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7
- 8
- 1
- 19
- 14
- 8
- 5
- 3
- 25
- 8
- 8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伍国羽 林榆子 等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4年40卷1期 14-2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白簕多糖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湿法制粒工艺制备颗粒,以成型率、休止角、溶化性作为颗粒剂制备工艺的考察指标.应用单因素法考察多糖与稀释剂配比、润湿剂浓度与用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颗粒剂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多糖与稀释剂配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嘉俊 黄燕秋 等 《广东化工》 2023年50卷5期 49-51,48页
【摘要】 目的:优化白簕叶中总皂苷的超声提取工艺,并考察不同类型的大孔吸附树脂对总皂苷的静态吸附能力.方法:以白簕叶总皂苷提取率为指标,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等工艺参数;以大孔树脂对总皂苷的比吸附量和解吸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楚健 林婷婷 等 《现代食品》 2023年29卷3期 111-113页
【摘要】 白簕营养丰富,保健功效突出,已成为现代人餐桌上的野菜新宠,尤其在潮汕地区更是家喻户晓的家常菜.然而,白簕作为野菜开发深度不足,菜肴出品简单.笔者采用潮州菜的烹调技法及调味特色,从凉菜、热菜、汤菜、点心等4个方面对白簕进行系列菜品开发,评价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资就 蒋林 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62卷12期 130-134页
【摘要】 为研究白簕[Acanthopanax trifoliatus(L.)Merr]根皮乙酸乙酯部位(BLE)镇痛抗炎及抗氧化能力,以BLE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板致痛法、醋酸扭体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法及前列腺素E2(PG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沅如 刘悦 等 《海峡药学》 2022年34卷3期 18-23页
【摘要】 目的 通过考察短链脂肪酸(SCFAs)及肠道结构变化等因素,探讨白簕精制多糖(ATP1-1)降低链脲佐菌素(STZ)所致1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机制.方法 连续5天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85 mg/(k...
【关键词】 白簕多糖;1型糖尿病;短链脂肪酸(SCAF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悦 杨慧文 等 《现代食品科技》 2022年38卷11期 37-45页
【摘要】 该研究探讨了白簕中性多糖ATP1-1对2型糖尿病小鼠肠道二糖酶的调节作用.采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成模小鼠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85 mg/(kg·d)]、ATP1-1高剂量组[80 mg/(kg·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玉明 廖程娟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31卷20期 12-17页
【摘要】 目的:研究白簕中性多糖(ATP1-1)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异常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及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阳性组(二甲双胍),ATP1-1高、低剂量组(80、40mg/kg).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诗嘉 杨慧文 等 《中成药》 2018年40卷12期 2618-26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考察白簕中性多糖ATP1-1对1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后,将50只成模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85 mg/kg)及ATP1-1高、中、低剂量组(60、40、20 mg/kg),每组1...
【关键词】 白簕;中性多糖ATP1-1;糖代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思燕 韦明中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6年32卷11期 1553-155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探讨老鼠簕生物碱A( HBOA)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 CCl4)橄榄油溶液灌胃12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第8周确定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HB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慧文 张旭红 等 《中国药房》 2015年26卷31期 4364-436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白簕茎多糖(ATMP)对大、小鼠的抗炎镇痛及抗疲劳作用.方法:进行小鼠热板实验,将5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阿司匹林[200 mg/(kg·d)]组和ATMP高、中、低剂量[400、200、100 mg(粗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春华 李兆龙 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2年5期 498-5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实验对影响 SRAP-PCR 体系中的 Mg2+、dNTPs 和引物浓度等因子进行了体系优化,建立了一套适合白簕 SRAP 检测的25滋L 反应体系:1.5 mmol/L Mg2+,1.5 mmol/L dNTPs,1滋mol/L 引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纳智 《广西植物》 2005年25卷3期 261-2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用GC-MS联用技术首次研究了云南西双版纳白簕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一共分离出108个峰,确认了其中的81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50 %,主要是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勇 卢昌义 等 《生态学报》 2004年24卷11期 2444-24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盐度0、5、15、25和35(%)下种植泌盐红树植物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的繁殖体,以繁殖体萌发、幼苗生长、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鑫磊 赵雨晴 等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36卷4期 398-403页
【摘要】 以白簕粉末为原料,用超声波细胞破碎法对多糖成分进行提取.选取有机溶剂种类、料液比、溶剂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超声功率作为考察因子,用所含多糖成分的提取率作为目标,进行单因素实验,然后进行响应面分析.发现白簕中多糖的最好的提取方法是为料液比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凌云 黎云祥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11年22卷4期 926-929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白簕叶总黄酮的聚酰胺树脂纯化工艺.方法 通过静态、动态吸附考察,以黄酮吸附率、洗脱率、黄酮纯度和薄层色谱结果 为评价指标,综合评判纯化最优工艺.结果 其最佳吸附工艺参数为:上样溶液浓度3.23 mg·ml(-1),pH 5~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冠成 张旭红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3卷6期 840-84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白簕粗多糖的最优脱色工艺条件参数,并考察脱色后多糖的降糖活性.[方法]以多糖保留率、脱色率为指标,比较AB-8、D-101、DM-301、HPD-600型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的脱色效果,通过单因素考察与正交实验优化静态吸附脱色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劳景辉 潘超美 等 《中国现代中药》 2016年18卷9期 1120-1124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对白簕提取物的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美白活性进行研究,评价白簕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强弱.方法:以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来评价白簕提取物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的活性;以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能力,测定其美白活性.结果:白簕醇提物和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慧文 张旭红 等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5年31卷3期 316-32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对白筋叶总黄酮的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因素和水平;以白筋叶总黄酮质量分数为指标,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结果 白簕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金兰 黄朋纳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13卷7期 27-29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簕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白簕多糖分散片的制备工艺.方法 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白簕多糖,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时间和次数;单因素考察醇沉量,优化提取工艺;单因素考察并确定分散片处方中的辅料和用量.结果 白簕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分别加12倍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修程蕾 胡心怡 等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6年45卷1期 90-94页
【摘要】 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白簕Eleutherococcus trifoliatus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对其关注度持续增加.白簕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咖啡酸单宁、多糖、皂苷、挥发油等;药理毒理活性研究表明,白簕的黄酮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慧文 张旭红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年3期 14-18页
【摘要】 利用不同溶剂对白簕叶各极性部位进行提取、显色鉴定和薄层色谱分析,并考察其中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3个不同极性部位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其铁还原力、对DPPH·的清除率、总抗氧化力,筛选出主要的抗氧化活性部位。结果表明,白簕叶3个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艳 石瑛翘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1卷11期 37-39页
【摘要】 目的:研究白簕总黄酮提取液醇洗脱、水洗脱部分和多糖提取部分对常见菌种的抑菌活性.方法:通过白簕的总黄酮提取液醇洗脱部分与水洗脱部分、多糖提取物对枯草杆菌、痢疾杆菌等5种常见临床细菌进行纸片扩散法实验、试管稀释法实验,研究药物不同成分的抑菌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远爽 胡艳 等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4年32卷1期 28-33页
【摘要】 [目的]探讨模拟酸雨对白簕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棚内盆栽方法,设置pH值5.6(对照)、4.0、3.0、2.0的模拟酸雨胁迫试验,探讨其对白簕幼苗株高、基径、叶长、叶宽、叶面积、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相对叶绿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5卷3期 201-206页
【摘要】 药蔬两用的白簕(Acanthopanax trifoliatus(L.) Merr)深受人们喜爱并广泛栽培,种子具有一定的休眠特性.为了探索白簕种子的休眠机理,本研究解剖种子的内部结构、测定种壳(内果皮)的透水性和透气性以及提取果实和种子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林 骆磊 等 《光谱实验室》 2013年30卷2期 609-612页
【摘要】 为确定白簕果实总黄酮的含量,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白簕果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10nm处测定白簕果实中的总黄酮.回归方程为:A=1.0471C-0.0012,相关系数r=0.9997,精密度实验RSD为1.65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可群 李相兴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3年4期 13-16页
【摘要】 以民族药白簕的成熟果实为材料,对其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簕果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40%乙醇水溶液(v/v)、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lh.白簕果色素在自然光照下稳定,在酸性(pH≤5)环境中呈现鲜艳的深红色,在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娟 胡艳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3年41卷16期 7057-7060页
【摘要】 [目的]探讨遮阴环境对白簕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当年生白簕幼苗为试材,比较不同光照条件(100%、39%、21%和6%)对白簕的生长状况和光合特征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白簕的株高、基径、叶片数、茎生物量、叶生物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艳 肖娟 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34卷1期 56-61,77页
【摘要】 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即全光照CK(为对照处理,100%)、轻度遮光A(40%)、中度遮光B(20%)和重度遮光C(5%)对白簕的各项生长和生理特征指标,探讨白簕对遮荫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全光照处理情况下,新枝数量高过其它遮光处理,且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杭 黎云祥 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32卷2期 156-160,170页
【摘要】 为研究药用植物白簕的抗氧化性,全文以维生素C(VC)为对照,采用DPPH.清除能力法、铁还原力法和总抗氧化力3种方法,对白簕叶总黄酮的纯化液进行体外抗氧化性实验.结果显示:白簕黄酮纯化液的抗氧化性与其浓度相关性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抗氧化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仕彬 黄俊生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38卷10期 5318-5319页
【摘要】 [目的]为开发白簕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不同量的白簕提取液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用α-萘胺法测定不同量的白簕提取液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并与V_C的作用效果作比较.[结果] 随着白簕提取液用量的增加,对亚硝酸钠的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杭 黎云祥 等 《光谱实验室》 2010年27卷6期 2130-2134页
【摘要】 观察白簕叶中总黄酮的抑菌作用.采用微波辅助法从白簕叶中提取黄酮化合物,经HPD-600型树脂纯化,通过圆形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分别对黄酮提取液进行了抑菌试验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HPD-600型树脂纯化后的黄酮纯度达到21.3%,...
【关键词】 白簕;总黄酮;HPD-600大孔树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杭 黎云祥 等 《光谱实验室》 2010年27卷1期 197-201页
【摘要】 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白簕茎皮中总黄酮化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超声提取条件(超声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时间)对其中总黄酮提取的影响.白簕荃皮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乙醇浓度70%,超声功率120W,提取时间25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凌云 黎云祥 等 《食品科学》 2009年30卷4期 44-47页
【摘要】 目的:确定白簕根皮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白筋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微波提取条件(溶剂、微波辐射时间、微波功率和固液比)对白簕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白簕根皮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为:溶剂5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侠 黎云祥 等 《光谱实验室》 2009年26卷4期 814-821页
【摘要】 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白簕叶中的皂苷类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以齐墩果酸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00nm处测定白簕叶中的总皂苷.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70%,微波辐射30s,微波功率160W,固液比1∶10,间歇提取2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凌云 黎云祥 等 《光谱实验室》 2009年26卷2期 251-257页
【摘要】 经多糖确证性实验首次证明白簕中含有多糖成分,不同部位的多糖含量不同,白簕中茎皮的多糖含量最高.单因素实验法对影响多糖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正交实验优化了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研究表明:白簕茎皮中提取多糖类成分的最佳条件为:辐射时间60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淳 黎云祥 等 《光谱实验室》 2009年26卷4期 939-944页
【摘要】 优化了白簕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条件并测定了白筋愈伤组织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继代的白簕愈伤组织在激素组合2,4-二氯苯氧乙酸(2,4-D)1.0mg/L+6-苄基氨基嘌呤(6-BA)0.6mg/L的MS基本培养基(Murashing and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娟 蔡凌云 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30卷3期 253-258页
【摘要】 以野生白筋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正交试验和不同贮存方法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播种季节、覆盖深度和基质种类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处理组合为A<,1B<,2C<,2,即:干藏种子进行秋季播种于配土中并覆土2cm,次年春季萌发,萌发率达58.4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娟 黎云祥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37卷5期 2024-2026,2040页
【摘要】 [目的]探讨1年生白簕硬枝扦插繁殖技术.[方法]对影响插穗生根的插穗类型、激素种类、激素质量分数、激素处理时间以及基质种类5个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运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组合A2B1C2D3E3,即0.5 cm<直径<0.8cm的中部插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侠 黎云祥 等 《食品科学》 2009年30卷12期 69-72页
【摘要】 以白簕叶总皂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超声波法提取分离白簕叶总皂苷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这三因素对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白簕叶总皂苷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箫 黎云祥 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29卷3期 263-268页
【摘要】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激素和外植体对白簕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探讨其愈伤组织褐化的防治.结果表明:白簕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外植体为叶片,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1.0 mg/,L+6-BA1.0 mg/L,诱导率高达9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秋燕 张福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3年24卷3期 66-67页
【摘要】 本文对白簕嫩叶的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鲜白簕嫩叶中水分含量为78.87%,Vc为121mg/100g,叶绿素含量为107mg/100g;粗蛋白质25.01%,可溶性糖含量为5.12%.同时对白簕的保健功能以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一民 李婷 等 《广西植物》 2023年43卷4期 606-6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我国南方海岸带生态恢复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为明确红树植物光适应的生理生态策略,该文选取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秋茄(Kandelia obovata)、木榄(Bruguiera g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林榆子 导师:潘育方 广东药科大学 药学 药学(硕士) 2023年
【摘要】 白簕(Acanthopanaxtrifoliatus(L.)Merr)为五加科五加属的攀援状植物,其味苦、涩,性微寒,具有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等功效。课题组调研发现白簕功效符合传统医学对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思路,且在白簕含有的诸多有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悦 导师:潘育方 广东药科大学 药学 药学(硕士) 2022年
【摘要】 白簕(Acanthopanaxtrifoliatus(L.)Merr.)为五加科五加属攀援状灌木,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分布广泛,且在岭南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本课题组前期试验证明白簕中性多糖ATP1-1对1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本文基于前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郑诗嘉 导师:程轩轩 广东药科大学 中药学 中药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白簕Acanthopanaxtrifoliatus(Linn.)Merr.为五加科(Araliaceae)五加属(Acanthopanax)攀援状灌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瘀止痛、补中益气等功效。在课题组前期研究中,通过水提醇沉法从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雪梅 导师:林军 广西医科大学 药学 药理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目的:
课题组之前的研究表明,老鼠簕生物碱A(4-羟基-2(3)-苯并唑酮,HBOA)具有明显的护肝作用,但其确切的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以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为研究对象,研究HBOA对TGF-β1/Smads、ERK/MAP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秀昆 导师:林军 广西医科大学 药学 药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目的:
研究老鼠簕生物碱A(HBOA)对四氯化碳(CCl4)致肝纤维化大鼠PI3K/Akt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HBOA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HBOA高、中、低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玉栋 广东省医学会第六次医学伦理学学术会议 2017年
【摘要】 目的:探讨白簕黄酮分离纯化优化条件和体外抗氧化性能. 方法: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D101、NKA-9、H-30、X-5、AB-8大孔树脂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优选了合适的大孔树脂,并优化了吸附和解吸条件;最后采用DPPH自由基、超员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