭兰芬 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50卷11期 59-60,7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早期检测的意义以及脑出血后止凝血状态变化与继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例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对照组,2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脑出血患者在继发脑梗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昌达 段荣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1年29卷6期 609-610页CA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健康儿童四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血浆含量是否随年龄变化.方法 用ELISA法检测了87例不同年龄健康儿童的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D-二聚体(D-D)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坤 王晓飞 等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7年18卷3期 78-79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30例脑出血患者和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TM、ET-1、P-selection、D-Dimer测定、PC活性以发色底物法测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马建林 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17年
【摘要】 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体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状况及其预后情况,分析其相关性及其机制.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hsCRP、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这些变化密切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彬 陈茶 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6年27卷2期 203-207,2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常规止凝血功能指标和分子标志物在正常孕妇和产科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中的变化,了解它们在诊断产科早期DIC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107例正常孕妇按孕期分为早孕组(≤12周)、中孕组(13~28周)和晚孕组(≥2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鸿利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5年20卷1期 13-1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实验室检测是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重要指标之一,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在诊断DIC中尤为重要,现就此简述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季洪良 闫本纯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年38卷17期 2434-2436页ISTICCA
【摘要】 血栓性疾病是指血液中的异常物质沉积在血管壁导致血管闭塞或狭窄而引起的一类疾病[1].血栓形成指的是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有形成分附着在血管壁上,激活体内凝血以及抗凝系统,最终造成凝血、抗凝两大系统的平衡被破坏,越来越多有形成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为德 邹丽芳 等 《血栓与止血学》 2015年4期 222-22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有无肿瘤复发转移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止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并对36例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比较。检测项目包括 PLT、P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丽芳 姚一芸 等 《血栓与止血学》 2014年4期 164-167,17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回顾性研究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及在有无伴有JAK2V617F突变患者的止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我院48例MPN病人进行JAK2V617F突变的检测,并对其患者和正常对...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突变;血常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中华(综述) 郝艳梅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年5期 584-586页ISTICCA
【摘要】 急性白血病(A L )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上常以贫血、出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为特点,其中出血是AL常见的临床症状,常伴有止凝血异常。尤其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 PL )最为凶险,极易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士勇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2年12卷3期 235-237,259页ISTIC
【摘要】 <篇首>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病死率高.血小板异常活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目前的研究发现,血小板不仅参与止、凝血过程,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此外还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庆权 荣阳 等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6卷5期 71-72页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TAT)、D-二聚体(D-D)、血凝血栓烷B2(TXB2)和血管性学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血浆TAT、D-D、TXB2和vWF:Ag含量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丽芳 姚一芸 等 《血栓与止血学》 2011年17卷1期 16-19,2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有尤复发、转移不同时期患者的诊断、复发转移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及84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PT、apT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凤伶 冷平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0年05卷4期 342-346页ISTICCA
【摘要】 近年多种临床和实验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评分标准相继被提出,不同评分标准的诊断性能各不相同.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STH)非显性标准的诊断特性是四种标准中最佳者.ISTH显性标准、日本卫生福利部及日本危重病协会三种诊断标准的同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勤 林建华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7年16卷9期 657-660页ISTIC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正常孕妇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止凝血功能指标和分子标志物,从出凝血角度早期监测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动态采集100例正常妊娠妇女孕10~14周、孕20~24周、孕30~34周和28例孕30~3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蕾 匡铁吉 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7年28卷4期 252-25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于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并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对象均采血测定u-PA、u-PAR、PAP、TF、T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秀敏 牛海英 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7年18卷1期 21-24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娩前后血管内皮损伤、抗凝血、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水平,探讨各指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正常非妊娠妇女(正常非孕组)35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35例及妊娠期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楚成 夏云金 等 《临床内科杂志》 2007年24卷8期 549-55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索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77例AL(37例合并DIC,40例AL未合并DIC)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洁茹 楼谷音 等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5卷5期 394-397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乳腺癌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以探讨其在疾病诊治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30例乳腺癌组织中组织因子(TF)mRNA水平;用ELISA法同步检测患者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含量,包括TF、组织因子途...
【关键词】 逆转录实时定量PCR;乳腺癌;凝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楚成 夏云金 等 《微循环学杂志》 2006年16卷1期 55-56页ISTIC
【摘要】 <篇首>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cute Promyeloblastic Leukemia, APL)患者出血严重,除血小板减少外,由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永久 孙一辉 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9卷1期 105-107页ISTIC
【摘要】 <篇首> 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涉及三个因素:血管壁结构完整性破坏,止血、凝血、纤溶系统的失平衡和血流状态的改变,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近些年来,通过对脑血栓形成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很多分子标志物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琪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14卷2期 12-14页ISTICCSCDCA
【摘要】 为探讨云南白药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应用单克隆抗体法,并用流式细胞仪对206例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血浆凝血物质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显示:服药组血小板明显活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凝血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英丽 荣根满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5卷11期 179-180页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TAT)、D-二聚体(D-D)、血凝血栓烷B2(TXB2)和血管性学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血浆TAT、D-D、TXB2和vWF:Ag含量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兴元 吕明德 等 《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11卷5期 349-351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胆囊癌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以探索其发生、发展与止凝血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34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和31例胆囊癌患者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方 徐志红 等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3年16卷4期 156-15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并发不同程度出血患者的止凝血异常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3例AL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天理 张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10卷3期 188-18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涉及三个主要因素, 即血管壁的完整性, 止血、凝血、纤溶系统及血流动力学, 三种因素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 目前国际上通过对不同临床分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来证实上述因素在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侍庆 毛建平 等 《上海医学》 2002年25卷10期 635-63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产后出血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可能性.方法对69例产妇按分娩时产后出血量分为3组,第1组28例,出血量为500~800 ml;第2组11例,出血量>800 ml;第3组,出血量<500 ml,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颉 宫美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1年37卷4期 337-339页ISTICCA
【摘要】 ①目的检测心绞痛、脑血栓病人止血与凝血的分子标志物,探讨其止血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42例心绞痛和40例脑血栓病人及30例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方 王学锋 等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0年15卷3期 180-182页ISTICCA
【摘要】 本文检测48例心绞痛、42例糖尿病和38例脑血栓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P-选择素(P-selectin)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含量(vWF:A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以上指标均显著升高(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盖生久 王玉华 《世界临床医学》 2016年10卷3期 95,97页
【摘要】 凝血功能异常包括两个方面:止血功能低下常导致出血倾向;止血功能亢进则导致血栓形成.在生理条件下,体内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保持平衡而使血液在血管内保持流动状态.若平衡失调,抗凝系统占优势则发生出血倾向;凝血系统占优势则发生血栓.纤溶系统对血栓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成河 《实用医技杂志》 2013年20卷12期 1355-1356页
【摘要】 <篇首> 血液凝固分析仪,简称凝血仪,是对血栓和止血进行实验室检查的仪器.止血与血栓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指标与临床各种疾患有着密切联系,使用凝血仪对血栓和止血进行实验室检查成为必要[1].我科于2011年底引进美国Beckman Coulter 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奕蓉 苍忠齐 《医学信息》 2013年17期 554-554页
【摘要】 血小板是一个功能性的细胞,在止血血栓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产生的无核细胞,正常静止状态下血小板呈两面微凸的圆盘状,平均直径2~3um,厚0.5~1.5 um,平均体积约8 um3,胞浆灰蓝色,内含较多紫红色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龙强 宋云岩 等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2年23卷2期 75-76页
【摘要】 D-二聚体(D-D)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1].D-D的检测对肺栓塞(PE)、深静脉血栓(VT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其它多种血栓相关性疾病都有着特殊的诊断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赛群 《医学信息》 2012年25卷12期 210-21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1 年10月至今在我院成功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2 例,对PCI 前后的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栓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勤径 曹永利 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0卷18期 402-40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止凝血功能变化原因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正常孕妇、正常非孕妇各40例分别测定其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水平,分析其水平变化及原因.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组、正常妊娠组、非妊娠组其凝血功能各指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宫美华 《中国医学创新》 2009年6卷15期 121-122页CA
【摘要】 目的 检测心绞痛、脑血栓患者止血与凝血的分子标志物,探讨其止血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42例心绞痛和40例脑血栓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朝春 曹珉光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7年18卷2期 41-4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部分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以研究其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与止凝血的关系.方法 检测65名肺癌患者(鳞癌38例、腺癌19,未分化癌8例),良性病变35倒(结核13例,炎症20例)对照40例.检测项目为纤维蛋白原(Fbg)、...
【关键词】 肺癌;纤维蛋白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