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4
- 7
- 20
- 4
- 2
- 1
- 1
- 6
- 4
- 4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宋维海 李琴 等 《青海医药杂志》 2025年55卷2期 53-56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温经散寒方联合毫火针对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症状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影响,为中医治疗RA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RA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江敏子 尚菊菊 等 《北京中医药》 2023年42卷3期 318-321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温经散寒法治疗阳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入组的阳虚寒凝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用附辛通络汤治疗,对照组用甲钴胺片治疗,疗程4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艺 周华虹 《新中医》 2023年55卷3期 113-11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方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受累关节功能及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42例风寒湿痹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经散寒组72例及甲氨蝶吟组70例.甲氨蝶吟组单纯口服甲氨蝶呤片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巧丽 李英莲 《新中医》 2022年54卷24期 229-233页ISTICCA
【摘要】 介绍郭为汀主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郭为汀主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有三,一为肝肾亏虚,二为瘀血阻滞,三为外感风寒湿、湿热之邪,证属本虚标实.临证多从血瘀证、寒湿证、湿热证、肝肾亏虚证辨证论治,强调从"瘀"与"滞"的特点出发,各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周阳 陈湘宜 等 《新中医》 2022年54卷21期 130-13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活血方联合妇女养血丸合红金消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子宫肌瘤寒凝血瘀症患者11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妇女养血丸合红金消结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绵莉 毛惠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年35卷12期 6421-64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温经散寒祛瘀方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前列腺激素水平及子宫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64例)和试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武 蒋全睿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0年47卷2期 83-85页ISTICPKUCA
【摘要】 在《内经》中为了解释按法的治疗作用,根据脏腑经络气血理论提出了“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之说,用于阐释按法的温经、散寒、行气、活血、补虚的作用.现代推拿医生将此理论用于指导伤科、内科、妇科、儿科的疾病治疗.在伤科的应用中,针对局部感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燕 祝炳军 等 《新中医》 2021年53卷9期 78-8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活血方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经散寒活血方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艳宏 赵雪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年24卷11期 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组方对麻黄细辛附子汤(MXF)体外经皮吸收的影响,以阐明MXF外用的配伍机制,为其经皮给药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中药复方外用配伍机制研究积累数据.方法:采用Franz体外扩散池法,以含1%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溶液为接受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蓉 刘珍洪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25卷3期 314-316,398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艾叶醇提物对热敏通道TRPV1的影响.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转染人源TRPV1的HEK293细胞上,测量艾叶醇提物对细胞跨膜电流的影响.结果:全细胞膜片钳数据显示,艾叶醇提物可以激活TRPV1通道并产生较为明显的跨膜电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继红 赵文武 《新中医》 2018年50卷8期 167-16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温经散寒汤治疗, 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治疗后观察中医症状、痛经持续时间及疼痛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卢燕 导师:王树林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妇科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该文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研究现状综状的基础上,对导师王树林教授运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经验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总结和研究,以克痛胶囊为代表方,经过75例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出现率明显下降,体征明显改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姝敏 张吉霞 等 《河南中医》 2025年45卷8期 1198-1203页ISTIC
【摘要】 "伤湿"理论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雷丰在其著作《时病论·秋伤于湿》中由此立论,提出"治湿六法",即"以表其汗""风药以胜湿""以攻其下""以温其经""健脾燥湿""以渗利之",延展了温病学以"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丽娟 赵耀东 等 《河南中医》 2024年44卷6期 840-843页ISTIC
【摘要】 "结"是气血与邪气结聚的一种病理状态,"解结"为"疏通郁结,通达经气"之意.原发性痛经由于气血的周期性变化,经期容易感邪,导致冲任气血不畅,邪结于胞宫不得通下而作痛,加之经期气血外溢,平素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者,血气化生不足,易出现虚结.温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娜 汤先兰 等 《中医儿科杂志》 2024年20卷3期 5-7页
【摘要】 瑶医滚蛋疗法是经典的瑶医外治疗法,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运用.瑶医滚蛋疗法根据介质不同分为银蛋滚法、白蛋滚法和药蛋滚法3种.银蛋滚法是把鸡蛋煮熟去掉蛋黄后,将银质硬币或银戒指放置于内以行滚熨治疗,主要治疗疔疮肿毒等疾病.白蛋滚法是将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景轩 李文秀 等 《中医儿科杂志》 2024年20卷4期 86-88页
【摘要】 雷诺现象是指由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肢端小动脉阵发性痉挛,血液循环受阻,表现为四肢末端感觉异常,皮肤颜色间歇性发白,继而潮红的疾病.张喜莲教授治疗1例雷诺现象患儿,认为该病应归属于中医学伤寒"少阴病"范畴,病机关键在于营血虚弱,血虚则生内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宪 刘金星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年23卷19期 207-2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结合古今文献研究,分析麻黄“破癥坚积聚”的功效机制,为拓展麻黄治疗妇科疾病的应用范围提供文献依据.通过梳理古今麻黄相关文献,筛选麻黄的特殊用法资料,并结合临床应用,归纳麻黄在阳和汤及麻黄细辛附子汤中治疗癥瘕的临床和配伍特点.麻黄消癥瘕的机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军 王雄将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17年44卷8期 1726-1728页ISTICPKUCA
【摘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属于中医“筋痹”范畴,文章基于目前存在许多由于没有把握正确的治疗原则,盲目地采用强刺激手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不仅没达到治疗目的,反而加重患者痛苦的情况,从筋“喜温而恶寒、血和则筋柔、喜柔而不喜刚”的特性出发,提出温通、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婉雯 《新中医》 2017年49卷7期 193-194页ISTICCA
【摘要】 吴苓汤是陈镜合教授首创,于七十年代已收载在《千家妙方》下册.吴苓汤以伤寒论的吴茱萸汤与苓桂术甘汤合方而成,内含吴茱英、生姜、大枣、党参、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等.全方具温经散寒、除痰通络的作用.通过20多年再实践,发现该方除治疗眩晕外,对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春红 裴云芳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16年35卷3期 270-272,封3页ISTIC
【摘要】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功效,用于治疗少阴兼表证(即肾阳虚外感)的经典方剂,近年来麻黄附子细辛汤在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相当广泛,为了更好地研究古方,现对近年来麻黄附子细辛汤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参考文献2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元秀 《中国保健食品》 2019年8期 64-65页
【摘要】 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又有蕲艾、祁艾、医草、艾草之称.据专家考证,艾叶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叶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叶的湖北蕲州,至今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子健 张一鸣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5期 2633-26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以《金匮要略》"血寒积结胞门"理论为基础,根据卵巢癌的发病特点和病变规律,阐明"虚、积冷、结气"是卵巢癌的初始病机,"寒凝血瘀"是卵巢癌的关键病机,"阳虚毒结"是卵巢癌的直接病机.在治疗方面,应当以温阳散寒、化瘀解毒为卵巢癌基本治则,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维红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7年32卷5期 28-30页
【摘要】 少腹逐瘀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的经典方.本方取《金匮要略》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方组:小茴香、炒干姜、元胡、炒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生蒲黄、炒灵脂.此方具有化瘀散结、温阳散寒、调经止痛的功效,广泛地应用于少腹寒凝瘀滞或冲任虚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古丽君 郑丽君 等 《健康之路》 2014年12期 265-265页
【摘要】 总结了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护理经验,认为针灸方法具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之功效,且经过情志护理的配合,疗效更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岩 《健康之路》 2014年12期 335-335页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治疗腰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身痛逐瘀汤,乌头汤等中药内服的治疗方法。结论:中药内服方法起到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散寒除湿,温经通络作用,治疗腰痛效果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莹 导师:李光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妇科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不孕症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是世界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不孕症原因复杂,涉及多学科领域。在不孕症中,女方因素占60%,其中输卵管因素占女性不孕的1/3。近来随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盆腔炎症、宫腔操作次数的增多,使输卵管阻塞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朱玲 导师:丛惠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妇科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原发性痛经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6个月—2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医学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该文根据临床资料对发病率较高的寒凝血瘀型痛经进行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红梅 导师:韩延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妇科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该文从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两方面,针对痛经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并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为了证实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的疗效,我们选择了60例属于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患者,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温胞止痛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彭蕴茹 导师:窦昌贵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学 中药学(硕士) 2001年
【摘要】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是温经散寒的代表方.原方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炙甘草、大枣七味药组成,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功效.该课题以当归四逆汤的传统功效和临床应用为依拓,通过药理试验全面探讨其临床疗效的药理学基础.首先观察了当归...
【关键词】 镇痛抗炎 ; 子宫平滑肌当归四逆汤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