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4
- 9
- 2
- 1
- 1
- 1
- 2
- 2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夏豪天 章一凡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6年22卷z1期 125页CA
【摘要】 对于五味中酸味的作用,历代医家争议不断,《素问》中对酸味的作用总结为“涌泄”,而后世每用酸味药物来“固表”“敛肺”“涩肠”,其收敛固涩作用又不可否认.针对这一矛盾,笔者试图从人体气津流动的角度分析,得出酸味具有使气津从表往里流动的作用这一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宜真 闫冰 《社区医学杂志》 2012年10卷11期 32-33页CA
【摘要】 目的 观察生津益气颗粒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hed infarction,CWS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CWSI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蕴茹 欧静禧 等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48卷3期 70-75页
【摘要】 目的 分析近21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CV)研究文献,了解国内针灸治疗CV研究现状、趋势与热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2年1月1日-2022年11月1日收录的针灸治疗CV研究文献,采用Excel2019对发文量、作者、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别同 韩立建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3期 4570-45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短期快速城市化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以细颗粒物(PM2.5)为代表的城市与区域空气污染问题.人群的污染暴露一方面是因为污染区范围的扩张,另外一方面则归因于城市化引发的人口迁移,目前的研究重点关注于前者的贡献,而忽略了后者的贡献...
【关键词】 城市化;细颗粒物(PM2.5);空气污染人群暴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洪福 刘彦慧 等 《中华护理杂志》 2015年50卷2期 155-160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基于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探讨在职护士离职倾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管理和稳定护士队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便利抽样抽取天津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30名注册在职护士,采用前瞻性人格量表、心理安全气氛量表、工作支持量表、自我效能量表、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世敬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4卷8期 513-5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虚气留滞是指元气虚衰(虚气),气血津液等流动物质发生阻滞(留滞)的病机变化.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发病以虚气为本,留滞为标.虚气有气血阴阳偏损,且易致气滞血瘀、痰阻毒聚;留滞以气滞为先,痰阻为渐,血瘀为病,毒聚为损.虚气与留滞互为因果致病,影响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迎辉 刘爱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34卷6期 1071-1073页ISTIC
【摘要】 "虚气留滞"指元气虚衰、气血津液等流动物质发生郁滞的病理状态."虚气留滞"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基本病机,"虚气"是"本","留滞"是"标".本虚是发病基础,标实是发病条件.当机体出现"虚气留滞"的病理状态时,络脉通行气血的功能受阻,则可引起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少峰 施润瑾 等 《福建中医药》 2019年50卷3期 47-48页
【摘要】 1 补液充髓与养脑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基础.《灵枢·决气》日:“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可知,精气血津液资于五谷,五谷运化于中焦,而精气血津液又各有部主,各自有其主要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建红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5卷8期 154-155页
【摘要】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采用食管引流型喉罩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北辰医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诊治的76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回顾分析对象,利用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刁保忠 靳维荣 等 《齐鲁药事》 2012年31卷10期 588-58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津益气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35 ℃,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刁保忠 王登旭 等 《中国药师》 2012年15卷10期 1418-142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建立生津益气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生津益气口服液合剂中的黄芪、五味子、黄连、赤芍进行鉴别,采用HPLC-ELSD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为1.0 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鹏琳 桂丽卿 等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8年14卷4期 233-238页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现代医学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中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痰浊和瘀血等病理产物密切相关.痰浊和瘀血是由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体内气血津液输布障碍而产生,2者之间有其相关性和独立性.气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潮祖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30卷3期 10-11页ISTIC
【摘要】 从阴阳五行的实质、内涵阐述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并强调五脏六腑与经脉作为固定的组织结构与气血津液精五种流通的物质基础的关系,明确中医辨治疾病时当从脏腑、经脉的功能活动和流动的基础物质两方面综合考虑.同时提出了"五经五纬是中医辨证纲领"的观点以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晨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年13卷9期 85-85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笔者运用气络理论治疗黧黑斑,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气络的概念气络绝非现代医学的微循环系统,亦非单纯的神经网络、细胞因子调节网络等.其空间位点是在脉外,与血络相伴,同属络脉[1].气络中充满的是气与津.气指的是卫气,卫行脉外,卫气是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进文 石巧荣 等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24卷3期 21-23页ISTICCA
【摘要】 从认识论角度指出可兴奋细胞所引起的生命现象是显著和易于被观察到的,认为肝藏与肝脏应在概念上严格区分,肝藏在解剖形态上的一个特点是"如木甲拆",符合平滑肌系统的结构特点;人体气、血、津液等的运行均在以平滑肌为结构主体的管道中进行,平滑肌的活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闯 杜廷海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25卷2期 20-21页
【摘要】 经穴体外反搏疗法是将中医经穴理论与体外反搏结合,集运动和血流动力学效应、穴位刺激、经络感传作用为一体的全息综合治疗,通过心电反馈,产生与心脏跳动相一致,对穴位行有效刺激和机械舒缩,与人体中的经络循行和气血津液循行产生全息共振达到疏通气血、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永源 贺松其 《甘肃中医》 2003年16卷5期 61-64页ISTIC
【摘要】 <篇首> 痰浊是人体脏腑气血失和,津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危害甚广的致病因素.痰分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皆具有随气运行而流动不居的特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迎霞 孙宏新 《光明中医》 2016年31卷21期 3091-3092页
【摘要】 肿瘤在中医学上属于“癥瘕”“积聚”的范畴,中医认为无论是瘤还是积聚都是由于气血津液结聚变化而成。而气是推动和调控脏腑机能活动的动力,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病理基础,且精、血、津液都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在体内不断地运行流动,所以气的变化贯穿于肿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秀娟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年11卷5期 688-689页
【摘要】 <篇首>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在南方潮湿多雨地方较多见.宝坻区地处华北京津平原地区,但近10年来不断有恙虫病散发病例,至于是气象环境因素异常,全球变暖,有利于恙虫病传染媒介螨虫的活动,成为本地疫源,还是近年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娴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4年10期 14-15页
【摘要】 <篇首> 在历代中医文献中,只有"血"而没有"血液"这个词.因为中医认为,血与液是两种作用不同的物质.关于"液",后文将有专题介绍,本文主要谈"血".其实,中医所说的血,与西医说的"血液",基本上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指脉管中流动着的红色液体.因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庆胜 权东烈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20卷2期 4-7页
【摘要】 外感热病是一切发热性外感疾病的总称.人体在生理状态下,气可分为表气和里气,而在外感热病的发病过程中(即在病理情况下)则可分别表现为表证和里证.表气不和即为表证,而里证则是里气受扰(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功能受到影响和实质损害)所致.表里除其病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外女性健康(上半月)》 2012年9期 50页
【摘要】 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深受人们青睐.通常,人们在吃过枣肉后,会马上把枣核吐出来.其实,可以尝试着把枣核多在嘴里含一会儿再吐,因为,这样做不但能发挥枣肉的补益功效,还能充分利用枣核的"生津"功能.早在400多年前,李时珍就倡导"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静静 《中国保健营养》 2011年12期 86-87页
【摘要】 看到布尔津的第一眼,就被她宁静恬淡的气韵深深地吸引了.金色的斜阳照在欧式风格的房子上,红色的屋顶和那闪着光芒的玻璃窗,让你恍惚置身异国.篱笆下的向日葵悠闲地晒着太阳,过往的行人只是一道流动的风景.踩着铺满石子的小路,在绿荫下悠闲地行走,可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廷海 程江涛 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13卷30期 211页
【摘要】 经穴体外反搏疗法是将经络理论应用于体外反搏,集运动和血流动力学效应、穴位刺激、经络感传作用为一体的全息综合治疗.其非单纯经络刺激和体外反搏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心电反馈,产生与心脏跳动相一致、对穴位行有效刺激和机械舒缩,与人体中的经络循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