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2
- 2
- 1
- 4
- 4
- 4
- 2
- 2
- 10
- 10
- 10
- 9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钟新英 苏晓茹 等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34卷4期 403-407,413页
【摘要】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后病毒的增殖变化,采用饲喂法对凡纳滨对虾进行WSSV人工感染,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感染初期、高峰期和后期死亡对虾体内的病毒含...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人工感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成波 李婷 等 《海洋通报》 2009年28卷2期 116-120页
【摘要】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研究6口高位池塘斑节对虾和凡纳滨对虾携带WSSV变化,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凡纳滨对虾WSSV携带量最高为9.7×105拷贝/g;斑节对虾最高携带量为9.5×105拷贝/g.凡纳滨对虾WSSV感染率分别为:苗种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微 林华 等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12期 99-101,106页
【摘要】 本研究以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VP664 基因、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Subcutaneous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红梅 江晓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5年1期 142-14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利用 ESE-Quant tube scanner 检测平台,建立了一套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的实时荧光检测方法,用于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玉珍 张晓华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8年24卷8期 1387-139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是全世界对虾养殖业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虽然对该病毒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但目前仍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了抗变性WSSV的单链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分别以WSSV病毒粒子和原核表达的囊膜蛋白V...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噬菌体展示技术;单链抗体(scFv);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佳 肖囡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7年31卷5期 712-71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VP60B是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含量很少的一个结构蛋白.VP60B的一段序列与腺病毒纤维蛋白(Adenovirus type 5 fiber protein)的knob domain的一段序列具有同源性.本试验将VP60B基因克...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VP60B;原核表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华 戴玲芬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6年30卷2期 141-14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了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单链抗体A1.该抗体在30℃培养条件下诱导表达20h后,其蛋白表达量可达总菌体蛋白的3.67%.用亲和层析柱和SephadexG-100层析柱可将单链抗体A1纯化为一条单电泳条带,其分...
【关键词】 单链抗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对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毅 张敏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6年22卷6期 973-97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将可中和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单链抗体P1D3在酵母中实现表达,以原核表达载体M13噬菌粒为模板,设计带有SnaB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P1D3基因.经过酶切、连接反应将该基因连入大肠杆菌-酵母...
【关键词】 毕赤酵母;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单链抗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新颜 魏聪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4年28卷3期 234-23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VP28是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一个重要的囊膜蛋白.为了便于研究VP28在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将VP28基因克隆到一个原核表达系统,对原核表达的VP28的特性进行...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VP28;原核表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宏 袁必锋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2年26卷3期 259-26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对虾淋巴组织的原代培养细胞与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进行相互作用,洗去不能结合的病毒,然后用甲醛固定,再用ELISA法检测所吸附的病毒.当病毒与抗血清保温后,抑制病毒与细胞的吸附能力的抗血清中应含有中和抗体.此方法可以在缺少细胞系的情况下,简便...
【关键词】 细胞原代培养;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和抗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褚吉兴 孟凡娟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46卷12期 107-111页
【摘要】 [目的]克隆获得凡纳滨对虾自噬相关基因LvATG6 cDNA全长,揭示其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在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后的表达变化.[方法]利用PCR方法克隆LvATG6,半定量PCR方法检测LvATG6在对虾10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W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忠发 何伟贤 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年17卷8期 1397-1399页ISTIC
【摘要】 目的:通过查清本次养殖小龙虾疫病爆发流行的病原体,为沿海地区养殖小龙虾疫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对发病小龙虾进行病原学检测与组织病理变化观察、病原体回归健康小龙虾.结果:在发病小龙虾各组织内均能检测到白斑综合症病毒(...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小龙虾;疫情爆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德福 阮灵伟 等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6年35卷2期 190-197页
【摘要】 激活转录因子-2(ATF-2)作为细胞内应激活化蛋白激酶下游效应分子,参与调控了生物体诸如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免疫炎症反应等许多细胞生物学过程.本研究首次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克隆得到了ATF-2基因全长...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凡纳滨对虾;激活转录因子-2(ATF-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黎铭 马春霞 等 《南方农业学报》 2013年44卷12期 2080-2084页
【摘要】 [目的]构建一种能在对虾细胞内稳定存在的新型表达载体,为对虾口服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DNA为模板,PCR扩增早期基因启动子IE1的不同长度片段IE(-94/+52)和IE(-945/+...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表达载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泓 阮灵伟 《台湾海峡》 2012年31卷3期 368-374页
【摘要】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对虾养殖业中危害最大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对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手段.本研究从WSSV囊膜蛋白VP28免疫的小鼠细胞中分别扩增到重链可...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VP2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解文利 李鹏 等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5卷4期 63-72页
【摘要】 基于已获得的表达序列标签序列,应用RACE技术从中华绒螯蟹基因组中获得了一个白斑综合症病毒基因(EjsWSSV)的全长cDNA序列,全长为3 864 bp并包含一个3 73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138.25 kDa的含1 243个氨...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白斑综合症病毒;cDNA末端快速扩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晓聪 刘荭 等 《中国动物检疫》 2012年29卷4期 41-43页
【摘要】 用将纯化的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VP28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分离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得到了2株(2G9,3E5)可以稳定分泌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用纯化的VP28蛋白免疫家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巍 马亚 等 《中国动物检疫》 2011年28卷5期 47-50页
【摘要】 据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基因保守序列,使用Primer Explorer V3软件设计了2条引物,利用PCR的扩增产物,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建立了一种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DHPLC快速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特异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娟 熊生良 等 《台湾海峡》 2011年30卷4期 512-516页
【摘要】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是对虾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虾养殖业中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研究从WSSV基因组中克隆到vp41a基因,大小约为900 bp,发现该基因编码蛋白VP41A.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ET-His-vp41a表达了重组蛋白...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膜蛋白VP41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崇涛 杨丰 等 《中国农学通报》 2011年27卷32期 72-77页
【摘要】 为了评估微生物在感染了WSSV的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 clarkii)死亡过程中的作用,对染毒鳌虾注射抗生素,并对鳌虾血淋巴中的细菌进行了数量比较以及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抗生素可以显著降低染毒鳌虾的死亡率但对WSSV的增殖没有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奏崇涛 胡向明 等 《中国农学通报》 2011年27卷29期 72-75页
【摘要】 利用生物素标记转移技术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凡纳滨对虾的鳃细胞膜蛋白进行标记,研究其与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分子量在50~56 kD之间的两种蛋白质位于WSSV的表面,并且与鳃细胞膜蛋白具有特异性的相互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志勋 李卓佳 等 《广东农业科学》 2011年38卷21期 129-131页
【摘要】 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比较了11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致病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番石榴叶水提取物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WSSV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在11种中草药提取液中,仅有番石榴叶水提取物对WSSV有显著的杀灭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勇贵 梁秋玲 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49卷6期 78-82,88页
【摘要】 根据正交试验表L16(45),对海水盐度、NH+4-N质量浓度、 NO-2-N质量浓度、 pH及感染WSSV的量各4个水平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对凡纳滨对虾存活时间的影响大小顺序为: pH>WSSV>NO-2-N>NH+4-N>盐度.其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晴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16卷9期 189-190页
【摘要】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是对全球对虾养殖业危害最大的病原之一.WSSV是一种无包涵体的杆状病毒,PCR诊断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适合于大规模检测.对 WSSV 的分子生物学进行深入研究,优化现有的检测技术,积极探索新的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莉 黄倢 《海洋湖沼通报》 2010年3期 29-35页
【摘要】 实验提取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鳃细胞膜并采用2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和Tween-20增溶鳃细胞膜,通过ELISA方法证实增溶后的对虾鳃膜蛋白与WSSV有结合活性,对其中1种鳃膜蛋白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文博 侯林 等 《动物医学进展》 2008年29卷12期 73-76页
【摘要】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可以引起养殖对虾暴发性死亡的传染性病原,由于其强烈的传染性和极高的致死率,使得人们在应对它时,必须侧重于早期的防控.近年的研究表明,对虾存在类免疫(q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世贵 翁少萍 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42卷1期 66-69页
【摘要】 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亲虾能产出携带WSSV的卵子,这些卵子可完成胚胎发育过程、孵化出无节幼体,并可以培育出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在确认...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昱 柳梦思 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24年32卷6期 63-68页
【摘要】 为提高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本研究建立一种LAMP-TaqMan检测方法,进行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核酸检测.本研究以WSSV基因组中保守序列构建测试质粒并设计筛选LAMP引物组,以荧光淬灭集团修饰的环引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守钢 董晓慧 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年37卷5期 1879-18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Wnt 信号通路已被证实在细胞增殖分化、胚胎发育等多方面起重要作用,Wnt 基因家族是重要的调节因子.为了了解更多的无脊椎动物Wnt 基因相关的信息,本研究首次克隆并鉴定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的Wnt9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双 董晓慧 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年35卷8期 1981-19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输入蛋白α(importin α)是核转运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帮助有核定位信号的蛋白质的入核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对虾中,还没有输入蛋白α家族的成员被发现.本研究首次克隆并鉴定了一种凡纳滨对虾中的importinα基因,命名为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左华丽 金春英 等 《生命科学》 2011年23卷1期 81-85页ISTICCSCD
【摘要】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危害对虾的主要病原,给全球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但至今仍未发现有效的防治方法.研究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对于深入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和宿主的免疫机制,从而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维新 黄倢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9年33卷3期 552-55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是近十年来危害对虾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主要病原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1].近年来对WSSV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囊膜蛋白、黏附蛋白等结构蛋白方面[2].本实验室经病毒结合分析[3]和病毒铺覆蛋白印迹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韦秀颖 杜泓明 等 《广西农学报》 2023年38卷2期 45-49页
【摘要】 虾肝肠孢子虫病(Hepatopancreatic microsporidiaosis,HPM)是由虾肝肠孢子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感染引起的一种虾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寄生虫病.近年来该病在全世界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芝勋 谢丽基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9年33卷1期 22-2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根据基因库中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A.F369029)和传染件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AF218226)基因序列,设计了WSSV和IHHNV的两对特异性引物和两条用不同荧光基团标记的TaqMan探针.对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多重实时荧光PC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莉 《海洋湖沼通报》 2010年4期 129-136页
【摘要】 把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yndrome spot virus ,WSSV)黏附蛋白VP37的基因C末端截去102个碱基后设计了一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出目的片段.用其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性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忠诚 王芳宇 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29卷6期 63-67页
【摘要】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凡纳滨对虾人工感染白斑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WSSV)的死亡率变化.研究结果如下,当凡纳滨对虾感染10-3、10-4、10-5WSSV(每尾注射剂量0.1mL),15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宇醒 曹广力 等 《水利渔业》 2008年28卷1期 105-108页
【摘要】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是严重危害虾类养殖业的主要病原之一.本实验根据已知南美白对虾WSSV ORF147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从患疑似白斑病毒病的罗氏沼虾中提取总DNA,用PCR法扩...
【关键词】 罗氏沼虾;白斑综合症;WSSV ORF147片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非 寸树健 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45卷4期 83-86页
【摘要】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结构蛋白功能的研究数据还不多.怎样预测并验证那些新发现的蛋白功能,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是功能基因及结构蛋白的研究重点之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获得的WSSV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分析数据显示结构蛋白VP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书营 黄倢 等 《中国水产科学》 2005年12卷4期 458-464页
【摘要】 通过差速离心法提取桡足类组织细胞膜,依照本实验室确立的细胞膜与WSSV特异性的结合关系,进行了桡足类细胞膜与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结合实验.结果表明,桡足类细胞膜与WSSV之间存在着特异性的结合,二者的结合说明了桡足类细胞膜上存在有W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天伦 王国良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21卷1期 57-61页
【摘要】 综述了近几年来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研究的进展情况,就WSSV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引起的症状和病理变化、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和防治等问题进行了较细详的介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溳 金春英 等 《生命科学》 2011年23卷12期 1296-1299页ISTICCSCD
【摘要】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对虾养殖中主要的致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急性感染和致死反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虾的先天免疫反应上,在抗病毒反应方面的尚所知有限.总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邬君君 导师:杨丰 李钫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生物学 海洋生物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属线形病毒科(Nimaviridae)白斑病毒属(Whispovirus),是一种环状双链DNA 病毒,能感染对虾、螯虾等各种虾类。该病毒宿主范围广,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家松 李卓佳 等 《中国动物检疫》 2011年28卷10期 44-45页
【摘要】 2010年4月至12月间,对广东沿海地区凡纳滨对虾高位池精养、土池半精养和滩涂混养三种养殖模式中的17口池塘进行了采样,检测对虾携带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楠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 2007年
【摘要】 <正>WSSV 是至今发现的全球养殖对虾危害最大的病毒,具有毒力强,致死率高等特点.VP28是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囊膜中含量最高的结构蛋白,它和病毒的感染直接相关.本文把含有 VP28基因的载体转入到聚球藻7002中.采用生物囊膜包被的方法,...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梁廷明 导师:王文 南京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博士) 2011年
【摘要】 中华绒螯蟹螺原体(Spiroplasma eriocheiris)是首次在水生甲壳动物中发现的螺原体类病原微生物,是一种新型的水生甲壳动物病原体,归属于柔膜体纲(Mollicutes)、虫原体目(Entomoplasmatales)、螺原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