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1
- 3
- 1
- 16
- 13
- 11
- 7
- 7
- 10
- 5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冀芳 夏昭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7年34卷6期 935-93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对人类基因的鉴别和诊断,使人们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代科学观点认为个体差异的产生不能归结为完全的遗传因素或完全的环境因素,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类疾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环境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巴月 吴逸明 等 《医学与哲学》 2003年24卷2期 1-4页ISTICPKU
【摘要】 1998年美国正式启动环境基因组计划,该计划旨在探讨环境-基因的交互作用,寻找对环境因素损伤的易感基因及环境反应基因的多态性在疾病病因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因而该计划的实施将对预防医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浩然 《中国肿瘤》 2001年10卷10期 5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简述了基因组工作的成果对肿瘤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的益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1999年22卷2期 57-61页ISTICCA
【摘要】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快速推进,大量基因的发现和大规模序列数据库的建立促使了基因组功能性研究计划启动,如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环境基因组计划和药物基因组学等。包括这些计划在内的“后基因组计划”将诠释和开发基因组这一宝藏,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环境基因组计划;药物基因组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兰兰 蒋义国 等 《中国公共卫生》 2007年23卷10期 1263-12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990年美国首先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环境基因组计划(Environmental Genome Project,EGP)也于1997年由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首先提出并于1998年投资6 000万美元正式启动.我国于2000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守民 夏昭林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3年20卷1期 50-5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顺利进展后,于1997年底启动了"环境反应基因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的研究项目,即环境基因组计划(EGP),旨在阐明基因和环境对疾病的影响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该计划列举了11大类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俊香 任雪峰 等 《劳动医学》 2001年18卷4期 252-25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1997年10月17日,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NIEHS)召开会议,讨论环境基因组计划(Environmental Gen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昭林 《劳动医学》 2001年18卷5期 308-30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人类疾病是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已取得共识,所以美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基础上,1998年启动和实施了环境基因组计划(Environmental Genom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宏 《生物信息学》 2011年09卷4期 269-274页ISTIC
【摘要】 环境基因组学和毒理基因组学主要在基因组水平上研究机体对环境因子的应答反应,了解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环境基因组学和毒理基因组学研究的结合为环境与健康研究开辟了新的方法.本文对环境基因组计划和毒理基因组学的研究目的、内容以及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珉媛 《中国厂矿医学》 2008年21卷1期 103-10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随着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草图的绘制完成,及其后续延伸计划如环境基因组计划(Environmental Genome Projet,EGP)、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计划(HapMap)、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玉兰 范雪云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7年33卷2期 109-113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于1997年提出环境基因组计划(EGP),旨在阐明基因和环境对疾病的影响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该计划列举了11大类共76种再测序的环境应答基因,DNA修复基因被列为第1位,其中21种DNA修复酶基因被列为重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童建 《卫生毒理学杂志》 2002年16卷1期 53-5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实现初步的目标后,很快在相关的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先是在环境科学领域建立了环境基因组计划(the Environmental Genome Project)[1],加速了对环境应激的基因多态性的研究[2].继而在毒...
【关键词】 毒理基因组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1年7卷6期 46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环境基因组(Environmental Genomics)和环境基因组计划(Environmental Ganomics Projec t,EGP)是在人类基因组(HGP)基础上发展的功能基因组内容之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荣柱 陈自强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1年27卷1期 1-3页ISTICCA
【摘要】 <篇首>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配套,1997年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斥资6 000万美元发起了环 境基因组计划(Environmental Genome Project)。我国在职业医学界的积极努力下,也在20 00年5月启动了环境基因组计划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锡雯 吕京 《卫生毒理学杂志》 2000年14卷2期 66-6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生化与分子毒理学成为近年来毒理学领域进展最快的分支学科.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环境基因组计划,表明人们对在分子水平探讨并最终阐明毒理学问题寄予希望.我国毒理学研究始于50年代,1993年成立了全国性学术组织--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义国 陈家 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1年35卷5期 353-35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快速推进促使了基因组功能性研究计划的开展,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启动环境基因组计划,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关注,它标志着生命科学界将在更深层次上对环境与基因相互作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系统全面地探索和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君文 晁福寰 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1年35卷3期 200-20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20世纪50年代遗传密码的破译、70年代遗传工程技术的建立及80年代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发明,无一不为预防医学的研究与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蛋白质组计划、环境基因组计划(EG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洁 王威 等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9年22卷1期 67-6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1]、环境基因组计划(environmental genome projiect,EGP)[2]和国际单体型图计划(the international HapM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芳 邵怡凯 等 《生理科学进展》 2022年53卷6期 428-432页ISTICPKUCA
【摘要】 作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及新兴的"代谢器官",肠道菌(gut microbiota)的结构与功能变化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主要体现在其对相关疾病的精准诊断及靶向干预效果的影响上;其中药物和食物的干预疗效受个体间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小伟 孙瑞娟 等 《生理科学进展》 2013年44卷3期 206-212页ISTICPKUCA
【摘要】 一、肠道稳态研究概况肠道稳态(gut homeostasis)是宿主(肠道黏膜和免疫屏障)、肠道内环境(包括肠道菌群)、营养和代谢产物等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态平衡状态,受到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肠道黏膜屏障和免疫屏障一直是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旺青 张伟 《中国新药杂志》 2011年20卷13期 1207-12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不仅损害国民健康而且对社会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而如何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众多,如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媛 张罗 等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年21卷23期 1101-110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完成不仅使人类向完全认识自身迈出了一大步,而且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如今,医学遗传学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已渗透到临床医学的各个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麦庆云 周灿权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年23卷1期 32-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研究始于1998年,它已成为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生命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利用hES细胞修复或替代因各种因素所造成的人体组织器官缺损和功能障碍是人类疾病治疗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仁宗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年19卷3期 5-6页ISTICPKU
【摘要】 介绍了人类外基因组研究这一崭新领域,这一研究对阐明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贡献,以及它的哲学意义,即决定性地反驳基因决定论和基因本质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建华 李君文 等 《疾病控制杂志》 2005年9卷3期 269-2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进行而诞生的,它是通过像集成电路制作过程中半导体光刻加工那样的缩微技术,将生物大分子许多不连续的、离散的分析过程连续化、微型化和自动化,显著提高了分析速度,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平 彭国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5年31卷3期 附3-附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的研究重点逐渐转为对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的研究--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研究.即通过对蛋白质进行大规模的综合分析,研究复杂的生命活动及疾病过程.不同脑组织的代谢产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年27卷3期 263-26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极大推动了人类疾病,尤其是复杂疾病遗传机制的研究.基因组学研究为发现与环境因素作用并最终导致疾病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基因组医学研究的突破尚需时日,它需要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的合作与共同努力,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亮 孙川 等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4年10卷4期 284-288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重要的凝血因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近年来,遗传因素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对血浆Fg水平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展开,已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风华 《西北植物学报》 2004年24卷11期 2163-216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水稻许多重要的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经典的数量遗传学只能把数量性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近年来,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的构建和有效的生物统计学方法的发展使人们对数量性状遗传基础的研究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对不同群体内的个体或品系的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国庆 叶冬青 《现代预防医学》 2004年31卷2期 202-203,205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前基因组计划的初步完成,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从原有的器官、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越来越多的预防医学研究者开始着手于分析DNA、RNA和蛋白质分子,来探索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发病原因.现已肯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文 朱佩芳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25卷4期 349-3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认识自我,揭开人类的奥秘,追求健康,战胜疾病,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行为之一.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1] ,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109 bp的序列,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迎春 吴新颖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3年16卷4期 41-43页ISTICPKU
【摘要】 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这样,由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经过13年努力共同绘制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在人类揭示生命奥秘、认识自我的漫漫长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是人类科学史上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德彦 《医学与哲学》 2002年23卷11期 36-38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整个20世纪的遗传学给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基因作为生命信息,正在成为当代生命科学的基石.环境因素总是在经受着分娩的剧痛,总是在怀疑自己是否有生存的权力.随着HGP的生根、开花和结果,环境因素越来越充满疑问,如今这种怀疑似乎已经达到了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艾云灿 《微生物学报》 2001年41卷6期 757-76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自1995年12月完成第一个微生物(流感嗜血杆菌)全基因组测序以来[1],微生物基因组学策略和技术提高很快,促进了其他生命形式(包括人类)的基因组学发展,开创了生物基因组计划新时代[2].短短几年内,互联网数据库中各种生物基因组数据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六沙 《中国针灸》 2001年21卷10期 603-60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体液环境中,酶元的激活,即对酶分子链上各活性基团相对位置的调整之精度是纳米数量级的.如此之精度在液相环境内只有通过液晶排序才能实现.针刺影响内分泌的实质是"脏腑之气(内分泌)由先天之精气(基因)化生".当前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植物学通报》 2001年18卷1期 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生命科学是研究从低等到高等整个生物界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存在于生物界的各层次的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即从分子、膜、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到群体水平的结构与功能,能量与物质代谢的规律,生长发育的规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振誉 王晓艳 等 《临床内科杂志》 2019年36卷2期 73-75页ISTICCA
【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 )包括克罗恩病(CD )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组慢性复发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IBD是一个全球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消化道疾病.IBD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肠道微生态、环境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希珂 《贵州医药》 2019年43卷4期 540-54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尚不清楚.研究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了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先天性心脏病分子遗传学机制的初步共识为:单基因突变,多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继成 易智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9年8卷10期 796-800页ISTICCA
【摘要】 大骨节病作为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疾病,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部、中国西南部、朝鲜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大型条带中 [1].根据 2015 年中国健康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大约有 61 万新发病患者,中国 13 个省的 378 个县有 3770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璇 白素娟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7年17卷1期 65-67页ISTIC
【摘要】 变应性鼻炎(AR)被认为是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的一种病因复杂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与染色体多位点存在相关性,因而使AR患者在遗传学上有易感倾向.在AR的发病过程中,很多研究表明某些相关基因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基因芯片技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柏申 《肝脏》 2017年22卷6期 489-491页ISTIC
【摘要】 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开启了基因组时代.自此以后,持续的技术进步实现了快速经济地分析大样本患者人群的DNA、RNA、蛋白质及其他生物分子.这些技术产生的数据快速积累使得基于不同人群和环境的多重组学研究的结合成为可能,通过对积累数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红漫 《生物学教学》 2002年27卷10期 13-14页PKU
【摘要】 <篇首> 高中<生物>的遗传教学中,与基因相关内容的教学是贯穿始终的,从基因的化学结构、基因的功能到基因的遗传规律、基因突变等,学生在课上对基因获得了一定的认识.而在课外,各种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有关基因的信息,比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震坤 常荣 等 《山东医药》 2016年56卷48期 77-7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长期移居高原的健康汉族人低氧诱导因子2α (HIF-2α)基因型分布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39例移居高原(平均海拔约3 300米)且居住20年以上的健康汉族志愿者(青海汉族组),采用Sanger基因测序法检测其HIF-2α基因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立艳(综述) 孙伟(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年24期 3599-3601页ISTICCA
【摘要】 人体的体表与开放腔道内分布着大量与人体共生的正常菌群,它们与宿主、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动态的微生态平衡,不仅有助于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能量供应、脂肪代谢、免疫调节和生物拮抗,而且在人体抵御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等方面也发挥着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龙廷 赵晟 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4年6期 1143-1146页ISTICCA
【摘要】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进展,对性状或疾病的遗传影响因素的认识推动了医疗的个体化进程,个体化医学是对患者个体独有的临床、遗传及环境特性为基础的治疗模式,其诊断治疗及预防决策均是特异的。相信通向个体化医学的剩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志新 梁海鹰 等 《生命科学研究》 2014年18卷2期 184-188页ISTICCA
【摘要】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日益蓬勃发展.作为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支柱,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旨在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蛋白质组学技术已涉及水产经济动物如鱼、虾、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天民 《食品与药品》 2013年5期 371-371页ISTICCA
【摘要】 基因营养学(又称营养基因组学)是研究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质对机体基因的转录、翻译表达及代谢机制的科学。主要包括营养素作用的分子机制、营养素的人体需要量、个体食谱的制定以及食品安全等,是继基因药物之后源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个体化治疗的第二次浪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鼎良 王彦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1卷6期 541-542页ISTIC
【摘要】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其发病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三者间的相互作用.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遗传度为30%~60%.多基因疾病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故不能用单基因遗传病的研究方法来揭示其遗传奥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缪明永 罗责娟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1年05卷5期 432-43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疾病的发病往往并非单一因素引起,是遗传因素积累和环境因素诱发的结果.疾病患者群的基因变异频率显然要高些,环境因素也时刻影响着基因的稳定.膳食是影响人体健康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1].有关膳食是如何与基因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人类健康的关系一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