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66
- 87
- 34
- 3
- 191
- 161
- 108
- 75
- 73
- 167
- 53
- 46
- 44
- 3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官已青 伯年国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16卷15期 256-263页
【摘要】 目的 分析普洱市普洱熟茶的品质特征.方法 收集43份普洱市本地发酵的熟茶样品,通过感官审评结合生化成分检测,系统解析该批次产品的品质特性.结果 样品干茶呈棕褐至红褐色泽,茶汤呈现褐红至红浓色调,具有典型陈香纯正特征,滋味以醇厚、醇和为主,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疏再发 刘瑜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4年45卷20期 9-16页
【摘要】 以浙江省丽水市群体种茶园中选育的两份紫化茶树品种丽紫 1 号和丽紫 2 号作为供试品种,以紫娟为对照,对茶树新梢色泽、色素含量进行测定,制作生化样、绿茶样、红茶样和白茶样,通过生化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进行多茶类适制性分析.结果表明丽紫 1 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善锦 《现代食品》 2024年30卷20期 117-121页
【摘要】 以冬片肉桂为材料,设温度(110、120、130℃)和时间(4、6、8 h)为烘培技术因子,探讨其对茶叶感官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0℃,时间增加品质上升;在120℃,时间增加品质先升后降;在130℃,时间增加品质下降.同一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愉 陈维 等 《现代食品科技》 2023年39卷3期 288-297页
【摘要】 为了研发乌龙茶新产品并提升产品品质,比较分析了干热后处理前后花香型乌龙茶的生化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干热后处理后,聚酯型儿茶素A含量显著降低;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聚酯型儿茶素B和聚酯型儿茶素C含量显著增加;"花香"重要贡献成分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宝庆 徐业勇 等 《广西植物》 2018年38卷2期 145-1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研究收集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44份核桃资源,其中树龄超过50 a的实生资源41份、主栽良种3个,并对其主要生化成分蛋白质、糖、脂肪、氨基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4份资源的生化成分变异幅度大,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志敏 付晓青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6期 4509-45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研究不同颜色遮阳网遮光对夏秋茶与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以"碧香早"茶树为试验材料,选用不遮光和中度遮光(遮光率(50±13)%)的黑色、绿色、银白色遮阳网开展遮光试验.试验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季节茶园经遮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新超 马春雷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1年31卷6期 1229-123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测定同一生态环境下生长的31份茶树材料春、夏、秋3季1芽2叶时茶叶的主要生化成分,同时制作烘青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并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影响绿茶品质季节问差异的主要生化因子.结果表明,有27份材料的茶叶品质呈现出春季高于夏、秋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新超 陈亮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年11卷3期 309-314,3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保存的来源于广西的98份茶树资源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广西地方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90,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5.8%.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坤 刘玉玲 《四川动物》 2008年27卷5期 876-877,880页ISTICPKU
【摘要】 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豫南小鲵肌肉生化成分,结果表明:雌性肌肉含蛋白质15.39%,雄性含15.72%;总糖雌性1.84%,雄性1.73%;脂肪雌性0.72%,雄性0.56%.18种氨基酸总量13.43%(鲜重),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5.2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智勇 吴旭干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7年31卷6期 799-80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5年3-5月,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对第一次产卵后的中华绒螯蟹进行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其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卵巢外部特征的变化,并测定了卵巢和肝胰腺中的主要生化成分(水分、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锋 王红星 等 《四川动物》 2005年24卷4期 623-624页ISTICPKU
【摘要】 为了解Beagle犬静脉血储血方式及存放时间不同对生化值变化的影响,选取10只年龄在4~6月龄的Beagle犬,前肢静脉采血,测定血液中的生化成分,结果显示:采血后立即检测,血清组检测值高于血浆组检测值,血清组存放72 h后,检测结果与立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绍武 周工健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4年28卷2期 197-20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对繁殖季节黄鳝为孵卵所吐的泡沫的特性和生化成分分析,孵卵泡的黏度为2.72mPaS,证明了该孵卵泡是糖蛋白,其中糖类含量为0.156mg/mL,蛋白质含量为0.250mg/mL,蛋白质/糖类比值为1.60.分离的泡沫蛋白经SDS-PA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德清 王剑伟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4年28卷1期 17-2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的含肉率及其肌肉生化成分和能值.结果表明:厚颌鲂的含肉率为72.72%;其肌肉生化成分(鲜重百分比):水分含量为79.26%、蛋白质16.82%、脂肪2.10%、灰分1.08%、无氮浸出物0.73%、比能值4.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则新 李钧敏 等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2年20卷4期 303-30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自然条件下大血藤叶片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血藤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有相同的趋势,在叶片生长季节早期含量较低,随着叶片的生长发育,其含量逐渐上升,至8月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叶片总糖含量与日均净光合速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华梅 赵云龙 等 《动物学杂志》 2002年37卷5期 18-2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过程中三种主要生化成分中以蛋白质含量最高(44.56%~67.76%),脂类次之(21.32%~34.07%),碳水化合物含量最低(0.47%~3.03%).从胚胎发育开始至结束,蛋白质降低了23.20%,脂类和碳水化合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炳毅 张佐伦 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年7卷7期 642-6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在颈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退变中生化成分的变化.方法:通过正常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3组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生化成分测量 ,主要测定水分、胶原蛋白及蛋白多糖的含量.结果: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与正常人椎间盘内生化成分无明显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颜超 杜小涛 等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22卷2期 239-24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动物实验研究中MRI T2弛豫时间图技术(T2 mapping)应用于早期诊断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 将18只成年小型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只)采取左膝假手术,实验组(12只)通过切断前交叉韧带制造骨性关节炎模型.术后第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海兰 杨普香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年40卷16期 100-104页
【摘要】 为科学评价浮梁红茶的品质特征,对不同等级、厂家的20份浮梁红茶样品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测定,并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浮梁红茶的内质优良,尤其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具有滋味鲜爽醇厚的物质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少强 齐强 等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2年33卷6期 354-357页ISTIC
【摘要】 Modic改变是椎体终板和终板下骨质MRI的异常信号改变,被认为是反映椎体炎症反应并引起疼痛的脊柱病理状态.目前关于Modic改变仍存在很多争议,尤其是在确切的发病机制和相关成分改变方面,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解决这些争议提供了有利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慧谦 张书翔 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年09卷9期 1064-106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通过同步检测唾液和血清中多项生化成分,探讨唾液与血清中相同成分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唾液生化成分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比色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18例健康体检者与22例患者唾液和血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兴明 陶涛 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4年12卷3期 63-64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羊水中部分生化成分的变化对诊断胎儿窘迫的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50例正常产妇作正常组,50例胎儿窘迫者作为胎儿窘迫组,取各组羊水进行生化测定分析;每例新生儿出生时行Apgar 1min及5min评分.结果胎儿窘迫组中,羊水中乳酸浓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瑞春 周勇 等 《生物技术通讯》 2004年15卷2期 149-151页ISTICCA
【摘要】 探讨一种菊科植物抽提物对小鼠血液生化成分的影响.利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生化成分,结果表明该抽提物可降低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降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对血清中尿素、尿酸、肌酐都有明显降低作用;可减少血清二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家干 黄亚辉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年37卷5期 106-110页
【摘要】 以上川岛茶叶为材料,分析春夏秋不同季节红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季节的茶叶鲜叶中,春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黄酮含量最高;夏茶的茶多酚、酚氨比、可可碱、咖啡因及茶叶碱含量最高;不同季节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雯 《兽医导刊》 2016年4期 37-38页
【摘要】 对南美白对虾实施了盐度影响饲养试验,研究分析了盐度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及生化成分的影响.试验证明,盐度对其增长率、成活率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P<0.05);当盐度为20的时候,南美白对虾可以保持最好的生长状态,盐度不同其相关生化成分也会产生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素强 杨娟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年4期 1301-1306页
【摘要】 目的:研究烘焙提香条件对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方法系统比较了不同烘焙温度及时间、不同提香温度及烘焙提香组合处理对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在3个烘焙温度下,75℃烘焙3 h效果最好,其次是70℃烘培5 h,较低温度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寒 肖愈 等 《食品科学》 2015年36卷13期 114-118页
【摘要】 研究燕麦甜醅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燕麦发酵时产生的麦角固醇含量、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理勇 曾亮 等 《食品科学》 2015年36卷4期 119-125页
【摘要】 以27个重庆地区主要茶树栽培品种的1芽2叶鲜叶为供试材料,通过测定各品种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各品种在重庆地区与原产地之间的差异性,及比较各品种在重庆的表现特性;并采用相关性、多维尺度和聚类分析探究27个品种在重庆地区的表现特性及其适制性.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劲驰 唐颢 等 《食品科学》 2015年36卷20期 168-173页
【摘要】 为探究凤凰单丛茶品质地域性差异的生化基础,以潮安县凤凰镇茶区5个位于不同海拔区间(300~1 100 m)的八仙单丛成龄茶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茶鲜叶的品质生化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区间八仙单丛茶鲜叶的生化品质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阮少江 蔡彬新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年19期 4-7页
【摘要】 通过测定太子参白茶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及其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太子参白茶与白茶相比可溶性糖和游离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8.52%和9.586%(P<0.05、P<0.01),而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分别下降10.88%(P<0.01)和9.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新河 吕帮玉 等 《广东农业科学》 2014年41卷14期 95-99页
【摘要】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一大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主要产于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其由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其中,渥堆是黑茶制造中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性工序,经过这道特殊工序,使叶肉的内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赖幸菲 黄亚辉 等 《食品科学》 2014年35卷2期 91-95页
【摘要】 通过做青和烘焙的组合实验,探究做青和烘焙工艺对单丛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做青对单丛茶的品质及生化成分变化起到主要的作用,烘焙起着次要的作用.轻做青单丛茶的茶多酚、黄酮类、可溶性糖、茶红素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比重做青的高,氨基酸、茶黄素、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戚康标 郑宇晴 《广东茶业》 2014年5期 15-21页
【摘要】 选取了英红九号、滇红、祁门红茶三种红茶,分别进行感官品质评判,测定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井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综合感官审评品质,生化成分含量对比分析表明,三种红茶中,英红九号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最高,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凯 徐东坡 等 《中国农学通报》 2011年27卷17期 62-66页
【摘要】 2009年7-8月于养殖群体中随机抽取93尾尼罗罗非鱼作为实验样本,逐尾测定肌肉、肝脏、性腺和肠脂能量密度等相关生化成分,选择与能量密度相关显著的生化成分作为预测因子,分别建立肌肉等组织的能量密度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肌肉和肝脏能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玉媚 李晶 等 《广东农业科学》 2011年38卷22期 116-120页
【摘要】 以可可茶制作的红茶、绿茶、乌龙茶及蒸青样为研究对象,测定每次沸水冲泡后茶汤中各生化成分的溶出量,并与标准程序下测定的相应生化成分的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10次定量沸水冲泡后,以可可绿茶的各生化成分溶出率最高,可可红茶次之,可可乌龙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先洲 潘玉华 等 《福建茶叶》 2010年32卷11期 21-25页
【摘要】 通过对几个坦洋工夫红茶产品的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内含生化成分(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的测定,探讨坦洋工夫红茶品质与主要生化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坦洋工夫红茶茶汤滋味的浓度与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的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英平 吴志强 等 《水产科学》 2009年28卷8期 443-446页
【摘要】 对照组连续饱食投喂6 d,处理组分别饥饿1、2、3、4、5、6 d,每组3个重复,研究了短期饥饿对克氏原螯虾仔虾消化酶活力和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饥饿过程中,处理组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及纤维素酶变化趋势相同,先减小后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磊 钱振明 等 《饲料研究》 2009年8期 63-65页
【摘要】 研究不同初始pH和不同碳酸氢钠浓度对3种海洋底栖硅藻生长及生化成分的影响.双缝棱舟藻、双尖菱板藻细头变种和咖啡双眉藻分别在初始pH为8~9、8和8.5,NaHCO3浓度为0和0~5 mg/L,0时生长最好; 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pH的能力...
【关键词】 底栖硅藻;pH;碳酸氢钠(NaHCO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仁海 刘玉玲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36卷18期 7708-7711页
【摘要】 [目的]研究商城肥鲵的含肉率及其肌肉生化成分,为商城肥鲵营养生理生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了商城肥鲵的含肉率及其肌肉生化成分.[结果]商城肥鲵的含肉率雌性为54.93%、雄性为55.84%,肌肉含蛋白质雌性为15.4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振明 邢荣莲 等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08年21卷1期 46-52页
【摘要】 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盐度条件对8种海洋底栖硅藻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底栖硅藻生长最适光照强度和盐度不完全相同,其范围分别为1500-5500lx和25-40;硅藻的理化成分受光照和盐度条件影响也较大,其含量均呈现低-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华才 杨仲国 等 《分析试验室》 2005年24卷7期 17-20页
【摘要】 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透射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人血清中7种生化成分的定标模型,利用内部交叉验证和自动优化功能对定标模型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优建模参数.模型对人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力华 汪志君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5年26卷6期 45-49页
【摘要】 本文研究了碧螺春茶在贮藏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含水量、咖啡碱、氨基酸、总糖、叶绿素、茶多酚、水溶性物质和抗坏血酸)的劣变趋势及感官审评的变化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其二者做了相关性研究,结果如下:在碧螺春茶品质劣变过程中,抗坏血酸的氧化程度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序利 季方 等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21卷6期 484-485,489页
【摘要】 目的测定正常青壮年与青壮年单纯颈椎间盘突出(CDH)患者及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椎间盘软骨终板的生化成分,分析软骨终板退变的规律.方法用冷冻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用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含量,用Blumenkrantz's和Canboz...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群 赵云龙 等 《海洋与湖沼》 2004年35卷4期 351-357页
【摘要】 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及肝胰腺各组织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蛋白质、葡萄糖和糖原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全年胆固醇含量在肝胰腺、血淋巴和精巢中均有2个高峰,分别在6月和12月、7月和12月、9月和次年1月,且第二峰值均明显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伟丽 唐颢 等 《食品科学》 2004年25卷4期 65-68页
【摘要】 为揭示不同品种乌龙茶风味与工艺技术及其化学因子的关系,以佛手、黄木炎、福云6号和混合种的鲜叶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加工成乌龙茶,检测鲜叶及成品乌龙茶的化学成分含量,借助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与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鲜叶固定样的生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建晖 岳光 等 《饮料工业》 2003年6卷1期 15-18页
【摘要】 以绿芽茶为对照,对不同色度的紫芽茶生化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选用富含花青素的紫芽茶为主要原料,辅以甘草、甜叶菊、蜂蜜等原料,经冷、热水分别浸提、超滤、调配等工序研制开发出口感清爽、风味俱佳,集保健、趣味性与经济价值于一体的紫芽茶保健饮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朝晖 朱必凤 等 《韶关学院学报》 2003年24卷6期 67-69页
【摘要】 对山药的蛋白质、淀粉酶、脂肪、多糖、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和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和多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群 赵云龙 等 《水产学报》 2002年26卷5期 411-416页
【摘要】 通过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及生殖系统各组织生化成分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测定发现: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以副性腺及输精管内容物(含精荚和精浆)较高,为33.456mg@g-1湿重和21.537mg@g-1湿重,肝胰腺、精荚及精巢的含量较低;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福平 陈伟 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31卷2期 199-202页
【摘要】 以武夷肉桂鲜叶为原料,研究做青强度对做青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做青过程中水浸出物总量、多酚类总量、儿茶素总量、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总糖减少;做青强度越大,水浸出物总量、多酚类总量、儿茶素总量和氨基酸总量也减少较多;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下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超美 张家侠 等 《昆虫学报》 2018年61卷11期 1300-130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明确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对不同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叶片的取食选择性,以及不同茶树品种叶片对灰茶尺蠖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探讨灰茶尺蠖对茶树品种的适应机制.[方法]首先测定灰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艳华 朱镇 等 《植物生理学报》 2011年47卷12期 1181-11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抗倒伏品种‘南粳44’、‘武运粳7号’与不抗倒伏品系‘宁7412’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水稻不同生育期茎秆硅、钾、钙、镁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结合氮钾肥配比试验,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茎秆硅、钾、钙、镁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茎秆抗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