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
- 8
- 1
- 9
- 7
- 7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段祯 王亚丽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2期 170-172页ISTICPKUCSCD
【摘要】 对《武威汉代医简》方剂进行简要分析后发现,其组方用药具有方小药精、表里兼顾、寒热并用、攻补兼施、随症加减等特点.这些组方用药方法又往往因证候表里、寒热、虚实错杂而参合使用,以期实现综合、全面的治疗.《武威汉代医简》组方用药之特点,应为同时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雷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7卷3期 101-103页ISTIC
【摘要】 在一些医学文献中,经常看到“(痳)”与“痳”二字,由于这两个字的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从“(痳)”、“痳”二字的形、音、义出发,着重分析了这两个字及其相关的“麻”、“(林)”、“髍”、“(磨)”、“淋”诸字的字形、字义,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雷 《中华医史杂志》 2013年43卷2期 118-119页MEDLINE
【摘要】 1972年甘肃省武威县出土的汉代简牍,包括2种竹简和1种木牍,由隶书和章草2种字体书写,竹简分别编联,木牍未曾编联,具体内容可分医方、日书、药价3个方面.种种现象表明,这批简牍并非纯一的书籍或资料,“治百病方”只是其中1种竹简的名称.而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良铎 刘承 《中华医史杂志》 2006年36卷1期 7-9页MEDLINE
【摘要】 <武威汉代医简>是一部医方性质的著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早期医药水平的真实情况.医简中有许多治疗疑难病症的方药,如治疗麻风病、风湿病、久泄、久痢、久咳,这些疾病即使在今天仍然是疑难病.将医简方药与<伤寒杂病论>中的有关方药进行了比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延昌 孙其斌 等 《中华医史杂志》 2006年36卷2期 72-74页MEDLINE
【摘要】 由于汉及汉代以前的医集存世甚少,因此对考证<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及其同时代方药状况造成极大困难.对1972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进行了考证后认为,武威汉代医简被考古学家推测为东汉早期的医学著作,据此推论<武威汉代医简>将对探讨和研究在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延昌 2014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 2014年
【摘要】 (1975年至2013年)著作[1]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县文化馆.武威汉代医简.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1975.[2]张延昌,朱建平.武威汉代医简研究.北京:原子能出版社出版,1992.[3]张延昌,李强,杨扶德,等.武威汉代医简注解.北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潘文 整理、传承、发展-中医医史文献研究的新思路-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2013年
【摘要】 通过对《武威汉代医简》中"东海白水侯方"的文献研究,以期探求其发源流转,发现可能源自两汉"献方"活动,后由于疗效明确,一直流传后世.隋之前医著之《索女方》中之治疗"七伤"方,唐代孙思邈之《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石韦丸"方,《千金翼方》中的"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延昌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介绍1972年在武威旱滩坡出土的"汉代医简"40年来,有关《武威汉代医简》临床价值的探讨;临床治疗风湿病、肾结石、支气管炎、糖尿病等的疗效观察,以及方剂剂型、用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燕 2012年
【摘要】 《武威汉代医简》中共出现了16例"合""和"连用.本文对《武威汉代医简》中的"合和"进行了穷尽性的考查,在此基础上,认为《武威汉代医简》中的"合和"是由两个同义义素组合而成的一个联合式复合词,其读音是"he huo",也可写作"和合",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立勋 导师:冯胜君 吉林大学 中国史 历史文献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武威漢代醫簡》於一九七五年十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武威漢代醫簡》的出版,在古文字、中醫藥學、歷史學等領域掀起了研究熱潮.論文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爲研究概況,主要從文字考釋、用字特點、文獻價值三方面對武威漢代醫簡的研究情況進行概括介紹;第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延昌 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西北学术会议暨培训班 2011年
【摘要】 列举临床验例,介绍了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所载治疗痹证方药:治伤寒逐风方、治鲁氏青行解解腹方、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瘀方,在近年来临床运用的疗效观察,以期有更多病例验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延昌 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 2011年
【摘要】 1972年11月在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甘肃武威的旱滩坡一带一座东汉古墓中发现了92枚医药简牍,据专家们考证,简牍的成书年代在公元一世纪左右.本文简述了在武威汉代医简出土后近40年来,对武威汉代医简研究的概况,以及对医简进一步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越 王育林 等 《中华医史杂志》 2016年46卷3期 131-139页MEDLINE
【摘要】 放马滩秦简、睡虎地秦简、周家台秦简和里耶秦简4种出土秦简中有诸多病症名称。按不同的命名方式统计发现,4种秦简累计出现的病症名85个,其中病位命名34个,病状命名8个,病因命名1个,病位+病状命名12个,病位+病因命名3个,病状+病因命名2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智明 《中医杂志》 2009年50卷6期 497-49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张延昌主任医师为甘肃省名老中医,从事中医内科工作30余年,近10余年,在潜心研究武威汉代医简中遗存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治疗各类风湿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整理介绍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霞 吴亚兰 等 《中华医史杂志》 2019年49卷4期 195-198页MEDLINE
【摘要】 传统中药软膏剂出现很早,早在《山海经》就已有记载,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出现了多例软膏剂.最早以“膏药”命名,并有完整组方及服用方法的膏方,见于《武威汉代医简》.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对软膏剂的制作过程做了较为详细的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茂活 《中华医史杂志》 2010年40卷4期 封3页MEDLINE
【摘要】 <篇首> 武威汉代医简中两次出现"大如婴桃"之语,分别见于简4和牍79.其中的"婴桃"当然是指樱桃无疑,但是樱桃为什么会写作"婴桃"呢?《武威汉代医简》、《中国简牍集成》都认为"婴"与"樱"为通假字,《武威汉代医简注解》中两处注解也与此相同.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延昌 《中华医史杂志》 2002年32卷3期 184-187页MEDLINE
【摘要】 <篇首> 1972年甘肃武威旱滩坡地带兴修水利工程时,在一座东汉土圹墓中发现了92枚医药简牍,称之为"武威汉代医简"(以下简称"医简").这些医药简牍的出土,是1949年以来我国文献考古工作中很重要的发现之一,为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提供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延昌 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 2004年
【摘要】 目的:应用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中所载方药配制而成的清热逐风合剂用于治疗结节性红斑作临床疗效观察;方中主要成分为:生石膏、苦参、大黄、制川乌等.由我院药剂科制剂室生产.方法:每服50ml,每日3次,20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结节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延昌 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 2000年
【摘要】 "尪痹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本病指类风湿性关节炎."祛寒逐风合剂是由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中"伤寒逐风方"为基础方配制而成的中药合剂.我们用祛寒逐风合剂治疗尪痹120例,与88例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