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8
- 2
- 3
- 3
- 2
- 1
- 1
- 9
- 5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徐翀崎 李锋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5期 1740-17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提高城市生态经济区划的精确性和动态性,对科学指导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与人口密度建立线性模型,探索了以往用行政区域为最小统计单元数据的模拟细化问题;然后通过引入可变参数构建了动态适应性生态经济区划模型,在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群 毛汉英 《生态学报》 2003年23卷1期 74-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自上而下的生态要素宏观分析与自下而上的经济要素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运用GIS分析手段对复杂的自然生态要素与人类经济活动的时空变化及其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和表达,以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典型山地县云阳为例,根据不同区域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态变化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文佳 蒋金亮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22期 6722-67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碳排放引发的全球变暖给自然环境及人类社会都带来了显著影响,而碳足迹可以衡量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碳排放的响应.为研究自然-社会二元系统碳动态,基于MODIS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传胜 范振军 等 《生态学报》 2005年25卷7期 1804-18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汇集西北6省区近300个气象站点的多年气象数据,400多个县市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提取降水、气温、湿度、土地利用类型、人口、GDP、矿产资源、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等要素,设计了水热状况、人类活动强度、工业化程度、城镇化程度等指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亚丽 西广成 等 《系统工程学报》 2005年20卷4期 427-431页
【摘要】 在熵方法定义的关联度系数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复杂系统统计相关的广义关联度系数法,并将其应用到生态经济区划和中医理论(齿痕舌出现的特点)中,进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广义关联度系数法在计算时不需要特定的数据,从而减小了数据的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志书 李铂 等 《中国现代中药》 2024年26卷6期 957-966页ISTICCSCDCA
【摘要】 通过对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陕西省相关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明确了陕西省中药资源种类与构成情况,根据区域生境特点和生态适宜性提出秦药的适宜生产区划;总结了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在陕西省乡村振兴和富民强省、中药产业合理布局和生产规划、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爱萍 靳甜甜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9期 3624-36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道路建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直接改变原有生态系统、间接增强人类活动进而改变原有生态系统的途径对周围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定量评估道路建设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影响对掌握线性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伟 曾江宁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期 268-27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种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已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威胁,亟需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为海洋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优化区域开发与产业布局提供合理空间边界.介绍了生态红线概念的起源和内涵,提出了海洋生态红线的定义和基本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金南 许开鹏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期 129-1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我国地区间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悬殊,主体发展功能和环境功能定位各不相同.从环境功能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各环境要素,建立基于环境功能区划的环境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采用RS与GIS技术的空间评价方法,构建了基于环境功能评价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惠民 丁德文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期 122-1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海岸带是海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带,其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变化敏感、脆弱.随着沿海各省市新一轮开发规划的实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海洋生态管理而临着新的经济、环境问题,海洋生态监控区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海洋生态监控区,指依据海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隐昌 宋红梅 等 《生物安全学报》 2012年21卷4期 256-261页ISTICPKUCSCD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数量繁多,已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态系统、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各国都积极采取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升佐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19卷10期 2308-231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我国杨树人工林总面积达700万hm2,位居世界第一.发展杨树人工林、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是世界杨树研究的发展趋势.在介绍中国杨树栽培区区划、杨树人工林的主要栽培无性系及其生产力的基础上,总结了近10年来我国杨树在立地质量评价、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继权 梁警丹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8期 1765-177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形成原理,综合考虑吉林省自然和社会经济现状,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及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指标,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各风险因子的贡献率,并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治华 徐建华 等 《生态科学》 2007年26卷1期 79-8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生态敏感因子和生态敏感区是区域生态环境的决定性因子和关键区域.该文从大气、生境(生物生存环境)、水、土地、地质五个角度选取生态敏感因子,划分生态敏感区,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划分生态敏感区的指标体系.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为例,划分了该区域的...
【关键词】 生态敏感区;生态敏感因子;北部湾(广西)经济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叶青 张平宇 《生态学报》 2006年26卷10期 3424-34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态地理区划是国内外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学者对生态地理区划概念、原则和指标体系和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并就全球、国家和区域尺度的生态地域系统进行划分.其研究经历了从单生态因子分异的规律性认识、生态系统聚合、人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序 刘国彬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4年15卷6期 1051-105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黄土高原地区11个水土保持和生态重建科研攻关试验区近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试区设置的区划尺度过粗和小流域治理典型尺度过小,缺乏中尺度研究和不同尺度间模式及内容转换的方法,是典型模式推广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小流域治理在尺度上的局限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喜华 毛子军 《植物研究》 2003年23卷1期 98-10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黑龙江省森林面积为1,5771百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34.7%,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2.5%.黑龙江省森林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表明,共有药用植物724种,分别隶属于110科,410属.其中商品药植物352种,分别隶属于91科,25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绍春 袁正科 等 《生态学杂志》 2003年22卷2期 1-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减少或避免在农林业生产中因土壤、气候不适宜造成的冻害或其它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利用洞庭湖水系(湖南地区)区域内的气候资源、水热资源以及土壤资源,本文依据洞庭湖水系(湖南地区)区域内89个样本县(市)气象台(站)30年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海 周国逸 等 《生态科学》 2002年21卷1期 76-81页ISTICPKUCSCD
【摘要】 通过对连平的气候资源、土壤与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自然资源系统和区位优势、经济现状、人力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系统的分析,以及对连平生态县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其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再据此提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世杰 常弘 等 《生态科学》 2001年20卷4期 26-36页ISTICPKUCSCD
【摘要】 对石门台自然保护区鸟类组成、鸟类区系和鸟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鸟类208种,隶属16目41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25种.在该保护区有分布的208种鸟类中,属留鸟的有156种,属冬候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佩琳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9年6期 21-23页
【摘要】 在《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确立的原则与方法基础上,根据全国、全省和九江市水土保持区划,分析修水县各乡镇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防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的区域差异,将全县划分为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中低山地生态维护区、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晓刚 李传檩 等 《吉林畜牧兽医》 2019年40卷11期 10-11页
【摘要】 1 国内形势概况1.1 南猪北养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以及禁养区划定、畜禽限养等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养殖空间越来越小,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生猪产能逐年下降,南方大型生猪养殖企业逐步转移到东北地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尧东 刘锦銮 等 《生物数学学报》 2004年19卷3期 379-383页ISTIC
【摘要】 根据荔枝栽培对气候生态条件的要求,采用二重灰色聚类方法,对广东省荔枝栽培的气候生态条件进行了分析和区划,其结果与全省荔枝栽培实际情况相一致.封开、广宁、清新、佛冈、龙门、紫金、五华、兴宁、梅县、大埔一线的以北区域,属广东荔枝栽培不适宜气候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立武 李绍稳 等 《生物数学学报》 1998年13卷1期 111-117页ISTIC
【摘要】 本文根据苹果对生态条件的要求,选择了影响苹果生长发育的四个重要气象因子,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对安徽省栽培苹果的生态气候条件进行研究,初步划出了安徽苹果经济栽培的南线.作者认为,宿县、泗县以北地区是乔化苹果栽培的次适宜区,阜阳、寿县和定远一线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金生 张利超 等 《江西水利科技》 2016年42卷2期 148-152页
【摘要】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传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已不适应生态文明新形势的发展和新常态的要求,“四型”(生态清洁型、生态安全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旅游型)小流域建设在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峰 张利超 等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6期 17-19页
【摘要】 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背景下,结合江西省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水土流失要素,完成了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分,明确了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并提出分区区域布局.论述了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结果和分区概况,为江西省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熠婧 《现代企业》 2012年4期 66-67页
【摘要】 地市报在我国的报业架构中处于"三级办报"的第三级,与行政级别、区划相对应。在传播级别、业务上,地市报同时受着中央级、省级报纸的制约。如今,中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转轨的关键时期,中国传媒业的社会生态环境还将继续发生变化,业内的新闻变革和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霖 李福兵 等 《中药与临床》 2010年01卷3期 46-50页
【摘要】 甘肃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多样性的气候条件、水文走向以及植被特点,为甘肃道地药材种类丰富多样性创造了生态条件,<中国中药区划>的9个一级区划中甘肃省占有4个,同样甘肃的中药材有4大产区.甘肃省药材分布与植被区系、地形气候影响呈现出密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瑞君 高士平 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年23卷5期 95-99页
【摘要】 探讨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指标、技术方法等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应用于县级区划实践.结论如下:1)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后者以调控和规范区域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永强 余新晓 等 《环境科学导刊》 2007年26卷z1期 39-44页
【摘要】 结合桐柏县的实例,对县域生态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综合利用3S技术对县域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分析和评价,提出桐柏县生态服务功能区划的初步方案.将桐柏县划分为生态支持区,产品供给区,生态调节区.简要分析了各功能区在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健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21卷9期 830-831页
【摘要】 <篇首> 蠓类俗称"小咬",是一类体长仅1~4mm的微小型双翅目昆虫.在我国野外环境中,能够骚扰刺吸人畜禽类血液,且有可能作为传病媒介的只有库蠓属(Culicoides)、蠛蠓属(Lasiohelea)和细蠓属(Leptoconops)的种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书银 王建林 等 《西藏科技》 2002年11期 13-16页
【摘要】 本文采用多元分析与模糊聚类等手段,利用各种生态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气候指标、植被指标、土壤指标、地貌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进行了西藏油菜种质资源生态地理区划的研究,将其划分为2个大区,7个小区,即Ⅰ藏东南油菜大区:Ⅰ A藏东南油菜小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850169 北京 X3 应用技术 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成果简介】 该课题收集、分析和研究了反映京津地区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的约12万个数据和大量图表。研究结果揭示了京津地区各个生态经济亚区在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生产水平、生活质量等众多方面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规律,各亚区的生态经济劣势,影响各亚区及整个京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600210096 辽宁 F327.31 F326.13 F323.1 基础研究 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2006年
【成果简介】 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蔬菜商品性生产发展的新特点,依据辽宁省不同蔬菜产区的气候特点、资源状况及经济条件(20个因素聚合成三大类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聚类”和“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首次完成辽宁省蔬菜生态经济区划,弥补了过去单纯生态区划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美青 史文娇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8期 2687-269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江西省绿色发展区划研究,是江西省主动适应“绿色崛起”、“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新形势,实现从以“治山、治江、治湖、治穷”的应急抢救型为主的生态治理模式,转变为“富山、富水、富民、强生态”的减压增效型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国华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2期 7088-70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系统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研究地表复杂过程与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的关键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但是同时该区域环境复杂、生态脆弱、灾害严重,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导致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祥才 黄璐琦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2年37卷21期 3334-333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建国以后,野生药材资源减少、社会进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中药材栽培产业的发展,栽培药材将成为未来商品的主要来源.中药材分布区域广大,在分布区内生态环境多样,栽培经济效益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主产区.论文根据目前各主要药材主产地的地域生态学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艺 蔡佳亮 等 《生态学杂志》 2009年28卷3期 542-54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持续而剧烈的人类活动已经对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流域的水生态功能进行甄别,合理划分其生态功能区,并按不同功能合理管理水资源,成为协调经济发展和水生态保护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人鑫 杜春华 等 《昆虫学报》 1999年42卷1期 70-7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初步查明,新疆金龟甲昆虫计有154种,分隶于2科、13亚科、47属.区系组成含中亚细亚、中央亚细亚、欧洲-西伯利亚、地中海、特有种、泛古北种和全北种等多种成分,其中以中亚细亚种类最多,达74种,约占48.5%.结合区系组成的分析,提出了新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