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1
- 13
- 5
- 4
- 2
- 2
- 3
- 3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海江 崔大伟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7年29卷7期 771-775,7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系统分析江浙沪三地的乙肝病毒B、C基因型S基因突变和选择压力情况,以期为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NCBI数据库提供的乙肝病毒序列,分为B、C基因型两组,分析突变情况,同时采用Datamonkey进行选择压力分析和Bio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爽 姚成 等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4年20卷6期 529-532,541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分析四川省遂宁市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主要基因型S基因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MHR;氨基酸(Amino Acid,aa)99-169]及人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爱林 刘林川 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8年28卷7期 616-62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克隆刺苋花粉中Profilin蛋白基因,分析同源序列中不同性质氨基酸对抗原性及j级结构的贡献.方法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已知泛过敏原Profilin的氨基酸序列并获得核心代表序列,以之为基础设计合成引物,采用Touchdown PCR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宝燕 周霞秋 等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2年20卷3期 152-1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机制.方法将2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血浆置换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氨、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红 邵雷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7年30卷9期 1004-100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感染HCV的无症状献血者基因型和1b基因型的核心区氨基酸置换情况.方法 用巢式PCR方法扩增91个HCV RNA阳性献血者标本,根据直接测序得到的序列用Mega6.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树构建,分析基因型和氨基酸置换情况.结果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木林 陶爱林 等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8年14卷4期 255-25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克隆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基因及分析不同克隆序列中不同性质氨基酸对抗原性及三级结构的贡献.方法 以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DNA为模板,以PEA编码基因特异区段为引物,采用Touchdown PCR克隆PEA编码基因.阳性克隆经菌落...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克隆;三级结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雍玮 乔梦凯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19年46卷11期 3058-30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背景]H5N1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导致重症呼吸道感染,致死率高.[目的]研究我中心确认的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A/Nanjing/1/2015的可能起源及基因组分子特征.[方法]对病人痰液样本中的H5N1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健宁 吴佳音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8年30卷9期 1052-10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突变与青霉素耐药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分离的1 317株肺炎链球菌中随机抽取出青霉素MIC=2.0 μg/mL、4.0 μg/mL、≥8.0μg/mL各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轩 邓光远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17年17卷12期 1189-119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为了明确乙型肝炎病毒“a”决定簇的变异对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定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的乙肝HBsAg阳性血清标本,共41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艳芳 韩光跃 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年15卷5期 395-3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河北省2004-2008年流感流行期甲3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株对金刚烷胺的耐药情况,为流感的临床治疗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河北省流感监测实验室分离的136株甲3亚型流感病毒,提取病毒核酸,采用RT-PCR扩增流感病毒M2基因片段...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H3N2亚型;耐药性;金刚烷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静 黄平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年32卷15期 1675-167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毒株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毒株NA基因变异与进化.方法 检测广东地区分离毒株N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时对全球新型甲型H1N1流感毒株NA基因进行检索下载,采用Lasergene 7.1软件比...
【关键词】 新型甲型H1N1毒株;NA基因;特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敏 张建华 等 《中华儿科杂志》 2010年48卷1期 60-6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肺炎链球菌(SP)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B、1A、2X保守序列氨基酸置换对其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E-test法测定59株SP对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埘其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bp)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云升 吴玉章 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9年29卷12期 1128-112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HPV-16E7_(49-57)是H2-D~b限制性免疫显性CTL表位,是治疗HPV-16相关病变的理想靶标,研制HPV-16多肽疫苗可以参考表位为基础.但天然表位HPV-16E7_(49-57),的肿瘤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对表位进行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敏 张建华 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年23卷16期 1242-12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Sp)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与青霉索结合蛋白(PBP)1A和2B变异的关系.方法 对55株Sp用E-test法进行7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并提取每株Sp的DNA,分别对其青霉素结合蛋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法兴 其木格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8年41卷7期 451-4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检测头孢曲松低敏的淋球菌中青霉素结合蛋白2(PBP2)模式,探讨其是否与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降低有关.方法 将11株头孢曲松低敏和2株头孢曲松敏感的淋球菌penA基因全基因测序,通过BLASTn与BLASTx分析,研究penA基因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平 柯昌文 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7年27卷8期 739-74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人禽流感H5N1毒株核蛋白(NP)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毒株NP基因变异与进化.方法 检测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5N1毒株N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时检索全球人禽流感H5N1毒株NP基因序列,采用DNAStar5.0软件对检索的人禽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红 钱渊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6年86卷14期 996-99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调查流感病毒流行株对金刚烷胺的耐药情况.方法 2003至2005年北京地区流感流行季节分离的流行株经提取RNA,RT-PCR一步法扩增流感病毒的M2基因片断,用凝胶电泳、核酸测序以及生物信息软件分析法对耐药性有关的氨基酸位点确定.结果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可树 李琪 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6年26卷5期 389-39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研究乙型脑炎病毒(JaGAr-01株和Nakayama株)持续感染变异株性状与E区基因序列的关系.方法将两种乙脑病毒野生株分别感染人肝癌KN73细胞,建立乙型脑炎病毒持续感染系.采用PFU法进行病毒滴度测定;为探讨持续感染病毒的增殖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荣英 徐云升 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6年26卷11期 990-99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采用氨基酸置换对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E7抗原的人白细胞抗原A2分子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HPV-16E711-20进行修饰和鉴定.方法 运用量化模体方案对置换后的多肽与人白细胞抗原A2分子的结合系数进行比较,以分子模拟方法确定合成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云升 郝飞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年38卷6期 371-3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7抗原的人白细胞抗原A2分子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HPV16E749-57进行氨基酸置换修饰,并鉴定修饰表位.方法运用量化模体方案对置换后的多肽与人白细胞抗原A2分子的结合系数进行比较,以分子模拟方法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权 黄建国 等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年13卷8期 594-59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儿童乙型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变异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30例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儿童乙型肝炎患者及30例未免疫儿童乙型肝炎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S基因片段,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士彬 张伦理 等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年12卷3期 131-13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治疗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应用MARS对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每次6~8h的MARS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各种有毒物质的改变,并与血浆置换组、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芳 姜小丹 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4年24卷9期 703-70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研究TM-TNF-α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阐明其诱导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方法构建定点突变的87/Phe TM-TNF-pcDNA3.0,并瞬时转染Cos-7细胞,利用MTT法,annexin Ⅴ,Western blot检测TM-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秀宏 赵炜明 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4年23卷4期 330-33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和探讨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RHO-1)中保守的碱性氨基酸精氨酸残基和赖氨酸残基对该酶催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定点诱变制备20种RHO-1的变异型酶质粒,其中RHO-1中保守的碱性氨基酸精氨酸和赖氨酸被置换成谷氨酸,将它们在大肠埃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殿勇 汤兵 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年26卷9期 537-5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检测中国汉族人群PKD2基因多态性.方法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PCR-SSCP)进行多态性检测,取异常条带标本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判别PKD2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位点及类型....
【关键词】 基因;多囊肾,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多态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容莹 郑欣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1年24卷7期 565-57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调查无偿献血人群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OBI)流行率情况与分析Pre-S/S区变异特征.方法 使用EIA/NAT方法筛查深圳地区15 338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标本,经跟踪检测,获得1例HBV窗口期感染毒株和5例OBI毒株,采用荧光...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流行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淑燕 王兆钺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4年27卷6期 517-520页ISTICCA
【摘要】 纤维蛋白原(Fg)的异常可分为质的缺陷(异常Fg血症)和量的异常(Fg缺乏症),两者均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异常Fg血症的特征是Fg分子结构异常改变了其功能特性,先天性异常Fg大多是基因点突变导致的个别氨基酸被置换.Fg缺乏症则可分为低F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玉 夏国良 等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3年17卷1期 31-34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突变株和野毒株对表面抗体结合能力的差异,探讨免疫漏检基因变异株的机制及对策.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BsAg常见基因突变株和野毒株表达质粒,分别在COS-7细胞中瞬时表达,定量后用常规HBsAg免疫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月明 龚五星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1年24卷5期 400-402页ISTICCA
【摘要】 G6PD缺乏是新生儿溶血症的主要病因之一,基因突变是造成G6PD缺乏的遗传基础.由于G6PD的基因突变引起氨基酸置换,影响了NADP+和G6P的结合,或在立体构型上影响到二聚体的形成及其稳定性,导致G6PD活性降低,临床上产生新生儿溶血和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国良 贾志远 等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1年15卷3期 212-215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掌握中国单纯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携带者和未免疫携带者表面抗原基因变异的流行状况及特点.方法以直接测序和特异基因序列固相聚合酶链反应(SS-SPPCR)方法,分别检测97例单纯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携带者、88例未免疫育龄妇女和95例未免疫儿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秀岩 《中国保健营养》 2013年23卷1期 244页
【摘要】 血浆置换是抢救HUS患儿的有效措施,加强临床护理,积极防治感染,注意补充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应充分重视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处理,重视加强营养支持,避免负氮平衡,宜注意补充碳水化合物和必需氨基酸制剂;在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护士首先要做好患儿的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