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1
- 40
- 3
- 92
- 7
- 5
- 3
- 2
- 11
- 6
- 5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苏庆洋 王忠民 《中医学报》 2019年34卷4期 720-723页ISTICCA
【摘要】 阔韧带撕裂综合征是女性产伤或外伤导致阴道裂伤出血而引发的阔韧带内出血或者阔韧带血肿,属创伤引发的妇产科综合征.西医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手段,但临床以中医药活血化瘀为主进行治疗同样有较好的疗效.阔韧带撕裂综合征的形成病因与创伤出血有关,属于中医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静 曹淑丽 《河南中医》 2011年31卷3期 223-223页ISTIC
【摘要】 老年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中医学"脉痹"、"脱疽"范畴,情志内伤、肝肾不足、脾气不健、寒湿侵袭,以致寒湿凝聚经络、闭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治疗时采用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收到良好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新生 《河南中医》 2010年30卷7期 706-707页ISTIC
【摘要】 应用<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理气止痛;治疗崩漏,以活血化疼,温经止血;治疗月经后期,以温经散寒,养血活血调经;治疗不孕,以温经散寒,理气活血;治疗瘕,以活血散结,破瘀消 ,佐以温经行气.均获良效.
【关键词】 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痛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中良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 2012年03卷10期 35-35页
【摘要】 肩部寒痹为肩痹的一类证型,是临床常见病症,是由于正气不足、气血亏虚,肩部感受寒邪,寒邪客于经络,痹阻气血而发病.为了寻找推拿治疗本病的有效适用手法,笔者曾运用温通手法,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治疗肩部寒痹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丰枝 郭永昌 等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2年03卷6期 167-168页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乌头汤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熏蒸每周两次,根据体质适当增加至每周三次.乌头汤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温服.一个月为一疗程.结果:共收治患者30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结论:中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芳 曾友华 等 《中草药》 2016年47卷11期 1926-19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中药浴足与心理治疗手段相结合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例脑卒中合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总分>7分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化学药物组50例、温经散寒洗剂浴足组50例,心理疗法组50例,温经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佩珊 过伟峰 《中医杂志》 2016年57卷12期 1071-1072页ISTICPKUCSCD
【摘要】 顽固性偏头痛发作频繁、头痛剧烈、病程日久,其病因以风为主,内外相合,且肝风常挟火挟痰成为风火上炎或风痰阻络证,并往往与寒、湿之邪相合上犯清窍.顽固性偏头痛病机乃寒凝热郁,寒热交阻,气血不畅,清阳不展,不通则痛,宜采用祛风清火温经散寒法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巧瑜 廖军 等 《河南中医》 2016年36卷6期 1084-1086页ISTIC
【摘要】 点按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基础手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点按法具有较好的温经散寒止痛、开通闭塞活络、清热安神收敛功效.点按法接触面积小,有较好的深透性,可广泛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因此常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病证.其中以骨伤科和软组织损伤方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辉 陆乐 等 《中医学报》 2015年30卷11期 1664-1666页ISTICCA
【摘要】 目前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有毒药物主要分布在乌头类药物、藤类药和虫类药中,主要功能包括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祛风通痹等.攻毒之药作用类似于免疫抑制药物,对于异常活化的免疫细胞有杀伤作用.但在具体应用时,由于有毒药物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往往比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利豪 李路明 等 《河南中医》 2015年35卷10期 2559-2560页ISTIC
【摘要】 药方洞石刻药方龙门药方中共记载酒疗方21首,阐述药方洞中酒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活血止痛消肿;辛甘大热,散寒滞.用酒入药记载详细,可治疗内外科多种疾病,用酒方式多样,内容丰富,继承和发展了酒的医疗作用.体现了古人对酒疗法的重视,是珍贵的医疗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冬梅 龚瑾 《河南中医》 2014年34卷7期 1369页ISTIC
【摘要】 龚瑾主任医师运用温经散寒法治疗妇人腹痛、痛经、不孕症、妊娠腹痛等妇科疾病,疗效甚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效东 《河南中医》 2013年33卷11期 1838-1839页ISTIC
【摘要】 环崩早期针对其“因寒致瘀”的病理特点,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疏肝健脾、补养肝肾.对于后期出现的“因瘀致虚”的病理变化,则在温经化瘀的基础上,侧重益气血补肝肾.至于因虚而易兼的其它证候,则应辨其兼证,酌情加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艳秋 李霏 等 《河南中医》 2011年31卷6期 663-664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通血保系列药物治疗脱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13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静脉注射丁咯地尔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通血保系列药物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亚静 刘健 《河南中医》 2011年31卷9期 969页ISTIC
【摘要】 张某,女,45岁,患者3 a前首次发病,自述双手足局部皮肤颜色先苍白,后青紫,然后潮红,几分钟后可自行缓解,恢复如常.每天发作3-5次,每因情绪波动或寒冷时发作,舌暗淡,苔薄白,脉弦细.曾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雷诺病”.近1 a发作频繁,程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试计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24卷4期 71-7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乌头汤加味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慢作用药(DMARDs),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乌头汤加味水煎服;观察临床症状和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乌头汤加味对患者病情活动明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锦 梅彬 《湖南中医杂志》 2013年29卷11期 57-58页
【摘要】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温经散寒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50例,每月于经前5d开始服药,于月经第2天后停药,共7剂,连服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28例,显效12例,有效7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金山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15卷6期 284-284页
【摘要】 <篇首> 目前大多认为结节性红斑(瓜藤缠)的发生与感染有关,其中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结核、肠道感染及真菌感染(牙生菌、球孢子菌及孢浆菌),均可引起本病.药物如颠剂、溴剂、磺胺类及口服避孕药也可能与本病有关;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白塞病、炎症性肠病、结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谌治萍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 2012年03卷2期 69-69页
【摘要】 目的: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推拿手法,选穴脾经、大肠经、神阙、阑门、足三里等.辨证分型治疗50例患儿.结果:总有效率96%.结论:本方法具有通络导滞、温中散寒、健脾止泻的作用.
【关键词】 小儿急性腹泻/推拿治疗;通络导滞、温经散寒、健脾止泻;儿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连勇 冯会新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年10卷8期 599-600页
【摘要】 痛经为妇女比较常见的妇科病,发病率极高,病情缠绵难愈,长期困扰和折磨着病人的身心健康.近年来临床运用温经止痛汤治疗痛经,效果颇佳,本文对其治疗机理进行了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先芳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02卷17期 126页MEDLINE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逐瘀汤治疗原发生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诊断为原发性痛经(经现代医学检查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的患者,用自拟活血逐瘀汤(当归、川苔、酒白芍各12g、蒲黄、玉灵脂、炮姜、延胡索、柴胡首、怀牛膝、炙甘草各10g)治疗1...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疗法;温经散寒止痛剂/治疗应用;疏肝理气补肾/治疗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仙保 陈彦奇 等 《中国针灸》 2020年40卷1期 79-8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陈日新教授探究现代疾病谱中医证候特点的成因,提出其证候普遍呈现"阳常不足,阴常有余"的特点.陈教授基于临床,并结合中医经典与古代文献对肿瘤的认识,提出肿瘤晚期患者的证候亦普遍表现为"阳常不足,阴常有余"的特点,而热敏灸具有温补阳气、芳香化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佳 姜希 等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13期 1095-1098页ISTICPKUCSCD
【摘要】 总结陈彤云从血论治黄褐斑的经验.认为气血亏虚、气机逆乱、寒凝血涩、瘀阻脉络是黄褐斑的关键病机,提出从血论治,临证通过治血四法,即健脾益气、安神补心、滋补肝肾以养血,疏肝理气、宣肺降逆以调血,温经散寒、温补脾肾以温血(阳),化瘀通络以活血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洁 李春颖 等 《中国针灸》 2019年39卷4期 419-42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王居易教授以其50余年临床实践逐步完善了经络诊察法的临床应用,并以此为基础积累了针灸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丰富经验,他认为“风、寒、湿”为其发病外因,自身体质因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为其发病内因,利用经络诊察太阴经、太阳经及厥阴经,通过疏泄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晴 岳仁宋 等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5期 438-439页ISTICPKUCSCD
【摘要】 太阳少阴合病之喑哑与肺、肾二脏密切相关,病在咽喉,以少阴病为本.阳气虚损,同时太阳经感受外邪,声道因寒邪收引,寒客凝结,气息阻滞,难以发音,形成“太少两感”之喑哑.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表证,具有温经散寒、助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伟 丁明辉 《中药材》 2010年33卷5期 840-841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加味当归四逆汤内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加味当归四逆汤内服,对照组予追风透骨丸口服.并制定临床主症积分标准,两周后对纳入本研究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利芳 蔡明华 《中医杂志》 2010年51卷10期 916-91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包膜药饼穴位热敷疗法取隔药饼灸之意,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中药经特殊工艺制作成药饼,包以透气膜,放置于盆腔附近腧穴热敷.近年来,我们用包膜药饼穴位热敷法治疗盆腔炎性后遗症患者30例,现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佳 宋朝 等 《河南中医》 2019年39卷11期 1621-1624页ISTIC
【摘要】 热厥可见轻证及重证,热厥轻证以清热、泻热之法下之,方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后期可用竹叶石膏汤;热厥重证用辛寒之品清里泄热,方用白虎汤加减.阳虚阴盛厥用四逆汤加减以回阳救逆,少阴阴盛格阳时以通脉四逆汤加减以增强破阴回阳之功.冷结关元厥用当归四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翁志文 田贵华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41卷12期 1398-1400页ISTIC
【摘要】 运用中医按摩与远红外养生舱汗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1 例,治疗后,患者双手指关节晨僵、肿胀及疼痛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认为按摩以中医辨证为指导,配合相应穴位的刺激,可起到舒筋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结合膏剂、汗蒸等疗法可起到温经散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杰 孙忠人 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年17卷6期 1183-1186页ISTICCA
【摘要】 艾灸能够发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通经活络,散瘀通滞的作用,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显著,但其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新血管的生成在压疮修复、愈合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为新生组织提供着氧气和营养成分.虽然现代医学对褥疮组织的血管新生分子机制研究不断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瑾 潘扬 等 《河南中医》 2017年37卷12期 2058-2060页ISTIC
【摘要】 乌头汤治疗以肢体经络疼痛为主要证候的寒湿痹证,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鸟头汤方中诸药共奏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效,其中川乌白芍、芍药炙甘草以及川乌麻黄这三个经典的药对配伍,不仅能提高鸟头汤的抗炎镇痛作用,而且能够减少乌头的毒性,使乌头汤可以更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亮 祁冬冬 等 《河南中医》 2017年37卷7期 1138-1139页ISTIC
【摘要】 无论外感或内伤、还是正偏虚或邪偏实,疾病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为人体的功能障碍,治疗的终极目的在于恢复已损伤的功能.仲景温阳法的概念比温法要广泛,不同于简单的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仲景温阳法则具体说明了如何“温”,从而恢复阳气的相应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文舫 《国医论坛》 2019年34卷5期 7-8页
【摘要】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该方具有温经散寒、益气养血通脉之功,主治厥阴伤寒.原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笔者临床将此方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关键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痛经;寒湿凝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月琴 王昊然 《中华养生保健》 2019年4期 70-72页
【摘要】 近年来,养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而中医则为养生提供了许多好的方法指导,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广受欢迎的——艾灸疗法.什么是艾灸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激发经气,调整人体功能,从而达到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成雪 《中华养生保健》 2019年3期 68页
【摘要】 很多人在感觉身体不适时,往往会给自己拔个罐,虽然拔罐简单易操作,但方法不当,很可能适得其反,损害身体健康.拔罐的原理是怎样的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气、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身体表面,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坤福 祝蕾 《双足与保健》 2019年6期 127-128页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医外治膝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 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文献的外用中药处方, 借助关联规算法和相应的数据统计软件, 分析处方中各种中草药的使用频次以及药物之间的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希言 薛洋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12期 1135-1137页ISTIC
【摘要】 艾灸是用艾绒或其他灸材在体表穴位上,通过烧灼、温熨,借助灸火温和的热力作用,发挥行气活血、温经散寒、扶正祛邪、治病保健作用的方法。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总结的透灸法,不仅灸后不留疤痕、痛苦小,且患者易于接受,疗效显著。现将有效病例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仕强 冯玲媚 《双足与保健》 2018年27卷6期 173-174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究刮痧配合艾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与机制,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刮痧配合艾灸疗法对1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疗效,探讨其理论依据.结果 2个疗程结束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达到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妍 《中华养生保健》 2018年11期 26-27页
【摘要】 灸是我国传统医学常用疗法之一,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使用史,具有发热和穴位两大特点,通过艾叶、艾绒等制品熏烤或灼烧体表之穴位,以热力刺激经络腧穴,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方便,且无明显副作用.艾叶性温,纯阳之性,理气血,逐寒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明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年11卷7期 1681-168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方法 对2005-06-2008-05在丹江口市第一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的56例糖尿病足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包括:口服降糖及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达标,适时、足量、高效抗生素抗感染,活血、改善肢体循环和微...
【关键词】 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疗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玮莉 《中医学报》 2011年26卷4期 417-41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总结李发枝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方法:将痹证分为两大类型:一为风、寒、湿痹,日久化热伤阴;一为热痹,热耗伤阴.采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和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滋阴凉血之法,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防己地黄汤,白虎加桂枝汤合防己地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洁明 《河南中医》 2011年31卷1期 20-21页ISTIC
【摘要】 欧阳惠卿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病机为肾虚血瘀,二者相互为病,互为因果,治宜补肾化瘀,并以补肾为主.根据其病因、兼证等,分别予以温经散寒、清热利温、疏肝理气、健脾益气、化痰散结、通腑行气等法治之,均取佳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祥齐 《河南中医》 2009年29卷11期 1127-1128页ISTIC
【摘要】 从湿热下注、气滞血瘀、寒凝肝脉、肝胃阴虚、脾肾阳虚5个证型探讨了慢性前列腺炎的分型论治,拟定了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健脾益肾、滋阴清火、温经散寒的基本处方,但临床应随证变通,灵活运用各种治法,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祛邪补虚,标本同治,才能取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玲玲 《河南中医》 2009年29卷2期 189-190页ISTIC
【摘要】 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是挟阳的重要药物,能温补肾阳,振奋心阳,去表里之沉寒.本文简要介绍了附子在临床应用时,配伍不同的药物可起到不同的治疗效果.与补气药同用可回阳救脱追复散失之元阳;与补血药同用可温阳健脾、补血救阴,与温经药同用可以温经散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锋 《河南中医》 2009年29卷10期 1011-1012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小针刀加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针刀通过松解椎间盘孔及神经根粘连,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同时松解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横突问肌等.针刀术后3 d采用温经散寒、宣痹除湿、活血止痛中药外敷.结果:168例,治愈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彩霞 梁勇超 《河南中医》 2009年29卷12期 1182-1183页ISTIC
【摘要】 岭南地区原发性痛经具有阴湿、寒涅、阳气偏弱的区域性特点,其防治宜采取"清"、"调"、"补"三法,运用中药的周期序贯疗法,健脾化湿、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以治标;宣通阳气、振奋正气以治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翠华 朱颖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33卷10期 37-38页
【摘要】 介绍朱颖教授分期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经验.朱教授认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病机特点多为本虚而标实,其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分期治疗的方法,经前及经期治以温经散寒、祛瘀止编先治其标,平日重在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以治其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