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9
- 30
- 1
- 18
- 4
- 1
- 1
- 1
- 47
- 25
- 8
- 8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卢代华 毛建辉 等 《植物保护学报》 2008年35卷4期 289-294页
【摘要】 为了解不同水稻品种在田间的抗性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在相同的土壤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利用稻曲病菌诱发接种鉴定,对56个籼型杂交水稻进行田间抗性差异比较,初步探讨了抽穗期和农艺性状与品种田间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田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倩 吴晓 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61卷14期 11-18页
【摘要】 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审定水稻品种的米质性状数据.结果表明,国家审定品种新部标优质率逐年上升,2019年和2020年分别占比74.2%、79.4%.籼稻整精米率、长宽比、碱消值和胶稠度随年度变化呈上升趋势,垩白度和直链淀粉随年度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康迳 林文雄 等 《生物数学学报》 2003年18卷3期 333-338页ISTIC
【摘要】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NC Ⅱ交配设计的两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地上部干物质重的发育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发育阶段,地上部干物质重以显性效应为主,控制地上部干物质重的加性效应基因几乎不表达,而显性效应基因在两年中的表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建国 朱军 《生物数学学报》 2002年17卷2期 229-234页ISTIC
【摘要】 以2个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4个籼稻品种为材料,配制籼粳交组合,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胚乳性状遗传模型对3个蒸煮品质性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对三个性状的遗传变异起主要作用.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开兵 黄小明 等 《杂交水稻》 2005年20卷3期 64-67,70页
【摘要】 用龙特浦A、冈46A、Ⅱ-32A、新协黄A和粤泰A等应用于生产的5种主要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进行交叉配组,产生了20个二元系,研究了不同细胞质对二元系的育性、白叶枯病抗性、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红莲型细胞质外,野败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建国 朱军 《中国农业科学》 1998年31卷4期 0页
【摘要】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籼粳交组合的3个外观品质性状(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交组合中,这3个性状的遗传表达主要受母体加性和直接加性效应控制,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母体加性和直接加性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瑶 凌英华 等 《生物数学学报》 2009年24卷2期 305-313页ISTIC
【摘要】 利用重庆和泸州两个环境下种植的两套杂交水稻不完全双列组合(按NCII设计),结合SSR和AFLP标记,按照单向分组的方差分析法筛选与F2碾磨品质表现相关的阳性位点和增效位点,分别就此两类位点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同时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维敏 导师:丁效华 华南农业大学 作物学 作物遗传育种(硕士) 2009年
【摘要】 培育水稻粳型亲籼系是克服水稻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不育性,实现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促进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本研究对本实验室新选育的42个待测粳型亲籼系进行了粳型性和亲和性鉴定,得到一批符合标准的粳型亲籼系;利用4个籼稻品种明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昌乾 彭海峰 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年37卷2期 30-35页
【摘要】 [目的]研究籼型杂交水稻新不育系和新恢复系的品质配合力.[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II),以自育的4个新不育系和4个新恢复系配组,组合分别于2014年早、晚季种植,考察4×4个组合的品质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大多数品质性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蓉 杨国涛 等 《浙江农业学报》 2011年23卷4期 676-679页
【摘要】 利用WA型和G型籼型杂交水稻不育胞质与G46B转育构建的同核异质二元系,研究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反应.发现两种水稻胞质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在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G型胞质综合指标优于WA型胞质;胞质对核基因的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永军 王泽杰 等 《西南农业学报》 2009年22卷2期 286-289页
【摘要】 对籼型杂交水稻B优827苗期进行不同PEG-6000浓度的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不同水分胁迫下丙二醛(MDA),O-2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功酶的变化.MDA和O-2产生速率在轻度水分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泽杰 陈永军 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年26卷6期 138-142,158页
【摘要】 对两个籼型杂交水稻B优827和冈优725分别在分篥期、孕穗期、开花期进行不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光合速率、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同功酶等生理特性和产量变化.结果显示,轻度水分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叶片中光合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泽杰 陈永军 等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8年23卷4期 78-82页
【摘要】 对籼型杂交水稻B优827和中度抗旱品种冈优725(对照)分蘖期进行了正常水分条件(相对含水量100%,V/V)、轻度水分胁迫(相对含水量70%,V/V)、重度水分胁迫(相对含水量50%,V/V)的水分胁迫处理9 d,研究了光合速率、超氧离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20卷5期 59-61页
【摘要】 对15个籼型杂交水稻亲本进行RAPD和AFLP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小,在0.0589~0.3913之间.15个亲本按类平均法可聚为不育系Ⅰ和恢复系Ⅱ,其中恢复系类Ⅱ又分为两个亚类不含明恢63血缘的Ⅱ-1和含明恢63血缘的Ⅱ-2.类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伯军 王文明 等 《遗传》 1999年21卷3期 9-1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根据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4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M55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对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和基因累加系的叶片DNA、半粒种子提取物及Xa-4基因的杂合体DNA的PCR特异扩增,初步建立了Xa-4的PCR标记体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兆建 冯紫旖 等 《作物学报》 2023年49卷8期 2039-2050页
【摘要】 本研究以8个四倍体水稻回复二倍体品系为材料,采用InDel分子标记法鉴定其籼粳属性;同时以回复二倍体品系为父本,分别与籼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培矮64S、粳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农垦58S配制杂交组合,进行亲本及杂种的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考察杂种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培洲 李云 等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006年39卷1期 66-70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篇首> 水稻同源三倍体与二倍体之间的杂交曾有过报道,渡边等[1]发现三倍体自交表现为完全不结实,若授以正常的二倍体花粉,结实率为13.5%.Sen[2]在籼型品种T1242自然产生的三倍体与二倍体的杂交后代中,得到了三体、双三体和四体等.另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瑶君 汪旭东 等 《遗传学报》 2005年32卷5期 495-500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D64B是从籼型杂交稻保持系D63B中发现的一个无色早熟突变株.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以及早稳型水稻品种与之杂交,F1的抽穗期多数与早熟亲本D64B相同或相近,部分偏向早熟亲本.这些结果表明D64B具有显性早熟特性.将D64B在海南陵水短...
【关键词】 水稻(O.sativa L.);显性;早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林广 徐俊峰 等 《遗传学报》 2003年30卷9期 804-810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水稻恢复系明恢63是中国应用面积最大、利用最广泛的恢复系.利用抽穗期感光性近等基因系EG0~EG7及ER~LR对明恢63进行的分析表明,明恢63在E1、E2、E3位点分别带有E1、e2、E3基因,在Se-1位点带无感光功能的Se-1e基因....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近等基因系;抽穗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雪清 焦德茂 等 《植物学报》 2002年44卷3期 279-286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用不同类型高产稻(Oryza sativa L.)粳稻9516、具有粳型成分的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培矮64/E32、两优培九(培矮64/9311)和籼型杂交稻X07S/紫恢100、冈优881、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叶片在光氧化条件下的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林广 翟虎渠 等 《遗传学报》 2001年28卷11期 1019-1027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水稻雄性不育系珍汕97A是我国应用面积最大、使用最广泛的不育系.利用抽穗期基因型明确的秋光(e1e1 e2e2e3e 3Se-1eSe-1e)、越光(E1E1E2E 2e3e3Se-1eSe-1 e)、日本晴(E1E1e2 e2e3e3S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Zhu Li-Huang 李仕贵 等 《遗传学报》 2000年27卷2期 133-138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中籼迟熟水稻品系8987含未知的长生育期基因,在杂交水稻育种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应用该品系与4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水稻品种杂交,对其F1和F2群体进行生育期调查和遗传分析,确认8987的长生育期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以(8987地谷)F2群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斌 鲁成 等 《遗传学报》 2000年27卷2期 127-132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以大造、C108及其F2群体构建了1个家蚕的RAPD连锁框架图,该图含RAPD标记位点182个,来自大造的103个标记分属前23个连锁群,来自C108的79个标记分属后16个连锁群,覆盖基因组的总长度为1148.3cM(centimorg...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家蚕;分子连锁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文 邹丹 等 《广西植物》 2013年4期 460-464,4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分析籼稻93G11和粳稻培矮64S的叶绿体全基因组,优化和构建了籼粳分化的叶绿体分子标记ORF100和ORF29-TrnCGCA的多重PCR.应用这个多重PCR对200余份世界各地杂草稻和其它水稻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草稻中有明显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本泽 张征锋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年13卷4期 562-5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试验以6份新育成的抗除草剂籼型恢复系为父本,5份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不育系为母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了30份杂交组合,对其苗期除草剂抗性和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进行了分析.除草剂抗性鉴定表明,亲本恢复系及三系杂交组合抗性接近完全,两系杂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珣朝 张晓华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年12卷6期 1014-10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以密阳46为母本的杂交后代中发现不育材料H236A,通过杂交和自交,确定其不育类型和不育度;通过碘染和徕卡荧光显微镜DM2500对成熟花粉粒观察,确定花粉粒育性、败育形态和时期.结果表明:H236A是胞质雄性不育,不育度达99.8%以上;...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胞质雄性不育;花粉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秀兰 姜曰水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8年14卷3期 332-33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品种生育期是水稻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对水稻生育期基因进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水稻籼粳中间型材料H14具有显性早熟特性,它与多个不同类型的中、迟熟品种杂交,F1抽穗期均与早熟亲本H14相近或更早.H14与明恢63和蜀恢881等杂交F2和B1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灵丰 林纲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7年8卷1期 86-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用4个不育系与5个恢复系组成4×5不完全双列杂交作产量配合力分析,分析结果宜香1A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为0.3756,极显著优于Ⅱ-32A和汕A.采用BC Sood介绍的水稻香味快速测定法,对水稻不育系宜香1A的香味遗传进行研究,其香味由1对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灵丰 林纲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6年7卷2期 231-233,2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程侃声先生提出的形态指数法,对创新水稻种质宜恢1577从稃毛、酚反应、第1~2穗节间的长度、抽穗时壳色、叶毛和粒形这6个性状进行鉴别,确定宜恢1577是偏粳型水稻材料;用4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组成4×6不完全双列杂交作配合力分析,结果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川根 邹江石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5年16卷6期 1026-103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分析了籼粳杂种、中间型杂种、籼稻和粳稻4种类型水稻15个品种2年分期播种的观测结果,结合对应的逐日气象资料,探讨了温湿度等气象因子对亚种间杂交稻受精率的影响规律,证实了亚种间杂交稻的受精率及其稳定性一般低于籼稻和粳稻.在温度、湿度、日照的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建峰 潘晓云 等 《生态学报》 2005年25卷11期 3117-31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和旱灾的日趋严重,水资源短缺正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抗旱栽培稻品种并实现水稻旱种,不但可较大程度地节约水资源,且有利于稳产增产、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故栽培稻抗旱性研究作为稻作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显得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植物学通报》 2005年22卷4期 432-4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用绵恢725、蜀恢527和蜀恢881三个籼型恢复系、1个美国稻Lemont和1个爪哇稻香大粒作母本,与1个日本特早熟粳稻Kitaake杂交,研究了5个杂种F1及其亲本的光合生理表现.结果表明,在高光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喻婷 张玲 等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3年21卷6期 459-46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水稻花器性状是影响杂交稻制种异交结实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一个水稻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来源的DH群体对水稻柱头外露率、花柱长、柱头长、柱头宽、花药长、花药宽、颖花长、颖花宽和颖花长宽比9个花器性状和穗抽出度进行遗传分析.不论性状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立庚 戴廷波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3年27卷4期 466-47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南方籼型水稻(Oryza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以探讨提高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基因型潜力.结果表明,除早季分蘖期氮素积累量、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抽穗期氮素积累量以及晚季氮素运转效率外,各基因型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存在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丽 郑先武 等 《遗传》 2003年25卷6期 691-69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利用PCR简并引物扩增水稻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研究中,克隆了一个大小为560 bp左右的重复序列,命名为DH17.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发现,该序列包含352 bp的重复单位,与已报道的Os48和Tr-sA等重复单位序列进行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存义 陈芳远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3年23卷11期 1916-192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典型的籼稻南京11号、典型的粳稻秋光对16个水稻株系的亲和性进行了测定,测交结果表明,NL173、NL15、NL61、NL67、NL82 和NL279表现亲籼性,NL208表现亲粳性,NL78表现一定广亲和性,其余株系与籼、粳测验种杂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梅 何光华 等 《遗传》 2002年24卷4期 439-44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15个籼型杂交水稻亲本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小,在0.0589~0.3305之间,平均为0.2033.15个亲本按类平均法可聚为两类,Ⅰ类为不育系,Ⅱ类为恢复系.其中Ⅱ类又分为两个亚类,Ⅱ-1不含明恢63血缘、Ⅱ-2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启云 盛孝邦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2年13卷3期 376-37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1引言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是一种典型的生态遗传现象,其遗传行为既受内部基因控 制,又受外部光、温等生态因子的调节,还与所处的遗传背景密切相关.前人已对农垦5 8S及其衍生系等粳型光温敏核不育性有过较系统地研究,并提出一对、二对、三对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康迳 《应用生态学报》 2000年11卷1期 78-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了不同环境下籼粳杂交稻穗部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除了主穗粒数的加性与环境互作和二次枝梗数的显性与环境互作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均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小军 黄光文 等 《生命科学研究》 2005年9卷2期 163-167页ISTICCA
【摘要】 以典型粳稻(O.sativa ssp.japonica)秋光作为外类群,典型籼稻(O.sativa ssp.indica)南京11号作为对照,对两优培9、培两优288、汕优63三个籼型组合的6个亲本的核糖体基因(n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
【关键词】 水稻;核糖体基因(nrDNA);内转录间区(IT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元奇 胡秉民 《生物数学学报》 2002年17卷4期 444-449页ISTIC
【摘要】 应用对应分析对1996年全国籼型杂交稻区域试验中稻两系组和三系组的产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时,对应分析用于分析参试品种的稳定性,所得结果与AMMI模型分析的结果一致,结合聚类分析,能进一步揭示基因型与环境之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国新 黄明军 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6期 46-48页
【摘要】 亲和基因能够突破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结实率低的障碍,新的籼粳交雌不育基因鉴定与定位将有助于进一步解决亚种间杂交不育问题。将324份籼稻育种材料与典型粳稻日本晴杂交,从中筛选出1份材料9311K,与日本晴的杂交种F1的结实率为71.23%。经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长水 韩君 等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5卷6期 89-92页
【摘要】 两优黄占系江西翃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杨振玉先生选育的两用核不育系Y20S,与自主选育的恢复系黄占配组而成的籼型早熟两系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在江西省水稻区试中表现综合性状好、高产优质、熟期早等特点,2014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旺兴 许旭明 等 《福建农业学报》 2013年28卷3期 211-216页
【摘要】 以17份籼稻、粳稻亲本及39份籼粳亚种间杂交衍生系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和表型系统聚类进行类群划分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类群结果表明:分子标记聚类与表型聚类结果较吻合,均能较准确地将优势类群聚在一起.表型聚类不能准确反映供试材料之间的亲缘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国新 黄文超 等 《南方农业学报》 2013年44卷11期 1771-1775页
【摘要】 [目的]快速将粳稻染色体片段渗入籼型两系不育系,获得稳定材料,便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方法]对籼型两系不育系Bph68S与粳稻少孽粳杂交的F1,采用花药培养的方法,构建籼粳交DH系两系材料,并观察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对大田的种植株型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金仁 《广东农业科学》 2013年40卷1期 11-12页
【摘要】 荣优华占是以荣丰A为母本与华占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晚稻区试,2年平均产量7 560.15 kg/hm2,比对照天优998增产3.59%.2010~2011年生产试验,2年平均产量7 447.9 k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金仁 邵兴华 等 《贵州农业科学》 2013年41卷4期 23-25页
【摘要】 为了给籼型三系杂交稻新品种选育提供优良亲本,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保持系荣丰B为材料用Co60-γ射线辐射,系选后与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香型保持系中浙B进行杂交转育而成籼型三系不育系林丰A.该不育系株型适中,叶片挺直,叶色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玲 唐力琼 等 《贵州农业科学》 2012年40卷1期 8-11页
【摘要】 为进一步探索杂交水稻亲本及杂交后代对磷、钾元素的利用特性,选用3个不育系(JW803A,803A,G46A)和3个恢复系(绵恢2040、涪恢311、蜀恢527)配置不完全双列杂交,对不同杂交组合的磷素及氮素利用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籼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振国 彭海峰 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年33卷3期 282-287页
【摘要】 将无花粉型温敏核不育系籼S与不同父本杂交,在籼S不育期内调查F2和BC1F2育性分离.结果表明:8个组合F2及BC1F2群体不育株数∶可育株数均符合1∶3,符合1对主效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无花粉败育方式可以稳定遗传,但遗传背景会对出现无花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