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4
- 17
- 6
- 2
- 23
- 17
- 11
- 5
- 2
- 50
- 16
- 6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黄玖利 戴好富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10年30卷3期 10-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内生真菌S15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S15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将其鉴定为乙酰基细胞松弛素D (1)和细胞松弛素D (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祁珊珊 戴志聪 等 《福建林业科技》 2010年37卷1期 6-11页
【摘要】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粗榧保育群落植被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霸王岭的海南粗榧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虽然不同样方中的乔木层、灌木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都表现出极显著差异,但同一样方中乔木层和灌木草本层生物多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志聪 祁珊珊 等 《林业资源管理》 2010年2期 50-56页
【摘要】 以1996-2005年观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分析环境因子对海南粗榧种群内的海南粗榧植株各林龄存活率、幼苗高度增加比、幼苗高度增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年最高温度对各种群海南粗榧幼苗的存活率影响最大,年最低温度对各种群海南粗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晓慧 宋经元 《陕西农业科学》 2010年56卷1期 119-121页
【摘要】 海南粗榧 (Cephalotaxus mannii Hook. f.) 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主产海南.该树种体内含多种生物碱,抗癌效果显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对海南粗榧的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与生态学特性、繁殖技术等方面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祁珊珊 戴志聪 等 《林业资源管理》 2010年1期 53-58页
【摘要】 通过样方法研究霸王岭及尖峰岭保护区内海南粗榧种群结构特征,共取样方24个,总调查面积为10 400m2.记录海南粗榧的胸径及高度等形态指标,并将海南粗榧按高度及胸径分为5级,以研究其种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3龄海南粗榧幼苗成活率很低,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祁珊珊 戴志聪 等 《林业资源管理》 2010年5期 34-40页
【摘要】 为了增大濒危植物海南粗榧的种群数量,对海南粗榧进行就地及迁地抚育研究,结果表明:1)在就地抚育过程中,适当增加光照以及增施肥料对海南粗榧株基径的增长有显著影响,对其叶绿素增长有显著影响,并且显著降低SOD酶活,缓解其逆境条件.2)迁地抚育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传文 孙前光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10年37卷10期 1462-14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204株分离自长春花、海南粗榧和见血封喉的内生菌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有19株内生菌的发酵液至少对一种指示瘤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其中4株菌的发酵液对S180的抑制率较强,均在70%以上.研究表明菌株PA09006和PA09009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文君 戴好富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09年36卷8期 1217-12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72株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内生真菌进行了抗肿瘤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有9株内生真菌至少对一种指示瘤株具有细胞毒活性,5株内生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1株内生真菌对辣椒疫霉有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苹 戴好富 等 《中国药学杂志》 2009年44卷11期 825-82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6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用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6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个环二肽和1个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道林 苏洁 等 《植物学报》 2002年44卷2期 193-198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利用RAPD技术对珍稀濒危植物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 Hook . f.)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布、濒危原因及物种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 海南粗榧在海南岛的5个取样地点表现出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对环境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伟 汪电雷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8年34卷9期 1263-126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采用UPLC建立大鼠血浆中海南粗榧内酯醇浓度测定方法,并研究其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初步药代动力学.方法 以甲醇-水(47∶ 53)为流动相,流速0.17 mL· min-1,UV检测波长326 nm,以海南粗榧内酯为内标,乙腈沉淀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旋娴 李永成 《广西植物》 2017年37卷4期 497-503,4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研究在海南粗榧悬浮细胞培养的不同阶段(5、10、15、20 d),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L-丙氨酸(10、30、50、100 mg·L-1),测定细胞生长、细胞活力及产物含量,确定L-丙氨酸最佳的添加时间及添加剂量.结果表明:添加L-丙氨酸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苹 戴好富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08年35卷9期 1455-14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健康的树皮、枝、叶中分离得到72株内生真菌.依据其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将其中68株归为半知茵类,即产孢的33株鉴定为5个属,未产孢的35株中除1株鉴定为丝核菌属外,其余3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符文英 杜道林 等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4年40卷1期 34-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海南粗榧的嫩茎和嫩叶以0.1%升汞消毒12 min的效果最好.外植体在MS+0.1 mg·L.6-BA+l mg·L-1NAA+2mg·L-12,4-D+3.0%蔗糖+0.6%卡拉胶(pH 5.8)培养基中能顺利诱导出愈伤组织.液体悬浮和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志强 刘玉成 等 《广西植物》 2002年22卷3期 209-2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垂直板型凝胶电泳技术,对海南粗榧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粗榧遗传多样性水平低,多态位点比率P=0.33,等位基因平均数A=1.3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He=0.135,观察杂合度Ho=0.139,黎母山种群所具有的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志强 刘玉成 等 《生态学杂志》 2002年21卷5期 18-2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海南粗榧为科粗榧属常绿乔木,雌雄异株[2],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尖峰岭、黎母山、吊罗山、卡法岭、坝王岭等.其材质均匀,纹理细,是非常理想的材种;同时,它的根、茎、叶和果实都含有三尖杉酯碱及高三尖杉酯碱,是生产抗癌药物的原材料[2,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道林 苏杰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1年25卷1期 119-12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变异系数和差异显著性检验,对海南坝王岭等五个海南粗榧群体植株及其不同器官的C、H、N、K等15种化学元素分布及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 Hook. f.)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分布总体呈C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志强 刘玉成 等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1年19卷3期 220-22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海南粗榧5个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结果表明:海南粗榧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多态位点比率P=0.33,等位基因平均数A=1.3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He=0.135,观察杂合度为Ho=0.139。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胜兰 戴好富 等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8年18卷3期 215-21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海南粗榧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利用光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法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 从海南粗榧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苯丙索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junipedi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CHEN Ping 吴娇 等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8年18卷4期 279-28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6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6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methylme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培 阳辉蓉 等 《热带作物学报》 2017年38卷5期 962-968页
【摘要】 对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Li.)内生真菌F127发酵液化学组分进行研究.用多种色谱技术对F127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LC-MS、ESI-MS和超导核磁共振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最后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峰 乔飞 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45卷10期 146-150页
【摘要】 以传统测定海南粗榧生物碱的方法为对照,参照改良的测甲醛含量的方法对其进行优化,以建立安全、快捷、准确测定海南粗榧生物碱总碱含量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新方法兼备以上2种方法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其缺点,具体表现为(1)用磷酸、过氧化氢取代98%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淑婷 李从发 等 《热带作物学报》 2016年37卷7期 1407-1412页
【摘要】 为研究不同发酵方式对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产量、成分类别及其对3种常见白血病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影响.分别采用大米固态发酵、麦麸固态发酵、马铃薯液态静置发酵、马铃薯动态发酵4种发酵方式对分离自海南粗榧韧皮部内生真菌CH1307c进行发酵,并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阳辉蓉 刘四新 等 《热带作物学报》 2015年36卷10期 1856-1860页
【摘要】 利用活菌菌饼法和滤纸片法研究筛选64株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活性菌株的代谢产物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测试.菌饼试验结果显示,11株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对无乳链球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占总菌株数的17.2%,抑菌圈在Φ(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波 周丽霞 等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3卷6期 603-606页
【摘要】 从一株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7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细胞松弛素D(1)、麦角甾醇(2)、过氧化麦角甾醇(3)、2-hexylidene-3-methylsuccinic acid(4)、邻苯二甲酸二正丁基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艳 刘四新 等 《热带生物学报》 2012年3卷3期 236-242页
【摘要】 以海南粗榧内生真菌细极链格孢CH1307发酵产高三尖杉酯碱的产量为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葡萄糖质量浓度、硫酸镁质量浓度、复合维生素B质量浓度及摇床转速对该菌株液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极链格孢CH1307液态发酵产高三尖杉酯碱的关键因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胜兰 曾艳波 等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27卷3期 29-31页CA
【摘要】 目的:对海南粗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反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应用DPPH法测定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海南粗榧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分别为 (+)-Matair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峻玉 杜道林 等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17卷1期 50-58页
【摘要】 采用核型分析和巢式方差等级分析等技术对分布于海南的海南粗榧5个种群染色体水平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坝王岭种群、尖峰岭种群、卡法岭种群、黎母岭种群和吊罗山种群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4=16m+6msm+2sm(2SA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道林 龚劲勇 等 《热带林业》 2003年31卷3期 13-15页
【摘要】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海南粗榧( Cephalotaxus mannii)叶的气孔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环境因子对海南粗榧叶气孔结构影响差异很大,如直径 <0.25mm砂粒含量对 X5(任一附卫细胞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符文英 杜道林 等 《分子植物育种》 2003年1卷5期 795-799页
【摘要】 海南粗榧(Cephalataxus mannii Hook.f.),为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三尖杉属(Cephalotaxus)植物,主产海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因其材质优良和卓有特效的抗癌效果而屡遭砍伐及毁灭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鑫 王景丽 等 《中草药》 2021年52卷11期 3174-31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对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茎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三尖杉茎叶75%乙醇提取物二氯甲烷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核磁、质谱等多种波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平 乔飞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1年40卷2期 809-8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探究甘露醇、氯化钠的渗透胁迫和脱落酸、茉莉酸甲酯、乙烯利、水杨酸等信号物质对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海南粗榧新鲜叶片为试材,分别选用甘露醇、氯化钠、脱落酸、茉莉酸甲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淼 黄圣卓 等 《中草药》 2019年50卷7期 1541-15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等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海南粗榧总碱中分离得到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化鹏 王荣香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年24卷19期 47-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海南粗榧中主要活性成分为以三尖杉碱为母核的三尖杉酯类生物碱,该研究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UPLC)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三尖杉碱、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3种化合物含量的检测方法,分析海南粗榧不同组织样品中3种生物碱的代谢分布.方法:选用A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化鹏 王荣香 等 《中药材》 2018年41卷10期 2392-2394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海南粗榧中三尖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GC-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5毛细管色谱柱(30m×0.25 mm,0.25 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 ℃;电离方式:电子轰击离子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旋娴 李永成 等 《中草药》 2016年47卷20期 3696-37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L-色氨酸及其衍生物5-甲基-DL-色氨酸(5-MT)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生长及三尖杉酯类碱合成的影响.方法 在细胞培养第15天,向海南粗榧悬浮培养物中添加一定量的L-色氨酸或5-MT,测定细胞生长、产物量以及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志强 付永川 等 《广西植物》 1999年19卷2期 131-1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变异系数和性状差异显著性检验,研究了海在坝王岭等5个种群内和种群间不同形态变异以及形态总体变异.结果表明:①海南粗榧营养器官性状比生殖器官性状变异大;枝性状组中,分枝角度变异较小;叶性状组中,叶数量变异较大;球果、种子生物量变异都大于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永川 向志强 等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17卷1期 64-69页
【摘要】 以构件理论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技术,对海南粗榧幼苗种群构件结构与环境因子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级枝叶系统、当年生枝叶系统受环境影响较大,而二级枝叶系统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较为保守;海南粗榧对土壤湿度、土壤中直径0.25~1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沈芸导师:胡东成 高非 西北师范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硕士) 2020年
【摘要】 海南素有“天然药库”之美誉。海南粗榧(CephalotaxushainanensisLi)是我国热区特有的珍稀药用植物,属于海南特有种。海南粗榧在同属植物中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含有种类最多(共有11种)、含量最高,尤其是对动物和临床有显著抗肿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于淼导师:曲有乐 佳木斯大学 药学 药物化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目的研究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三尖杉属(Cephalotaxus)植物海南粗榧CephalotaxushainanensisLi中的生物碱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分离鉴定新化合物,丰富三尖杉属生物碱化学成分宝库,并为海南粗榧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胜兰导师:戴好富 海南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本文对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三尖杉属(Cephalotaxus)植物海南粗榧(CephalotaxushainanensisLi.)枝叶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海南粗榧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袁牧导师:李从发 海南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本研究利用植物内生菌与宿主植物长年协同进化,发生基因漂移可能性大这一优势,从各地区的海南粗榧样品中分离内生真菌,并检测这些内生真菌是否能产高三尖杉酯碱或具备产生高三尖杉酯碱的潜力。 目前已经分离得到214株海南粗榧内生真菌,通过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丽霞导师:钟惠民 青岛科技大学 化学 有机化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本论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工作:海南粗榧(CephalotaxushainanensisLi)一株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和珍珠菜属植物虎尾草(LysimachiabarystachysBge)化学成分的研究。 以生物活性为导向,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苹导师:梅文莉 海南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本文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 从海南粗榧植物健康的树皮、枝、叶中分离得到72株内生真菌。依据其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将其中68株归为半知菌类,即产孢的33株鉴定为5个属,未产孢的35株中除1株鉴定为丝核霉属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峰导师:江雪飞 乔飞 海南大学 园艺学 园艺专业(硕士) 2016年
【摘要】 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是我国二级稀有濒危重点保护植物,含有种类丰富的具有抗癌活性的三尖杉酯类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海南粗榧现有资源严重稀缺,利用海南粗榧悬浮细胞来生产三尖杉酯类碱可以有效解决稀有药用资源的供需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胡晓苹导师:李从发 海南大学 作物学 作物学(博士) 2016年
【摘要】 药用植物是天然药物筛选的最主要途径,但自从证实了某些内生真菌可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以来,通过培养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以获得具有药用活性成分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目前,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龙晓娟导师:李永成 海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本文以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ic acid,简称MJ)、水杨酸(salicylic acid,简称SA)、内生真菌培养液(fungal endophyte culture supernatant,简称FE)为诱导子,在培养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蕾导师:江雪飞 海南大学 林学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 2014年
【摘要】 海南粗榧(Cephalataxus mannii)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其枝叶、种子和树皮中都含有多种具有抗癌活性的次生代谢物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紫杉醇作为切入点针对海南粗榧植株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成韬导师:李永成 钟秋平 海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硕士) 2013年
【摘要】 本研究运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分别对海南粗榧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及抗褐变等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为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三尖杉酯碱次生代谢的调控提供实验基础.以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 Hk. f.)的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志伟导师:李卫东 兰州大学 化学 化学 有机化学(博士) 2010年
【摘要】
本论文以HCOOH促进的类片呐醇重排反应为基础,以全新的方法分别完成了三尖杉酰胺、三尖杉碱的合成以及海南粗榧新碱的全合成,本论文共分为以下三章。
第一章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概述了三尖杉属生物碱的分离,结构及生物活性,第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