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2
- 4
- 1
- 3
- 3
- 1
- 14
- 7
- 7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ZONG Hai-ying 王凯荣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19卷8期 1721-172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1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化肥处理对土壤各氮素含量的作用不明显;有机物料循环特别是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矿质氮和有机氮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55.2%和38.8%.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晓兰 张德远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2期 251-25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及基追肥比例对种植于红壤性水稻土上的烤烟干物质积累和钾素吸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干物质累积高峰出现在烟株移栽后50~60 d,栽后30 d内以及80 d后累积较少.烤烟干物质累积总量随钾肥用量增加和追肥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颖红 李辉信 等 《生态学报》 2004年24卷12期 2961-29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表层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组成以及土壤有机碳在各级微团聚体中分布和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性水稻土中0.02~0.05mm微团聚体所占比例最大,达40%;其次是0.002~0.02mm和0.05~0.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学军 廖晓勇 等 《生态学报》 2002年22卷9期 1440-14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探讨红壤性水稻土锰的迁移和转化行为,通过长达16a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稻作制、有机肥以及地下水位对土壤剖面中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淹水种稻引起0~20 cm 土壤层次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含量的显著下降,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育林 郑圣先 等 《土壤》 2011年43卷6期 941-947页
【摘要】 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连续27年(1981-2007)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性水稻土非交换性钾释放特征及其动力学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了其中5个处理: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PK(施氮、磷、钾肥)、NP+RS(施氮、磷肥和稻草)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文涛 宁川川 等 《生态科学》 2023年42卷5期 123-13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研究选择华南地区两种典型土壤(水稻土和赤红壤),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施用不同剂量(0%,1%,2%,4%)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对土壤养分及不同化学形态的硅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生物炭均能显著增加水稻土和赤红壤的pH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沈艳 申卫收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1年17卷5期 678-68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解磷菌能使土壤中被活性铁、铝等吸附固定的难溶性或不溶性的非有效态磷转化为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磷,从而大大提高磷肥的利用率.通过对江西鹰潭红壤分离筛选,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高效解磷细菌T4.经鉴定,菌株T4为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军 杨曾平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0年21卷6期 1453-146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量化27年连续施用化肥及其与猪粪、稻草配施处理对双季稻区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孔隙度、标准化平均质量直径、pH、阳离子交换量、有效养分、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酶和作物生产力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并根据不同指标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浩 陈金 等 《中国农业科学》 2023年56卷7期 1333-1343页
【摘要】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碳(OC)、全氮(TNOIC)特征的影响,为红壤性水稻土管理和培育土壤肥力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始于1984年),选取CK(不施肥)、PK(施磷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杨珠 刘学军 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25卷4期 296-299页
【摘要】 应用选择溶解性的化学提取和幼苗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几种耕型红壤及其发育而成的水稻土铜的化学形态及其与土壤有效铜的关系,以及红壤旱地改水田后施铜对水稻吸铜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的铜主要以有机态(15.2%)、无定形铁态(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安磊 王凯荣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12期 2733-273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15年的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对土壤有机碳和磷素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红壤稻田有机碳源的长期投入和土壤有机碳的逐年升高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维持在较高水平(>800 mg·k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万胜 李卫红 等 《生态学报》 2002年22卷4期 513-5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红壤丘岗区渍潜田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及对土壤氮磷有效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渍潜田地下水位的月变化具有十分明显的规律性,一般以秋冬季节(1~3月份和9~12月份)地下水位最低,而以春夏季节(4~8月份)地下水位最高,故以早稻受渍害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赫书 何鑫淼 等 《兽医导刊》 2020年14期 226页
【摘要】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家,农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农田日常种植为了提升产量,施肥是较为常见的操作,特别是化肥、猪粪和稻草的施用,会对土壤结构形成较强破坏力.其中红壤水稻土是一种人为水耕土,目前对于红壤水稻土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需要对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玺洋 李晓晖 等 《生态学杂志》 2023年42卷3期 561-56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弄清土壤有机碳库平均驻留时间的时空变化特征对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碳"汇"尤为关键.本研究基于历史采样信息开展新一轮土壤样品采集,进行100 d 土壤呼吸培养实验,借助三库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获得土壤活性碳库(MRTa)和缓效性碳库平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佳 黄晶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1年32卷2期 564-57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讨外源有机物料在提升土壤有机碳和改良土壤肥力中的作用机理,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冬种绿肥和秸秆还田模式(CK,冬闲;MV,冬种紫云英;S,早稻秸秆全量还田;DS,早、晚稻秸秆全量还田;SMV,冬种紫云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馨 陈效民 等 《生态学杂志》 2020年39卷4期 1183-119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对红壤性水稻土理化性质、重金属有效性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生物质炭于2017年水稻种植前一次性添加于耕作层(0~17cm),分别设置5个不同处理:CK:0t·hm-2,A10:10 t·hm-2,A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晶 张杨珠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5年26卷11期 3373-338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1982-2012年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固碳趋势及外源碳输入对土壤固碳的贡献.结果表明:施肥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连续30年不同施肥后,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趋于稳定,有机无机配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蕾 尹力初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5期 1399-14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一个长达30a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在保证原有定位试验继续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将原化肥处理改施有机肥,原有机肥处理改施化肥或者增施有机肥.通过观测田间试验2012-2013年双季稻轮作周期内不同肥力水平稻田土壤施肥管理改变后的土体CO2排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建国 张杨珠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7期 1877-18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研究平衡施肥对缺磷水稻土的生态效应,对长期缺施磷肥水稻土进行了3.5a平衡施肥试验.试验采取盆栽水稻的方式,在长期缺施磷肥的红壤性水稻土上比较不施磷肥(NK)、平衡施用氮磷钾无机肥(NPK)、无机氮磷钾肥配施硅肥(NPKSi)、无机氮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路生 廖敏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5年16卷11期 2162-216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水稻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外源Cd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学指标、土壤酶活性及部分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和N开始随Cd浓度增加而上升,到一定浓度时则随Cd浓度增加而下降,其转折点因土壤性质有所差异.同时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与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剑睿 徐应明 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年7期 1316-1321页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管理和钝化剂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重金属镉的钝化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土壤镉含量为0.75 mg·kg-1下,添加海泡石复配磷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长期淹水、常规管理水分条件下,土壤交换态Cd分别降低了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赐福 曹志洪 等 《土壤学报》 2006年43卷4期 599-604页
【摘要】 为了探明磷矿粉在油菜-水稻-水稻轮作制中的有效施用方法,在一个发育于第四纪红色黏土的酸性水稻土上进行了3 a田间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施用磷肥对油菜的增产效应显著比水稻大.当将过磷酸钙P 120kg hm-2分施于油菜、早稻和晚稻,而将磷矿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勇生 范晓晖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25卷6期 53-55页
【摘要】 应用淹水培养方法,研究了在红壤性水稻土中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后氮素转化的规律.土壤溶液中NH4-N主要集中出现在施肥后63d内,最高浓度出现在第7d,尿素和硫酸铵相差不大,都在252~256μg N/g soil之间;添加有机秸秆改善土壤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杨珠 刘学军 等 《土壤通报》 2000年31卷5期 210-212页
【摘要】 对湖南省10个有代表性红壤样品进行化学分组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机态、无定形铁态、晶形铁态和残留态铜分别占全铜量的15.2%、11.7%、17.2%和56.0%.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态和无定形铁态铜,明显高于耕型红壤,而晶形态、残留态铜则相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龙军 张黎明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2期 3959-39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准确估算土壤全氮密度和储量的动态变化能为氮肥优化管理和水体富营养化防控提供重要依据.以位于福建省不同地区的闽侯县、同安区、武平县和永定县1982年11087个样点及2008年1616个样点建立的1∶5万土壤数据库为基础,利用尺度上推的方法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诗生 李德鹏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6期 1749-17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江西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的长期施肥定位试验,采用田间微域研究了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在红壤性水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降解动态和稻谷的富集特征.四种长期施肥处理包括:未施肥(对照,CK)、施尿素(N)、施有机肥(O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荆延德 何振立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9年20卷1期 218-22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水稻土中不同汞处理的微生物学和酶学效应.结果表明:水稻收获后,除部分土壤的呼吸强度和代谢商随汞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外,不同浓度汞处理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呼吸强度、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脱氢酶均表现为在低浓度汞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颜慧 钟文辉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19卷1期 71-7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水稻土磷脂脂肪酸(PLFA)特性及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大;施肥处理增加了PLFA的种类和微生物量;施肥土壤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成卫 李忠佩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1期 445-4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吸附作用是影响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DOC)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反应过程,研究DOC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对正确阐明土壤有机碳的循环和转化特征以及进行污染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采用平衡法研究了红壤水稻土对DOC的吸附特征,并分析土壤有机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自成 黎妍妍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11期 4425-44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分析了湖南烟区主要土壤类型交换性钙、镁元素含量状况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交换性钙含量平均为8.87cmol/kg,以红壤含量最高;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1.16cmol/k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文辉 蔡祖聪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10期 4011-40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的发育于第四纪红粘土的种稻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了长期施用无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在种植双季稻、连续13a施用不同无机肥后,土壤中细菌、古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荣发 杨杰文 《生态学报》 2004年24卷5期 984-9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了我国南方3种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酸性自然土壤的pH与交换性铝含量状况和种植不同作物后它们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土壤的pH平均值大小顺序为雷州半岛地区玄武岩发育砖红壤≤粤中花岗岩发育赤红壤<粤北石灰岩发育红壤,土壤交换性铝含量的平均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秋芳 王果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2年13卷12期 1659-166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淹水种稻条件下添加猪粪和泥炭对红壤和潮土中内源和外源Cd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内源Cd在各形态之间的分布比较均匀;添加外源Cd时Cd主要分布于交换态.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内源Cd交换态普遍升高,添加外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同斌 陈志军 《应用生态学报》 2002年13卷2期 183-18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水溶性有机质(DOM)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很活跃的组分.本文以赤红壤、水稻土和褐土作为供试土壤,研究了来源于稻秆和底泥的DOM对土壤中Cd吸附行为的影响.DOM对土壤中Cd的吸附行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土壤类型...
【关键词】 土壤 Cd 吸附 水溶性有机质(DO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自立 常江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1年12卷3期 395-39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OECD方法,在红壤、黄潮土、黄褐土上进行了混合稀土对水稻、油菜、大豆相对出苗率影响的试验.从LC50(半致死浓度)值看,在供试条件下,稀土对水稻的毒性最小,稀土在黄褐土上对作物的毒性也较小,而稀土对黄潮土上的大豆以及红壤上的油菜的毒性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汉平 敖惠修 等 《生态科学》 2000年19卷3期 79-88页ISTICPKUCSCD
【摘要】 广东省顺德生态乐园内的土壤形成发育受气候、生物、地形地貌、母质母岩和人为干扰等5 大因素的影响,其中人为活动是导致土层结构破坏和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酸度高、肥力低、土质较好是园内土壤的一个共同特征.在各类土壤中,坡地赤红壤的面积最大, 超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雪 刘丹青 等 《土壤学报》 2013年50卷3期 548-555页
【摘要】 采用土壤-蛭石联合培养,以填充蛭石的网袋模拟根际,置于红壤、水稻土、盐土中后淹水栽培水稻13 d.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栽培期问,红壤、水稻土、盐土pH变化范围分别为6.05 ~6.78、6.47 ~7.33、6.42 ~7.44;有机质处理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文辉 蔡祖聪 等 《土壤学报》 2008年45卷1期 105-111页
【摘要】 以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发育于第四纪红黏土的植稻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种植水稻和施用无机肥对土壤β-变形杆菌纲中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和硝化作用的影响.原始红壤改种水稻13年后,氨氧化细菌16S rDNA的DGGE条带数量增加,条带谱与原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卜元卿 黄为一 《土壤学报》 2005年42卷2期 270-277页
【摘要】 模拟稻秸原位还田条件,分别在水稻土和红壤中添加水稻秸秆培养70 d,第0、5、25、45、70天采集土样.采用非机械破壁法直接提取水稻土和红壤细菌总DNA,水稻土细菌总DNA经过二次纯化;红壤细菌总DNA经过一次纯化后,PCR扩增其16S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1700190119 海南 X53 应用技术 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 2016年
【成果简介】 该项目针对富铁水稻土中Fe(III)/腐殖质呼吸强烈的特点,以除草剂百草枯为目标物,研究Fe(III)/腐殖质/百草枯/还原菌复杂体系中百草枯降解转化机制。结果如下:分离纯化并鉴定出5株Fe(III)/腐殖质还原菌,其中2株耐受百草枯;菌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94207648 湖南 S158.3 基础研究 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成果简介】 课题组系统研究了我国南方红壤旱地改水田后,土壤氮磷钾、有机质、氧化铁形态;氮矿化特性;土壤对磷的吸持特性;氧化铁形态与有机质的关系;钾形态的剖面分布及耕层土壤有效硅、酶活性、磁化率、还原物生成量的变化等。揭示了长期淹水使土壤对磷的吸持能力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1100220065 湖南 S158 基础研究 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2011年
【成果简介】 在长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应定位试验基础上,通过连续30年不同施肥措施的土壤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等动态分析,揭示了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壤性水稻土物理性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明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和氮、磷、钾等肥力质量指标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601460411 北京 S156.6 S511.061 基础研究 农业服务业 2005年
【成果简介】 中国南方红壤稻田在发展水稻生产中,遇到许多障碍因子,影响了水稻持续高产。如在发展双季稻绿肥制时,出现的水稻空壳率高,病虫害严重;紫泥田水稻僵苗减产;深泥脚田早期不发禾后期疯长;砷毒田水稻死苗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从197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龙建亮 张池 等 《动物学杂志》 2018年53卷6期 963-97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研究探讨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对不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便利用蚯蚓改善土壤生物学质量.选取华南地区赤红壤和水稻土,分别接种赤子爱胜蚓进行10 d室内盆钵培养,运用16S rDNA Illumina Miseq高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治兴 王静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1年22卷2期 425-43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广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20世纪80年代)以及2002-2007年广东省土壤pH数据,对期间土壤pH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广东省土壤pH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除珠江三角洲和清远、韶关部分地区土壤为弱碱性外,其他地区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艳红 杨曾平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0年21卷4期 921-92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5年和2007年分别从望城县已建立27年的肥力定位试验田内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TOC)、全N、速效N、速效P、微生物生物量碳、氮(Cmic、Nmic)及土壤呼吸和酶活性,研究长期施用化肥、猪粪和稻草对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