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1
- 1
- 5
- 4
- 2
- 2
- 1
- 8
- 4
- 4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翟彩霞 马春红 等 《玉米科学》 2005年13卷1期 77-78,82页
【摘要】 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毒素培养滤液处理玉米叶片,检测玉米叶片中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以1:40的低浓度T毒素预处理的效果最好.96 h的动态测试中,MDA含量较对照平均下降43.g%,从而说明低浓度T毒素培养滤液本身能够作为激发子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彩霞 马春红 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年19卷4期 387-389页
【摘要】 概述了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毒素培养滤液处理玉米叶片以提高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与植物抗病性呈正相关,从而说明低浓度T毒素培养滤液本身能够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商闯 贾银锁 等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008年41卷4期 329-334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篇首> 1969年Smedegard-Petersen和Nelson[1]首次报道玉米小斑病菌毒素(Helminthosporium maydis toxin.简称Hm-毒素)时曾利用抑制种子根生长法和离体叶片法对Hm-毒素进行生物测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春红 郑秋玲 等 《华北农学报》 2009年24卷z2期 135-139页
【摘要】 采用根冠细胞测定法,以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HMC-toxin)处理基因型为B37的同核异质体(Homocaryon)雄不育C细胞质和正常N细胞质玉米的根冠离体细胞后,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发现HMC毒素可引起细胞凋亡,C细胞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春红 翟彩霞 等 《中国农业科学》 2005年38卷8期 1578-1584页
【摘要】 以1对同核异质的玉米C1 03为试材,进行了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来提高玉米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经预处理叶片的病斑面积为(0.3±0.05)~(0.9±0.5)mm2,而对照为(2 3.1±8.7)mm2,差异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洁 苏林 等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6年34卷1期 31-34页ISTICCA
【摘要】 为了获得高纯度的破伤风毒素,用疏水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破伤风毒素.破伤风毒素培养滤液经Phenyl Sepharose疏水层析除去大部分杂质,再经DEAE Sephadex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经两步层析纯化后,毒素纯度达到2000L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古鑫 范志伟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2年40卷4期 2076-2078页
【摘要】 [目的]探讨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菌培养滤液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除草活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活性 测定方法,研究了7种植物病害真菌培养滤液对恶性入侵杂草薇甘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评价了橡胶...
【关键词】 薇甘菊;真菌除草剂;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真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齐飞 导师:巩振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园艺学 蔬菜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本文选用“2001”、“2056”和“2031”三个辣椒品种为试材,以子叶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用辣椒疫病病原菌培养滤液制取粗毒素为筛选剂,研究了辣椒疫病病原菌粗毒素的产生条件及其生物活性,并用不同浓度粗毒素的筛选辣椒抗疫病愈伤组织,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维东 商文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9年17卷1期 68-7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室内半静水法研究球形棕囊藻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去藻细胞滤液、藻细胞内容物、藻细胞碎片以及溶血毒素粗提物对卤虫(Artemia sinica)、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蒙古裸腹潘(Moina mon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鲍行豪 胡海军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04年24卷4期 56-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使用反向被动血凝试验(RPH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滤液制剂中的肠毒素(SET)进行了检测研究.证明已生产和临床应用近10 a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滤液制剂中检测到SET存在.其型别系属SET中的C型.按原生产工艺所生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滤液制剂原液...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滤液制剂;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兆祥 李金花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年10卷5期 671-67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引起白兰瓜贮藏期果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明确了Fusarium lateritium Nees,Cephalothecium roseum,Aspergillus spp.,Penicillium spp.,Rhiz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亚光 李海英 等 《菌物系统》 2003年22卷4期 620-6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均未萃取到具有致病组分的化合物.但用甲醇、乙醇、丙醇和硫酸铵等两种沉淀大分子物质的方法,却提取到了使大豆叶片产生典型病斑和致萎的化合物.该粗提物能引起大豆感病品种产生典型的蛙眼形病斑,由此可以肯定从培养滤液中提取的粗提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理 侯晓华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2年14卷2期 67-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临床分离株的空泡毒作用及其与空泡毒素抗原(Vacuolated cytotoxin antigen,VacA)的关系.方法:用细胞毒试验、SDS-PAGE结合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振国 董金皋 等 《菌物系统》 2000年19卷3期 354-3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在PD液体培养基中黑暗培养20d,过滤获得培养滤液,经乙酸乙酯萃取、45℃减压浓缩得AB-粗毒素.AB-粗毒素经HPLC分析,在λ=206nm波长下具有Ⅰ、Ⅱ、Ⅲ和Ⅳ4个明显的吸收峰.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鹏 周艳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11年22卷6期 1306-1308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方剂四君子汤对烟曲霉菌合成毒性代谢产物的抑制作用.方法 不同剂量四君子汤处理的5×106烟曲霉菌孢子用DMEM液培养48 h,收集不同组的培养液滤液,计算其不同组培养液滤液作用的HeLa细胞和红细胞生存率;比较抑制50%细胞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彦普 刘改芳 等 《临床荟萃》 2006年21卷15期 1098-110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发生相关,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列为人类Ⅰ类致癌原,但其确切致癌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表明[1-5],Hp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学荣 傅思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6年27卷5期 391-39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制备艰难梭菌A毒素的单克隆抗体酶标诊断试剂.方法采用夹心ELISA方法,用纯化的抗艰难梭菌A毒素的兔单特异血清包板,10%BSA-PBST封闭,加入检测样品,洗涤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用底物TMP显色,2M H2SO4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青和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4年7卷1期 5-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一个世纪前,Pfeiffer首先提出"内毒素"一词,是指革兰阴性细菌培养滤液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稳定物质.广义地讲,内毒素是指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外部结构而言,其化学成分是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进一步研究表明,内毒毒的主要成份是脂多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洁平 沈鼎明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年9卷6期 617-62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CagA+Hp培养滤液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的恶性转化作用.方法制备Hp培养滤液,PCR鉴定CagA基因.采用倒置显微镜、电镜、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仪等,观察Hp(CagA+)培养滤液对GES-1细胞的作用...
【关键词】 胃粘膜/细胞学;上皮细胞/超微结构;螺杆菌,幽门/致病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永平 向梅梅 等 《中国生物防治》 2010年26卷4期 474-479页
【摘要】 以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为靶标,从249株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内生真菌中筛选到活性较强的菌株10个,其中菌株FDYS-1活性最高,培养滤液对线虫的致死率达99%;培养滤液杀线活性热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春红 翟彩霞 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0年29卷1期 21-25页
【摘要】 分别采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Helminthospolium maydis T小种毒素(HMT毒素)和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中的提取蛋白及菌丝细胞壁的提取液,预处理不同玉米品种3叶期叶片后再接种高浓度HMT毒素,在无菌条件下培养5 d后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蔚 王继芳 等 《海洋环境科学》 2010年29卷5期 747-750页
【摘要】 以实验室纯种培养的赤潮异弯藻为对象,研究了赤潮异弯藻毒素的产生部位,分析了藻毒素浓度与溶血活性的相关性,并对理化因子对藻毒素溶血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去藻过滤液、细胞内含物、细胞再悬液和细胞碎片的百分溶血度分别为35.68% 、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淑花 张星耀 等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9年26卷5期 613-619页
【摘要】 为了研究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与其产毒强弱间的关系,以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的13个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及其毒素原液(培养滤液)对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的30 cm长枝条的致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向彬 JIANG Ji-zhi 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年31卷2期 42-44页
【摘要】 为明确引起草莓根腐病主要致病菌之一的石楠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photiniae)的致病机理,对该病菌的致病物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在证实除去病菌菌体的培养滤液中存在致病活性物质的基础上,经硫酸铵沉淀法得蛋白类致病物质,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海峰 齐永秀 等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4年25卷6期 567-569页
【摘要】 目的对黄绿青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简便、廉价的检测方法.方法用二氯甲烷提取培养物中的黄绿青霉素,过滤,取滤液避光快速挥干,得黄绿青霉素粗毒素,用乙酸乙酯∶正己烷(7∶3,V/V)定容后HPLC法检测.结果线性、重复性较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信刚 张耀相 等 《动物医学进展》 2003年24卷1期 92-93页
【摘要】 在37 ℃条件下,将猪放线杆菌在胰胨酵母浸出物培养基(含10 mmol/L CaCl2)上培养不同时间,离心、过滤后获得不同时间无菌滤液,检验滤液对猪、牛、山羊、绵羊、驴红细胞的溶血性,结果表明这种溶血性毒素对绵羊、牛的红细胞溶血性最强,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宇 石洁 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年25卷3期 61-64,69页
【摘要】 对画眉草弯孢、新月弯孢、棒状弯孢和中隔弯孢4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明确了它们在分生孢子形态、大小、产孢量以及对温度、pH值、光照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总的看来,这4种弯孢霉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孢子产生的最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茂 罗宽 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27卷6期 449-452页
【摘要】 从患毛竹枯梢病病竹上分离出9个菌株,其培养滤液对高粱、玉米、水稻的胚根、胚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其毒素对各作物胚根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毒素对油菜的胚芽、胚根没有抑制作用,而高粱较其他几种作物对该病原菌的毒素更敏感.接种毛竹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明旭 叶茂 等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7卷1期 28-32页
【摘要】 毛竹枯梢病病原菌培养液的不同浓度粗提液对高粱胚根抑制率明显大于对胚芽抑制率,胚根对毒素的敏感性大于胚芽对毒素的敏感性;在121℃加热15分钟,胰蛋白酶处理2hr后,培养滤液对胚根和胚芽的抑制作用与对照比较无差异;培养滤液及粗提液经过透析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群辉 陈明勇 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1年23卷4期 286-287页
【摘要】 从自然病死牦牛体内分离出3株大肠埃希氏,用改良Mundell产毒液体培养基分别培养,培养物经高速离心,过滤,使用滤液做兔回肠结扎试验,乳鼠灌胃试验和大鼠回肠环袢试验.结果表明3株大肠埃希氏菌均产生肠毒素,阐明了牦牛腹泻的病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存女 张敬友 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36卷6期 101-104页
【摘要】 为了快速、灵敏地测定样品中的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本实验以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滤液经硫酸铵分段盐析、丙酮分段沉淀及凝胶过滤得精制α毒素.在96孔细胞板上,经卵黄反应浊度(微量)法测定精制α毒素及培养滤液卵黄反应滴度分别为1:32 768和1:2 ...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卵黄反应浊度(微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文姣 李金花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9年34卷20期 2571-257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为掌握黄芪根腐病菌毒素滤液产生条件和探讨黄芪根腐病菌致病机制,以及为利用毒素进行种质抗原筛选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和胚根生长抑制法研究了10株来源不同的黄芪根腐病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毒素滤液的生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