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7
- 8
- 1
- 25
- 16
- 7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相伟芳 李敏 等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27卷3期 193-19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白蛾周氏啮小蜂为重大入侵害虫美国白蛾的主要天敌.本课题组前期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出8个主要在白蛾周氏啮小蜂雌性触角中表达的气味结合蛋白OBPs.然而目前,对这些OBPs的具体结构和功能仍不清楚.因此,选取一个在雌性周氏啮小蜂触角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守慧 赵利伟 等 《昆虫学报》 2009年52卷12期 1307-131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研究针对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 过程中出现的小蜂滞育现象,对其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及敏感光照虫态进行丁调查.结果表明:沈阳地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属长日照型昆虫,以老熟幼虫进入滞育状态,但在不同的温度条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忠岐 张永安 《昆虫知识》 2007年44卷4期 465-471,封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重大外来人侵害虫,对我国林业和园林绿化造成重大危害,尤其是近年来美国白蛾传人北京,严重威胁着我国"绿色奥运"的顺利举办和首都园林绿化及生态环境安全.根据美国白蛾多发生在居民区、乡镇和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建荣 杨忠岐 等 《昆虫学报》 2003年46卷3期 318-32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研究白蛾周氏啮小蜂对侵入性害虫--美国白蛾的控制作用,在山东省烟台市美国白蛾发生区,选择美国白蛾发生程度中等的两块样地,一块样地作为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防治区,另一块样地作为对照区.应用生命表技术,连续2年共4代对美国白蛾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悦 解春霞 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37卷2期 92-96页
【摘要】 笔者进行了林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杨树舟蛾类害虫卵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密度下释放赤眼蜂均能有效达到控制杨树舟蛾类危害的目的,使林间赤眼蜂寄生舟蛾卵的寄生率显著提高;以释放赤眼蜂40 000头/667 m2防治处理的舟蛾卵粒寄生率(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金玲 宋淑霞 等 《河北林业科技》 2012年1期 10-11页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规模化繁育生产过程中,不同接种方式对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用接蜂纸箱接蜂,寄生率较高,达83.50%,腐烂率也较低,占8.0%。由于纸箱每箱可以同时接200多个寄主茧蛹,接蜂操作也非常简便、省工省时,适宜于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建军 姚圣忠 等 《河北林业科技》 2011年5期 11-11页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规模化繁育生产过程中,不同蜂蛹比对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用纸箱大规模接蜂时,蜂蛹比100∶1和80∶1的寄生率较高,可达90%左右。考虑到成本问题,生产中应以80:1左右的蜂蛹比接蜂为好,适当的高蜂蛹比接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淑霞 翟金玲 等 《河北林业科技》 2011年6期 6-7页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规模化繁育生产过程中,不同温湿度对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繁育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2—28℃,最适温度为24—26℃;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为40%-6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淑霞 翟金玲 等 《河北林业科技》 2011年6期 18-19页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规模化繁育生产过程中,白蛾周氏啮小蜂成品蜂贮藏的最佳温度、时间及贮藏方式。试验结果显示:白蛾周氏啮小蜂成品蜂贮藏以6-9℃为最适贮藏温度,贮藏时间不宜超过30d。如果贮藏时间必须超过30d时,应以塑料筐为容器进行贮藏;如果必须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立亚 顾宇书 等 《中国森林病虫》 2009年28卷4期 35-36页
【摘要】 根据寄生柞蚕蛹的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头数,研究了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子代雌雄比例,并在林间观测了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生命力.试验结果表明,柞蚕蛹与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接种比例以1:30和1:50效果较好,繁蜂雌雄比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因此,为了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军 顾宇书 等 《防护林科技》 2008年2期 22-24页
【摘要】 试验从卵产入美国白蛾蛹后至成虫咬破寄生蛹壳出来为止,研究这一时期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在设定的20、25、27 ℃的生化培养箱内用3个精密自动控温控湿仪器,完成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的控制试验,试验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屈年华 郑洪军 等 《中国林副特产》 2007年6期 40-42页
【摘要】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重要寄生蜂,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容易、寄生率高等特点.在辽宁省大连市、丹东成功进行了大规模人工繁殖,并连续两年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大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忠岐 王小艺 等 《林业科学》 2005年41卷5期 72-80页
【摘要】 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在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分别放蜂1次,放蜂量为美国白蛾幼虫数量的5倍,连续放蜂防治两代美国白蛾,就可将其种群数量有效控制,使有虫株率降到1.25%,天敌的总寄生率达到92.67%.放蜂防治后连续5年,共追踪调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秀荣 韩义生 等 《河北林业科技》 2004年3期 1-3,7页
【摘要】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有效天敌,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通过8种不同的人工繁蜂寄主的选择,选出了取材容易、成本低廉的繁蜂替代寄主:柞蚕蛹、赤松毛虫蛹和黄粉虫蛹,以柞蚕蛹最佳.通过人工大量繁殖与释放研究,找到了合适的繁蜂方法、放蜂时间、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进友 乔秀荣 等 《河北林业科技》 2004年1期 1-5,15页
【摘要】 白蛾周氏啮小蜂在秦皇岛1a发生7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内越冬,群集于寄主蛹内,其卵、幼虫、蛹及产卵前均在寄主蛹内度过.成蜂在寄主蛹中羽化后,先进行交配(无重复交配现象),随后咬一"羽化"孔爬出,其余的成蜂个体均从该孔羽化而出.刚羽化的成蜂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秀荣 《植物检疫》 2001年15卷5期 270-272页
【摘要】 面对全球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从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1996年至2000年进行了人工大量繁殖并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控制美国白蛾的试验,5年来,繁殖并释放小蜂25000万头,防治面积达2200hm2,对美国白蛾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飞雨 任怡静 等 《生物安全学报》 2020年29卷4期 279-28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是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策略,蛹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是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在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控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农林生产中常用的广谱、低毒杀虫剂多杀菌素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药膜法检测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兴沛 凌超 等 《江苏林业科技》 2021年48卷5期 39-43页
【摘要】 2018—2019年在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于美国白蛾各代蛹期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开展生物防治示范,系统调查了释放天敌不同种类、不同释放量和美国白蛾不同世代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与白蛾黑基啮小蜂2种天敌混合释放,对美国白蛾第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佳怡 郭美琪 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1卷3期 34-39,74页
【摘要】 为了揭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分子嗅觉机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能够与美国白蛾取食后的泡桐叶片的互利素成分正十三烷、十四烷结合的气味结合蛋白OBPs(OBP19和OBP23),研究此类互利素进入白蛾周氏啮小蜂后的嗅觉通路.通过Swiss-Mo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永辉 王静 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1卷2期 44-50页
【摘要】 为了探究白蛾周氏啮小蜂气味结合蛋白CcOBP5与其寄主挥发物的结合特性,根据转录组测序数据,获得CcOBP5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初步筛选能够与CcOBP5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原核表达和纯化CcOBP5蛋白,利用荧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伊阳 覃东玉 等 《林业科学》 2020年56卷10期 135-144页
【摘要】 [目的]通过对白蛾周氏啮小蜂雌、雄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的观察分析,可为了解昆虫触角的感受机制研究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探究各感受器内部结构、作用机制及相关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雌、雄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感受器的形态结构、类型、数量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瑞芬 马妍 等 《辽宁林业科技》 2019年3期 42-45,54页
【摘要】 美国白蛾为世界性的检疫害虫,给我国的农林业和园林绿化树种造成了严重危害.生物防治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同时对环境安全,是一种维持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的无公害防治措施.该文对美国白蛾生物防治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了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闻鸣 王寅亮 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25卷5期 65-69页
【摘要】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是一种重要的入侵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多个地区爆发,对农林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文对美国白蛾的种群特点和分布、基因组学、性信息素研究以及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综述,以期为其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伟健 相伟芳 等 《林业科学》 2019年55卷2期 128-136页
【摘要】 [目的]研究寄生性天敌昆虫热激蛋白HSPs的功能,为探讨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小分子热激蛋白对农药与紫外胁迫下的抗逆性作用提供基础.[方法]克隆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一个小热激蛋白基因Ccshsp12.2,对其从系统发育、核苷酸替换速率和密码子使用偏好...
【关键词】 白蛾周氏啮小蜂;抗逆性;小分子热激蛋白12.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相伟芳 杨艺新 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39卷2期 45-49页
【摘要】 为了探究白蛾周氏啮小蜂气味结合蛋白CcOBP3的结合特性,利用Bio Edit、SignalP3.0 Serve、HMMTop对CcOBP3的碱基序列进行了预测分析,用Swiss-Model对CcOBP3蛋白进行同源建模,从Pubchem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静 《辽宁林业科技》 2019年3期 71-72页
【摘要】 为了达到以虫制虫、无污染、无公害生物防治的目的,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美国白蛾蛹,能达到很好的生物防治效果.该文论述了选用优质的柞蚕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方法.采用"三刀削茧法",将柞蚕茧有蚕蒂的一端两侧用刀削两个孔口,另一端削一个孔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新玥 王凤竹 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38卷2期 29-34页
【摘要】 为了探究气味受体OR在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嗅觉识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利用Illumina HiseqTM 2000平台对其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从转录组序列中得到了一个普通气味受体OR1的基因全序列,对其进行多角度的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周氏啮小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明 王光标 等 《江苏林业科技》 2014年41卷3期 5-9页
【摘要】 采用室内养虫盒、室外养虫笼和野外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观察发现:6月7日之后的上中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中下旬分别对美国白蛾1,2,3代分散幼虫进行生物制剂防治的适期;由于10 d后老熟幼虫下树进入化蛹高峰期,认为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凤敏 孙二海 等 《河北林业科技》 2012年6期 34-35页
【摘要】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唐山南湖公园美国白蛾的危害情况和周氏啮小蜂的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挂蛹时间和挂蛹高度差别,使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效果受到极大影响.建议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挂蛹时间和挂蛹高度,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芳宇 刘鹏程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2期 6095-61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多寄主型寄生蜂在其栖息地内可寄生多种寄主,当外来害虫进入到它们的栖息地时,这些寄生蜂可能会将新进入的外来害虫拓展为新的寄主资源.中国本土的周氏啮小蜂将外来入侵种美国白蛾拓展为新寄主是典型的例子.然而,并非所有多寄主型寄生蜂都能将这些陌生资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立平 王小艺 等 《环境昆虫学报》 2018年40卷4期 721-73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原产于北美,是重要的国际性检疫害虫.自1979年我国首次发现该虫以来,已经对我国农林业生态系统特别是园林植物造成了严重危害.防控技术一直是美国白蛾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利用性信息素、现代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艳湖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3年5期 99-100页
【摘要】 周氏啮小蜂是防治美国白蛾重要的生物防治方法.文章研究了人工培育周氏啮小蜂的雌雄比例、对鳞翅目昆虫的寄生率,以及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防治效果.发现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十分有利于人工繁殖的高寄生率天敌物种,有助于提高生物防治效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军 潘永胜 《河北林业科技》 2009年3期 29-30页
【摘要】 该文概述了杨扇舟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对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n Yang)的繁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总结了周氏啮小蜂防治杨扇舟蛾的注意事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阿丽 王昶远 《林业科技》 2005年30卷1期 26-26,28页
【摘要】 <篇首> 1无公害技术的应用1979年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传入辽宁省后,由于缺乏对该虫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加之没有成型而有效的防治方法,开始便大面积使用剧毒化学农药,如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和菊酯类药剂,这些农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永忠 薛中官 等 《江苏林业科技》 2014年41卷6期 24-27页
【摘要】 在连云港对美国白蛾采用多种防治试验发现:在成虫期采用灯光诱杀成虫效果明显;1个性诱捕器平均诱蛾59.2头/晚;在卵高峰期、幼虫3龄前网幕期剪除卵块、网幕,防治效果95%以上;在幼虫化蛹前,于树干离地面1 m处,捆扎草把诱集老熟幼虫,防治率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东军 王连东 等 《山东林业科技》 2011年41卷1期 33-37页
【摘要】 为科学防治美国白蛾,确保山东省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根据美国白蛾发生危害状况,在济南、德州等10个市设定标准地110块,设定飞机防治、绑草把、人工挖蛹、释放周氏啮小蜂等9种防治方法进行防治试验,根据防治结果提出综合防治美国白蛾技术措施;通过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