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50
- 79
- 7
- 1
- 114
- 65
- 32
- 19
- 13
- 232
- 54
- 50
- 45
- 4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乔真 李佳霖 等 《生物学杂志》 2022年39卷5期 93-97,1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海洋藻际环境中的群体感应为主要内容,总结作用过程中信号分子的类型和结构,分析群体感应在藻际环境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归纳群体感应在防护生物污损、预防赤潮等方面的应用.今后研究重点是通过提高信号分子分离鉴定技术水平、联合多组学分析深入探究海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祎 聂荷 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50卷2期 136-142页
【摘要】 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了蓝藻水华的暴发,生物方法控藻在有效应对蓝藻水华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在暴发蓝藻水华的水体中存在大量溶藻细菌,其溶藻能力与群体感应作用紧密联系.溶藻细菌通过群体感应调控胞外溶藻物质的分泌,从而实现对蓝藻水华的控制.通过对溶藻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水山 赵芊 《微生物学杂志》 2018年38卷1期 1-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细菌利用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进行细胞间的通讯联系,进而参与调控细菌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的研究表明,细菌QS信号分子也可以被细菌的真核植物宿主感应,从而介导植物-细菌的跨界信息交流.本文综述细菌QS及其介导的植物...
【关键词】 细菌群体感应;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植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芳 李军 等 《生物学杂志》 2014年4期 77-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群体感应( Quorum sensing , QS)是一种细菌细胞与细胞间的通讯系统,即细菌通过分泌扩散性小分子信号感知细菌群体的密度,从而引起一组特定基因在转录水平协调表达。大量研究已表明,群体感应系统控制细菌多种生理行为和过程,以及与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艳杰 李庆铭 等 《生物学杂志》 2012年29卷2期 24-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黄海青岛海域海洋污泥中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然后采用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为指示菌株,检测其代谢产物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 抑制活性,并对具有抑制功能的细菌菌株进行16S r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苗春娟 刘方 等 《生物学杂志》 2012年29卷5期 76-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细菌群体感应是指细菌能合成、释放和感应一些类激素小分子信号,从而调控群体行为并对其作出应答反应.介导细菌群体感应的信号分子有多种,它们参与调节细菌许多重要生物学功能.目前对此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然而近年来,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艮苗 杨维青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1年36卷1期 7-1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群体感应是细菌依赖于细胞密度、调节群体适应能力的一种普遍机制.细菌群体感应系统调节许多特定的功能,如对细菌耐药相关性状的调节.本文就群体感应系统对细菌耐药相关性状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利龙 娄瑞娟 等 《生物学杂志》 2010年27卷6期 79-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群体感应(QS)广泛存在于细菌中,是细菌根据细胞密度变化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机制.许多植物病原菌依赖QS调控致病基因和毒性因子的表达,导致植物发病,因此通过抑制QS效应就为控制细菌病害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目前发现许多途径可以干扰细菌的Q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汝月 于晓倩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19年17卷3期 271-277页ISTICCABP
【摘要】 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细胞之间通过感受自诱导物来调控细菌群体行为的现象.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BF)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吸附于惰性或活性材料表面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静 李慕岩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年33卷1期 58-6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细菌利用信号分子感知周围环境中自身或其他细菌的细胞群体密度的变化,并且信号分子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群体密度达到一定阈值时,信号分子将启动菌体中特定基因的表达,改变和协调细胞之间的行为,呈现某种生理特性,从而实现单个细菌无法完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飞飞 傅玲琳 等 《食品科学》 2018年39卷23期 272-279页
【摘要】 食源性细菌引起的食品腐败和生物被膜形成是食品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表明这些现象与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和第二信使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osine monophosphate,c-di-G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水山 黄媛媛 《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7年29卷5期 697-700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革兰氏阴性菌根据信号分子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的浓度可以监测周围环境中自身或其他细菌的数量变化,当信号分子达到一定浓度阈值时,能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一调控系统被称为细菌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
【关键词】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微生物传感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茵 鲁欣 《生物技术》 2006年16卷4期 30-3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从海洋环境中筛选对细菌群体感应有抑制作用的活性菌株,为以致病菌群体感应系统为靶点的新型疗法提供新的药用资源.方法:从海水中分离纯化细菌菌株,采用根癌农杆菌平板筛选模型筛选细菌群体感应抑制活性细菌,对筛选出的海洋细菌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卉 杨梦华 等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2006年3卷2期 146-148,152页ISTICCA
【摘要】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是细菌用于调控基因表达从而改变细胞功能的普遍机制,不同的细菌种群具有不同的群体感应机制.对几种典型病原细菌群体感应机制的研究表明,病原细菌的群体感应与其侵染过程,毒素的产生以及最终的致病过程都有着密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水山 贾振华 等 《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5年27卷4期 427-430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参与包括动植物病原细菌致病因子产生在内的许多生物学功能的调节.植物可以感知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及其信号分子,并作出复杂反应.植物可能受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诱导产生系统性防御反应,能够分泌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类似物,可能产生降...
【关键词】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植物抗病性;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琦 梁经纬 等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6年33卷2期 15-21页
【摘要】 在菌群生长过程中,细菌能不断产生化学信号分子并分泌到周围环境中,当信号分子的数量达到一定阈值时,可调控菌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如生物膜的形成、生物发光等,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细菌群体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玲 王玥莹 等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3年31卷5期 593-596页
【摘要】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参与许多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的毒素及侵袭性酶类的合成和分泌、生物膜的形成以及抗生素抗性的产生等多种生物过程,与细菌对人和动植物感染密切相关.干扰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物质可以降低细菌致病性,在近年成为新型抗菌药物研究的热点.一些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贤 孙威文 等 《南方水产科学》 2013年9卷1期 74-79页
【摘要】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作为一种调控机制,细菌通过感知细胞外环境中的信号分子浓度变化调控调节着生物发光、质粒转移、抗生素合成、生物膜形成及毒力因子表达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协调细菌群体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文章简要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玉彬 张颖 等 《河南农业科学》 2013年12期 16-19页
【摘要】 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分类、群体感应与农业生产及生物薄膜形成的关系等方面对近年来细菌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群体感应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细菌群体感应在农业生产特别是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阳乐军 黄真池 等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1卷6期 118-122页
【摘要】 群体感应是细菌群体行为的一种调控机制.自然界中的很多细菌都有这种能力,即分泌一种或多种信号分子,通过这些信号分子的密度来感知菌群密度,调控一系列相应靶基因的表达.目前,已在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中发现了群体感应系统,调控基因的表达.该文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斌 董明盛 《食品科学》 2010年31卷9期 140-143页
【摘要】 采用报告菌平板法检测黑木耳甲醇粗提物对细菌群体感应现象的抑制作用,同时,采用微孔板法和菌落计数法研究黑木耳粗提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8099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木耳粗提物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琳 谭小娟 等 《微生物学报》 2012年52卷3期 271-27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由于滥用抗生素,人类致病菌的耐药日益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据统计,细菌感染80%以上与细菌生物被膜有关.近年来,有关细菌群体感应和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乃至机理已有报道,但就群体感应与细菌生物被膜的关系却报道较少,而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碧婷 陆叶倩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12年39卷1期 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从海洋环境中筛选出能有效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的活性菌株,为以致病菌群体感应为靶点的新型疗法提供新的天然产物资源.[方法] 以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为报告菌,采用滤纸片法和双层软琼脂法相结合的筛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守亮 常亚婧 等 《药学学报》 2011年46卷6期 613-62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南亚发现的新型"超级细菌"几乎对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具有抗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恐慌.对病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发现,许多病原菌的致病机制都依赖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调节和控制.筛选高效的群体感应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操 李曼 等 《微生物学报》 2011年51卷6期 769-77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群体感应是细菌根据细胞密度变化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调节机制.铜绿假单胞菌中QS系统由lasl和rhll合成的信号分子30C12-HSL和C4-HSL以及各自的受体蛋白LasR、RhlR组成,它们以级联方式调控多个基因表达.[目的]研究细菌群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贤 殷波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年22卷11期 978-981,9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近海区生态环境中分离纯化98株海洋菌株,以根癌农杆菌WCF47为敏感检测菌株,筛选出1株具细菌群体感应抑制活性的菌株Zou 03,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分子鉴定.结果 显示,Zou 03具枯草芽胞杆菌(Baci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凡栋 周丽曼 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年17卷30期 5984-5988页ISTICCA
【摘要】 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被视为对抗细菌感染与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的新靶点.以AHLs为信号分子的LuxR/Ⅰ型群体感应系统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多种临床致病菌中,因此寻找LuxR/Ⅰ型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关键词】 细菌群体感应;LuxR/Ⅰ型群体感应系统;群体感应抑制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志刚 任静 《中国医师杂志》 2011年13卷4期 568-57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在特定环境中,细菌产生并向环境中释放特定的细胞外信号分子,随着个体密度的增大,信号分子积累到一定浓度时,会诱发细菌产生独特的、多样的群体行为,这一现象称为细菌的群体感应[1],胞外信号分子为控制细菌的分子和细胞反应以及群体行为提供了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金华 葛淑晶 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5年35卷10期 1589-15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为人类公共健康带来巨大挑战,群体感应系统(QS)是一种能够感知细菌密度并调控基因表达的细菌沟通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调控细菌基础物质及细胞外蛋白的分泌、影响细菌运动等多种机制对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进行调控,目前,多种天然来源及人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汐月 郑传洋 等 《工业微生物》 2025年55卷2期 126-131,139页ISTICCA
【摘要】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胞感知外部环境并依赖细胞密度对自身实施一系列调控的生理行为.近年来发现的QseB/C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TCS)作为细菌Q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多种细菌...
【关键词】 群体感应;QseB/C双组分系统;细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勇 王非凡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24年22卷5期 473-482页ISTICCABP
【摘要】 在微生物生态系统中,细菌与噬菌体之间的复杂互动如同一场微观战争,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则是这场战争中的关键通信网络.本文综述了QS系统的基本机制、对细菌群体行为的调控作用及其在细菌与噬菌体互作中的重要性.细菌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雅丽 钟华晨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24年22卷5期 521-528页ISTICCABP
【摘要】 群体感应系统可以实现细菌的种内和种间的信息交流,并调控细菌基因表达与菌体的生理特性,如毒素的分泌、生物被膜的形成、细菌素及抗菌素的产生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群体感应系统被发现且得到深入研究,其调控机制也逐渐清晰,然而关于群体感应系统与蛋白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婷 战宏维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24年22卷5期 483-491页ISTICCABP
【摘要】 食源性细菌产生的胞外酶会分解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成分,产生一系列带有腐败异味的物质,这也是导致食品保质期缩短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通过传统的食品保鲜方式抑制胞外酶的能力有限,而靶向食源性细菌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杰 尚楠 《生物加工过程》 2024年22卷5期 492-499页ISTICCABP
【摘要】 芽孢杆菌(Bacillus)是一类具有运动能力、能够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它们通过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对环境表现出强大的适应性.QS系统是微生物感知细胞密度变化、实现群体行为协调的关键机制.本文概述了芽孢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薇 许彤骏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23年21卷4期 461-470页ISTICCABP
【摘要】 为了开发微生物控藻技术,从藻际环境中分离了具有溶藻活力(algicidal ability)的细菌,并探讨了群体感应信号对溶藻活力的调节作用.通过稀释涂布法从甲藻赤潮样品中分离得到了 10 株溶藻细菌,16S rRNA 基因序列鉴定为 5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国荣 刘洋硕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23年23卷9期 32-43页
【摘要】 目的:植物乳杆菌RX-8是一株分离自中国传统泡菜的益生菌,该菌株具有产Ⅱb类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素(Plan-taricin)EF的优良特性,然而产量较低.目前采用与外源微生物共培养的方式提高细菌素产量,然而共培养体系中具体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利 凌保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21年35卷10期 802-8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很多天然药物已经分离出了多种抗菌单体化合物可以影响细菌群体感应系统,调节相关毒力因子的表达,或通过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增强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效果.本文主要对作用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中药单体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群体感应是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利 蔡杨 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21年35卷10期 7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群体感应系统是一种细菌间通信交流机制,与细菌多种毒力因子的产生、生物被膜的形成、芽孢的形成等相关联,是一个感染防治的重要靶点,在细菌的感染致病机理调节中起着核心作用.中药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安全性高,毒性小,逐渐成为抗细菌感染研究的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海康 万发春 等 《畜牧兽医学报》 2022年53卷6期 1678-1688页
【摘要】 群体感应是一种微生物细胞间的通讯机制,它在细菌毒力因子表达、生物发光、孢子形成、生物膜形成等方面起关键调控作用.近年来陆续发现畜禽消化道菌群同样存在有群体感应现象.鉴于消化道菌群对畜禽消化、生理代谢、免疫功能等的重要作用,针对畜禽消化道细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令誉 夏超然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22年22卷12期 360-372页
【摘要】 乳酸菌细菌素作为一种天然抑菌物质,是化学防腐剂和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本文从细胞通讯的角度阐述乳酸菌合成细菌素的不同诱导信号来源及其诱导机制,细菌素的合成机制,共培养过程中的多细胞交流以及在复杂环境下的群体感应(QS)信号网络,系统地介绍乳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海亮 张文举 等 《动物营养学报》 2022年34卷1期 93-103页
【摘要】 细菌群体感应(QS)是细菌用来调节集体行为的细胞间通讯过程.QS依赖于细胞外信号分子动态调节多种代谢和生理活动.研究发现,细菌QS在调控肠道微生物及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是营养素主要的吸收器官,也是微生物菌群的聚集地,肠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春青 李阳 等 《中国酿造》 2022年41卷4期 46-53页
【摘要】 该实验考察了不同理化因子、山西老陈醋源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SAV-CP 297细菌素对5种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产信号分子二酮哌嗪(DKPs)能力的影响,并将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鸿 胥志敏 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9年18卷6期 465-4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PA1864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PA)毒力及致病性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野生菌株(PAO1)与PA1864基因敲除菌株(△PA1864)急性感染小鼠肺或A549肺癌细胞后细菌毒力表型及致病性的差异,包括小鼠的生存率、肺水肿、组织损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智勇 宋凯 等 《激光生物学报》 2021年30卷6期 494-504页ISTICCA
【摘要】 生物体能够合成脂肪酸,它们以不同链长、化学构型和功能存在于体内,参与生物体合成代谢、能量代谢、信号传导等重要的生理活动.生物体能通过不同氧化途径分解和利用脂肪酸,其中β-氧化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脂肪酸降解的主要途径.脂肪酸β-氧化机理在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纪明宇 徐明杰 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5年45卷6期 529-53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细菌在不利的生存环境和压力选择下,通过群体感应等调控机制形成小菌落变异体(small colony variants,SCV),从而构成了一个生长缓慢的细菌亚群。SCV具有独特的表型和致病特征,表现为生长速度慢、非典型菌落形态和不同寻常的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长龙 吴思 等 《山东化工》 2021年50卷2期 89-91页
【摘要】 近些年来,许多研究都表明细菌等微生物之间存在群体感应现象(quorum sensing,QS).许多细菌都能合成并分泌自诱导物质来调控基因的表达调控生物膜的形成,以此保证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适应新的环境.生物膜(biofilm)的存在与细菌的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闪 杨莹莹 等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40卷4期 305-312页CA
【摘要】 生物膜是导致慢性细菌感染疾病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细菌群体感应现象有调节生物膜形成的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使用群体感应抑制剂来抑制生物膜的形成.本文主要介绍了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作用机理,整理总结其分类;同时,根据群体感应抑制剂的来源简要归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天震 刘伶普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20年18卷2期 177-183页ISTICCABP
【摘要】 群体感应(QS)是微生物之间的通讯机制,通过信号分子调控基因表达,这种交流可使细菌表达不同的生理行为,包括病原微生物的毒性、对抗生素的形成、生物膜的形成与生长等.生物膜的形成对微生物的代谢、毒力因子的表达等密切相关.群体感应现象与生物膜的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幸 阿热爱·巴合提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20年18卷2期 184-192页ISTICCABP
【摘要】 微生物群体感应(QS)是其群体密度变化时,通过信号分子的产生与接收对种内或种间菌体生理代谢状况进行调节的一种现象,其本质是微生物种内或种间的信息交流.当前,受微生物侵染腐败影响,世界范围内的食品损失巨大,有大量证据表明群体感应现象参与食品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