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2
- 15
- 4
- 30
- 16
- 15
- 9
- 5
- 36
- 17
- 16
- 12
- 1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桂苹 李雪林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4年5期 987-99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次级生产力是指动物和异养微生物通过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储存的能量[1,2]。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实施的国际生物学计划(IBP)加速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并促成底栖动物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生产力生态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清顺 侯建军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9年33卷4期 717-72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实验采用暴露重金属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铜(Cu2+分别为0、0.005、0.01、0.02、0.05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d)下对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act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缠民 冯照军 等 《四川动物》 2009年28卷6期 839-842页ISTICPKU
【摘要】 运用样点笼内放养法,研究了京杭大运河不同污染程度环境对梨形环棱螺内脏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胆碱酯酶(CHE)的影响,进行了酶活性与样点底泥重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秀玲 谷孝鸿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2期 1032-10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选用太湖常见的环棱螺及沉水植物,研究了不同状态下环棱螺营养盐的释放特征,探讨了环棱螺对水体营养盐、透明度和浮游藻类的影响,及其与沉水植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环棱螺营养盐的释放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进食状态下释放速率高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道贵 李洪远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5年16卷8期 1502-150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1年9月和2002年9月两次对巢湖河蚬和环棱螺的调查表明,在富营养化程度较重的西湖区,河蚬生物量分别为17.87和47.29g·m-2;环棱螺生物量分别为45.45和12.56g·m-2.而在富营养化程度较轻的东湖区,河蚬的生物量分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丽华 陈加力 等 《广东医学》 2008年29卷11期 1898-1899页ISTICCA
【摘要】 了解佛山市五区(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四种螺(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华圆田螺、环棱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方法取螺体组织,用剪刀剪碎加入8 ml的生理盐水,过滤沉淀,取上清液,离心,取渣镜检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线虫蚴虫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祎 李家园 等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3年26卷3期 88-94页
【摘要】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HCB(分别为0.0、2.0、4.0、8.0、16.0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d)下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MDA、ROS含量以及DNA单链断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CB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M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俊 李家园 等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3年26卷6期 88-94页
【摘要】 梨形环棱螺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的淡水腹足类动物,由于它能蓄积并耐受一定水平的污染物,所以常用作评价水环境污染状况的指示生物.本文初步研究了不同浓度六氯苯(HCB)(分别为0.0、2.0、4.0、8.0、16.0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智权 侯建军 等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60-64页
【摘要】 在五氯酚钠(Sodium pentachlorophen01,PCP—Na)对环棱螺(Ballamyasp.)急性毒性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五氯酚钠的4个浓度(O.00、0.02、0.04、0.10mg·L^-1)在连续96h的毒性胁迫下,对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连帅 谢斐 等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2012年13卷3期 497-501页
【摘要】 [目的]研究太湖地区不同水生植被生境下环棱螺的生存状况,为该地区环境监测提供合适的评价指标。I方法1在太湖虞望河西附近生态建设工程区的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和无植物裸底区3种水生植被生境中放养等密度的环棱螺,测定环棱螺在蓝藻爆发阶段和非蓝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磊 石磊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2年40卷29期 14323-14325,14358页
【摘要】 [目的]研究在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中,不同水生植被下的污水中环棱螺的生存状况.[方法]通过模拟冬季不同植被湿地条件,检测污水对太湖环棱螺(Bellamya 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及其存活率的影响,探究不同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汉丰 李家乐 《中国农学通报》 2012年28卷2期 78-82页
【摘要】 采用国标方法对浙江地区的河蚬、环棱螺和圆田螺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进行评价,以期为贝类的营养研究、饲料生产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环棱螺和圆田螺的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较为接近,而糖类的含量有较大差异;河蚬与环棱螺和圆田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磊 石磊 等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2012年13卷8期 1771-1775页
【摘要】 [目的]研究在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中,不同水生植被下的污水中环棱螺的生存状况。[方法]通过模拟冬季不同植被湿地条件,检测污水对太湖环棱螺(Bellamya 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及其存活率的影响,探究不同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连帅 谢斐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2年7期 4150-4152页
【摘要】 [目的]研究太湖地区不同水生植被生境下环棱螺的生存状况,为该地区环境监测提供合适的评价指标.[方法]在太湖虞望河西附近生态建设工程区的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和无植物裸底区3种水生植被生境中放养等密度的环棱螺,测定环棱螺在蓝藻爆发阶段和非蓝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阳 王政昆 等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13期 39-40页
【摘要】 越来越多的临床致病菌对传统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威胁,由此驱使人们开发新的抗菌药抑制这些致病菌。该试验通过Sephadex G-75凝胶层析和超滤离心制备绘环棱螺肝中粗提物,用琼脂糖弥散法初筛抗菌活性物质,研究该淡水螺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缠民 冯照军 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年25卷2期 98-102页
【摘要】 运用室内模拟法、样点笼内放养法和直接采样法研究京杭大运河不同污染程度环境对梨形环棱螺内脏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形环棱螺组织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SOD、POD、CAT活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宇飞 黄永春 等 《食品科学》 2007年28卷8期 381-383页
【摘要】 为了考察酚类污染物在底栖生物体内富集情况,选择五处有代表性的环棱螺样品,应用4-氨基安替比林法测定了样品中肌肉和内脏组织的苯酚含量,并检验了该法精确度和准确度.结果显示,4-AAP法检测环棱螺体内含酚量具有较好的效果,样品苯酚含量与环境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伟平 《经济动物学报》 2006年10卷2期 88-91页
【摘要】 为了分析双旋环棱螺对富磷污染水体生物积累作用的利弊和潜在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无机磷、杀灭菊酯2种物质在双旋环棱螺内脏团的沉积作用.分别以不同化合物的水样浓度、双旋环棱螺的体重作为2个试验因子,测定不同的含磷化合物对双旋环棱螺的生物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其根 石双玉 等 《水产科技情报》 2005年32卷6期 265-268页
【摘要】 为研究体重和温度对三种常见淡水螺耗氧率的影响,用磨口试剂瓶作代谢测试瓶,进行了耗氧量测定.结果表明,环棱螺的耗氧率与其体重之间呈负幂函数关系,萝卜螺的耗氧率与体重之间为负半对数关系;环棱螺的耗氧率与温度之间为正指数函数关系,萝卜螺的耗氧率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建国 熊良伟 等 《中药材》 2018年41卷5期 1022-1026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弄清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苗期最适饵料.方法:以宽体金线蛭苗(体质量0.1140±0.0424 g)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时间为20d,分别投喂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体质量0.198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玉辉 胡胜男 等 《生态科学》 2025年44卷1期 10-18页ISTICPKUCSCD
【摘要】 沉水植物重建初期水绵等丝状绿藻易大量孽生,影响沉水植物的恢复效果甚至导致其再次消亡.淡水螺类一般既能牧食藻类又能牧食沉水植物,而其是否优先牧食丝状绿藻进而有利于沉水植物的恢复尚存在争议.基于此选择前鳃亚纲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晓韵 叶子园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16卷5期 255-261页
【摘要】 目的 基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建立一套鉴定圆田螺和环棱螺的方法,并对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螺源性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分别以圆田螺属和环棱螺属的线粒体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艳 刘苗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23年47卷1期 45-5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究氨氮对底栖动物的毒性效应,在位于湖北保安湖的近自然生态系统(单个水域面积约600 m2,水深约1.5 m)中开展了为期1年的模拟实验,分析了6个不同氨氮浓度[N25>N20>N15>N10>N5>N0(对照);0.2—33.7 m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学芬 罗福广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22年46卷11期 1748-175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阐明稻田养殖模式下铜锈环棱螺的繁殖特点及仔螺的生长规律,于2019年5—11月对稻田养殖的铜锈环棱螺进行逐月采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养殖铜锈环棱螺的产仔高峰期为6月,仔螺的产出规律为2个月1个周期.最小繁殖体重为0.9 g,最小繁殖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雪飞 孙庆业 《生态科学》 2021年40卷5期 33-39页ISTICPKUCSCD
【摘要】 铜锈环棱螺及附着于其体表的周丛生物在水体氮循环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此次试验以铜锈环棱螺及其体表周丛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铜锈环棱螺及周丛生物对水中氮形态和含量的影响.试验分无螺对照组CK、处理1(具有周丛生物的螺壳)、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杭德荣 游本荣 等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5年27卷5期 467-469,50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了解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对长江湿地生物的影响,为钉螺控制措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长江下游南京段中华绒毛蟹、克氏原螯虾、淡水糠虾和铜锈环棱螺作为受试生物,观察不同浓度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浸泡后受试生物的死亡情况,计算受试生物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解婧媛 孙涛 等 《现代食品》 2021年29卷17期 203-205页
【摘要】 中华圆田螺和方形环棱螺是柳州螺蛳粉和炒螺蛳的主要原料,本文采用国标法分析了柳州地区的中华田螺和方形环棱螺的含肉率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中华圆田螺和方形环棱螺的含肉率分别为19.33%和12.31%,螺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磷及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南旭阳 戴灵鹏 《四川动物》 2012年31卷2期 240-244页ISTICPKU
【摘要】 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茶山某河内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不同浓度Zn2+胁迫下,铜锈环棱螺的致死效应、铜锈环棱螺对锌的富集性以及锌对铜锈环棱螺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虎 何宇虹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17期 5562-55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设计了双因素四组处理(对照组,加螺组,加藻组,螺藻组)的室外受控实验,模拟湖泊沿岸带水华蓝藻的堆积以及底栖螺类的牧食活动对沉水植物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藻堆积(水体叶绿素a浓度为220 μg/L)对苦草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晶 谢志才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23期 7112-71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对转基因鱼试验湖泊铜锈环棱螺的种群生态学进行了周年研究.铜锈环棱螺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8.96个/m2和17.33 g/m2,丰度最高值出现在4月(34.29个/m2和54.51 g/m2),其次为12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敬 郑忠明 等 《生态科学》 2010年29卷6期 538-542页ISTICPKUCSCD
【摘要】 实验室内建立小型模拟生态系统,根据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的密度设置了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结果显示:铜锈环棱螺对底泥0~0.5 cm及0.5~2 cm有机质影响较明显,显著降低了底泥中的C:P.处理组3和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夏松 张克鑫 等 《生态科学》 2010年29卷5期 438-443页ISTICPKUCSCD
【摘要】 采用池塘围隔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392 ind·m-2、196 ind·m-2、98 ind·m-2、0 ind·m-2)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对藻华水体主要理化因子的影响.实验从2009年9月1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春景 陆开宏 等 《生物学杂志》 2010年27卷5期 14-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时铜锈环棱螺肝脏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肝脏为复管泡状腺,由许多肝小叶组成,每个肝小叶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分3种细胞:消化细胞、排泄细胞、钙细胞.光镜显示,肝小叶多球形或近球形,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陶武 朱程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10期 5350-53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沉积物毒性测试可以为沉积物质量评价提供直接的依据.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在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对实验室培养的铜锈环棱螺进行环境相关水平铅加标沉积物(39~433 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宽意 文明章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12期 5427-54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水生态系统中存在螺-草互利现象.然而,植食性螺类与水生植物之间是否存在这种互利关系目前尚无定论.椭圆萝卜螺(肺螺亚纲)与铜锈环棱螺(前腮亚纲)是常见的淡水螺类,其中,椭圆萝卜螺能牧食多种水生植物的活体.通过室外实验,研究了这两种螺类在不同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山 张仪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6年24卷4期 277-280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比较福寿螺、中国圆田螺、铜锈环棱螺等3种食用淡水螺与广州管圆线虫的相容性.方法 在相同条件下,用广州管圆线虫福建株感染3种螺,1、3、6、12及24 h后,随机抽样各20只,分别饲养于置有滤水器、水温(24±1)℃的玻璃缸内.记录感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金祥 周晓农 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5年21卷1期 24-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确定铜锈环棱螺是否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方法收集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粪便,分2批对铜锈环棱螺进行人工感染试验.2次定性感染成功后,再捕捉现场的铜锈环棱螺检查自然感染情况.然后从铜锈环棱螺中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感染大鼠,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祥 李承邰 等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0年13卷3期 199-204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研究在室内及自然条件下对藐小棘隙吸虫尾蚴在其第一中间宿主铜锈环棱螺体内形成、逸出节律及影响因素以及尾蚴的行为进行了系列观察.在露天实验池4~5月份投放虫卵感染阴性铜锈环棱螺,经103~140 d尾蚴从宿主螺体内逸出;9~10月份投放虫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阎云君 梁彦龄 等 《水生生物学报》 1999年23卷4期 346-35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1996~1997年对扁担塘螺类优势种之一铜锈环棱螺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其种群含四个年龄组,其中1996年组生长最快,其带壳湿重瞬时生长率为4.15,去壳干重瞬时生长率为3.40.采用瞬时生长率法测算其周年生产量为:带壳湿重,15.7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微 李志良 等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34卷5期 14-22,50页
【摘要】 为了探讨铅(Pb)、镉(Cd)单一与复合胁迫对铜锈环棱螺的生理耐受机制,采用胁迫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Pb(0、0.05、0.1、0.2和0.4 mg/L)、Cd(0、0.005、0.01、0.02和0.04 mg/L)和Pb-Cd混合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李婷 杜雪松 等 《肉类工业》 2019年10期 20-22页
【摘要】 采用国标法测定了广西地区的中国圆田螺、方格短沟蜷和环棱螺的含肉率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中国圆田螺、方格短沟蜷、环棱螺的含肉率分别为21.37%、14.45%和11.21%,中国圆田螺的含肉率分别比方格短沟蜷和环棱螺高47.89%(p<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志良 刘俊 等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19年6卷1期 1-8页
【摘要】 为了探讨湘江水体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研究了Pb、Cd、Zn、Mn、Cu在7个江段的铜锈环棱螺器官的积累和分布特征,用金属污染指数评价了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湘江中游铜锈环棱螺各器官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差异明显,Pb富集于壳,C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绩辉 李正祥 等 《热带医学杂志》 2008年8卷8期 839-84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广州管圆线虫宿主及疫源地的分布.方法 从野外、餐饮店、农贸市场等场所采集食用淡水螺、陆生螺、蛞蝓、虾、溪蟹、鱼和青蛙,用组织捣碎匀浆法及过筛沉淀法检查中间宿主、转续宿主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解剖榆查野鼠心肺广州管圆线虫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先明 晁建颖 等 《湖泊科学》 2016年28卷5期 1010-1017页
【摘要】 为了探讨太湖流域滆湖底泥重金属( Cd、Cr、Cu、Zn、Ni和Pb)的赋存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对底泥重金属总量、形态以及生物富集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北部湖区最高,其次为南部湖区,中部湖区最低,重金属N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亮 王仙子 等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3年37卷1期 67-71页
【摘要】 研究了环境中常见的两种重金属污染物锌(Zn)、铅(Pb)在铜锈环棱螺体内的积累.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的腹足和内脏团是Pb的主要积累部位,肝脏为Zn的主要积累部位.随着时间变化,进入铜锈环棱螺体内的Pb和Zn可在组织间转移和重新分布.铜锈环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陆宇 温晓蔓 等 《中国水产科学》 2012年19卷2期 275-282页
【摘要】 利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环境因子(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标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35℃范围内,两种螺的耗氧率、CO2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云君 梁彦龄 等 《湖泊科学》 2000年12卷1期 68-72页
【摘要】 1996-1997年对后湖铜锈环棱螺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其种群含三个年龄组,其中1996年组生长最快,其去壳干重瞬时生长率为2.80.采用瞬时生长率法测算其周年生产量为:带壳湿重33.13gm-2 a-1;去壳干重1.932gm-2 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雨 王江南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2年33卷10期 2853-286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藻类水华频发已成为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近年来,生物控藻法因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而备受关注.本研究以我国富营养化湖泊中常见大型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为操纵生物,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其对水华水体中常见蓝藻铜绿微囊藻、绿藻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生长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洺源 张叶军 等 《动物学杂志》 2021年56卷5期 663-67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世界范围内,物种入侵正成为一个影响经济发展、公众健康的重大生态事件.为了探究入侵物种小管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对本土近生态位物种的生态挤压作用,选择了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作为受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