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1
- 6
- 5
- 3
- 2
- 2
- 7
- 3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马琼 向建伟 等 《植物科学学报》 2020年38卷4期 551-55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PCR技术从鱼腥藻(Anabaena sp.PCC7120)中扩增蓝细菌光敏色素基因片段alr1966gaf2,将alr1966gaf2插入到pET-30a(+)载体中,构建表达质粒pET-alr1966gaf2.最后将Alr1966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梦梦 刘晓 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9年39卷9期 710-71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调节性T细胞(Treg)表位肽进行免疫、激发和诱导表位肽特异的Treg细胞,抑制过强的自身免疫应答,从而建立起新的免疫稳态,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治疗方案,然而小分子的表位肽通常很难在体内有效激发出表位肽特异的免疫应答.细菌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建忠 赵建伟 等 《微生物学报》 2019年59卷3期 411-41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细菌样颗粒(Bacterium-like particles,BLPs)是一种新型非遗传修饰型乳酸菌表面展示技术,外源蛋白可通过锚钩蛋白锚定于经热酸处理而得的乳酸菌肽聚糖骨架表面,形成空心表面展示颗粒.因其安全性高、表面展示密度大、黏膜递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穆丽丽 牛犇 等 《微生物学报》 2019年59卷4期 621-63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致病菌借助分泌系统将特异蛋白直接注入宿主细胞内,破坏宿主细胞内的多种信号通路,是导致细菌定殖和感染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小夜 许平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19年46卷2期 339-3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蛋白质分泌系统是细菌与外界交流的重要工具.革兰氏阴性细菌的Ⅵ型蛋白分泌系统(T6SS)可以转运分泌蛋白至细菌和真核细胞内,在菌间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细菌的一种重要的生存适应性武器.分泌蛋白主要包括起到运载作用的结构蛋白和有细胞毒性的效应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平 吕均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19年46卷10期 2763-27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病原细菌感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一类具有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的肠道致病细菌可以通过T3SS将效应蛋白“注射”到宿主细胞中,模拟和操纵宿主细胞的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包括细胞凋亡、细胞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雪瑶 胡龙华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8年38卷9期 88-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能引起多部位急、慢性感染且难以用抗生素控制的机会致病菌,近年来已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细菌将毒力因子精准输送至宿主细胞是其致病的关键,分泌系统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其中近期发现的Ⅵ型分泌系统(t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赖爱兰 黄运红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18年45卷7期 1555-15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EF-P (Elongation factorP)是普遍存在于细菌中的蛋白质翻译延伸因子,因其L型结构与tRNA类似,可挽救聚脯氨酸导致的翻译延宕,减缓核糖体的失速效应.EF-P虽然不是细菌生存的必需蛋白,但是对细菌自身的环境适应性以及一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素素 田芳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8年34卷2期 38-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物病原细菌 Ⅲ 型分泌系统(T3SS)在其毒性表达及与寄主互作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hrp基因簇编码了T3SS装置,将毒性效应子蛋白分泌到水稻细胞内,抑制和破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冰雪 夏敏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18年45卷6期 1190-11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背景]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是木质素降解的主要酶,二者有协同效应.Mnp活性依赖于Mn2+,而Mn2+是大多数漆酶的抑制剂.[目的]获得耐Mn2+的细菌漆酶用于木质素降解.[方法]构建许昌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彬 刘润进 等 《菌物学报》 2018年37卷6期 746-7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联合降解有毒有机物、修复污染土壤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倍受关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寿廷 王芳芳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17年33卷9期 1376-138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环二鸟苷单磷酸(cyclic di-GMP或c-di-GMP)是细菌细胞中广泛存在的第二信使,调控细菌生物被膜发育、致病力、运动性、胞外多糖产生及细胞周期在内的诸多重要生理表型.c-di-GMP通过结合多种类型的效应子(包括核糖开关或效应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思 牛建军 等 《微生物学报》 2017年57卷10期 1452-146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三型分泌系统(Type 3 secretion system,T3SS)作为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分泌系统之一,对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病有重要作用.T3SS的致病作用体现在T3SS能直接将效应蛋白转运至宿主细胞,进而通过效应蛋白调控细胞的一系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磊 臧学峰 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5年6期 448-45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血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等炎性指标在细菌性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中的差异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入住首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宜儒 姚卫锋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2年45卷7期 492-4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E型重组主外膜蛋白(rMOMP)对恒河猴诱导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效应.[方法]恒河猴分3组,每组2只,分别为佐剂蛋白组、佐剂组、对照组.各组均于第0(免疫起始周)、2、4周双侧肱三头肌注射蛋白疫苗、佐剂和磷酸盐缓冲液(PB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武 黎定军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2年32卷5期 97-1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生物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帮助宿主有效应对病原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胁迫,被认为是医疗、食品加工和农业领域最具前途和潜力的抗生素替代物.病原微生物在与抗菌肽的互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婧玲 杨璇 等 《中华内科杂志》 2011年50卷5期 424-4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趋化因子是一个促炎多肽细胞因子的超家族,主要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有激活和趋化白细胞的作用,研究显示趋化因子CXCL家族可在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产生明显的促炎效应[1].但目前CXCL家族在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奇根 叶小文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10年37卷9期 1379-13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茄科雷尔氏菌利用自身的分泌系统能向胞外分泌上百种蛋白,其中Ⅱ型和Ⅲ型分泌系统通过不同机制将分泌蛋白靶定到胞外或宿主细胞,是决定茄科雷尔氏菌对宿主产生致病性的主要因素.其中Ⅲ型分泌系统不依赖Sec信号转导系统但必须依赖于宿主细胞的识别激活,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纯敏 潘伟斌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09年36卷6期 821-8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探索分离到的溶藻细菌L7胞外活性物质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和致毒机理,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L7胞外活性物质冻干粉(L7-LPEAC)处理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测定藻细胞的光合作用效率(EPR)以及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盛彩虹 刘原君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9年42卷12期 817-8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检验自行研制的E型沙眼衣原体重组主要外膜蛋白(rMOMP)诱导小鼠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效应.方法 3~4周清洁级BALB/C雌鼠36只,分为佐剂组、单独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佐剂组采用纯化的rMOMP 50 μg和等体积的弗氏佐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佘丹阳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年31卷5期 398-399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分子结构中具有12一16碳内酯环的抗菌药物的总称,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产生抑菌效应.其抗菌谱覆盖了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最常见的致病原,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仅限于阿奇霉素及克拉霉素等新一代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飞翔 俞卫锋 等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8年28卷2期 152-1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构建表达大鼠caspase-3 siRNA腺病毒,体外观察其抑制内毒素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效果.方法 合成正、反义寡核苷酸并克隆入pShuttleH1载体,与含caspase-3及绿色荧光增强蛋白序列的质粒pEGFPC1-Cas3共转染2...
【关键词】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RNA干扰;腺病毒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宏 蒋建新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5年85卷21期 1468-147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从受体水平观察细菌脂多糖(LPS)、细菌脂蛋白(BLP)和细菌DNA对肺泡巨噬细胞的协同刺激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肺泡巨噬细胞,随机将细胞分为7组,分别为LPS组、CpG-ODN组、BLP组、LPS + Cp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宏 蒋建新 等 《中华外科杂志》 2005年43卷11期 740-74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脓毒症主要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对巨噬细胞表面主要模式识别受体(PRRs)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用TNFα、IFNγ(终浓度均为20 ng/ml )分别刺激细胞3 h、6 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明 潘小玲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5年85卷16期 1109-111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从人的子宫颈黏液分离和鉴定新抗菌多肽,探讨子宫颈黏液抗菌机制.方法用5%乙酸提取人子宫颈黏液可溶物,应用电泳凝胶抗菌蛋白分析法分析其抗菌蛋白,制备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抗菌多肽.凝胶琼脂糖弥散法抗菌检测抗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宏 蒋建新 等 《中华创伤杂志》 2005年21卷9期 668-6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细菌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脂蛋白(bacterial lipoprotein, BLP)及其DNA[鸟嘌呤二核苷酸(CpG)寡核苷酸(oligonucleoetide), CpG-ODN]的体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东 刘友生 等 《中华烧伤杂志》 2004年20卷1期 26-2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初步观察重组人N末端脂多糖结合蛋白(tLBP)对细菌脂多糖(LPS)致伤小鼠的保护效应. 方法选用雄性昆明小鼠70只,随机分为致伤组1(21只):腹腔内注射LPS 100 ng;保护组1(21只):腹腔内注射100 ng LPS+ 4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勇恩 鲍朗 等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4年22卷6期 386-3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索增强结核杆菌DNA疫苗有效性的新方法,为研制并开发新一代高效结核杆菌DNA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分别构建结核杆菌Ag85A抗原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及其与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真核嵌合表达质粒,体外转染COS7细胞检测两种重组质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增山 隋延仿 等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3年11卷6期 375-37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超抗原(SAg)是来源于细菌和病毒家族的蛋白组份,可未经处理而直接结合于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分子并激活含特定Vβ成份的T细胞.为开辟超抗原在T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排斥中的新途径,我们将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超抗原分子及共刺激分子B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炜 王吉兴 等 《中华骨科杂志》 2001年21卷2期 119-1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关节软骨的损伤和退变日益成为骨科最普遍、最重要的问题,而关节软骨的自我修复作用非常有限。因此,怎样促进关节软骨修复重建一直是骨科工作者不断追求,渴望解决的难题。然而,无论是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软骨膜或骨膜移植、软骨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伯瑶 黄宁 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9年15卷8期 7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炎症反应是一个被诱导产生的过程.在炎症分子机制的研究中,现已发现炎症刺激信号可诱导产生抗菌肽,炎症预激细胞因子(proinflammatory cytikines)如IL-1、TNF等,趋化细胞因子(chemokines)如IL-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颖 王涛 等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6年34卷2期 152-154,15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对病原菌Ⅲ型分泌系统(TTSS)效应蛋白在非致病菌中进行直系同源基因预测,以获得病原菌Ⅲ型分泌系统特有效应蛋白,并进一步对特有效应蛋白模体构成进行分析,旨在更深入地认识TTSS效应蛋白,为理论研究和生物学实验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彼此最...
【关键词】 Ⅲ型分泌系统(TTSS);效应蛋白;模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岩 李明 等 《生命的化学》 2011年31卷1期 128-133页ISTIC
【摘要】 细菌的分泌系统与细菌的生存及致病性密切相关.细菌的分泌系统包括Ⅰ~Ⅳ型,其中,Ⅳ型分泌系统是与细菌接合机制有关的一类分泌系统.Ⅳ型分泌系统不但可以转运DNA,还可以转运蛋白质及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等大分子物质.这点区别于其他几种分泌系统.Ⅳ型分...
【关键词】 Ⅳ型分泌系统;VirB/VirD4系统;Dot/Icm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榕 施茵 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年18卷23期 2442-2447页ISTICCA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原因不明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由肠黏膜屏障功能异常或损伤而形成的"肠道细菌易位"可介导异常免疫反应和慢性肠道炎症在UC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显...
【关键词】 GH-SOCS2-IGF-1轴;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屏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美婉 彭新生 等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9年26卷4期 424-42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纳米银作为金属银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指粒径在1~100 nm之间的金属银微粒组成的粉体.由于其颗粒极其微小,表面积较大,使其具有显著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因而使纳米银具有超强的活性及渗透性,其杀菌作用是普通银的数百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易方方 杨新春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11卷5期 368-371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HCN4)在猪左心室过度表达的电生理效应.方法 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携带人HCN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HCN4)和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GFP).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海蓉 黄从新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18卷z1期 197页ISTIC
【摘要】 <篇首> 目的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对一定浓度的C-反应蛋白(CRP)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的炎症反应,并观察pravastatin的干预效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东明 井丽娟 等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3年30卷5期 245-247页ISTIC
【摘要】 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脂多糖受体(CD14)是机体识别调控细菌内毒素(LPS)作用的关键因素.LBP可以特异性地识别结合LPS,并促进LPS与CD14的结合.CD14包括膜结合CD14和可溶性CD14,二者分别介导CD14+细胞和CD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勇 程天民 等 《重庆医学》 1999年28卷5期 382-384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篇首> 许多化学、物理信号若不经过细菌膜受体而启动一系列反应便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内,其中有相当部分的细胞外信号要通过G蛋白转导为细胞内效应.目前已知能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有数百种,这类受体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七个跨膜区,是很大一类受体蛋白,虽然它们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涤非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年22卷9期 3446-3446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氟哇诺酮类抗感染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方法 利用LKB一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对诺氟沙星抑菌过程的热效应变化及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并用荧光光谱法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研究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情况.结果 诺氟沙星在0.015-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文静 丁群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13卷22期 63-64页
【摘要】 目的:通过循证方式查找适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最佳的免疫调节治疗方案.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根据PICO原则,提出临床问题并转换成便于检索的形式检索Cochrane 图书馆(2000~2010年)、PubMed(2000~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