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1
- 4
- 28
- 5
- 3
- 1
- 7
- 5
- 5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信烜 陈晓红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年27卷2期 214-2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女,48岁.双前臂暗红色丘疹和结节半年,泛发全身伴瘙痒3个月.无麻风病家族史,曾被误诊为结节性痒疹和湿疹,治疗无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表皮突变平或消失;真皮内泡沫样组织细胞呈结节状浸润,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抗酸染色可见大量抗酸杆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明 李静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年26卷8期 737-7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男,30岁.躯干、下肢散在结节,眉毛稀疏十个月.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散在大小不等的结节,双侧眉毛稀疏,双侧眶上神经和耳大神经明显粗大,踝以下感觉减退.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可见无浸润带,真皮可见团块状组织样细胞浸润,细胞交织排列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东平 袁伟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8年37卷4期 244-2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963年Wade首次报告了组织样麻风瘤,并认为主要见于砜类药物长期治疗,但治疗不充分、病情恶化或复发的患者,可能与氨苯砜耐药有关,为瘤型麻风和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的一种特殊表现[J].组织样麻风瘤临床上较少见,而瘤型麻风18年后复发,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志强 郝飞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7年36卷2期 1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组织样麻风瘤是一种少见的多菌型麻风,早期皮损无特异性,加之可能缺乏其他特异性体征,临床上容易误诊.现将我科最近诊治的1例皮损类似环状肉芽肿的组织样麻风瘤报告如下.患者男,35岁.因全身丘疹、结节,伴轻度瘙痒半年,于2006年3月15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宏杰 郭在培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年31卷11期 714-7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报道1例组织样麻风瘤.患者男性,41岁,面部、躯干、四肢红斑、结节,自觉微痒,无明显浅感觉障碍及神经干肿大.病理检查示梭形、多角形组织细胞,部分胞质泡沫化,抗酸染色可见大量麻风杆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玉鸿 陈家琨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22卷5期 391-392页ISTIC
【摘要】 组织样麻风瘤为瘤型麻风(LL)或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的一种特殊表现,其发生可能与氨苯砜(DDS)耐药有关.本文收集近5年我院门诊10例患者,对其一般情况、细菌、病理检查等进行了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宏伟 陈家琨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8年37卷5期 321-3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患者女,28岁.贵州人.全身出现红色结节3年,于2005年3月来我院就诊.3年来患者面部、躯干及四肢出现红色丘疹及结节,数量逐渐增多,不痒不痛.结节渐变为暗红色,质硬,并有破溃,不久结痂自愈.近2年来双侧眉毛逐渐脱落,近1年来出现鼻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定华 郑云燕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年35卷12期 8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麻风在我国已处于低流行状态,临床医生对麻风的防范意识明显减弱.麻风患者缺乏自觉症状,病程长,给麻风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近年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山川 胡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4年33卷10期 626-6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患者女,21岁.因左前臂瘢痕、结节10个月,于2003年4月6日至我科就诊.10个月前患者妊娠约3个月时,左前臂外伤10余天后,伤口处渐出现花生米大结节样瘢痕,当时无自觉症状,不久瘢痕渐向周围扩展,且在其周围出现结节.患者近分娩时,其...
【关键词】 麻风瘤,组织样,瘢痕状;妊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益钱 陈丽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年31卷8期 531-5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报道1例瘤型麻风,患者男,20岁,颜面暗红色结节,四肢红斑、结节,不痛、不痒已20个月.皮肤科检查可见颜面、四肢皮损边缘不清,有不同程度浅感觉障碍,周围神经粗大.皮肤涂片查到抗酸杆菌,病理检查可见大片巨噬细胞肉芽肿,泡沫状改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凌佳 谢玉燕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30卷5期 504-5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儿女,12岁.四肢丘疹、结节、斑块6个月.患者既往无麻风接触史.皮肤科情况:四肢见粟米至绿豆大小肤色或淡红褐色丘疹、小结节,左肘关节屈侧、左小腿分别见一3cm×4cm,1cm×2cm大小红褐色斑块,左手背见多个黄豆至鹅蛋大小红褐色不规则斑...
【关键词】 组织样麻风瘤;儿童;Histoid leprom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周卫东 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术交流会 2006年
【摘要】 患者,男性,1967年11月出生,Ⅰ临床表现为双眉外1/3脱落,双耳垂肥大,全身浸润性红斑、斑块及黄豆至栗子大小的结节,呈半球形高出皮面,部分破溃,渗出淡黄色液体,全身浅神经粗大,皮疹查抗酸菌(3+ ~6+),病理诊断符合组织样麻风瘤(H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代花 郑良英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5年41卷5期 319-320页ISTIC
【摘要】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农民,云南人,因"全身皮肤反复起皮疹伴痒4年"就诊.患者4年前不明原因于四肢皮肤出现片状红斑,其上可见米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疹、结节,伴剧烈瘙痒,逐渐皮损泛发至全身皮肤,以腰腹部、臀部及大腿为甚,大部分皮损瘙痒明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纪秀梅 陈素玲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7年36卷5期 3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贵刊2006年12期815页登载的康定华医师等撰写的文章"组织样麻风瘤1例",正如作者所述,麻风在我国已处低流行状态,临床医生对麻风的防范意识明显减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7年36卷5期 3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再读"组织样麻风瘤1例",从照片上看,面部损害不符合组织样麻风瘤的临床特点,但下肢皮损有可能是组织样麻风瘤,只是不典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卫重侠 钟志娟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27卷1期 40-4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氨苯砜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例组织样麻风瘤氨苯砜综合征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例因反复发热就诊,先后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给予抗感染治疗无好转.经反复追问病史,患儿曾在当地皮肤病医院诊断为组织样麻风瘤,遂给予氨苯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莉 刘宝珩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25卷8期 614-615页ISTIC
【摘要】 <篇首> 麻风病是一种因感染麻风杆菌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肉芽肿疾病,由于患者免疫状态的不同而有多种临床表现.现将我科近期发现的1例表现为组织样麻风瘤的界限类偏瘤型麻风病例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尤艳明 刘广仁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23卷6期 524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组织样麻风瘤临床少见,最近我科发现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因"皮肤感觉减退5年,双下肢多发性结节2年"就诊于我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锋 胡延胤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22卷3期 220页ISTIC
【摘要】 <篇首> 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农民.因臀部皮肤起丘疹、结节剧痒10年,颜面、四肢起结节微痒1年余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臀部皮肤起红色丘疹、结节,自觉剧烈瘙痒,曾到当地卫生院诊治,具体不详,症状有所缓解,但皮损常年不消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振锋 廖文俊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22卷6期 512页ISTIC
【摘要】 <篇首>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组织样麻风瘤常见于瘤型和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现报道1例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明辉 柳玉凤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21卷8期 648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组织样麻风瘤临床少见1,2,且容易被误诊,现将笔者所见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因面颈、臀部、四肢发生丘疹、斑块1年余就诊.皮损始发于鼻下,逐渐波及整个面部,伴瘙痒不适,并出现鼻塞.曾外用皮炎平,无效.近2个月来,面部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健 张升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3年19卷6期 619页ISTIC
【摘要】 <篇首> 江西省南康市在1987~2001年15年间共新发现麻风病人106例(MB 73例,PB33例),复发病人19例(MB 17例,PB2例),其中组织样麻风瘤3例,初发2例(占瘤型病人的2.74%)、复发1例(占复发病人的5.26%),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润学 赵晓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3年19卷2期 178页ISTIC
【摘要】 <篇首> 患者,女,70岁。面部及四肢麻木、闭汗8年,口渴、消瘦及身上起红斑、结节2年。8年前自觉面部及手脚麻木、不出汗,微痒似虫爬和踏棉感。乡医诊为神经炎,给予丹参片、天麻丸、活络丹及注射VitB_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红毅 范瑞强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2年18卷3期 289-290页ISTIC
【摘要】 <篇首> 患者,男,52岁,大学教师.双下肢浮肿5年,全身结节2年.患者于1995年开始出现双侧膝关节肿痛,下肢浮肿,经过肾穿活检诊断为"结节性多动脉炎合并肾损害",予泼尼松治疗.1997年开始先后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治疗,用足疗程后停药,但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玲 黄干军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1年17卷4期 303-304页ISTIC
【摘要】 <篇首> 近年来,随着麻风病在我国的逐渐消灭,极瘤型麻风(LL)伴组织样麻风瘤(HL)在临床上已不多见,现将我们今年确诊的1例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中原 张嘉麟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1999年15卷2期 28-29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组织样麻风瘤(HL)1963年首先由Wade报告,认为是瘤型麻风(LL)和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可能与砜类药物耐药有关[1].Sebgal报告该病例占瘤型麻风3.6%;Becx-Bleumink报告占复发病例1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光慧 李久春 等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6年3卷5期 127-127页
【摘要】 <篇首> 组织样麻风瘤往往发生于经砜类药物治疗麻风病后病情恶化或复发的病例,也可发生于未经抗麻风治疗的瘤型麻风(LL)或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患者中.笔者报道的是一例未经过化学治疗的组织样麻风瘤患者,具体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霜 颜璐璐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4年38卷8期 926-9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女,29 岁,发热10 d,全身丘疹、结节伴疼痛2d,外院诊断为Sweet综合征,反复治疗无效后就诊于本院.10 年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瘤型麻风",规律行联合化疗(multidrug therapy,MDT)1 年,自述已痊愈.完善皮肤...
【关键词】 Sweet综合征样麻风Ⅱ型反应;瘤型麻风;MDT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集敏 梁伶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年23卷7期 452-4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男,42岁.全身皮肤结节1年半,加重伴发热2周.曾以脂膜炎治疗无效.双侧眉毛外1/3稀疏,躯干及四肢泛发鲜红或暗红色结节,两侧腓总神经增粗.组织液涂片抗酸杆菌(3+)~(4+).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表皮下可见一狭窄的无浸润带,真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浩 李薇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8年37卷5期 316-3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患者男,32岁.因左前臂丘疹、结节,反复破溃2年.泛发全身6月余,于2007年2月5日来我院就诊.2年前患者发现左前臂内侧有一黄豆大淡红色丘疹,伴轻微瘙痒,搔抓后皮肤破溃,无疼痛等不适,随后破溃面逐渐增大.1年半前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纳猛 李兰英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年18卷11期 694-6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男,35岁.颜面、耳、躯干、四肢皮肤发生斑疹、结节 8个月,曾误诊为"结节病"、"神经纤维瘤病"、"蕈样肉芽肿",经皮损切开涂片抗酸染色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瘤型麻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晓明 王爵敏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31卷2期 101-103页ISTIC
【摘要】 患者1,男,27岁.头发、眉毛脱落,面部皮肤脱屑4年伴麻木2年,曾被误诊为“面部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疹、斑秃、甲减”等,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瘤型麻风.患者2,男,65岁.全身散在皮疹3年,加重1个月,曾被误诊为“皮炎、体癣、玫瑰糠疹”等,...
【关键词】 瘤型麻风;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误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初同胜 张锐利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29卷5期 297-298页ISTIC
【摘要】 <篇首> 患者男,37 岁,原籍陕西.全身散在红色斑片1 年余.患者1 年前"感冒"后,首先于左侧手背和前臂出现数片红斑,直径约1 ~ 2 cm,偶有轻微瘙 痒.曾到某市级综合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不明,未予治疗.后红斑逐渐扩大、增多,无明显自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晓燕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29卷8期 536-537页ISTIC
【摘要】 氨苯砜综合征是由氨苯砜(DDS)所致的药物超敏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我们遇到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患者男,21岁.因面部、颈部、躯干、四肢出现红斑、斑块2个月无痛痒来诊.皮肤组织液抗酸染色查菌阳性,BI 4.1,诊断为:瘤型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匡忠生 赖日权 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0年17卷1期 20-22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肤麻风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讨论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并吸取误诊教训.方法 收集皮肤麻风病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HE、免疫组化、抗酸染色及病理诊断结果 .结果 6例中除3例因临床及病理特征典型首次活检即被确诊外,其余3例初始均被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玫 林萱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22卷10期 861-862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结核样型麻风合并臂丛神经脓疡者尚未见报道,我们遇到误诊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农民.1年前先觉左手麻木 ,病后3个月手部肌肉消瘦,半年后手指屈曲不能伸直,屈腕握物均无力.此后左锁骨上部有一肿块,开始如杏子大小,以后渐大,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家驹 张秀莲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4年20卷3期 269-270页ISTIC
【摘要】 <篇首> Hodgkin病是一种罕见的皮肤淋巴网状组织肿瘤,在我国发病率为0.06/10万,约10%~50%的患者发生皮肤损害,其中约10%为初发症状1,其皮损常需与麻风、皮肤白血病及蕈样肉芽肿鉴别2.现将1例Hodgkin病被误诊为麻风病的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东来 王家璧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2年2卷5期 646-64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和原因,减少误诊误治.方法通过对本科10 a间32例初诊时拟诊为其他皮肤病者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误诊误治的原因.结果 32例分别误诊为结节性红斑、环状肉芽肿、皮肤淋巴瘤、发疹性汗管瘤、毛囊性扁平苔藓、结核样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耀华 潘慧清 等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9年11卷2期 147-149页CA
【摘要】 目的 对麻风治愈者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麻风病复发.方法 对103例麻风治愈者进行了皮肤涂片细菌学检查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取材部位均以原皮损消退部位或继发皮肤萎缩部位,样品用10%中性甲醛固定,切片后做HE和抗酸染色.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红毅 麻风误诊及其临床病例分析培训班暨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0) 2010年
【摘要】 <正>患者,男,52岁,大学教师.双下肢浮肿5年,全身结节2年.患者于1995年开始出现双侧膝关节肿痛,下肢浮肿,经过肾穿活检诊断为"结节性多动脉炎合并肾损害",予泼尼松治疗.1997年开始先后用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唐珊 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2007年
【摘要】 患者,男,33岁.以"四肢起皮疹,反复发作四个月"为主诉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 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情况:四肢见散在的紫褐色丘疹、结节及斑块、间有轻度萎缩性瘢痕, 多数丘疹表面扁平,有一定光泽;浸润明显.皮损以下肢胫前、肘背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载明 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 2003年
【摘要】 组织样麻风瘤(HL)是瘤型麻风(LL)和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诊断应当不难,但在综合性门诊屡见误诊.近年我院所见4例HL被误诊,4例均为男性,年龄22~64岁,平均37岁,其中3例为新发,1例为复发:3例为LL型,1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