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
- 6
- 13
- 1
- 8
- 4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殷鸣 任玉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31卷6期 1037-1040页ISTICCSCDCA
【摘要】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作为方书之祖,其学术与早期简帛医籍具备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痉病作为《金匮要略》中详加论述的疾病,其在马王堆《五十二病方》《天回医简·治六十病方》中已有记载,从中可以看到张仲景对简帛医籍的继承与超越.其继承之处体现在痉病的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铃 赵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29卷11期 1786-1789页ISTICCSCDCA
【摘要】 熨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而今文献研究多集中于《黄帝内经》等传世文献.本研究拟通过整理先秦两汉时期熨法相关文献,包括已公布的出土文献及传世文献,以期展现熨法原貌.发现"熨"由"尉"演变而来,核心义为用手持火从上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力铭 《现代语文》 2022年3期 35-41页
【摘要】 以头颈类复音词汇为核心,对目前公布的10种主要简帛医籍进行穷尽性梳理和重新释读,并与《黄帝内经》中的复音词汇进行比较.爬梳出"项尼"等头颈类术语三类共计43例,建构起简帛医籍时代早期医家的头颈类复音词汇系统.其中,31例为首现,12例与《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丽 王鑫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16卷32期 166-168,180页ISTICCA
【摘要】 简帛医籍中有大量的医学资料,其中就有男科疾病的相关记载.为了更清晰地探析男科阴囊疾病的中医治疗原理,借用训诂学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运用训诂学考据阴囊疾病有助于明确阴囊、睾丸的词汇的名源关系,揭示阴囊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理.同时,有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丽 蒋力生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38卷3期 16-19页
【摘要】 在出土简帛医籍中,尚有不少医学词汇的释义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考证.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运用训诂学方法,从形音义方面,对张家山汉简《脉书》中的"约隋"、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的""两个病症词汇进行考释.得出"隋"当读为"隓",义为毁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茜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9年16卷4期 12-13页
【摘要】 中医古籍的主要形式是简册和帛书,世称"简帛医籍."近百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大量涉及中医的简帛不断地被发现,这对于重修医学史与校勘古医籍具有其他文献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学术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春 《江汉论坛》 2009年12期 81-84页
【摘要】 传世文献中关干楚地的"巫觋"之风盛行的记载,在出土医学简帛文献中得以印证.通过对简帛医籍的文化分析,在楚医学的早期阶段"巫觋"方术在巫医族群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楚文化中医、巫的社会角色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其中病占、禁忌、禳除等多种方术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如青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五次医古文学术研讨会 2016年
【摘要】 传世中医典籍在长期传布过程中其文字内容会发生很多变化与讹误,长久讹以传讹,有的竟成为名言警句.从出土简帛中“胃”的用法对《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句义提出质疑,又从《素问·水热穴论》原文进行分析,发现经文讲的是肾脏在发生水病(胕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張淨秋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三届二次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介绍了对古代医学文献的收录情况,以表格形式总结了汉及前代出土简帛医药目录,同时对马王堆汉墓简帛医籍进行了总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張(浄)秋 第二届济南·国际扁鹊文化及学术思想研讨会 2012年
【摘要】 本文通过对汉及前代简帛医籍文献叙录的内容构成包括收录范围、编排次序、文献定名、形态介绍、图版与释文、研究论著、注释等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研究了其出土的简帛医籍目录以及其所收录的医书,为研究汉及前代医书提供了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雷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2011年
【摘要】 本文论述了居延汉简、武威汉简、马王堆帛书、张家山汉简、阜阳汉简等文献的出土和整理情况,主要探讨了这几种文献的针灸学相关内容,归纳总结了简帛医籍在记录载体、保存状况、版本特征、学术渊源、文字使用、分类情况等方面的特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罗宝珍 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异字同形指的是音义不同而形体相同的文字现象,其多由汉字造字角度的差异,字形的省简及形近字混讹所致,造种音义不同而形体相同的字称之为同形字。异字同形字在中医古籍中同样存在,由于两个音义不同的字具有相同的字形,常常引起语义上的混乱,造成误读。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丁媛 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 2008年
【摘要】 《五十二病方》有“痂”之专篇,对“痂”字的解释历来有不同的观点。本文从古代字书、早期传世古医籍、出土简帛文献等多方面对“痂”字作了相关考证,认为《五十二病方》中“痂”是作为一种疾病,以结痂为主要临床表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育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2卷3期 185-1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古代医籍的语词和非医典籍的医学语词合称为医词.医词保存在医籍和多种非医学典籍之中.汉代医学经典著作的医词在构词材料、构词方式、历时袭用等方面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奠基和示范作用.非医典籍保存医词最多的是历代辞书.医词是中医训诂工作的基本对象.以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如青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23卷3期 16-20页ISTICCSCDCA
【摘要】 出土医学文献包括涉医甲骨、金石、简牍、缣帛、敦煌西域医学卷子、黑水城医学册叶等.这些文献具有时间跨度长,载体种类多,内容涉及广,学术价值大,阅读研究难等特点.对其进行系统地整理研究,可探寻传世古医籍源头,梳理中医经典脉络;发掘古代医学的成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春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9卷2期 51-52页ISTIC
【摘要】 <篇首> 古文献的类型有两种:一是传世文献,一是出土文献.传统学术研究长期根据传世文献展开,取得了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清末以王国维先生为代表的近现代学者开始注意研究出土文献的学术价值,这为传统学术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资料和研究方法.今天我们研究古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秋语 熊益亮 等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23期 2064-2067页ISTICPKUCSCD
【摘要】 “厥”是中医典籍中一个经常出现的术语,目前对其医学内涵的考证多是对中医古籍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提炼和梳理,而未能对新出土的文献加以利用.在梳理先秦两汉涉医简帛资料的基础上对“厥”字的形义和医学内涵进行考察,发现“欮”是“厥”的古字,其形义为反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超尘 《中华医史杂志》 2001年31卷4期 254-255页MEDLINE
【摘要】 <篇首> 工于文者未必精于医,精于医者必未工于文,文医兼通者鲜矣!此乃中医文献整理研究之大碍,故很少有学者敢问鼎于古医籍语言的系统整理研究.读罢张显成教授的《先秦两汉医学用语研究》(巴蜀书社,2000年4月出版),甚为高兴,此书无疑是我近年来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