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5
- 31
- 16
- 5
- 4
- 1
- 14
- 12
- 11
- 8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慧 范恩勇 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60卷12期 20-22,27页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献血间隔期对单采粒细胞献血者外周血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所有样本均来自江苏省扬州市中心血站2012年3月至2017年12月单采粒细胞献血者,年龄18~55周岁,平均41.5岁,按照献血间隔期的不同,分为4周、3个月、6个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翠娥 孔长虹 等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年23卷6期 719-72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进一步提升全省献血者和献浆者的血液安全管理水平.方法 2020年7月构建全省献血者与献浆者间隔期信息共享系统,阻断献血或献浆间隔期间的交叉献血、献浆行为.结果 全省血站和单采血浆站统一献血者、献浆者间隔期信息共享标准,通过查询服务,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波 蒋玲 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年16卷14期 2016-2018,202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长期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在缩短献血间隔期前后外周血象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1-2017年20名捐献单采血小板50次及献血单位100治疗量以上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在2012下半年缩短献血间隔期至2周,2017年又将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鹏程 《中国农村卫生》 2020年12卷15期 78-79页
【摘要】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Plt)间隔期缩短对Plt质量及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期间中心血站接收的60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单采血小板间隔期2周以及4周的献血者血常规以及血小板质量结果,包括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世亮 伍宏娟 《医药前沿》 2018年8卷6期 213-214页
【摘要】 目的:分析研讨献血后不同时段血液相关指标变化状况,获得献血者的最适频次和限量的信息.方法:从我中心2014年9月-2016年12月来献血的人员中抽取120名纳入到讨论中,其血液检验、体格检查、年龄等均满足我国目前法规要求,献血前后24h、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镇奇 庄文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5卷31期 113-11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献血者在献m 400 ml后相关血液学指标恢复情况.以获取我国献血者献全血的适当限量及频次的科学资料.方法:选择各年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其年龄、体格检查与血液检验均符合现行我国法规要求,在其献血前及献血后24 h、7 d,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玲玲 陈镇奇 等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7年9卷4期 302-30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无偿献血者献血400 ml后相关血液学指标的恢复情况,以获取我国献血者献全血的适当限量及频次的科学资料.方法 选择各年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其年龄、体格检查与血液检验均符合现行我国法规要求,在其献血前及献血后24 h、7 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庄文 苏玲玲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07年20卷4期 287-28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了解献血400ml后献血者相关血液学指标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年龄、体格检查及献血前血液检验指标均符合我国现行法规要求的各种年龄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每人采血400ml,在献血后24h、7d、1个月和3个月时各采集血样1次,观察其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昂 陈镇奇 等 《广州医药》 2007年38卷4期 63-65页
【摘要】 目的 观察献血400 ml后相关血液学指标恢复情况,以获取我国献全血者的最适限量及频次的科学资料.方法 选择各年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其年龄、体格检查与血液检验均符合现行我国法规要求,在其献血前及献血后24小时、7天、1个月和3个月采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翠娥 孔长虹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21年34卷1期 77-7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持续提升长三角地区(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献血者和血液安全管理水平.方法 2020年7月通过构建长三角地区献血者间隔期信息共享系统,为血站阻断因不到献血间隔而再次献血的献血者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结果 长三角地区血站统一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立梅 《特别健康》 2021年21期 18页
【摘要】 目的:探讨女性单采血小板(以下简称血小板)固定献血者延长间隔期前后献血前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62例女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为间隔期≥2周组(间隔期为18d±4d).基于女性单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美玉 《健康女性》 2021年32期 20页
【摘要】 目的 讨论女性单采血小板(文中简称为血小板)献血者延长间隔期前后进行检验,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比容(HCT)的变动状况.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100例女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为实验对象,间隔期≥2周组(间隔期为1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次宁 李书平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14年41卷22期 4121-412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观察机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期变化后献血者外周静脉血血常规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两者是否存在差异、是否对捐献机采血小板有影响.方法 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成都市血液中心机采室的固定献血小板者共120人进行血常规参数检测,1-6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晓晓 黎世杰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20年33卷9期 959-96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使用纵向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技术,探讨全血重复献血者间隔期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LMEM)对广州血液中心40 876名在2017年间第二次献全血的献血者截止20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锦艳 谢桂芸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9年32卷7期 671-67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基于回顾性分析,探索影响献血者演化为固定献血者的因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对2016年1-12月在本中心参加街头无偿献全血的献血者,根据其截至到2018年6月31日的献血行为划分献血者属性,分为献血1、2、3次后不再献血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戚艳萍 何博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9年32卷6期 570-57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索不同间隔期、不同献血量定期献血对献血者血清铁蛋白和铁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自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本中心的325例定期献血者作为研讨组,同时段内选取100例从未献血的正常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分别测定血清铁蛋白与铁的水平,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翠萍 陈元振 《中国输血杂志》 2017年30卷6期 635-63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单采血小板间隔时间由4周缩短至2周,探讨频繁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血常规的影响.间隔期缩短至2周,并且每年献血24次后对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10月,间隔2周采集1次血小板,1年捐献血小板24次的献血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黎 杨文萍 等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 2016年29卷1期 156-15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缩短献血间隔期前后血常规的变化,了解对献血者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40名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为研究组,监测献血间隔期从≥4周缩短到≥2周前后的血常规,以及同期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对照组40名血常规进行分析....
【关键词】 固定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间隔期;血常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微 徐国美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3年26卷10期 1030-1031页ISTICCA
【摘要】 新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将献成分血间隔期由原来的不少于4周调整为不少于2周,每年不超过24次单采血浆/血小板.单采血小板作为临床广泛应用,治疗效果良好的最重要的成分血之一,采集间隔期的缩短对献血者的健康及血小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季阳 郑忠伟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1年24卷1期 1-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近期我国已有10多个城市遭遇临床用血严重短缺,即血站采血量无法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导致的所谓"血荒".北京、南京、昆明、成都、青岛等城市临床用血纷纷告急,医院许多手术因缺少血液保障,被迫推迟甚至取消,严重者已构成对患者救治的威胁.说起"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继红 孙晨 等 《哈尔滨医药》 2024年44卷1期 60-6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频次对其体内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变化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69 例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血液样本,分析单采血小板捐献者 1 年内捐献频次对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的影响,从而探讨单采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锦艳 林绮文 等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年21卷4期 375-37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调整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间隔期对献血者外周血小板计数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R3.5.1统计软件,选取纵向数据分析方法中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跟踪探访2016年1月1日~2018年9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李栋 孙瑛 等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年18卷3期 224-22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不合格的献血者在第2次献血时筛查结果的分析,并与合格献血者进行比较,探讨核酸检测模式下血站实验室进行ALT筛查对提高血液安全性的意义.方法 对2011年11月~2013年7月上海地区498 085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丽琴 黄仁华 等 《福建医药杂志》 2019年41卷1期 124-126页CA
【摘要】 目的 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电话招募情况,为下一步建立高效的招募和保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分为3组进行电话招募献血,A组为距末次捐献单采血小板间隔3个月的单采献血者,B组为距末次捐献间隔l2个月的献血者,C组为距末次捐献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恩勇 许守广 等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5年17卷5期 403-40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初筛胶体金法阳性与以往ELISA法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进行跟踪调查.方法 对初筛HBsAg或梅毒筛查阳性献血者,利用2种不同厂家ELISA法试剂进行复查,初筛HBsAg、梅毒试剂采用快速胶体金法.对以往单试剂ELISA法阳性屏蔽献血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屈璐 《海南医学》 2015年3期 443-444,445页ISTICCA
【摘要】 海南利用作为经济特区具有的独立立法权,于2012年3月1日颁布实施了《海南经济特区公民无偿献血条例》,新《条例》在全国率先对献血间隔期和献血年龄进行修订。以《条例》颁布为契机,海南创建采供血事业发展新模式,在全国各地“血荒”渐成常态化发展的...
【关键词】 《海南经济特区公民无偿献血条例》条例;修订;海南采供血事业发展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云霞 项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4年2期 318-318,35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分析靖江市固定无偿献血者机采血小板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以确立最佳献血模式及间隔期,保证献血者献血安全。方法收集2011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靖江市固定无偿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资料,并对其初筛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8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艳琼 罗宏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年10卷7期 876-87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多次捐献机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常规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500名自愿捐献机采血小板达10~38次的献血者(每次间隔期为1~2个月),在首次和末次采集血小板前分别进行外周血常规的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 统计表明,多次捐献机采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海涛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3年20卷6期 100-102页ISTIC
【摘要】 应用业务软件对血站质量管理不合格项进行拦截,发现存在献血信息不一致、检验结论对比异常、采血间隔期未到等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正确确认献血者身份;落实血液标签追溯性管理;合理利用规则,设置筛选条件;加强集体献血管理;建立健全献血者归队管理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宏祥 汪玲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年33卷15期 1886-188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献血者多次单采血小板后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和红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1例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大于或等于5次的献血者(每次捐献间隔期大于或等于1个月),抽取献血者全血3 mL,EDTA-K2抗凝,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网织红细胞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胥琳琳 赵宏祥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年33卷19期 2378-237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献血者多次机采血小板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50名自愿捐献机采血小板大于或等于10次的献血者(每次捐献间隔期大于或等于1个月),分成2批,每批抽取清晨空腹全血5 mL,肝素钠抗凝,检测全血切变率200、全血切变率30、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健民 赵宏祥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年32卷14期 1571-157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多次捐献机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象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名自愿捐献机采血小板达10~38次的献血者(每次间隔期为1~2个月),在首次和末次采集血小板前分别进行外周血象的检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多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末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廷俊 江顺琴 等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9年22卷1期 92-9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后不同时段相关血常规的计数,探索采用Trima5.1血细胞分离机及配套耗材采集单剂量和双剂量血小板安全可行的间隔期.方法:把外周血小板计数为170×109/L~230×109/L捐献单剂量血小板(3.0×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国琼 《饮食保健》 2017年4卷18期 86-87页
【摘要】 目的:分析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的原因,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本站收集的非检测不合格血液310份作为样本,回顾分析导致310份血液报废的原因.结果: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的原因,主要包括过期保存、不足量、溶血、离心破袋、间隔期不足等.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杏 李晓帆 等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年37卷3期 277-278页
【摘要】 目的:分析在新的国标实施的情况下,广州地区人群按最短间隔期多次捐献双份单采血小板的捐献方式,献血者的外周血常规的变化。方法选取76名在一年内捐献双份机采血小板20次以上的无偿献血者,在首次和末次采集血小板前分别进行外周血常规的检测,进行统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静 欧艳萍 等 《医学信息》 2016年29卷36期 138-139页
【摘要】 目的:观察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血小板变化的理论采集量与实际采集量的相关性,以研究建立单采血小板前、后外周血小板指标变化为单采血小板常态质量监控方法的可行性,拟作为对单采血小板的常态监控方法,弥补单采血小板质量控制抽检方法的不足。方法选择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小芹 陆小鹏 等 《交通医学》 2016年30卷1期 86-87页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频次单采血小板捐献后对献血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比较间隔期为2周、4周、3个月的单采献血者捐献2年后血小板参数与自身首次捐献时血小板参数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近期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观察1组PLT(256.1±4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摘要】 适量献血是安全、无害的.健康的成年人每次采集的血液量一般为200~ 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对献血者,发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波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年6期 726-727页
【摘要】 目的:探讨多次捐献机器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象的变化。方法选择多次自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每次间隔期为1~2个月)30例,分析30例献血者首次和末次献血前的血检报告,对比血小板计数(PL T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平均血小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良 王小芹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35期 120-122页
【摘要】 目的:分析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合格血液的采集,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统计分析2011~2013年我市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产生的原因及报废率。结果在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中,不足量占66.47%、脂肪血占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春 赵华英 等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4年6期 773-774页CA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捐献单剂量及双剂量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液指标的影响,探索其安全可行的间隔期。方法将捐献单剂量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50例定为第1组,捐献双剂量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50例定为第2组,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献血者不同阶段的血液指标进行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琪瑛 《青海医药杂志》 2012年42卷12期 77页CA
【摘要】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女,34岁.符合机采血小板的献血标准[1],使用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献血间隔期不低于国家规定1个月标准,但在采集血小板时6次出现冲红现象.对仪器(MCS+)进行调整并检查耗材安装到位,更换操作人员等方法仍不能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国龙 林建霞 等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8年14卷4期 21-22页CA
【摘要】 [目的]避免短间隔献血,保证献血者健康和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探讨实名制对短间隔献血的干预效果.[方法]设定以实名制献血为核心的干预措施,2006年开始实施干预,随访24个月,调查2005至2007年问短间隔献血者基本情况,设计调查表调查短间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翁妙卿 林昂 等 《罕少疾病杂志》 2008年15卷4期 41-43页
【摘要】 目的 了解献血400ml间隔3个月后献血者血液学相关指标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123名自愿无偿献血者,每人采血400ml,检测献血前和献血后3个月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清铁等血液学相关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海燕 田纳 等 《哈尔滨医药》 2005年25卷3期 46-47页
【摘要】 <篇首> 献血是一种爱心奉献的体现.我国每年有数百万人奉献自己的血液,在规定的间隔期内一次献血200~400ml不会影响健康,但也常有献血反应发生.哈尔滨市中心血站在部分采血点采用躺椅半卧位方式采血,对比坐、立位采血方式献血反应率有非常明显的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锦艳 谢桂芸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9年32卷5期 485-48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广州血液中心实施《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版)》的全过程进行分析,为完善指南提供参考.方法 电话及短信通知2012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中心献血后,检测结果符合《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版)》中参加归队检测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殷国美 冯晴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9年32卷9期 966-96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欧在献血者管理方面的差异,寻找改进对策.方法 欧洲《血液成分的制备、使用和质量保证指南》(第19版)的献血者管理部分与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比较,并统计分析浙江省血液中心2016-2018年单采血小板捐献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红梅 刘家瑄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7年30卷12期 1351-135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评估间隔期≥14 d连续多次捐献血小板对献者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次自愿在1年内连续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86名,分别在其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前、连续捐献6及12个月时,检测其血常规和免疫指标的水平并做比对分析.结果 86名献血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武彬 李敏玲 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29卷17期 146-147页
【摘要】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Plt)间隔期缩短对Plt质量及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肇庆市中心血站接收的采取单采Plt献血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观察单采Plt间隔期4周以及2周的献血者血常规以及Plt质量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宇宁 王迅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2年25卷1期 50-5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奉贤地区输血传播HBV的残留风险.方法 对上海市奉贤区血站2002~2005年及2007~2010年采集的血液进行为期2个阶段8年的监测,选择自2000年起,在信息系统中不少于2次捐献全血记录的重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