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9
- 1
- 19
- 13
- 4
- 3
- 1
- 10
- 7
- 6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闫齐艳 李春霞 等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47卷4期 78-80页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突发性的心脏疾病,患者常出现胸口剧烈疼痛、身体无力、呼吸急促、心跳突然加快或漏拍、手脚冰凉等症状.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Transradi...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LEARNS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小洁 张敬文 《护理研究》 2015年3期 334-335,336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中预防血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介入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的早期康复护理,护理周期为...
【关键词】 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并发症;护理干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静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年42卷1期 190-191页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 2017-02在我院进行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两组,分别54例.对照组在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关键词】 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早期康复护理;疼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元龙 《中国处方药》 2013年6期 72-73页
【摘要】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桡动脉的远期影响及其主要因素,为临床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且获随访的患者18例,观察其临床症状及血管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8例患者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7例(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振 陈洁琼 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3年21卷9期 845-84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出现前臂张力性血肿时,比较手工压迫法、单独绷带压迫法和绷带压迫联合脱水治疗法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出现前臂血肿后进行科学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我科4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215例前臂张力性血肿...
【关键词】 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臂张力性血肿;人工压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卢晓虹 导师:魏丽丽 青岛大学 护理学 护理学(硕士) 2018年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PCI)术后,不同减压时间对患者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为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TRA-PCI术后护理的临床实践指南提供证据支持。
...
【关键词】 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 ; 术后护理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山玉 陈宇瑶 《全科护理》 2024年22卷3期 515-517页
【摘要】 目的:研究基于血压波动调节桡动脉压迫器压迫强度对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PCI)术后病人术侧手掌肿胀程度及血运的影响.方法:对医院109例TRA-PCI术后病人进行随机分组.两组均在TRA-PCI术后30 min开始进行手指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高飞 李达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16卷12期 1340-1342页ISTICPKUCA
【摘要】 虽然非创伤性血管检查技术(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颈部超声等)已经非常成熟,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仍然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1].股动脉径路(TFA)虽然是神经介入医师的常规选择,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989年Campeau首...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冠状血管造影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中生 陈绍良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年13卷39期 7699-770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日本产的挠动脉止血装置TR Band和RDP-700(800)虽然在国内外均有使用,但有关两种产品使用效果的比较尚未见诸报道.课题以"8"字绷带包扎法为对照,验证经挠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挠脉止血装置TR Band和RDP-700(8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雅玲 荆全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4年24卷1期 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冠脉造影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传统上所采用的手术径路通常为股动脉途径.由于股动脉内径较大,不易痉挛,介入操作比较方便,临床应用有明显的方便性和易操作性.但由于股动脉解剖部位较深,术后穿刺口压迫止血困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浩 王馨 等 《河北医药》 2018年40卷19期 3035-303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径路和经桡动脉径路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冠心病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愿选择的介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74)和观察组(n=70),对照组患者行经股动脉径路插管冠状动脉介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冰 李俊峡 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542-543,546页ISTIC
【摘要】 目的:比较桡动脉介入术后TR Band和RDP-700止血器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支架置入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TR组及RDP组,每组患者90例,分别使用TR Band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左兆凯 徐玉鹏 等 《山东医药》 2014年54卷4期 103-104页ISTICCA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股动脉或是桡动脉进行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介入治疗越来越普及.由于经桡动脉诊治时桡动脉容易发生痉挛,或是头臂干血管迂曲使导管不易到位,仍有不少患者需要经股动脉穿刺途径完成诊治.血管穿刺后止血是经股动脉径路突出的问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一伟 贾珠银 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8卷5期 375-378页
【摘要】 经桡动脉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已取代传统的股动脉径路,成为目前冠心病介入诊疗术的主要径路.桡动脉痉挛(radial artery spasm,RAS)是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各地报道的桡动脉痉挛发病率从4%~20%不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洋 葛秀春 等 《山西医药杂志》 2011年40卷7期 734-73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与传统心脏外科手术相比,以其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的特点,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传统的经股动脉入路具有患者卧床时间长,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尤其是高龄伴腰椎间盘突出、前列腺增生等症的患者术后非常不便.经桡动脉穿刺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洋 葛秀春 等 《山西医药杂志》 2011年40卷13期 734-73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与传统心脏外科手术相比,以其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的特点,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传统的经股动脉入路具有患者卧床时间长,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尤其是高龄伴腰椎间盘突出、前列腺增生等症的患者术后非常不便.经桡动脉穿刺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旭林 于晓多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18卷5期 97-98页ISTIC
【摘要】 <篇首> 1989年加拿大Campeau[1]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经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2].与股动脉径路比较,桡动脉径路具有穿刺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方便、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东林 方玉强 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19卷2期 89-91页ISTIC
【摘要】 目的 分析桡动脉径路介入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收集1 580例经桡动脉径路进行血管介入诊疗的病例,对其并发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为5.6%,其中动脉痉挛2.4%;假性动脉瘤1.4%;出血或上肢肿胀0.9%;术侧手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须雅英 夏文兰 《上海护理》 2010年10卷6期 55-57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经皮穿刺股动脉的方法因其操作简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至今仍然是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特别是急诊救治中最常用的入路途径[2].但是股动脉穿刺途径发生局部出血、血肿概率较高,且穿刺不当时可出现动静脉瘘和神经损伤[3].1992年首次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玫 苗鹏飞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7卷11期 1370-1371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传统方法是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径路,但是此法需要患者24 h 卧床且采取被迫体位,易出现尿潴留、腰痛、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特别是髂动脉严重狭窄或畸形患者不能通过股动脉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波 田橙 等 《临床内科杂志》 2009年26卷11期 784-78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伞性和可行性.方法 156例冠心病或拟诊冠心病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s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使用6F桡动脉专用鞘管,5F桡动脉造影导管和6F指引导管.结果桡动脉造影成功152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胜惠 蒋翎 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26卷5期 774-77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传统上所采用的手术径路通常为股动脉途径.由于经股动脉入径行PCI具有方便性和易操作性,但血管并发症多,容易出现局部大出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皮肤溃破感染、迷走神经反射性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炜华 马锋 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16卷3期 174-175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1989年加拿大Campeau[1]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经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2].与股动脉径路比较,桡动脉径路具有穿刺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方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小英 周霞 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7卷10期 191页ISTIC
【摘要】 <篇首> 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疗效短的特点,受到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青睐.经股动脉行冠脉成形术是通常采用的经典方法,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血管穿刺部位易出血和产生血管并发症.经桡动脉径路施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的患者不需卧床休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栗冬梅 刘立平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 2007年36卷20期 766-76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是目前诊断、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常规入路为股动脉途径.自1989年Campeau首先成功报道经桡动脉径路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以来,此方法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经桡动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和贵 柯永胜 等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7年26卷2期 100-10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2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s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使用6F桡动脉专用鞘管,5F桡动脉造影导管和6F指引导管.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119例,成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爱民 赖长春 等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9卷7期 975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已成为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患者28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丕明 李军 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12卷3期 173-17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初步评价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40例,与股动脉径路42例比较.结果与股动脉径路对比,桡动脉穿刺时间稍长,术后血管加压包扎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经股动脉进行同类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丽 孙党红 等 《医药前沿》 2017年7卷14期 7-8页
【摘要】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发病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最主要、最常用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介入治疗技术,其路径有股动脉径路、肱动脉径路及桡动脉径路3种[1].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cor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慧平 李长岭 等 《心电与循环》 2015年2期 94-97页
【摘要】 目的:通过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08例。根据最初的穿刺途径,将患者分为桡动脉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军 《医学信息》 2014年19期 645-645页
【摘要】 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与经股动脉径路相比,经桡动脉径路优势更明显,更低的并发症,更高的成功率,更短的住院时间,使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门诊化成为现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7卷4期 456-457页
【摘要】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78例诊断为AMI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行PCI治疗(A组),对照组为83例AMI行经皮股动脉入路直接PCI的患者(B组).随访术后3个月内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容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年21期 445-446页
【摘要】
0 引言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的心血管类疾病。在各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是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根据吴静[1]和鲍静[2]的报道,经桡动脉径路比经股动脉径路行 PCI 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要...
【关键词】 冠心病;PCI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护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群英 刘卫华 等 《内科》 2013年8卷3期 227-228,23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与晚发冠心病(LCAD)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及观察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主要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总结分析经桡动脉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迎春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30卷23期 130-131页
【摘要】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血液重建的有效治疗方法.传统采用股动脉路径,但需患者24h卧床且被迫体位,并发症多,增加了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1];由于桡动脉周围没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损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及经济负担轻,术后多数患者可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云华 王晓华 等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08卷29期 95-96页
【摘要】 目的 总结45例患者经挠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及介入治疗(PCI)的经验.分析存在的技术难点、相应解决办法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45例患者经挠动脉行CAG(男性3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5±10)岁,常规使用5F泰尔茂公司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硕 李艳华 等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0年31卷2期 133-134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 选择抚顺市中心医院2004年3月至2009年6月660 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和720 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作为对照,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和手术资料....
【关键词】 桡动脉;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漆军华 王晓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09年7卷14期 172-173页
【摘要】 目的 总结45例患者经桡动脉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经验.分析存在的技术难点、相应解决办法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45例患者进行TRA、CAG(男38例,女7例),平均年龄(65±10)岁,常规使用5 F泰尔茂公司多功能导管,7例更换6 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海宏 陈晓敏 《现代实用医学》 2009年21卷11期 1221-1222页
【摘要】 目的 评估经桡动脉入径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将126例AMI患者按动脉穿刺入径分为桡动脉组66例和股动脉组60例,观察两组间动脉穿刺时间、PCI的成功率、穿刺点压迫时间、穿刺点局部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神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艳霞 丰慧艳 等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5卷32期 110-111页
【摘要】 <篇首>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常选用的径路为股动脉径路,但其外周血管的并发症多、患者需卧床时间长.所以近年来经桡动脉径路行上述治疗的患者迅速增多,因其具有血管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护理量小等特点,更易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接受.我们将在开展此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永胜 王仲朝 等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7年21卷5期 349-351页
【摘要】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路径冠脉介入治疗的结果和并发症.方法:148例患者分别经桡动脉(A组,52例)或经股动脉(B组,96例)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手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仇建华 李海斌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13卷19期 3506-3507页
【摘要】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护理特点.方法:观察100例患者,其中经桡动脉途径行PCI 48例,经股动脉途径行PCI 52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效果,术后卧床、体位、肝素应用及出血、血肿、肺栓塞和桡动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瑶 邱原刚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34卷8期 714-71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中国版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价发现患者的躯体化因子评分高于常模.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经不同血管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否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 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为民 李悦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33卷10期 96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无体位限制、无需停用肝素治疗等优点,逐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接受,但桡动脉痉挛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达5%~10%左右.我院采用经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成功治疗顽固性桡动脉痉挛患者1例,报道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小翠 于红静 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36卷5期 713-715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患者出现前臂血肿、肿胀时的有效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术周血肿、前臂明显肿胀患者23例,采用云南白药喷雾剂处理为观察组,并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
【关键词】 云南白药喷雾剂;50%硫酸镁;经桡动脉径路冠脉介入诊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杰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年15卷11期 1687-1688页ISTIC
【摘要】 目的 分析1 842例经桡动脉( TGI)的治疗患者和部分经股动脉(TFI)二种手术径路对冠脉介入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1年9月于本科住院行PCI的患者,随机分为TGI组(n=1 121)和TFI组(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伍万仕 江庆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19卷3期 116-117,119页ISTICCA
【摘要】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确诊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与经股动脉径路相比,经桡动脉径路优越性更为突出,可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等.然而,它也是一种有创伤性的诊疗措施,桡动脉血管明显较股动脉细小,手术难度较大,对术者操作要求较高,介入器械通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瑛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4卷3期 1301-1302页
【摘要】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总结284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穿刺成功282例,失败2例,穿刺成功率99.3%.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较经股动脉径路相比具有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撒志梅 张听芹 等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9期 205-205页
【摘要】 目的:了解多媒体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干预组37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传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除予以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书新 《中外健康文摘》 2010年07卷34期 378-379页
【摘要】 <篇首> 经桡动脉径路施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的病人不需卧床休息,损伤小,止血方便,恢复快,血管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下肢动脉病变、老年人股动脉径路迂曲、狭窄、斑块等病变的患者,也可作为某些经选择病例的首选途径,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又一理想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