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7
- 1
- 31
- 5
- 4
- 2
- 2
- 24
- 13
- 12
- 11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学燕 高明夫 等 《生态学杂志》 2025年44卷2期 482-49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不同形态氮素联合低分子有机碳施用对植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鲜有报道.古龙酸母液(residue af-ter evaporation,RAE)是工业维生素C(VC)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以低分子量有机酸——2-酮基-L-古龙酸为主要成分的废弃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红光 于振文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6期 1861-18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7-2008年度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置2个拔节水灌溉时期,为拔节期和拔节后10 d;3个目标相对含水量,灌水后0-1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达到65%、75%、80%,以W1、W2、W3表示拔节期灌水处理,DW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苗春 刘靓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5年49卷3期 446-45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氮是维系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养分元素.在氮贫乏的荒漠生态系统中,固沙植物群落种间互作如何影响各功能群植物种氮吸收模式,目前仍不明确.该研究基于野外植物种移除实验平台,以毛乌素沙地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固沙植物群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红旭 徐程扬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2期 659-6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有关氮(N)∶磷(P)供给比例对苗木P吸收和利用影响的研地究仍存在盲点.选用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播种苗作为材料,对比了1∶3、1∶2、1∶1、2∶1、3∶1五个N∶P供给比例对温室条件下苗木生长、针叶和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立庚 戴廷波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3年27卷4期 466-47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南方籼型水稻(Oryza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以探讨提高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基因型潜力.结果表明,除早季分蘖期氮素积累量、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抽穗期氮素积累量以及晚季氮素运转效率外,各基因型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存在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兵 高玉红 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年38卷3期 163-171页
【摘要】 在大田环境下,设置氮肥(0、75、150 kg·hm-2)和密度(4.5、7.5、10.5×106粒·hm-2)2因素共9个处理(N0 D1、N0 D2、N0 D3、N1 D1、N1 D2、N1 D3、N2 D1、N2 D2、N2 D3)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利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40卷12期 1292-1295页
【摘要】 通过施用不同量的氮素,对马铃薯植物氮素积累、吸收速率、块茎生产效率、氮肥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内氮素的积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移逐渐增加,在淀粉积累期达到最大,之后又有降低的趋势;氮素吸收速率随生育期变化,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国发 尤凤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11年50卷2期 247-249页
【摘要】 以粳稻品种空育131为材料,研究不同钾肥用量下水稻对氮肥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响应,为寒地水稻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施钾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且随施用量增加,水稻体内氮素相对含量降低,但绝对吸收量增加,稻谷中氮占全株比重下降,氮肥利用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莎 陈龙飞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4年30卷6期 1115-112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灌溉和施肥是保障干旱区绿洲农业高产的关键,由此导致荒漠绿洲农业区农业面源污染愈发严重.绿洲区农田耕作年限不同,土壤熟化程度各异,土壤质地异质性明显,导致不同开垦年限农田系统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明显.通过土柱模拟试验,定量研究连续开垦24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毅轩 陈应枝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3年34卷6期 1572-15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索黄淮海麦区最优播种方式,明确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差异及其机制,本研究于2016-2019年连续3个生长季在黄淮海麦区西部的晋南地区设置宽幅匀播(WSS)、探墒沟播(FS)、立体匀播(TDUS)3种优化播种方式和常规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金芝 黄明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1期 185-19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索小麦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技术途径,指导小麦晚播生产实践,2012年10月—2014年6月,以弱春性小麦偃展4110和半冬性小麦矮抗58为材料进行连续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常规适播(10月中旬、240万株·hm-2)和极端晚播(11月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媛 孙敏 等 《生态学杂志》 2015年34卷7期 1823-182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提高旱作麦区土壤水分贮备能力,并探明此基础上提高产量的适宜施氮水平,本文采用大田试验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研究了夏闲期覆盖与不覆盖条件下75、150、225 kg·hm-23个施氮量对旱地土壤水分、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雍太文 刘小明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4年25卷2期 474-4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方式(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套作)和施氮水平(0、180、240 N kg·hm-2)对玉米和大豆产量、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玉米籽粒产量、地上部植株N、P、K吸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爱霞 孙敏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3年24卷12期 3471-347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夏闲期耕作对旱地小麦播种前和各生育期0~300 cm土壤水分、植株氮素吸收和运转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夏闲期耕作可提高播种前和各生育期0~300 cm土壤蓄水量,且枯水年效果较好.夏闲期耕作可显著提高各生育期植株氮素积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童依平 李继云 等 《西北植物学报》 1999年19卷2期 270-27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12个冬小麦品种(Triticum aestivum L.)在低、高氮条件下的籽粒产量差异,及吸收和利用氮素的效率对其影响.结果证明在低氮处理中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UtEG)的共同影响导致了产量差异,但利用效率的影响更大;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童依平 李继云 等 《西北植物学报》 1999年19卷3期 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水培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根系形态、吸收NO-3的动力学参数Vmax\,Km和生长速率对小麦品种(系)间吸氮量差异的影响.用水培方法测定的根系重量、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和NO-3吸收动力学参数Vmax、Km(以下统称为根系生理学指...
【关键词】 小麦;品种(系);氮素吸收效率,影响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洁 华一帆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3年34卷1期 99-10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明确协同提高宽幅播种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表油菜素内酯喷施时期,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可通过提高小麦穗粒数或(和)千粒重提高产量,通过促进地上部氮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梅惠敏 阮亚男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2年33卷9期 2539-254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研究采集滨海盐渍土开展盆栽试验,分析施加有机肥、木霉菌剂及菌肥对枸杞氮素吸收、同化、积累和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揭示木霉对盐渍逆境下枸杞的促生机理.有机肥为木霉菌肥的灭菌物,不含木霉活菌,但两者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施加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帆 崔云浩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23年43卷9期 1518-152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辣椒品种'奥黛丽'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栽培,设置正常施氮(N1.0,3.91 t/hm2)、60%施氮(N0.6,2.35 t/hm2)、40%施氮(N0.4,1.56 t/hm2)、不施氮(N0,0 t/hm2)4个供氮(基施)水平和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露露 仪子博 等 《作物学报》 2023年49卷11期 2966-2977页
【摘要】 氮素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之一,NO3--N是小麦从土壤中获取氮的主要形式.NRT/NPF家族基因编码膜转运蛋白,主要参与植物 NO3--N 吸收、运输及分配.为了解小麦 NRT/NPF 家族基因与氮素利用的关系,选用氮高效小麦品种周麦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艺籍 李东坡 等 《华北农学报》 2023年38卷5期 139-147页
【摘要】 为提高传统稳定性尿素肥料的有效性,将生物刺激素浒苔多糖与生化抑制剂配合制成新型稳定性增效尿素肥料,采用田间盆栽试验探究其在黑土水稻种植中的施用效果,设置以不施氮肥(CK)、单独施用尿素肥料(N)为对照组,将浒苔多糖(E)、在尿素肥料中分别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卜登攀 姚瑞芬 等 《动物营养学报》 2022年34卷10期 6396-6403页
【摘要】 过瘤胃氨基酸(RPAA)是经过特定方式加工的氨基酸,可降低瘤胃微生物的降解,增加到达小肠的可吸收氨基酸量,在提高反刍动物氨基酸供给和氮利用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准确评估RPAA生物利用率是科学使用RPAA的基础,不同包被工艺影响RPAA的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延丰 张富林 等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年12期 133-140页
【摘要】 探讨兼顾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的最适施氮量和运筹方式,为实现再生稻高产优质和氮肥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以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在湖北省江陵县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氮肥(N0)、常规施氮量(280 kg/hm2)和常规氮肥运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彩云 党红凯 等 《麦类作物学报》 2022年42卷11期 1367-1380页
【摘要】 为优化冬小麦水肥管理模式,在2013-2016三个小麦生长季,通过裂区试验,以春季5个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作为主区[M0:不灌溉+趁墒追肥模式;M1:拔节水+拔节肥模式;M2:拔节和扬花或灌浆初灌溉2水+拔节肥模式;M3:返青—拔节水(+追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轩栋栋 尹卓然 等 《中国烟草学报》 2022年28卷5期 64-72页
【摘要】 [背景和目的]低亲和硝酸盐转运蛋白NRT1家族基因在植物吸收和转运硝态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烟草NRT1家族基因在烟草氮素利用中的作用.[方法]从栽培烟草品种K326中克隆获得NtNRT1.5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分析、q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远鹏 郭广正 等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年10期 138-146页
【摘要】 甜玉米是西南地区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当前氮肥用量高、施肥次数频繁、施肥后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管理方式制约着甜玉米绿色高效生产.为优化我国甜玉米生产氮肥管理,于2018至2019年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开展田间试验,探究减氮配施新型硝化抑制剂DMP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旺敏 熊德成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7期 2501-25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阐明杉木生长特征及光合能力对未来全球变暖的响应方式,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站陈大观测点内开展的土壤增温(电缆加热,+4℃)实验,研究了增温条件下杉木幼树生长(树高、地径)特征及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并对土壤有效氮(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志友 李凌浩 等 《植物学报》 2004年46卷8期 889-895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我们利用Berendse和Aerts提出的氮素利用效率(NUE)概念及原理研究了高密度一年生草本植物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种群中植株个体大小对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对种内竞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对氮素的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晓东 李廷亮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5期 1550-15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平膜穴播和垄膜沟播等覆膜方式对晋南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氮素平衡及产量的影响,以期在当地确立一套适宜的科学覆膜方式,为晋南旱塬地区乃至我国旱作小麦的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处理的冬小麦增产效果显著,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明月 严逸男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8年38卷11期 2060-207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全年油麦菜’尖叶莴苣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3个浓度(0 mg·L-1、0.1 mg·L-1、1 mg·L-1)Ni2+在22.4 mg·L-1N处理下对尖叶莴苣氮素吸收的生长及生理影响.结果显示:(1)尖叶莴苣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世龙 姚蕾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25年41卷7期 2954-296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提高油菜氮素利用效率(nitrogen use efficiency,NUE)对于实现我国"化肥零增长"目标及保障油菜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BnaNRT1.5s对油菜氮素转运、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创制氮高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雍太文 刘小明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3期 4473-44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索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对N素吸收的差异特性,揭示减量施N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N高效利用机理.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小区套微区多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大豆套作(IMS)及不施N(N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坤栋 莫凌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7期 5776-57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养分供给性大小是否影响植物氮和磷再吸收效率仍存在争议.调查了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成熟和衰老叶片的氮和磷含量,探讨营养再吸收是否受到叶片习性和海拔的影响.所有树种氮和磷再吸收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6.5%和52.1%.常绿树种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宪龙 路永莉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21期 6115-61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确定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兼顾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通过玉米-小麦-玉米连续3季田间试验研究了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氮肥表观损失和土壤氮素平衡等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不同年份作物产量和3季作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迎迎 沈玉芳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3年33卷11期 2278-228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黄土旱塬旱作全膜双垄沟覆盖栽培条件下,不同施氮量(0、100、200、250、300及400kg/hm2)对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分配的影响,为提高春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及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春玉米植株及籽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小燕 《微生物学杂志》 2013年33卷1期 14-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试验利用从我国西南林区分离获得的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rius 715)、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的3个株系为供试菌种,研究它们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的氮营养吸收特性.结果表明,供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帅红 王强 等 《生物学杂志》 2013年30卷3期 89-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富含木质素的黄麻为原料,在漆酶/TBHP介质体系下,通过漆酶催化木质素氧化引发丙烯酰胺在黄麻表面接枝共聚.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了接枝前后黄麻氮含量变化,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了接枝产物结构;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单体用量和漆酶浓度对接枝率和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松 银婷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年12卷3期 481-4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筛选氮素利用高效茄子自交系的基础上,利用Griffing-Ⅱ设计,在两个氯素水平下(450kg/hm2争不施氮)分析了7个茄子自交系氮素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两个氮素水平下,氮效率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氮素吸收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恩科 梅旭荣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0年34卷5期 555-56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抗旱性强的'石家庄8号'和抗旱性弱的'偃麦20'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在田间遮雨棚条件下,研究返青-拔节期、拔节.开花期和灌浆后期3个生育期不同干旱程度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燕 王正银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24期 6707-67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小麦盆栽生物试验、实验室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缓/控释复合肥料(SRF)对土壤氮素养分库中不同组分(微生物量氮、固定态铵、NH+4-N、NO-3-N、铵离子周转库)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与小麦吸收氮素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小麦分蘖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剑波 沈其荣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6期 3052-30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氮素利用效率差异大的两个水稻品种(氮高效品种南光和氮低效品种Elio)作为试验材料,设计高低两个供氮水平,在温室砂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效率水稻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根系生物学特性及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两个供氮水平下,氮高效水稻南光的产量均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满莲 韦霄 等 《广西植物》 2009年29卷2期 260-263,1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不同氮处理黄花蒿生长、生物量分配、青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供氮量在0~0.4 g·kg-1之间,黄花蒿叶片单位重量的氮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随供氮量的增大而增加,之后开始下降.在较大范围内,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世威 LEHNE Philipp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年15卷2期 197-20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甜瓜有机生产系统中,设置3个有机肥料水平处理,即空白(OZ)、半量施肥(OH)和标准施肥(OS),在常规生产系统中设置两个化肥水平处理.即空白(CZ)和正常施肥(CS),以研究有机和常规两种土壤中速效氮的变化及甜瓜对氮素的吸收规律.结果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英 贺明荣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2期 685-6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高肥力条件下,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灌水频次(0~3次),裂区为不同施氮量(0~240 kg/hm2),结合15N微区示踪技术,研究了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肥的吸收利用及生育后期土壤硝态氮累积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氮肥水平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SURIGUGA 马万里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8年28卷8期 1689-169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10种常用禾草幼苗为材料,通过霍格兰溶液培养法观测了不同供氮水平下禾草的生长及氮效率特性,比较不同禾草的耐介质低氮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介质低氮环境对草地雀麦的株高、根长、根体积、叶面积、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无芒雀麦的株高、根体积和根长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天财 宋晓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8年28卷3期 554-55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4个施氮水平下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显示: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2种穗型小麦植株地上部生物量(返青期、拔节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匀周 王开运 等 《生态学杂志》 2007年26卷3期 301-30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控制环境生长室,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2个种植密度下红桦幼苗生长和氮(N)、磷(P)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CO2浓度为350和700 μmol·mol-1 2个水平,每个CO2浓度水平下又设密度28和84株·m-2 2个水平.结果表明: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胜芳 李淑文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4期 807-81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低氮和高氮条件下小麦的生物学性状、生理参数和氮同化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低氮条件下,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根系干质量、茎叶干质量、植株氮累积量基本上为氮高效品种>中效品种>低效品种.低氮条件下,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慧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4期 1323-13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植物生长箱通过溶液培养试验,从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及其荧光参数等方面来探讨不同氮素浓度条件下根域体积对连翘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及生长的影响,并采用15N示踪技术对不同氮素浓度条件下根域体积对连翘幼苗体内氮素转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连新 黄建晔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3期 519-52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1-2003年,利用我国唯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 (free-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FACE) 技术平台,研究了FACE条件下冬小麦宁麦9号不同生育期N含量、吸收、分配和N效率的响应.结...
【关键词】 小麦;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N含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