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3
- 56
- 7
- 176
- 48
- 19
- 13
- 12
- 155
- 111
- 51
- 25
- 1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国军 姜玉武 等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2003年19卷2期 79-82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目的:研究Caspase-3在红藻氨酸(Kainate,KA)致惊大鼠海马中的变化及其在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在KA所致大鼠惊厥模型中,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惊厥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中Caspase-3的表达,用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末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雪瑞 李晓煜 等 《动物学报》 2001年47卷6期 648-653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在建立稳定的红藻氨酸(KA)诱发小鼠惊厥模型的基础上,用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研究孕烯醇酮(Pe)及其拮抗剂孕烯醇酮硫酸盐(Pes)对小鼠下丘脑、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四个脑区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的调制作用.结果显示,Pe能增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齐宝奎 臧兆萍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37卷9期 2105-210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观察内皮素(ET)-1在红藻氨酸(KA)致癫痫大鼠海马的表达及依达拉奉对其影响.方法 50只雄性 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正常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癫痫组,治疗组1(地西泮治疗),治疗组2(地西泮+依达拉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臧兆萍 李志茹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36卷23期 5789-579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基质相互作用分子(STIM)1在红藻氨酸(KA)致癫大鼠的表达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方法50只雄性 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癫痫组,治疗组1(地西泮治疗组),治疗组2(地西泮+...
【关键词】 癫痫;基质相互作用分子(STIM)1;红藻氨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健翔 刘福荣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1期 37-4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明确甘草黄酮对红藻氨酸致痫小鼠在急性痫性发作期和自发性癫痫发作期的作用,并从神经元再生和苔藓纤维发芽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成年ICR小鼠经腹腔内单次注射红藻氨酸25 mg/kg诱导急性痫性发作,在红藻氨酸致痫前7 d(预防性给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玉玲 王国辉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6期 4452-4453,445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小窝蛋白( Cav)-1、Survivin和EphrinA2在红藻氨酸( KA)诱导的急性癫痫大鼠皮质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癫痫发作机制及肉桂醛干预作用。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aCl 对照组、癫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磊 邓思敏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年19卷51期 8259-8265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海马内注射衣霉素和红藻氨酸均可诱导内质网应激介导海马神经元凋亡,但两者大有不同.目的:比较海马CA1区内注射红藻氨酸和衣霉素后不同时间段海马神经元的死亡情况.方法:将96只成年雄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PBS组、红藻氨酸组和衣霉素组,海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芳 俸军林 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2期 207-21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银杏叶提取物( GBE)对癫痫大鼠的抗癫痫效应及其对神经肽Y( NPY)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建立大鼠癫痫动物模型。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GBE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小剂量GBE组、大剂量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洁 许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4年30卷5期 937-9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合成红藻氨酸(synthetic kainic acid,SKA)对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细胞骨架微丝表达及缝隙连接的影响.方法:取1日龄Wisar乳鼠大脑,差速贴壁法去除成纤维细胞,并利用振荡分离法去除少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新颖 娄燕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6期 4600-460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人源性神经肽Y基因( rAAV2/1-hNPY-EGFP)转染对红藻氨酸( KA)致痫大鼠海马组织中P35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NPY基因治疗慢性癫痫的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健康老年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磊 张海霞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年36期 5861-5867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海马内注射红藻氨酸海可诱发兴奋性红藻氨酸受体KA1亚受体在海马神经元的表达明显上调,内质网应激标志物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表达增加并伴随细胞死亡。目的:探讨红藻氨酸海马内注射后内质网应激发生的机制。方法:取昆明小鼠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小芬 俸军林 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48卷8期 925-92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预处理给药对癫痫大鼠的干预效应及其与神经肽Y(NPY)表达的关系,以探讨GBE的抗癫痫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KA)建立癫痫动物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GBE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勤 叶海燕 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3年29卷7期 1175-11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阿魏酸(ferulic acid,FA)对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50 μmol/L KA诱导PC12细胞凋亡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细胞模型,然后将处理后的PC12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琳 张华丹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42卷6期 609-61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比较ICR小鼠对常用致痫药物匹罗卡品、红藻氨酸以及戊四氮的差异性反应,为ICR品系小鼠用作常规癫痫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成年雄性ICR小鼠给予不同的药物(匹罗卡品、红藻氨酸、戊四氮)诱发急性痫性发作,在癫痫持续状态发作(SE)2h后终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长征 赵文清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31卷5期 822-82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组2/1型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2/1)介导人源性神经肽Y(hNPY)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rAAV2/1-hNPY-EGFP)转染红藻氨酸(KA)致痫老年大鼠脑组织的有效途径.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36只健康老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华 张洁 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年27卷1期 204-2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合成红藻氨酸(SKA) 诱发大鼠癫痫的作用及其作用特点.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KA 12 mg/kg、SKA 10 mg/kg 和 SKA 5 mg/kg 剂量组及红藻氨酸 (KA)10 mg/kg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胜军 李丽蓉 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44卷6期 1215-121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损毁猫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神经细胞,观察其对睡眠-觉醒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红藻氨酸(KA)微量注射入猫(6只)双侧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每侧6ug),损毁该区域.通过脑电活动和肌电活动测量损毁前后动物的觉醒-睡眠状态.统计损毁前后各...
【关键词】 睡眠-觉醒状态;快眼动睡眠;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国强 刘仕勇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7年29卷2期 125-1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在建立红藻氨酸(KA)慢性颞叶癫痫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其发展过程中海马结构形态学的变化,探讨该模型的病理机制和致痫机制.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侧脑室内微量注射KA于SD大鼠制作慢性颞叶癫痫动物模型,通过动态监测该模型的行为学进行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玉新 阴金波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7年29卷10期 872-8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红藻氨酸(kainite acid, KA)快速点燃癫痫模型,观察行为学、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om, EEG)、海马病理改变及其神经发生.方法 立体定向连续注射KA于侧脑室致痫. 视频监测、深部EEG、N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金瓯 黄建敏 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7年33卷10期 589-5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癫(癎)发作大鼠海马星形胶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癫(癎)发作的维持与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83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58只,对照组25只.实验组在海马CA3区注射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建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岩 肖昭扬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6年10卷18期 101-103,插18-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红藻氨酸处理的C57BL/6J小鼠癫痫发作后癫痫发作敏感性能否形成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大连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进行.选用C57BL6J小鼠36只,实验分为盐水对照组(n=8)和红藻氨酸处理组(n=24),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松青 柯以铨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9卷5期 67-6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颞叶癫痫模型,探讨颞叶癫痫模型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改变.方法:实验于2004-05/09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进行.取SD大鼠43只,设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红藻氨酸组.生理盐水组及红藻氨酸组大鼠于右侧侧脑室分别注射生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松青 陈海棠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9卷25期 250-253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与癫痫的发生及传导有密切关系,它的不同作用是特异的受体决定的.目的:建立颞叶癫痫模型.探讨黑质内给予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及D2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对红藻氨酸所致的颞叶癫痫发作和脑电活动的影响.设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强华 陈海棠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9卷45期 29-3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颞叶癫痫模型,探讨不同脑区给予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对红藻氨酸所致的颞叶癫痫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12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进行.①分组: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3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储卫华 冯华 等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5年21卷6期 615-6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ASTs)在红藻氨酸(KA)作用下的超微结构变化,我们体外培养大鼠乳鼠海马ASTs,在KA不同浓度(25μmol/L、250 μmol/L)及时间(10 min、100 min)处理条件下,采用原子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天富 吕传真 等 《生理学报》 2005年57卷3期 310-31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应用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诱导的大鼠边缘叶发作癫痫模型,检测Bad(Bcl-2-associated death protein)、14-3-3、磷酸化Bad、Bcl-XL和Bcl-2在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表达.单侧杏仁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天富 夏作理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9卷13期 61-6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在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表达及其与癫痫发作大鼠局部脑血流量和神经元变化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5/2003-10在复旦大学神经病研究所完成.选择清洁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6只:杏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天富 罗玉敏 等 《生理学报》 2004年56卷2期 172-17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应用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诱导的大鼠边缘叶癫痫发作模型,检测第二个线粒体源的半胱天冬蛋白酶激活物/直接与凋亡抑制蛋白结合的低等电点蛋白(secondmitochondrial activatorofcaspases/di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辉 高慧明 等 《生理学报》 2004年56卷1期 101-10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讨海马mu型阿片肽受体介导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的作用,实验采用微渗透泵技术,观察大鼠腹侧海马注射mu型阿片肽受体激动剂PL017(2.09、2.59、3.29μg/μ1)、拮抗剂β-funaltrexamine hydrochlorid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世伟 武云利 等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4年20卷4期 403-4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红藻氨酸颈部皮下注射,诱发大鼠癫痫发作,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前额叶皮层多巴胺D2受体蛋白和mRNA的变化.在诱发4,5级癫痫发作后4周,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Ⅴ层细胞多巴胺D2受体免疫反应活性及其mRNA明显下降,而在Ⅱ、Ⅲ层则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智良 徐如祥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4年8卷16期 3063-306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抑制p38 MAPK通路对减轻红藻氨酸诱导的颞叶癫痫发作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所造成损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经侧脑室给予不同剂量(0,0.01,0,1,1 μg)SB203580(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30 min后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新鲁 高慧明 等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4年20卷5期 463-4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讨前深梨状皮层T区(AT)κ型阿片受体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B亚型(NR2B)表达在红藻氨酸(KA)诱导的癫痫发作敏感性长期增强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颞叶癫痫(KA)模型,制备癫痫发作敏感大鼠,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前深梨状皮层T区...
【关键词】 红藻氨酸;κ型阿片受体;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B亚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思朗 陈俊抛 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23卷6期 611-61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红藻氨酸损毁Meynert基底核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及脑内胆碱能纤维密度的变化.方法痴呆组、痴呆治疗组及痴呆对照组大鼠前脑Meynert基底核注射红藻氨酸制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红藻氨酸;阿尔茨海默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艺平 孙长凯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3年19卷7期 772-77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探讨红藻氨酸(KA)诱导性癫痫发作中相关脑区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时空规律和细胞学特征及其与c-Fos的比较.方法采用惊厥剂量KA(10 mg*kg-1,ip)诱导大鼠癫痫发作,记录行为,并分别取KA处理后15、30 min,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艺平 孙长凯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3年19卷4期 397-40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探讨脑内一氧化氮(NO)介质对癫痫发作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红藻氨酸(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以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NA)和NO前体L-精氨酸(L-Arg)进行干预,从行为学评估及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恩泉 廖维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25卷3期 190-1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甲啡肽、纳络酮对红藻氨酸、谷氨酸在大鼠海马兴奋作用的调制,探讨甲啡肽、纳络酮影响癫(疒间)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以1%戊巴比妥钠(3 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并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清醒后用0.01% 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艺平 孙长凯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3年19卷8期 889-89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红藻氨酸(KA)癫痫大鼠海马内的表达及L-精氨酸(L-Arg)和L-硝基精氨酸(L-NNA)慢性干预的影响.方法采用惊厥剂量的KA(10 mg*kg-1)诱导大鼠癫痫发作,以NOS抑制剂L-NNA(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智良 徐如祥 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23卷7期 652-65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激活海马红藻氨酸(kainate,KA)受体对CA1区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递质的作用.方法对成年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采用"盲法"全细胞电压钳记录,分别检测和分析KA(10 μmol/L)对CA1传入纤维引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智良 徐如祥 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23卷7期 659-66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原代培养神经元在红藻氨酸(KA)作用下细胞表面形态的三维构像变化.方法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经不同浓度的KA(25和250μmol/L,50和100nmo1/L)分别作用10 min和100min后的表面结构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智良 徐如祥 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23卷11期 1151-115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变化情况.方法立体定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引起大鼠癫痫发作,用抗即早反应基因Fos蛋白和抗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关键词】 Fos;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红藻氨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明奎 张瑾 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38卷1期 4-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基底外侧杏仁核(BLN)在行为活动调节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立体定位技术进行核团内微量注射和核团损毁,通过开野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的行为活动的变化.结果电损毁和红藻氨酸化学损毁双侧BLN后,自发活动减少,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 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净净 李振光 等 《中医药学刊》 2002年20卷3期 308-3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以化瘀通络为组方原则的愈痫灵(YXL)中药复方对致痫大鼠海马区及颞叶皮质两个不同部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10ml/kg红藻氨酸造成急性癫痫发作后观察不同组别异常行为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静 李艺影 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22卷4期 352-354页ISTICPKUCA
【摘要】 用SD大鼠建立红藻氨酸(KA)诱发实验性颞叶癫痫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ICC), 研究KA诱发的癫痫敏感性增强形成过程中(KA后1~7 d),大鼠腹侧海马内强啡肽[DYN A(1- 8)]免疫反应活性变化的时间过程.发现:KA后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文 黄远桂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1年17卷3期 323-325,32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配体(s)-4-羧基-3-羟苯基甘氨酸[(s)-4c3HPG]对红藻氨酸(KA)诱导性癫痫发作活动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KA诱导大鼠复杂部分性发作模型,采用侧脑室注射(s)-4C3HPG法,观察其对大鼠癫痫发作行为学、...
【关键词】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s)-400HPG;癫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国庆 钟明奎 等 《生理学报》 1998年50卷6期 688-69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多道睡眠描记方法,观察了基底外侧杏仁核(BLN)在睡眠-觉醒调节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电损毁双侧BLN引起慢波睡眠(SWS)和快波睡眠(PS)增加,觉醒(W)减少;在双侧BLN内注射选择性损毁神经元胞体剂量的红藻氨酸(KA)引起双相效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晶 殷亮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14卷21期 14-1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红藻氨酸(KA)致大鼠颞叶癫痫(TLE)后腺苷酸激酶2(AK2)的表达变化,探讨AK2参与颞叶癫痫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50只),模型组建立TLE模型;按致痫后6h、12h、1d、3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扬 李力 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5年14卷5期 425-42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低氧施加方法对癫痫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差别.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在海马部位的表达;使用水迷宫实验观察实验鼠的认知能力;使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春友 余智 等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12期 1902-1904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预处理给药对癫痫家兔的干预效应及其与神经肽Y(NPY)表达的关系。方法雄性家兔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KA)建立癫痫动物模型,将72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BDNF对照组、癫痫模型组、BDNF预处理组,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冠青 王哲 等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2年21卷4期 197-201,封3页ISTIC
【摘要】 目的:应用膜片钳技术,观察红藻氨酸(KA)对大鼠海马锥体细胞Ca2+电流的影响,以研究癫(癎)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加机械分离法制备出生10~12 d的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标本,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其生理学特性及观察KA对Ca2+电流的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俸军林 蒋静子 等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40卷10期 49-51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鼠痫性发作后血清和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在癫痫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癫痫组(40只)和对照组(8只),采用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建立动物模型;用酶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