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9
- 24
- 2
- 1
- 8
- 5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永胜 黄书婷 等 《中医学报》 2021年36卷3期 475-477页ISTICCA
【摘要】 五苓散所主之证既非脱水,也不仅是下焦膀胱蓄水和单纯的胃脘停饮.五苓散的适应证涉及胃肠之“游溢精气”功能、脾的升清布散水津功能、肺的输布肃降功能以及三焦水道的通调功能.五苓散可健运中焦、助脾散精、促进肺的布散,使津液得以濡润;并通利三焦水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东昌 廖嘉明 等 《河南中医》 2014年34卷3期 381-382页ISTIC
【摘要】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仲景提出治疗水饮的根本大法.若用该理论指导临床,首先须辨清“痰”与“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其次应明确仲景所言“痰饮”实为当今“水饮”;最后应理解在治疗水饮的临床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温药和之”的意义.
【关键词】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饮;水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世鹏 杨涛 等 《河南中医》 2014年34卷1期 3-5页ISTIC
【摘要】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对痰饮病的治疗分为扶正利水、祛邪利水、和解利水,扶正利水中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心利水、以小青龙汤温肺蠲饮、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理中丸健脾祛湿、茯苓甘草汤温胃散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霍根红 《河南中医》 2009年29卷2期 114-117页ISTIC
【摘要】 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学心悸、血瘀、水肿等证范畴.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心衰病机为"阳虚及阴、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其中正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发生的部位虽在心,但关联五脏;心气不足,发病关键;瘀血阻滞,必然过程;水饮为患.最终结果;气血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莹 刘悦 等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12期 1021-1023页ISTICPKUCSCD
【摘要】 根据慢性心力衰竭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证候特点,探析其各分期病因病机与水湿的关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在早期为气虚血瘀证,表现为气虚导致脾虚,运化水饮失司;气虚导致血瘀,血不利则为水;水停加重血瘀,血瘀又加重气虚.在中期为气阴两虚证,表现为气阴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霈智 冯利 等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3期 251-25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癌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常见并发症,中晚期肿瘤患者往往处于正虚邪实、寒热兼俱的状态.木防己汤寒热相配、补利兼施,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通过对木防己汤的组成、加减变化,以及与“伏阳”学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的阐述,指出其应用重点在于把握体虚停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涛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11期 2371-2375页ISTICCA
【摘要】 气病可生痰饮,痰病亦可阻碍气机,两者互为因果.对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夹痰之疾,张之文教授皆主张“从气治痰”.治痰之法,运用补气、化气、宣气、理气、降气、行气等手段,以增强脏腑的运化功能,消痰之本,才是治痰之大法.张老在临床上诊治气虚不足兼痰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欣 胡微 等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11期 2362-2365页ISTICCA
【摘要】 月经的物质基础乃肾阴,只有肾阳的温煦及推动才能化生精血.肾虚而致阴阳失调乃是月经病的主要原因.肝藏血,主疏泄,同时肝经与冲任二脉交会.肝具有疏泄月经及调节经量的作用.脾肾二脏,先后天互相资生.若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则气血生化乏源,肾精无所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家驹 冯世纶 等 《河南中医》 2019年39卷6期 811-813页ISTIC
【摘要】 真武汤证为水饮内停兼有表邪未解的外邪里饮证,其病性为阴证,为少阴、太阴合病.真武汤方中生姜一方面解少阴表证,一方面温化水饮;炮附子既可以助白术、茯苓化饮,也可助生姜解表,故真武汤不用桂枝而用生姜.真武汤证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病机均为外...
【关键词】 真武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外邪里饮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冠汝 马锦地 等 《河南中医》 2019年39卷2期 199-202页ISTIC
【摘要】 目的:通过整理名老中医诊治胸腔积液的文献,研究胸腔积液的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组合规律.方法:检索已有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胸腔积液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SPSS22.0软件采用频数统计、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怡鲲 刘兴兴 等 《河南中医》 2018年38卷7期 990-992页ISTIC
【摘要】 药后护理法贯穿《伤寒杂病论》全书,其目的在于增强药效、保护正气,使病邪快速祛除体外、加快机体恢复及防治旧邪残留或旧邪未尽新邪复感.啜粥助药除邪、温中补虚、控效护胃,覆被发汗除邪、取暖扶正,饮暖水辅助药物增强体内阳气、温化水饮、排汗祛邪、推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英举 《国医论坛》 2019年34卷6期 54-56页
【摘要】 目的:总结冯世纶教授运用肾着汤的治疗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对病案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冯师认为,《伤寒论》体系不同于《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临床中提倡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应用肾着汤,首先辨六经为里虚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建巍 《中医学报》 2014年6期 741-742页ISTICCA
【摘要】 生姜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次数较多的中药之一,在《伤寒论》中出现39方次,《金匮要略》中出现51方次。功用方面,可调和营卫、解表散寒,保护胃气、和胃降逆,消食开胃、补益气血,温通血脉、解药物毒,温化水饮、利水消肿。黄家诏教授认为生姜价格便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立虎 岳仁宋 等 《河南中医》 2012年32卷1期 7页ISTIC
【摘要】 《伤寒论》中述及坏证病位涉及上中下三焦,证型包括热都胸膈的栀子豉汤证、邪热壅肺的麻杏甘石汤证、脾阳虚水饮内停的苓桂术甘汤证、阳虚水泛的真武汤证、水热互结的大陷胸汤证、痰热互结的小陷胸汤证、寒热错杂的泻心汤证等.如此众多证型各异的坏证条文,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静 《河南中医》 2012年32卷5期 553-554页ISTIC
【摘要】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主治脾肾阳虚所致水饮内停之证,为温阳化气利水之经典方,临床只要抓住病机,凡见肾阳虚之水饮内停者,均可以本方加减用之,故用于治疗阳虚水泛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等,皆可收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静波 瞿溢谦 等 《国医论坛》 2018年33卷6期 5-6页
【摘要】 《伤寒杂病论》中所载“苓桂”四剂皆为治疗阳气虚衰、水饮内停的方剂,其本相同,其标却异,故仲景立法处方以治本为底,换一药而治标,其用药之少之巧,给人颇多启迪.本文从“苓桂”四剂的药物差异、剂量差异等方面进行比较,以窥仲景在立法处方方面之神机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建华 张宁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33卷10期 958-959页ISTIC
【摘要】 小青龙汤为《伤寒论》中传统经方,至今临床仍广泛应用.小青龙汤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外可散在表之寒邪,内可消心下之水饮,乃发汗蠲饮,表里两治之法.在临床上适当辨证加减,可用于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秋平 杨靖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7卷9期 939-939页ISTICCSCDCA
【摘要】 从真武汤、肾气丸等方的方义出发,深入探讨张仲景"阴中求阳"的思想内涵.认为张仲景是在病机为为肾阳虚乏、水饮泛溢、病症见水肿、下利、心悸、喘病、身痛等水气内盛之标于真武汤温阳化气、健脾利水之中,加用一味"芍药"固护其真阴.在水气病的善后治疗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云涛 《河南中医》 2009年29卷7期 627-628页ISTIC
【摘要】 <伤寒论>中结胸证的病机是表证误下致热与水饮相结于胸腹,大陷胸汤是其代表方;阳明腑实证的病机是邪热已入阳明,与燥屎相结于中、下焦,大承气汤是代表方剂.在诊治类似结胸和阳明腑实证的实践中应详辨病机,准确用药,中病即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保军 李宴桃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03卷21期 148页MEDLINE
【摘要】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症,是一种心室泵血能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疾病.其在中医学中属“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痰饮”等范畴,属危重症及难治病症.1病因病理中医认为,本病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生亮 王建峰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13卷3期 149页
【摘要】 <篇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压力的增大,肝硬化腹水的发病率与日俱增,目前西医治疗肝硬化腹水,常采用保肝利尿及抽腹水等治法,然而大剂量利尿剂逐水又会损及脾肾,常常诱发消化道大出血,电解质紊乱,导致肾衰,往往加重病情,且易反复.笔者在多年的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清学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03卷20期 367,393页MEDLINE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五苓散方药组成及相关原文的分析认为,该方属于无寒热之偏的平和之剂,方中的寒热药物均能发挥作用;在《伤寒论》中该方既用于热灼津液的消渴、小便不利、不更衣(热证),也用于水饮内停的水逆、反不渴、吐涎沫(寒证);并指出其用于寒热两证的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凯旋 谢昌联 等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24卷8期 212-213页
【摘要】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各中医证型与脑钠肽、D-二聚体及血瘀证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同期住院的非房颤患者90例为对照组,房颤(AF)患者90例为病例组,分别测量脑钠肽(BNP)及D-二聚体水平,并对病例组患者进行辨证分析及血瘀证积分的评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盛维云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13卷30期 178页
【摘要】 小青龙汤主要用于风寒表实兼水饮内停证,临证时除用于治疗肺系疾病鼻渊、寒咳外,还可用于治疗肩凝风等常见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庆安 谷晓光 等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03卷6期 53页MEDLINE
【摘要】 口渴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伤寒论>太阳病篇口渴的相关条文,其病因病机有邪热伤津、水饮内停、津液不布和邪热与水饮相结等方面,其治当以解表益阴、温化水饮、解表利水和泻水逐饮等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振芳 郑英良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03卷4期 233-234页MEDLINE
【摘要】 本文作者临床应用经方治疗脾虚气滞腹胀证、热痞证、风寒表实兼水饮咳喘证,疗效显著,现将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的点滴经验进行总结,以便与广大同仁交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莹 《慢性病学杂志》 2010年12卷11期 1551-155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机采献血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原因,以确保献血者的安全.方法 对机采献血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安慰鼓励献血者,并经立刻暂停采血,取平卧位,给予温热葡萄糖水饮服和进食蛋黄派后,献血者低血糖的症状逐渐得到恢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洁 刘列 等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02卷35期 222页MEDLINE
【摘要】 <篇首> 心衰病因复杂,五脏均可被涉及,临床症状也表现轻重不一,但中医各家大多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心气、心阳及正气亏虚是发病基础,瘀血、水饮、痰浊为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中医治疗心衰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具有从多途径、多环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