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268
- 274
- 89
- 9
- 3831
- 768
- 447
- 196
- 134
- 1396
- 1004
- 663
- 402
- 34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岳彩宾 陈晓阳 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24卷1期 93-94页ISTICPKU
【摘要】 同情心对医学生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是医学生医德情感大厦的基石、未来重要的职业要求及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而且对社会和谐与生态和谐有重要作用.开展医学生同情心教育应加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应强调与实践的融合,同时需要家庭与社会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兆良 黄冬梅 等 《医学与社会》 2009年22卷8期 68-69页ISTICPKU
【摘要】 宽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促使社会成员优化自身的心理环境,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人格,建立或修复与他人的良好人际关系.当前宽恕教育的缺失,以及当代人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文化为实施宽恕教育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人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广武 《中国性科学》 2010年19卷4期 34-36页ISTIC
【摘要】 和谐社会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人的基本需要,和谐的两性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两性关系的和谐有赖于性文化建设.建设性文化有助于社会个体自身的和谐;有助于实现两性关系和谐;有助于家庭稳定、社会和谐;有助于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硕 鞠宝兆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30卷6期 82-83,123页
【摘要】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理念,《周易》《老子》《论语》《管子》《春秋繁露》等文献就有详细论述,包括万物和谐、天人和谐、社会和谐、心身和谐各个层面,形成“和合”“中庸”“中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社会学及自然科学基本理念.《黄帝内经》秉承中国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仇爱荣 《兽医导刊》 2012年3期 58-59页
【摘要】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国家各个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台东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比较稳定。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台东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形势依然严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淑英 王洪胜 《长白学刊》 2012年2期 131-134页
【摘要】 当前,我国社会运行总体呈现和谐态势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根本原因在于物质利益方面存在着突出的矛盾.物质利益矛盾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根本问题.正确处理物质利益的矛盾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矛盾的钥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伟军 《职业技术》 2012年1期 86-87页
【摘要】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要实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目标,离不开人的道德素质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继标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33卷5期 74-75页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食品已成为现代人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性自然为人关注,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肉食品安全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动物检疫及监督工作是保证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吉成 《经济师》 2012年1期 34-36页
【摘要】 实现社会的和谐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注意协调好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注重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文章在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内涵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市场经济下的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并对如何构建一个公平的收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阎震 《中国食品》 2012年8期 52-55页
【摘要】 食品安全工作是国计民生之本,社会和谐之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保证进出口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所期望的,是中央明确要求的,也是我们职责所在,良心使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承英 《鸡西大学学报》 2011年11卷4期 36-38页
【摘要】 和谐社会作为历代人们的共同向往和追求,并不是一种抽象的伦理诉求,而是自然历史进程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完美统一,实践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路径.阶级斗争是消灭剥削制度的不合理、不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途径.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小清 龚玉秀 等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14卷3期 91-92页
【摘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革命年代领导中国红军和广大革命者创建的政治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红色文化在为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石和铸就坚固的钢铁长城等方面依然具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东波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43-45页
【摘要】 和谐社会为执政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者提出了能力更新的迫切要求.从社会思潮、社会价值、社会心理等各个角度重新认识领导者社会影响力的方向与内容,就成为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路径之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凃耀军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11卷2期 53-55,76页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价值观.利益博弈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视的现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和谐社会的实现,达到价值认同,关键是实现利益认同.一方面,建立利益均衡机制,构建起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利...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社会;利益和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时统君 花文潇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9卷1期 1-3,7页
【摘要】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为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党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价值维度,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桂芳 《现代企业文化》 2011年32期 25-25,37页
【摘要】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是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基本内涵。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在促进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中工会责无旁...
【关键词】 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工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淑华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33期 111-111,295页
【摘要】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现就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其和谐企业进行如下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晓霞 高志婕 《农村经济》 2011年4期 120-124页
【摘要】 本文认为,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民表达利益诉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农民利益表达不畅的首要原因是利益表达起点的滞后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提出了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新理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文上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9期 162-163页
【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一战略的实施极大推动了国家各项事业向着高效、廉洁的方向前进,对以公益性为目标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具有绝对的导向作用,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部门,承担着预防控制疾病、保障促进公众健康、提高生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汇 吴涛 《求实》 2011年5期 36-39页
【摘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争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在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劳资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甚完备,使得劳资关系的不和谐现象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国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1卷3期 200-203页
【摘要】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作用.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实现医学与人文融通,促进社会和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迎春 胡佳 《现代营销》 2011年3期 142页
【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根本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关系格局,利益均衡有利于社会保持适当的张力和活力.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利益主体层次加多,出现了诸多利益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理顺利益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军燕 訾红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4卷1期 15-18页
【摘要】 在社会和谐的语境中,精神和谐应有其确定语义,分析和界定精神和谐的概念范畴是必要的.以系统论的方法看,精神和谐包含着个体精神和谐、群体精神和谐、社会精神和谐三个层面.以个体精神和谐为基础、群体精神和谐为支撑、社会精神和谐为核心的三个层面的有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春涟 余启峰 《中外医疗》 2010年29卷28期 178-178页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4个方面内容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文化...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医患关系;和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焕德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年18卷8期 750-751页
【摘要】 文章以<素问·上古天真论>精神为基础,将传统养生理论和现代健康观念结合起来,从形与神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探讨了"形神两俱"健康观与社会和谐相统一的观念,这对于促进健康养生,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郇业青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08卷24期 61-62页
【摘要】 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医疗卫生事业要保持和谐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构建院内和谐、医患和谐入手,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人事人才工作者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者、组织者、推动者和维护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翁晓芬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08卷13期 70-71页
【摘要】 心理健康促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健康促进是提高个体心理素质,进而提高整个社会和谐程度的前提条件;是调节人际冲突,维持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相互悦纳,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措施.我们要开展全民心理健康促进工程,建立提升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鹏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0年10期 111-112页
【摘要】 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逐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科学发展观包含深刻的和谐内涵,将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深远而重大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佳倩 《理论观察》 2010年6期 36-37页
【摘要】 法治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法治为市场经济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受法律管制的政府权力是实现国家与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法律通过对纠纷的解决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法治以其特有的强制力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法治需要通过法律的实施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彬彬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年24卷2期 16-18页
【摘要】 <篇首> 1 调查的背景、方法和意义1.1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背景建国初期,我国采取自发互助形式解决农民医疗保障问题,曾在全国取得了大面积的成功,创造了世界卫生史上的"中国奇迹",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将之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金满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4卷2期 155-159页
【摘要】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利益关系妥善协调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利益关系的法律调整是国家通过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确认、权衡各种利益并以此为依据解决利益冲突,从而实现利益关系的妥善协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利益关系的法律调整应当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随心 张连合 《职业时空》 2010年06卷12期 29-31页
【摘要】 分析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解决困扰广大人民群众的"难题"提出相关建议.医疗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与能否实现和谐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对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现状及前景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慧 《东方企业文化》 2010年8期 252-252页
【摘要】 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密切相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经济建设所处的软环境问题解决好,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本文集中回答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内涵、影响软环境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玉 马建军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5卷1期 105-109页
【摘要】 心理和谐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本身的题中要义和价值追求.不和谐心理根源于对社会不和谐现象的主观体验.当前,我国社会总体和谐,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社会的不和谐反映到人的心理,就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各种心理的不和谐,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彩花 谢佳伶 等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22-25页
【摘要】 区域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广西又好又快发展的应有命题.从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看,二者在各有侧重的同时,互为手段、互为条件、互为目的.因此,深刻理解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以社会和谐为核心,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乃华 《东方企业文化》 2010年14期 206-206页
【摘要】 作为政府举办的医院,是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独特优势,主动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历史使命,在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热点问题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下功夫,在增进社会和谐、构建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学锋 罗凯 等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8卷2期 156-158页
【摘要】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从政治方面初步施行了一系列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构建两性的和谐、构建弱势群体的和谐、构建边区政府与地方实力派的和谐、构建民族关系的和谐等多个方面,为实现边区的社会和谐做出了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国强 肖立斌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2期 17-19页
【摘要】 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党的根本宗旨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叠共识.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手段,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核心内容.基于此,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的首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仁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27卷3期 6-9页
【摘要】 公民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公民文化的发展会对既有的生产关系提出变革要求,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公民文化还具有提高公民素质、消解社会矛盾、化解冲突的功能,因而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客观而积极地看待公民文化对于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作用,对于培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斯洪桥 金锋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23卷10期 102-105页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意义的虚无使得人们陷入了深层次的痛苦与烦恼之中,精神家园的失落使得当代人不知怎样去拯救自我.面对这样的境况,可借鉴佛教"自度度他"之说.佛教"自度度他"思想给予了我们现代人文化资源和启示,对我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京 张日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年23卷12期 32-34页
【摘要】 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其功能更加丰富和完善,它与社会、经济、政治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尤其是对社会和谐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生产力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作用.完善教育体制,调控教育持续、适度、和谐地发展,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玉 《传承(学术理论版)》 2009年2期 64-65页
【摘要】 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向往,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要义.中国共产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7卷3期 77-81页
【摘要】 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要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程度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天涛 《南都学坛》 2009年29卷4期 107-108页
【摘要】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石.制度建设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不仅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制度保证,也为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加强制度建设,要树立制度的权威,加强制度创新,把握住制度完善的重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沙巍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1期 118-119页
【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民族全社会各行业艰苦的奋斗.作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院,既是社会的窗口,又有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医院的工作性质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同时又要承受着各类风险的矛盾.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琳琳 盛春辉 等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0期 199-200页
【摘要】 统一战线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为此,统一战线工作必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并在建设社会主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盛卫东 《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2009年19期 78-79页
【摘要】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指导,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理论基础进行研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梅 《管理观察》 2009年3期 140-141页
【摘要】 和谐社会建设最重要的原则,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院前急救为人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因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院前急救不规范,存在认识模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晓峰 李玮 等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41卷3期 117-121页
【摘要】 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对心理和谐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